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的技术 会议如何高效,会前一定要定向!

作者&投稿:赧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相信职场上每个人都有痛苦的开会经历!

会议频繁开,没效果,会议发言没完没了,同一个议题反复开会,每次开会就是头脑风暴,爱讲话的人拼命讲,不爱说话的人沉默不发言,一发言就控制不了时间,会议没结果……

特别是你职位越高,你80%的时间肯定都是在会议上。

会议如何高效?

作为培训的专业人士,除了传统的培训,现在对人的关注,对组织经验的萃取,个人经验的显性化模块化,对绩效的关注,掌握这些专业技术或者思维方式,对于培训人数来说,越来越重要。

除了教练技术、培训绩效领域、个人与组织经验萃取、行动学习等,有一个技术,对于职场人士掌握很重要,这就是引导技术。

什么是引导?

引导就是促进人与人之间互相了解的技术。

引导是有一些工具和原则的,针对前面提到的会议高效的问题,用好引导的一些技术和原则,在会议前定向好,是可以让会议高效的。

破冰是为了打破隔阂,特别是在培训或者会议前,与会人员互相不熟悉的时候,就需要做破冰,让与会的各方迅速的融入的这个场里面来。

这里有2个小工具

每个人都会做自我介绍,那如何让自我介绍更有趣呢?

可以来一段假的自我介绍

回顾自己的人生,回想起3个想要告诉其他人的有趣的事情。然后将关键词大大地写在A4纸上,但是3个之中要有一个是假的。

把写有关键词的纸展示给其他人并进行3分钟左右的自我介绍。

自我介绍结束,让大家投票猜哪个是假的。

如何有趣?

可以从自己小的时候开始思考,一定会有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情。可以互动,提问为什么这个是假的,这样可以让气氛更加活跃。

尝试过自我介绍,有没有尝试过介绍他人

我们在培训的时候,玩过一个现场效果比较好的破冰游戏,互相介绍他人

将互相不认识的两个人分成一组,给他们5分钟时间采访自己的搭档,之后,向所有人介绍自己的搭档。

如何有趣?

可以升级一下,用一张A4纸,采访对方的时候,让互相画出对方的自画像,人都是喜欢玩的,特别是自画像很容易让大家回想起在幼儿园涂鸦的那段经历;

另外,还可以在介绍的时候,要求用固定的开头,比如,介绍对方的时候,要用“这个xx,是我见过最xx的一个人”,现场效果会非常有趣。

见过停车场PA的标志没?

用好这个工具,可以让会议不跑题。

会议为什么不高效,有很多时候会议发言容易跑题。这个时候就需要在会前定向好,明确会议的议题。同时可以在会前用好这个停车场的工具。

开会前,在墙上贴一张纸,大字写上PA。并告诉成员,我们今天的议题是什么,当出现偏离讨论主旨的时候,得到发言人的允许后,先记录在PA上,之后再回到原本的讨论中来。

在会议即将结束的时候,再决定如何处理PA上记录的内容。

会议上总有人就同一个事翻来覆去的说,PA在避免这一现象方面也能发挥其作用。

这是一个发散性的工具。

特别是我们再开一个挖掘需求的会议,或者当我们不知道如何去做,需要头脑风暴的时候,不知道方向,找闪光点的时候,用这个可以让团队成员,聚焦在我们想要去的方向上。

WMH,意思是,我们应该如何

先是每个人轮流发言,在发言的时候,其他人在听取别人的意见的时候,就在便签纸上写下来,我听了别人的发言,如果对我有启发,我就写下来,写的内容的开头是,wmh,我们应该如何

然后把写的便签条贴到白板或者墙上,一轮发言结束后,互相去查看。

这个工具很好的一点,就是让发言的人员聚焦在我们要去的方向上,而不是我不要去的地方。

对于批判,发现别人的问题,很多人都会,但是轮到提解决方案时,就不一定都会了。

类似的工具还有,As is To be(As is 现状是什么) To be(理想状态是什么)

很多人发言没有条理,不知道什么是重点,让人不知道你在讲的是什么?

如何去有条理的去说,去听,结构化的思维表达,这个工具就有帮助。

PREP是什么?

P:point (要点),在发言的最开始陈述,你要表达的要点是什么

R:reason(理由),接着陈述理由,我为什么要这样说

E:example(事例),陈述事例,具体举例;

P:point(要点、总结),最后重复要点。

当别人发言,你无法理解参与者的发言时,可以通过提问“R是什么,E是什么”来明确发言的内容。

这些,都是引导的一些技术和工具,其重点就是 在开会前一定要定向,确定我们要去的方向是什么,规则是什么,大家在同一个规则,同一个范畴下面开会,会议就会很高效。

当然职场上会议一定要有定一些原则,像京东的会议三三制原则,也是很不错的。

对于引导的技术和工具,当然不止这么多,还有一很多,推荐大家去看一本书《引导工具箱 解决组织问题的49个工具 森时彦》,希望对你有帮助!

撩下小灰灰,可以获得《引导的工具箱》思维导图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