冬季六节气的气候特点是什么?

作者&投稿:和琼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冬季的六个节气~

冬季的六个节气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1、立冬
立冬,时间点在公历每年11月7-8日之间,即太阳位于黄经225°。此时,太阳位于赤纬-16°19',北京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仅有33°47'。立冬过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
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冬是终了的意思,有农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含意,中国又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

2、小雪
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11月22或23日,太阳到达黄经240°,此时称为小雪节气。此时,太阳位于赤纬-20°16',这天北京地区白昼时间仅9小时49分钟,正午太阳高度仅29°50'。
小雪阶段比入冬阶段气温低。 到了小雪节气,意味着我国华北地区将有降雪。冷空气使我国北方大部地区气温逐步达到0℃以下。
黄河中下游平均初雪期基本与小雪节令一致。虽然开始下雪,一般雪量较小,并且夜冻昼化。如果冷空气势力较强,暖湿气流又比较活跃的话,也有可能下大雪;南方地区北部开始进入冬季,呈初冬景象。

3、大雪
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一个节气,时间是公历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也是干支历亥月的结束以及子月的起始;其时视太阳到达黄经255度。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相反,大雪后各地降水量均进一步减少。
这时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最低温度都降到了0℃或以下。往往在强冷空气前沿冷暖空气交锋的地区,会降大雪,甚至暴雪。

4、冬至
冬至,又称“冬节”、“贺冬”,华夏二十四节气之一、八大天象类节气之一,与夏至相对。冬至在太阳到达黄经270°时开始,时于每年公历12月22日左右。据传,冬至在历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曾经是个很热闹的日子。
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南纬23°26')。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少,比南半球少了50%。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昼越短。
在中国北方有冬至吃饺子的风俗。俗话说:“冬至到,吃水饺。”而南方则是吃汤圆,当然也有例外,如在山东滕州等地冬至习惯叫做数九,流行过数九当天喝羊肉汤的习俗,寓意驱除寒冷之意。

5、小寒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是干支历子月的结束以及丑月的起始,时间是在公历1月5-7日之间,太阳位于黄经285°。对于中国而言,这时正值“三九”前后,小寒标志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

6、大寒
大寒,是全年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每年公历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时,即为大寒。这时寒潮南下频繁,是中国部分地区一年中的最冷时期,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

你知道冬季的二十四节气有哪些吗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六节气正值冬季三个月期间。天寒地冷、万物闭藏是冬季气候的特点,其间各节气的特点如下所述:

(19)立冬

时值公历11月7日前后,处于太阳黄经225度。立冬单从字面上可解释为:“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习惯上,我国民间把这一天当作冬季的开始。冬,作为终了之意,是指一年的田间操作结束了,作物收割之后要收藏起来的意思。立冬一过,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即将结冰,我国各地农民都将陆续地转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其他农事活动中。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气,又是人们进补的时期。由于我国南北纬度之差,故真正意义上的冬季,并非都以“立冬”为准,而是以连续几天气温低于10℃为冬季。

立冬三候为:“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这是说这一节气中水已经能结成冰,土地也开始冻结。三候“雉入大水为蜃”中的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20)小雪

时值公历11月22日前后,处于太阳黄经240度。此时因气温急剧下降而开始降雪,但还不到大雪纷飞的时节,所以叫小雪。小雪前后,黄河流域开始降雪(南方降雪还要晚两个节气);而北方,已进入封冻季节。“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这时已呈初冬景象。

小雪三候为:“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这是说此时由于不再有雨,彩虹便不会出现了。由于天空中的阳气上升,地中的阴气下降,导致天地不通,阴阳不交,所以万物失去生机,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寒的冬天。

(21)大雪

时值公历12月7日前后,处于太阳黄经255度。“大雪”从字面上理解,就是表示降雪开始大起来。古人的解释说:“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当地面有积雪,就是雪大的一种象征。北方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自然景观,南方也有“雪花飞舞,漫天银色”的迷人图画。我国北方常有昼夜大雪,压断树枝,封锁道路的情况出现。在农业上,有“瑞雪兆丰年”的说法,这主要是说雪铺盖在地上,因温度低,能杀死越冬的虫子,给农业带来好处。

大雪三候为:“一候鹃鸥不鸣;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这是说此时因天气寒冷,寒号鸟也不再鸣叫了。由于此时是阴气最盛时期,正所谓盛极而衰,阳气已有所萌动,所以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三候的“荔挺出”的“荔挺”是兰草的一种,也可简称为“荔”,也是由于感到阳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

(22)冬至

每年公历12月22日或23日,表示冬季的寒冷将要到来。处于太阳黄经270度,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太阳的辐射量和日照时数到达最低点,北半球白昼最短,夜晚最长,故又称它为日短至。冬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与夏至一样是阴阳转折时期,阴极而生阳,《素问·脉要精微论》说:“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意思是说,从这一天以后到立春的45天,阳气渐升,阴气渐降,白昼渐渐变长,夜晚渐渐变短。

冬至三候为:“一候蚯蚓结;二候糜角解:三候水泉动。”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所以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糜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糜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由于冬至一阳生,所以糜感阴气渐退而解角。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23)小寒

时值公历1月6日或5日,处于黄经285度。寒是寒冷的意思,表示冬季的寒冷已经开始,但还没有到最冷的时候,因此称小寒。

小寒三候为:“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鸲。”古人认为候鸟中大雁是顺阴阳而迁移,此时阳气已动,所以大雁开始向北迁移,当然,此时大雁还不会迁移至我国的最北方,只是已离开了南方最热之地。此时北方到处可见到喜鹊,并且感觉到阳气而开始筑巢。喜鹊是我国人民喜爱的吉祥鸟,常群居在人们居家附近的乔木上筑巢。据说喜鹊在谁家的树上鸣叫,谁家便会有喜事临门。第三候“雉鸲”的“鸲”为鸣叫的意思。也就是说,雉在接近四九时会感阳气的生长而鸣叫。

(24)大寒

时值公历的1月20日前后,处于太阳黄经300度。此时天气寒冷至极,所以称为大寒。大寒是一年中最后一个节气,正处于四九和五九中,往往比上一个节气有所回升,我国长江流域一带平均气温-2℃~-4℃,最低气温一般-14℃~-7℃,极端最低气温可降至零下20℃。最大冻土深度30~40厘米,为全年冻土最深的节气。有些年份,全年最低气温会出现在本节气中。

此节气降水稀少,常有寒潮、大风天气,气候比较干燥。

大寒三候为:“一候鸡乳;二候征鸟厉疾;水泽腹坚。”这是说一到大寒节便可以孵小鸡了。而鹰隼之类的征鸟,却正处于捕食能力极强的状态中,盘旋于空中到处寻找食物,以补充身体的能量抵御严寒。在一年的最后五天内,水域中的冰一直冻到水中央,并且此时冰冻的最结实,冰冻的尺寸也最厚。我国古代一般是在小寒与大寒时取冰收藏以备夏天之需。从此物候中我们可以看出,尽管大寒一般情况下不如小寒气温低,但此时却是冰层最厚、冻土最深的一个节气,所以名之为大寒也不无道理。

二、科学养生必须顺应二十四节气

根据“天人合一”、“顺应四时”的养生观,就自然而然地得出了顺应二十四节气的养生法则,即人的养生必须根据二十四节气的各自特点,顺势而动。遵循这一养生法则,对人生保健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大寒节气的气候特点
答:大寒节气的气候特点是寒冷干燥,常伴有大风降温和降雪天气。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通常出现在每年的1月20日左右。这一节气标志着冬季的深入,寒冷气候达到了一个高峰。在大寒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都会经历一年中最冷的时期,气温普遍较低,尤其是北方地区更是寒风刺骨。此时,由于冷空气活动...

冬季的六个节气分别是什么
答:3、大雪 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冬季的第三个节气,交节时间为每年公历12月6-8日。大雪节气是干支历子月的起始,标志着仲冬时节正式开始。大雪节气与小雪节气一样,是反映气温与降水变化趋势的节气,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大雪是反映气候特征的一个节气,大雪节气的特点是气温显著...

四季各有什么特点?
答:、“风高物燥”来形容它。秋季是一个金风送爽、气候宜人的季节。4、冬季,始于农历的立冬,止于次年的立春,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等六个节气,即农历的10、11、12月。冬季的气候特点主要是寒冷。冬季是万物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此时天寒地冷、万物凋零,一派萧条零落的景象。

冬季气候特点是什么
答:气候特点 立冬,表示冬季自此开始,传统上是以二十四节气“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立冬”意味着风雨、湿度、光照、气温等,处于转折点上,从秋季渐向冬季气候过渡。冬季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到南回归线,再折回向北。立冬时节,北半球的太阳高度变小,白昼时间缩短,北半球获得太阳的辐射量越来越少,但...

春夏秋冬四季各是什么月?
答:春季:1月至3月。夏季:4月至6月。秋季:7月至9月。冬季:10月至12月。春季是指从立春到立夏之间的三个月,涵盖了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和谷雨六个节气,气候特点表现为温暖湿润。夏季,从立夏开始至立秋结束,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和大暑六个节气,气候特点为炎热,是一年中最热...

2021立冬节气气候有什么特点立冬节气有什么特点
答:1、天文学上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按照气候学划分,我国要推迟20天左右才入冬。立冬时节,太阳已到达黄经225度,我们所处的北半球获得太阳的辐射量越来越少,但由于此时地表在下半年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能量,所以一般还不会太冷,但气温逐渐下降。在晴朗无风之时,常会出现风和日丽、温暖舒适的...

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各有什么特点?
答:4、冬天始于农历的立冬,止于次年的立春。气候特点主要是寒冷。冬季是万物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此时天寒地冷、万物凋零,一派萧条零落的景象。秋季气候特点与人体生理特点 秋季,是指从立秋到立冬这一段时间,即农历七、八、九月,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6个节气。秋季的气候特点主要是...

冬至节气的天气特点是什么
答:冬至节气的天气特点 冬至节气,日照时间短暂,气温逐渐走低,气候寒冷。常言道“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冬至后白昼时间日渐增长。然而,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仍比地面辐射散失的热量少,导致短期内气温继续下降。冬至期间,西北高原平均气温普遍在0℃以下,南方地区气温也只有6℃至8℃左右。此外,冬至开始“...

冬季的六个节气分别是什么
答:冬季的六个节气分别是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立冬标志着冬季的开始,时间是每年公历11月7-8日之间。在中国民间,立冬是一个重要的节日,有祭祖、饮宴等习俗。小雪是冬季第二个节气,每年公历11月22或23日。这个节气反映了降水和气温的变化,意味着天气会越来越冷,降水量渐增。大雪是...

冬至节气 冬至节气有什么天气特点
答:天文学上把冬至作为冬季的开始,这对于我国多数地区来说,显然偏迟。冬至日是一年中白天时间最短的一天。过了冬至以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白天逐渐变长,夜间逐渐变短。冬至节气天气特点:气温走低气候寒冷 从气候上看,冬至期间,西北高原平均气温普遍在0℃以下,南方地区也只有6℃至8℃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