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作者&投稿:穰荣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需:高一政治经济学整理归纳~

高考政治主干知识归纳总结(经济学常识) 总起来不少 一本书那

⒈商品和商品经济
本部分是整个经济学的理论基础,由商品、货币、价值规律三部分内容组成。
商品包括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价值量,货币包括货币的产生和本质、货币的职能、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纸币的产生和发展:价值规律包括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价值规律的作用。
把握商品概念还要注意物品和商品转换的两个条件:一是劳动产品,二是必须用于交换。
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除了要准确把握它们的定义外,还要明确它们与商品的关系,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商品的非本质属性,因此,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使用价值反映的是人与物的关系,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因此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是商品,价值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互相交换劳动的关系,反映的是人与人的关系。二者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它们的对立表现在:含义不同;同商品的关系不同,在交换过程中二者必须分离,不能兼得,商品生产者要实现价值,必须让渡使用价值;消费者要获得使用价值,必须让渡价值;它们的统一表现在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这部分内容在高考中主要是考查使用价值、价值、商品三者之间的关系,另外,当前企业要面向市场、重视产品质量,其经济学依据也在这里。
商品的价值量涉及三对概念之间的关系:社会劳动生产率和个别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个别劳动时间;单位商品价值量和商品价值总量。这三对关系是复习时的重点和难点,因此一定要彻底弄清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并通过不同类型的题目加以巩固。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如同商品、价值等概念,都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对于货币的职能,重点把握两个基本职能,即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价值尺度要把握:为什么;表现形式,价格和交换价值的区别,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流通手段要把握:商品流通:表现形式,支付手段与流通手段的区别。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需要储备的学科知识包括现象、原因、影响、对策以及纸币的发行规律等。
关于价值规律,重点把握价值、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区分决定和影响作用的不同,还需要把握其与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交易原则之间的内在联系。此点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内容。企业要提高产品质量、实施“走出去战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经济结构调整等热点问题都与价值规律的作用有直接关系。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本部分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两部分内容组成,具体包括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我国的经济制度、分配制度、市场经济
的一般特征、国家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把握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需要区分公有制与所有制、公有与国有、主导与主体三对概念,虽都是一字之差,含义却大不相同。
根据十六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对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有重大创新,需要予以特别关注。其中,我国的分配制度也根据十六大精神有所更新:
(1)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2)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3)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对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要掌握其各点是什么、为什么,这对于我们观察市场经济中的现象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因此要能够记忆、理解和应用,尤其是我国加入“世贸”以后,
对市场经济基本特征的认识和把握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国家宏观调控要掌握的内容主要是市场调节的弱点和缺陷、国家宏观调控的任务和手段。教材对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进行了修改,复习时学生也要注意。
3.企业和经营者
本部分由企业是巾-场的主体和企业的经营者两部分组成,具体包括企业及其作用、公司是企业的一种重要形式、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国有
企业经营者的地位、企业经营者的素质。
关于企业这一知识点,学生在理解和应用上容易在企业和市场主体的关系上出现偏差:市场上从事交易活动的组织和个人,都是市场主体,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不要误
解为只有企业才是市场主体;正确理解企业法人和法人代表,不要把法人代表误认为“法人”。
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的不同点和共同点,股票价格的公式在教材中虽然是以小字出现的,也要认真阅读,弄清它们之间的经济联系。要侧重从国企改革的角度去把握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包括改革的重要性、方向、方针、改革进程发展的情况等。另外,为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务院机构改革专门设立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国资委),对它的主要职责要有所了解。
在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上,可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去把握;宏观上需要进行两个根本性转变:微观上除了教材所说一靠技术、二靠管理以外,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拓展,如
扩大规模、面向市场、名牌战略、搞好服务、正当竞争、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信誉等。
关于企业经营者的素质,基础知识上要把握企业经营者素质的内容、企业信誉和形象、正当竞争与不正当竞争等内容,还要注意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国
企改革的联系。4.产业和劳动者
本部分由三大产业和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两部分组成,具体包括三大产业的地位和作用、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劳动合同制度、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农业问题已扩展为“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既是教材的重点,也是目前我国社会的重点和热点问题,根据十六大精神,此部分需要注意的变化有: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 要把工业是国民经济主导的基础知识放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中去复习。
我国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相对还比较低,随着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的力n快,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和作用将越来越突出,因此这个问题已成为近几年高考考核的重点,它与经济结构调整、解决下岗和就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三农”问题等都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关于劳动者要把握劳动者主要权利和义务的基本内容以及二者的关系,从和现实的联系上看,要重点把握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问题,包括道德素质和技能素质,尤其是关于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的重要性。另外,它和就业、人力资源发挥、劳动纠纷问题等都有内在联系。
劳动合同制度重点把握订立的原则、意义。随着我国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劳动纠纷的增多、我国法律法规的健全与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同每个劳动者都有直接的联系。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中,容易混淆的是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要注意加以区分。另外,复习时要注意与解决贫困人口、扩大就业问题相联系。
5.财政税收和纳税人
本部分由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税收与纳税人两部分组成,具体包括国民收入的分配、财政收入和支出、财政的作用、税收及其基本特征、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衡量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的综合指标,需要在社会总产品(总产值)、国民收入与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的比较中去把握。
财政与税收的作用在比较中把握,注意其区别。财政预算的过程体现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因此可以和《政治常识》中人大的职权相联系。
需要注意的变化有:一个是财政收入,由于我国实行的“费改税政策”,因此目前主要是税、利、债三种形式,二是我国的费改税政策:农村税费改革,将农村的分配制度进一步纳入法治轨道,堵住加重农民负担的口子,是深化农村改革的重大步骤,是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的治本之策,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生产力、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的有效途径,是改善干群关系、党群关系,维护农村稳定的重要举措。
另外对财政赤字要能够运用辩证的观点去分析。
6.银行和储蓄者
本部分由我国的银行和公民的储蓄两部分组成,具体包括银行的产生、分类和职能、业务和作用、存款储蓄和作用、债券与商业保险。
重点把握中央银行的性质及职能,把握中央银行的职能时要注意和政治学部分国家职能、经济学部分国家宏观调控的知识综合起来进行复习。另外,有关银行利润、利率的知
识也需要很好地复习和掌握。
我国银行已成为发展经济和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重要杠杆,我国为扩大内需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稳健货币政策、正确消费政策都和银行的作用有直接联系。
对储蓄的作用,要能够运用辩证的、全面的观点去认识和理解。储蓄存款一方面反映了我国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但同时折射出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中的一些问题。
债券与商业保险的复习要放到关系中去看,包括债券与股票,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公司债券,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的关系,要用比较的方法,掌握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同时,如何投资理财使财产保值、增值,如何规避生活中的风险,都是当今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
7.商品服务市场和消费者
本部分由商品服务市场和家庭消费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两部分组成,具体包括商品服务市场的内容和特点、市场交易原则、家庭消费的内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依法保护消
费者的合法权益。
关于市场交易原则要把握原因、内容、每—一原则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依据、如何遵守等内容。从与社会实际的联系看,我国要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
体系,就必须坚持市场交易原则,这体现了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与道德经济的统一,是遵循市场运行规律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为此必须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促进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全国市场自由流动。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要把握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原理、树立正确消费观的重要性以及正确消费观的内容。从与实际的联系看,本部分涉及消费对社会需求的拉动作用。
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教材重点、社会热点、学生联系实际紧密的交叉点,当然也就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8.当代世界市场和我国的对外贸易
本部分由当代世界市场和对外贸易两部分组成,具体包括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经济全球化、世界性贸易与金融组织、外汇与汇率、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对
外贸易的含义、主要内容、方式与作用、基本原则。关于经济全球化,要从含义、主要表现、产生原因、实质、影响、我国应如何应对及与政治多极化的关系等多方面去把握。
加入世贸组织后,对世贸组织规则的熟悉与利用以及对我国各方面改革提出的要求、三大产业如何应对挑战等都可能成为高考考查的问题。另外,复习中要注意其与政府机构
改革、“三农”、国企改革、经济全球化问题等的内在联系。
在外汇、汇率的问题上,要分清本币与外币的升值或跌落以及对经济的影响。还要注意我国市场经济在面向世界上与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当代世界市场的新特点、世界经济的国际化、对外贸易等知识的内在联系。
对待贸易顺差与逆差,不仅要会辨别,还要能做辩证的分析,对其评价更应依据具体的条件而定。
我国对外贸易的原则和作用是重点,复习中要注意与我国与世界贸易与金融组织、世界市场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全球、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国企改革、技术创新、“走出去战略”、国家的经济安全等知识点相联系。

★(1)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2)商品的价值量:商品的价值量是商品价值的大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价值规律的作用: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生产部门的分配(调节作用、棒子作用);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刺激作用、鞭子作用);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淘汰作用、分化作用)。最终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4)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从根本说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具体地是由我国的社 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5)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是我国的分配制度;这是由生产力水平、所有制结构决定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6)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
  
  (7)国家的宏观调控:由于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且市场调节可以广泛发挥作用的领域,市场也存在着固有的弱点和缺陷(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因此需要国家的宏观调;宏观调控是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控制和调节,其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手段有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8)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经济效益就是企业的生产总值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企业经济效益是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增强综合国力,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等;途径主要有两条(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先进技术,使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采用现代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
  
  (9)企业经营者的素质:既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又要具有经营的专业知识、才干和能力。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对企业的竞争至关重要;企业的信誉和形象集中表现在产品和服务质量上,保证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作为企业的经营者,应当在市场上开展正当竞争,反对和抵制不正当竞争。
  
  ★(10)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一切生产部门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进步与发展的保障;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仍然比较脆弱,发展速度仍然相对滞后,仍然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要彻底改变我国农业基础薄弱的现状,必须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道路(靠政策、靠技术、靠投入、靠产业化经营、靠发展乡镇企业、推进农村税费改革等)。
  
  ★(11)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指现代机器大工业):必须大力发展支柱工业(机械、电子、石油化工、汽车制造和建筑业),因为一个国家能否实现现代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产业的发展水平;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决定着这个国家的技术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要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大力发展工业。发展工业必须走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12)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我国第三产业发展速度比较缓慢,必须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有效地推进工业化和现代化、增加劳动就业,保持社会稳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3)劳动者的主要权利和义务: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是通过实现劳动者的权利和履行义务体现出来,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依存、不可分离、是统一的;其主要权利(略)和主要义务(提高职业技能—劳动者的技能水平代表着这个国家的技术实力甚至生产力的水平、遵守职业道德)。
  
  (14)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依据一定的法律法规,为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而提供救助和补贴的一种制度,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标志;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原则(既要有利于生产,又要保障基本生活、权利和义务相统一);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企业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必要条件、增强企业活力的客观要求、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安定的根本性措施)。
  
  (15)国民收入的分配:不是由人们的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受客观经济条件的制约。
(16)财政收入和支出:财政收入是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集中起来的资金(税、利、费、债);财政支出就是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的过程,财政支出规定了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也可以反映政府的政策。国家的财政是通过瞀实现的。
  
  (17)财政的巨大作用:财政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调节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促进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为了使财政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关键是大力增加财政收入,要增加财政收入,必须努力发展经济,增加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
  
  (18)税收的性质和作用:我国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社会主义新型税收;其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19)银行的分类及其职能:我国的银行主要有中央银行(是国家机关,是我国政府的组成部分;其职能是依法制定实施货币政策、管理人民币流通、经理国库、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商业银行(企业法人)、政策性银行(目的是建立健全国家的宏观调控体系)。
  
  (20)银行的作用:为我国经济建设筹集和分配资金,是再生产顺利进行的纽带、能够掌握和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住处为企业和国家作出正确的经济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
  
  (21)商业保险:是一种针对风险本身的投资方式,是建立在商业原则的基础上,是参与保险人个人意志的体现,是把分散的社会资金集中起来,用以弥补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损失的一种措施,为企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生活稳定提供了重要保障)。
  
  (22)市场交易原则:市场交易原则是保证市场交易活动有序,按规则进行的基本条件,其内容主要包括自愿(基本原则,是前提)、平等(是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也是市场交易的重要原则)、公平(是市场交易原则的重要内容,是市场交易原则的灵魂,是衡量市场交易活动是否有序、是否规范的试金石)、诚实信用(是现代市场交易活动的基本精神);发展商品服务市场,必须坚持市场交易原则,这是遵循市场运行规律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
  
  (23)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
  
  (24)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在商品服务市场上,消费者占有重要地位,消费者在商品服务市场上享有广泛的权利消费者也要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经济秩序。
  
  (25)经济全球化:随着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实行对外开放已成为全球性的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世界间的经济联系广泛地渗透到各个领域,,其表现是(生产国际化、市场国际化、资金国际化、科技开发与应用国际化、信息传播国际化)。
  
  (26)世界金融和贸易组织:世界贸易组织(WTO—专门协调国际贸易关系的国际经济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协调国际货币关系、向会员国提供短期贷款等)、世界银行(WorldBank—主要协调对发展中国家贷款和和投资的国际金融组织)
  
  (27)世界市场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必然的(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要条件);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已为世界各国的经验所证明,也为我国的实践所证明,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28)通过海关征收的关税对一国对外贸易具有重要影响(增加国家财政收入、调节进出口贸易,调节国内市场供求关系)。
  
  (29)我国对外贸易的作用:可以互通有无,调剂余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节约社会劳动,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吸收、引进当代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增强本国的经济实力;接受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和挑战,促进国内企业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的国际化水平.
  
  (30)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我国发展对外贸易,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平等互利的原则;在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中,既要大胆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包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一切有益的东西,又要坚决抵制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侵蚀。

《经济生活》知识要点总结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包括三课: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以及综合探究——正确对待金钱。

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的知识要点:
1.商品的定义及基本属性(提示:商品的定义主要强调它的交换特征;对商品的基本属性只要做一般性了解即可);
2.货币产生的原因及其本质;
3.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提示:为什么货币具有价值尺度职能只需要作一般了解即可);
4.纸币产生的原因、纸币的定义、纸币的优点(延伸:货币的历史: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其中前两者是商品货币;纸币一样具有价值尺度、储藏手段等职能);
5.纸币的发行规律及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第二框“信用工具和外汇”的知识要点:
1.信用卡的含义及在使用上的特点和优点(提示:教材中指的是广义的信用卡);
2.支票的含义、类型及在使用上的特点
3.什么是外汇、汇率(提示:外汇定义中的支付手段是广义的;汇率就是货币买卖的价格;必须学会识别汇率升值与贬值;与其他物品一样,货币买卖的价格——汇率也由供求关系决定,主要是受购买力平价的影响);
4.为什么要保持人民币的币值稳定。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包括两框:影响价格的因素;价格变动的影响
第一框“影响价格的因素”的知识要点:
1.影响价格变动与差异的因素:直接与间接因素(提示:变动是时间维度,差异是空间维度;要知道间接因素是如何通过直接因素起作用);
2.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包括:需求扩大对价格的影响;需求缩小对价格的影响;供给扩大对价格的影响;供给缩小对价格的影响;
3.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4.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5.企业为什么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及社会劳动生产率对商品价值量的影响。
6.价值规律的内容及表现形式。(提示:第一目是重点)

第二框“价格变动的影响”的知识要点:
1.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商品价格变动与商品购买量之间的一般规律(提示:需求法则是针对同一时间而言的,必须假定所有其他因素保持不变);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替代商品与互补商品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
2.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调节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
第一框“消费及其类型”的知识要点有:
1.收入水平对消费的影响:当前收入水平,未来收入水平及居民收入差距对消费的影响
2.物价水平对消费水平的影响(提示:源于名义收入与实际收入);
3.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的含义、区别及各自的适用范围
4.消费结构变化的一般规律;
5.什么是恩格尔系数及恩格尔系数大小变化的含义。

第二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知识要点:
1.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及求实心理所引发的消费现象的表现及对它们的评价(提示:如何区分从众与攀比);
2.若干值得倡导的消费原则:量入为出,适度消费(提示:它与提倡贷款消费矛盾吗?);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提示:与鼓励消费矛盾吗?)。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包括: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第五课 企业和劳动者;第六课 投资的选择;以及综合探究——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

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包括两框:发展生产、满足消费;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第一框“发展生产、满足消费”的知识要点有:
1.生产对消费的决定性作用: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消费是生产的目的;消费对生产的导向作用;消费对劳动力再生产的作用;
3.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及意义(提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准确表述);
4.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科技、培养人才;改革落后的生产关系。

第二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知识要点有:
1.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2.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含义、作用;
3.混合所有制经济;
4.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及准确理解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5.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的含义、作用;
6.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
7.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

第五课“企业和劳动者”包括两框:公司的经营;新时代的劳动者
第一框“公司的经营”的知识要点有:
1.公司的特点;
2.有限责任公司及股份有限公司的异同
3.公司的组织机构;
4.国有企业为什么要以公司制为方向;
5.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依靠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形成竞争优势;诚信经营;
6.企业兼并与破产。

第二框“新时代的劳动者” 的知识要点有:
1.劳动的意义;
2.就业的作用;
3.我国的就业问题;
4.如何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国家该怎么做;劳动者自己该怎么做;
5.正确的择业就业观:自主择业、竞争就业、职业平等、多种方式就业;
6.劳动者享有的主要权利;
7.如何维护劳动者的权益:包括国家如何维护劳动者权益;劳动者本人合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第六课“投资的选择”包括两框: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股票、债券和保险。
第一框“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的知识要点有:
1.储蓄存款的含义;
2.我国主要的储蓄机构(延伸:究竟什么是商业银行;我国的信用社);
3.利息的含义及计算;
4.活期储蓄、定期储蓄的区别;
5.商业银行的含义及其主要业务。

第二框“股票、债券和保险” 的知识要点有:
1.股票的含义、特点及股东的主要权利;
2.股票投资收入的来源及特点;
3.国债、金融债券及企业债券的特点(延伸:从流动性、收益性、安全性总结储蓄、股票及债券的特征);
4.保险的含义及保险业务的种类(提示:严格说来保险不是投资)。
5.订立保险合同的原则。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包括: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八课:国家收入的分配;第九课:征税和纳税;以及综合探究——讲求效率,维护公平。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包括两个框题:“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以及“兼顾效率与公平”。
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知识要点有:
1.按劳分配的内容、必然性;
2.按劳分配的作用、意义;
3.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延伸: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也是按要素分配。提示:不要对按要素分配作进一步的分类,如劳动收入与非劳动收入);
4.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第二框“兼顾效率与公平” 的知识要点有:
1.效率的含义、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的影响;
2.公平的含义及社会主义为什么要重视收入公平分配;
3.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
4.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含义及为什么要效率优先;
5.如何兼顾效率与公平

第八课“国家收入的分配” 包括两个框“财政收入和支出”及“财政的巨大作用”。
第一框“财政收入和支出”的知识要点有:
1.财政收入的种类
2.影响财政收入高低的因素;
3.财政支出的种类;
4.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对比关系

第二框“财政的巨大作用” 的知识要点有:
1.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表现: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促进经济平稳运行;促进经济发展;
2.人民生活有保障的表现:财政是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财政是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物质保证;财政具有促进收入公平分配的再分配作用;
3、财政政策如何正确运用:经济不景气时如何运用;经济过热时又如何运用。

第九课“征税和纳税”,包括两框:“税收及其种类”及“依法纳税”。

第一框“税收及其种类”的知识要点有:
1.税收的含义及特征;
2.增值税的内容、优点(提示:不要求掌握计算);
3.个人所得税的含义、特点、作用。(800到1600元)

第二框“依法纳税” 的知识要点有:
1.纳税人和负税人的区别;
2.偷税、欠税、骗税、抗税的表现及其处罚。

第四单元“面对市场经济”包括:第十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十一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第十二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以及综合探究——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第十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包括两个框“市场配置资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一框“市场配置资源”的知识要点有:
1.为什么要合理配置资源(延伸:经济学的定义——研究资源的有效配置);
2.市场是如何配置资源的(提示:强调价格、供求两个机制);
3.市场调节的两大优点(提示:不要忽视它,不能把它与2混淆);
4.如何规范市场秩序:市场规则、社会信用制度。
5.市场调节的局限性(提示:究竟什么是公共物品。)。

第二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的知识要点有: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2.我国宏观调控的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3.我国宏观调控的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提示:多挖掘经济手段中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第十一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包括两个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

第一框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的知识要点有:
1.总体小康的微观和宏观表现;
2.总体小康水平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
3.为什么要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4.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第二框题“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 的知识要点有:
1.为什么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延伸:国内生产总值的准确计算;没有发展的增长是什么意思:经济增长是指产量或生产能力的扩大;经济发展是指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发生的结构性、体制性变化);
2.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科学发展观的主旨;
4.如何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优化产业结构、统筹城乡、统筹区域发展。

第十二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包括两个框题:“面对经济全球化”和“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第一框“面对经济全球化”的知识要点有:
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2.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提示:比较优势要学会计算);
3.经济全球化的载体:跨国公司;
4.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影响;
5.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6.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

第二框“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的知识要点有:
1.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
2.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
3.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我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4.对外开放是长期基本国策;
5.对外开放在当前的基本格局: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
6.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必要性及战略措施;
7.“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战略的内容;
8.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的原则: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写出具体的、政治很难吗、另外有什么学习政治的好方法吗、
答:政治:政治高考知识点总结 一、经济学: ★(1)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2)商品的价值量:商品的价值量是商品价值的大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价值规律的作用: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生产部门的...

高中政治必修1有关对外贸易知识点归纳 中考政治知识点归纳
答:复习高中政治,强迫记忆的效果是最差的,学生可以通过对知识点分类,进而理解记忆,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中政治必修1有关对外贸易知识点归纳,希望对你有帮助。高中政治必修1有关对外贸易知识点 1、国际贸易的含义和分类 (1)国际贸易含义:国际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商品...

高考政治知识点
答:政治生活:政府的相关知识;(政府的性质,职能,原则及与公民的关系,)政党的相关知识;(如中共的性质,职能,及与其他民主党派的关系等)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如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等)人大代表的权利与义务及权利的制约与监督;经济生活: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及相关计算题;(这个很重要,高考...

政治知识点
答:共分为下面的知识点: 1.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物质资料生产,是指人们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资料的过程。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物质资料生产包括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包含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

求政治经济学原理重点
答:此书出的试题比较偏,书上的内容有些需要加以概括,以下是一本书的知识点希望能帮到你 第第一章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第一节 产生与发展(一)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最初是指研究整个国民经济范围的经济学,我国现在认为政治经济学是理论学。(二)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产生 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

简明政治经济学中的公式w=c+v+m可以联想到什么知识点,三个以上,400字...
答:m`=m/v ②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的区别:A 、经济关系不同(m`表现剥削率;P`表现增值程度);B 、数量不同(m`> P`);C 、揭示的意义不同 ③影响 p`高低的因素:①剩余价值率 m`(正比);②资本周转速度(正比);③资本有机构 成 C :V (反比);④不变资本 C 的节省(反比)。

政治经济学原理的三大核心是什么
答:三是资本积累的后果,关于资本积累的后果要记住三个后果,一个历史趋势。三个后果是资本主义社会两极分化加剧、相对过剩人口增加和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历史趋势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胜利。掌握以上三个知识点,就把握了资本积累的核心。

高中政治有哪几块内容?
答:1、经济生活:经济是价值的创造、转化与实现;人类经济活动就是创造、转化、实现价值,满足人类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动。经济学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规律即价值的创造、转化、实现的规律——经济发展规律的理论,分为政治经济学与科学经济学两大类型。2、政治生活:学习政治生活,有助于人们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

四大经济学常识
答:1.经济学入门基本知识有哪些 1.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包括四个: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宏观 经济政策的四大目标之间常常存在矛盾。 宏观经济政策工具可以分为需求管理、供给管理和 对外管理几种类型。 2. 财政政策是 *** 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防止通货膨胀,减轻经济技动,实现稳定增 长而对 *...

高中政治中经济现象指什么含义?
答:通货膨胀.一般指因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的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通货膨胀在现代经济学中意指整体物价水平上升。一般性通货膨胀为货币之市值或购买力下降,而货币贬值为两经济体间之币值相对性降低。前者用于形容全国性的币值,而后者用于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