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学人物孙武介绍

作者&投稿:左丘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孙武出身于一个封建领主贵族的家庭,他的曾祖父、祖父都是善于带兵作战的将领,并有本宗族的私属军队。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物生平(一)

  孙武,即孙子,生卒为约公元前545年—公元前470年。孙武祖上有确切的世系从舜的后代虞阏父开始。周武王伐纣时,虞阏父当周国陶正之官,执掌陶器的制作,管理从事制陶的百工。由于其管理有方,器用齐备,周武王将长女大姬嫁给阀父之子满,把他封到今河南淮阳县一带,建立陈国,周王并对满赐以妨姓。满称为胡公,当了陈国的第一代君主。

  从胡公满开始,经过十代十二个国君的世袭传授,到桓公时,陈国发生了内乱。陈厉公之子完,因内乱不得立,而奔往齐国,他是孙武的直系祖先。陈完在齐国积极活动,至四世孙无字已官为“上大夫”。陈无字是孙武的曾祖父,其次子书封得“乐安”的采邑,这样就另立孙氏宗族。孙书生凭,凭生孙武。

  孙武出身于一个封建领主贵族的家庭,他的曾祖父、祖父都是善于带兵作战的将领,并有本宗族的私属军队。春秋末年,晋、鲁、齐等黄河流域的中原国家,都出现了卿大夫之间武装兼并,又进而谋图夺取诸侯君位的战乱,齐国的卿大夫之间也有几乎无休无止的倾轧斗争。孙武不愿在其中纠缠,而萌发了投奔他国,另谋出路的想法。

  著作简介(二)

  孙武一生的著作,主要是兵法十三篇,号为《孙子兵法》,共计五千余字。除此之外,孙武还有一些论兵法的著作。不过由于它们游离于十三篇之外,所以后来大多失传了。

  《孙子兵法》每篇均以“孙子曰”开头,按专题论说,有中心,有层次,逻辑严谨,阐述了战争中制胜敌人的规律,军队应该怎样组织和建设,作战时必须遵循的战略原则,临阵击敌的战术技巧,一些特殊的战斗方法,以及军队的后勤工作等,这些构成了孙武极其丰富的军事思想。

  兵法语言简练,文风质朴,善用排比铺陈叙说,比喻生动具体,如写军队的行动:“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军争篇》),既贴切又形象,且音韵铿锵,气势不凡,故刘勰称“孙武兵经,辞如珠玉”(《文心雕龙·程器》)。

  迄今最早的传世本为银雀山竹书《孙子兵法》,经汉简专家整理小组整理,于1975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现存最早的刻本为南宋孝宗、光宗年间的《十一家注孙子》本。《孙子兵法》的注本以曹操注最早,此后注家颇多,如清孙星衍校《孙子十家注》、清朱墉《武经七书·汇解》、清夏振翼《武经体注大全会解·孙子》。近人校注本有郭化若《孙子译注》、杨炳安《孙子会笺》。今人新出的有吴九龙主编的《孙子校释》、吴如嵩的《孙子兵法新论》等。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汉族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汉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汉族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在中国被奉为兵家经典,历来备受推崇,研习者辈出。该书被翻译成英、俄、德、日等20种语言文字,全世界有数千种关于《孙子兵法》的刊印本。不少国家的军校把它列为教材。

  作品选读(三)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孙子兵法·始计》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孙子兵法·作战》

  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轒輼,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孙子兵法·谋攻》

  孙子曰: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圮地,有围地,有死地。诸侯自战其地,为散地。入人之地不深者,为轻地。我得则利,彼得亦利者,为争地。我可以往,彼可以来者,为交地。诸侯之地三属,先至而得天下之众者,为衢地。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为重地。行山林、险阻、沮泽,凡难行之道者,为圮地。所由入者隘,所从归者迂,彼寡可以击吾之众者,为围地。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是故散地则无战,轻地则无止,争地则无攻,交地则无绝,衢地则合交,重地则掠,圮地则行,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孙子兵法·九地》

  故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五间俱起,莫知其道,是谓神纪,人君之宝也。因间者,因其乡人而用之。内间者,因其官人而用之。反间者,因其敌间而用之。死间者,为诳事于外,令吾间知之,而传于敌间也。生间者,反报也。

  ——《孙子兵法·用间》



国学经典作品
答:《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英文名为《The Art of War》,作者为春秋末年的齐国人孙武(字长卿),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上最为著名的三大...

孔子 老子 韩飞 孙武
答:时代在变,一切都在变,我们需要传承的是我古老的国学中的精华,而限于时代和思想认识等因素,古代的人们即使再伟大,他们的思想也不可能让今人拿来直接使用。毛主席曾经说过,对古人的东西、外来的东西,我们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而什么是粗,什么是精;什么是伪,什么...

学国学,绕不开诸子百家,学诸子百家,绕不开此文
答:他继承和发展了孙武的军事理论,把"道"看作战争客观规律,提出了以寡胜众、以弱胜强的战法,主张以进攻为主的战略,根据不同地形,创造有利的进攻形势,重视对城邑的进攻和对阵法的运用。著有《孙膑兵法》一书。十二、医家 代表人物:扁鹊 。中国医学理论的形成,是在公元前五世纪下半叶到公元三世纪中叶,共经历了...

中学生国学知识
答:关于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国学知识,你知道吗?为帮助同学们深入学习国学知识,下面为大家带来中学生国学知识,快来看看吧。 中学生国学知识1 1.李白,字太白,世称“诗仙”“千古一诗人”。杜甫,字子美,世称“诗圣”(“诗史”)。韩愈的诗“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李杜是我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 2.宋词一般分为...

中国十大国学经典
答:6、孙武《孙子兵法》《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孙子兵法》被奉为兵家经典。诞生至今已有2500年历史,历代都有研究。李世民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兵法是谋略,谋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战略、大智慧。如今,孙子兵法已经走向世界。它也被翻译成多...

书单推荐:10部必读的国学经典书籍
答: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有影响极大,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作用。中华文化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它们是经过时间淘漉和历史沉淀的文化精品。以下是书单推荐:10部必读的国学经典书籍。 1、 《论语》 《论语...

优等生最爱读的国学经典作者简介
答:在国学经典的世界里,清代的蘅塘退士与春秋时期的战略家孙武共同创作的作品备受瞩目。他们的合作体现了古代智慧与现代教育理念的交融。钱理群,这位备受尊敬的教育家、人文学者,担任北京大学中文系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以其深厚学识和对教育的深刻洞察力闻名。他在学生中享有极高声誉,曾被北京大学学生评选...

禹音儿童国学:孔武兵法中的世界
答:意识形态的各种形式起源于以生产劳动为基础的社会物质生活。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各以特殊的方式,从不同侧面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意识形态的有机整体.孙武兵法‘行空’也应该属于这一重要范畴领域的一个重要...

诸子百家包括哪些书?
答:兵家重点在于指导战争,在不得不运用武力达到目的时,怎么样去使用武力。创始人是孙武,兵家又分为兵权谋家、兵形势家、兵阴阳家和兵技巧家四类。兵家主要代表人物,春秋末有孙武、司马穣苴;战国有孙膑、吴起、尉缭、魏无忌、白起等。今存兵家著作有《黄帝阴符经》、《六韬》、《三略》、《孙子兵法》...

我爱学国学:百家姓目录
答:在国学的世界里,百家姓的目录如同一部历史长卷,每一姓氏背后都承载着独特的故事和人物。从赵姓开始,我们看到陈桥兵变的壮举,赵匡胤以智谋建立宋朝,开启了新的篇章。钱学森,这个名字代表了爱国科学家的决心,他毅然回国,为中国的科技事业贡献力量。孙姓则与军事家孙武相连,他的《女兵篇》展示了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