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养老保险体制改革

作者&投稿:检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

鄙人是社会保障专业的,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你,学了2年的社保,你这个问题总结有3点:
①覆盖水平不高。举个例子它的覆盖范围,看看城乡差距,哎,还说城乡一体化,P。
②资金缺口大。新中国成立之初,建立了养老保险,那时就得给退休的老人发放money了,可是他们以前并没有交养老金,那只能拆东墙补西墙,现收现付一下。加之现在老龄化问题,领取养老金的人越来越多,再看看我这样毕业就是失业的人,没工作的话,怎么为社会保险基金做出贡献啊。。。。一切都是钱惹的祸。
③社会保险法不健全,管理水平低得一B。就我了解,94年的时候,我国传说开始研究起草社会保险法,可是至今难产啊。之后我曾经的偶像——陈XX,随随便便地就用了社保基金。
以上就是鄙人之见,这些问题在我看来还是很难解决的。就像三农问题,中央都下发几个一号文件了,从我高中发到我大学,效果呢?表面和谐,内在混乱。现在这个社会畸形了。。。。。
当然,相信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相信我们强势的政府,一定会带领人民走向幸福美满的未来。
http://www.sjzjgbx.gov.cn/art/2006/08/03/art_6644_108641.html这个网站说的蛮专业的,比我好多了,也可以参考下。。。。

《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经济转型人口老龄化与社会养老保险》基于社会养老保险的基本理论,结合中国的国情,并参考一些其他国家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及改革经验,探讨了在经济转型和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所面临的风险与难题,同时就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创新提出了一些新观点、新理念、新方案及相应的政策建议。全书共九章,主要内容分为如下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2章):文献述评及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其中,第1章对国内外研究概况作了述评,对《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经济转型人口老龄化与社会养老保险》的研究背景、内容、研究方法等也作了说明;第2章分析了社会养老保险的内涵、社会养老保险思想的演进。该章重点对社会养老保险的国家政治学理论和经济学理论两大主要学术流派的相应观点进行了梳理。第二部分(第3~5章):国外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经验及中国的实践。其中,第3章对国外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主要模式及改革进行了比较分析,该章重点讨论了新加坡的多功能中央公积金养老制度和智利的私营化完全基金积累养老制度改革;第4、5章首先介绍了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并指出中国正面临“未富先老”的人口老龄化及养老压力,研究了中国城镇职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现行“统账结合”的部分积累制模式的缺陷(第4章)以及在中国社会经济转型期间农民养老所面临的困境(第5章)。第三部分(第6—8章):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创新研究。其中,第6章对中国社会养老保险现行的财务机制模式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基于政府责任的转制成本消化主渠道的建议,架构了“小统筹大账户”的财务机制方案;第7章针对中国所面临的人口老龄化压力,提出了社会养老保险多层次弹性制度方案;第8章基于复杂系统综合评价理论,提出了社会养老保险综合评价方法,创建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计算机辅助评价系统平台。第四部分(第9章):全书小结及进一步研究展望。该章回顾了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及观点,并认为在企业年金计划、社会养老保险模式的经济影响等领域尚存在着巨大的研究空间。

中国养老保险体制改革在过去20年中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不具备解决国民养老问题的整体方案。首先,现行政府养老金加企业年金制度方案尚处于制度建设期,配套制度尚不完备,甚至在试点地区也仅取得初步性进展;其次,现行方案面临巨大的财政压力,势必受到日益突出的人口老龄化的考验;第三,现行方案的覆盖面还不够宽,面向农村人口(特别是非农业农村人口)的养老保障体系改革尚未启动。
目前,中国养老保险体制改革正在处于“为国有企业改制服务”转向“为全社会和谐发展服务”的初期,但类似于美国1974年《雇员退休收入保障法案(ERISA)》的制度安排在中国尚未出现,表现在国家相关政府机构的行动缺乏统一法规协调,全社会各群体的利益还未得到全面统筹考虑,养老保障的各个部分还需要进一步整合。
养老保险制度现状
中国养老金制度改革的进程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传统城镇养老保险制度的初步改革(1984—1993),暂时解决了国有企业养老金支付危机问题;
第二阶段:新型城镇养老保险制度的初步构建(1993—2000),试图解决代际间的公平问题;
第三阶段:新型城镇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方向与目标(2000年以后),初步确立了多支柱养老体系。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性被归纳为以下5个方面: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广大参保职工和离退休人员提供适当水平的基本生活保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国有企业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迫切需要;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改善居民对改革的心理预期,增加即期消费,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发展劳动力市场的要求;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需要。
根据上述原则制定的一系列养老保险制度,形成了建立养老保险制度三支柱的共识。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政府在进行试点和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建立的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是我国城镇养老保险的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是国家强制执行的,适用于所有企业和劳动者,由企业和个人共同缴费形成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其中社会统筹基金由企业缴费的一部分形成,职工个人账户基金由个人缴费的全部和企业缴费的一部分形成。
第二支柱是近年来逐步明确的企业年金基金。早在1991年,根据《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1991]33号)文件和《关于建立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劳部发[1995]464号)文件,要建立多层次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补充养老保险是其中的一个层次。部分企业可以根据自身能力,为本企业职工建立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职工个人自愿建立储蓄性养老保险。企业为每个参保职工建立个人账户,基金实行完全积累,实账运行。
我国城镇养老的第三支柱主要包括自愿的个人储蓄和个人购买商业养老保险,一般属于个人行为,通常不列在社会养老保险计算范围内。
以上三个支柱在理论上将一个养老保险制度应有的再分配功能、储蓄功能与保险功能有机地结合在一个共同的养老保险制度之中。
主要问题及政策建议
要研究和解决中国当前养老保险体制变革中存在的问题,应以科学发展观的新视野,从中国和世界养老制度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着眼,准确把握其发展的时代特点和重要历史使命:
首先,现行制度应尽快调整代际公平性问题。目前基本养老金由于存在“虚账”、非公企业抵制、管理成本过高等问题,还不能完全发挥其基本养老保障的作用,老职工的养老金来源堪忧。
现行政府养老金加企业年金制度方案尚处于制度建设期,配套制度尚不完备,甚至在试点地区也仅取得初步性进展。根据2003年初国务院在相关会议上的精神,这一试点将在多个省份推开,个别省份将沿用辽宁省试点方式。而辽宁省试点方式能够取得一定成功的关键点之一,是由中央政府承担了相当比例的资金,注入到基本养老金(第一支柱),做实第一支柱,为发展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提供了公平性基础。国务院要求沿海发达省份则自行解决资金缺口。但实际上,这一方案面临巨大的财政压力,没有回答日益突出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一些研究指出,目前我国包括养老金在内的社会保障基金缺口已经高达1万亿至3万亿元。同时,社会保险覆盖面过于狭窄,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面不到劳动力人口的15%,而世界各类公共养老金计划覆盖的平均水平约为30%。另外,从养老、医疗和失业三项社会保险的项目来看,中国一些地区缴费总额已达到工资总额的30%左右,这个比例明显高于多数国家或地区的缴费水平(当然,这没有计入非工资性收入)。较高的缴费率影响了企业的人工成本和盈利水平,这导致很多企业以各种方式逃避参保。而为了维持收支平衡,政府就不得不进一步提高缴费率,于是有更多的企业选择逃避缴费。
因此,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作为中央政府重要的总调节基金,将在未来发挥重大作用。现在,其运作的重要环节都已经确立了基本模式,有的已有法律规范(如资金来源、投资范围及比例限制、投资方式、投资运作的基本原则、风险管理以及基金的支出和使用等),但应进一步多渠道尽快充实基金资产。
其次,现行制度还应尽快调整代内公平性问题。企业年金作为非强制性的养老保险,设计、利用更多的税收政策鼓励各种类型的投资计划,如采用抵税、缓税和免税的优惠方法等,可以促进其发展,提高其替代率,减轻基本养老部分的财政压力。
从目前全球范围看,许多国家仍采用较单一的社会保障体制。长期融资不足,积累不平衡,投资回报低,支付困难,人口老龄化的压力等都对这种体制带来很大挑战。美国养老保险体制是社会基本保障和私人投资、储蓄积累两种形式的结合,但也面临着同样的压力。历任政府在此问题上都有新的改革或修正方案提出或实施。但中心点基本一致:除保留现有的强制性养老保障体系外,还应大力发展建立自愿性的各类退休或退休补充体系,进一步降低替代率,形成更多层面的社会养老保障体制。
有些国家企业年金计划达到较高的覆盖率和替代率,很大程度得益于税收优惠政策。在实行税收优惠政策的同时,当然也要制定相应的限制措施,避免雇主或雇员借此逃避国家税收。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初探
答:我国深化城镇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分析 我国正迅速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养老压力日益增加。虽然近年来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对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养老保险制度在适应市场化、社会化、法制化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借鉴国外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养老保险改革必须解决的主要难点问题
答:第二,要充分考虑改革承受能力问题,以利于形成持续变革的动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对民众社会公正诉求的一种回应,要逐步调整现有的退休养老制度,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现从“退休养老制度”到“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转变。改革中,必然需要一定的“变轨”成本。事业单位...

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答:当前中国的事业单位改革难在哪里?难在如何破解长期以来事业单位依赖财政供给的惯性,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滞后,养老待遇仍然由财政资金保障。下一步通过建立事业单位之间统一规范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促进事业单位之间人才的合理流动和收入分配及养老待遇的大体均衡,这不仅有利于建立全社会...

中国新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什么时候开始
答:养老金并轨方案的公布,标志着存在了近20年的养老金“双轨制”的终结,近4000万“体制内”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将和“体制外”企业职工一样缴纳养老金。结束“双轨制”有助于弥补养老金缺口、缩小制度内外的差距,有利于人才的优化配置,促进了各群体间的权利公平,增进了社会的稳定和谐。[1]2015年,养老金...

我国城镇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对策建议
答:养老保险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最为重要的项目,养老保障体制能否健康、持续发展,决定了一个国家社会保障体制能否健康、持续发展。因此,促进养老保险体制发展、完善具有重要意义。多渠道促养老保险基金筹集1.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逐年上升,从2003年的5428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10277万人,而同...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具体方案是什么
答:1999年,经国务院批准,原国家经贸委所属10个国家局管理的242个科研机构、中央所属的178家工程勘察设计单位以及原建设部等11个部门所属的134个科研机构改革了管理体制,实行属地化、企业化管理,这些转制的科研机构实行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2000年,国务院《关于印发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方案的通知》...

如何解决我国社会养老保险体制的转轨成本
答:实现和保持养老保险基金的财政收支平衡,是我国养老保险体制改革顺利进行和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由于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及养老保险制度从现收现付制向"统账结合"模式转轨中的巨额成本,我国的养老保险体制改革面临着巨大的财政困境。因此,必须寻找一条消化转轨成本、规避不足清偿风险来实现养老保险基本财政收...

现有养老保险制度还有哪些需要改革?
答:随后采访了郑秉文。这位长期专注社保领域的专家表示,社会如此关注1.3万亿元的个人账户空账令他颇觉意外,而他最想表达的,是目前中国养老体制路径选择面临的巨大挑战:引进拉美的个人账户在中国已经证明失灵,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体制走进了死胡同,必须进行实事求是的调整,建立记账式养老保险大账户,才能真正...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答:1999年,经国务院批准,原国家经贸委所属10个国家局管理的242个科研机构、中央所属的178家工程勘察设计单位以及原建设部等11个部门所属的134个科研机构改革了管理体制,实行属地化、企业化管理,这些转制的科研机构实行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2000年,国务院《关于印发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方案的通知》...

如何理解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
答: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障有三大支柱,社保是其中之一,其他还包括企业年金和个人储蓄。对于事业单位得养老保险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是社保这一部分,此次国家出台的文件一方面提出要将事业单位得退休金与企业看齐,另一方面为保障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后的生活水平,提出了建议职业年金制度,已经为此次转制做好了准备。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