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中「形」与「势」的含义是什么?

作者&投稿:闫阮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孙子兵法中: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形也;若转圆石于千仞之山,势也。就是说在其看来,形是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而势则是非常困难的问题,很少有人可以做到。

“形”与“势”是孙子兵法中描述在两军对战时的主客观影响。“形”外在的稳定的客观的因素是指外部环境。势是指内部环境是具体是指军队内部具体因素如军力配置等。

《孙子兵法》的形势与虚实
答:常说「形势」,若把这两个字拆开来看,则「形」是讲基本面,关注更多的是内;而「势」则是讲根据外的动态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行动和策略,让自己顺势自然而为。虚实,在《孙子兵法》中的含义,可以理解为「长短」,即强项和弱项。长为实,短为虚,所以打仗要「避实就虚」,不跟对方硬碰硬,而是...

为什么孙子兵法第四篇取名叫军形而第五篇取名叫兵势?
答:孙子兵法之《军形篇》《兵势篇》,原本是《形篇》和《势篇》,后人为方便,做了标题统一,各自加了一个字,变成了《军形篇》和《兵势篇》。如果改为《兵形篇》《军势篇》,同样说得通,军兵同理,兵军同源。

孙子兵法中《势篇》中的势指什么
答:势是指物质的运动。

《势篇》的“势”指的是()。
答:《势篇》出自《孙子兵法》,论述用兵作战要造成一种可以压倒敌人的迅猛之势,并要善于利用这种迅猛之势。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出自哪里?
答:这句话出自《孙子兵法-军形篇》意思就是:因此,胜利之师是先具备必胜的条件然后再交战,失败之军总是先同敌人交战,然后期求从苦战中侥幸取胜。用现在的话胜利之师不打无准备之仗。《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

孙子兵法《兵势》篇原文及赏析
答:形与势密切相关。军队的形,表现为它存在的状态;军队的势,表现为它对敌冲击的能量。形相对来说比较静止,而势一定要在运动中才能体现。孙子在《军形》篇中谈了许多如何加强和运用军队的形去战胜敌人的问题,接着就在《兵势》中阐述如何造成和运用军队的势,去赢得对敌战争的胜利。在对敌战争中造成...

孙子兵法对势的理解
答:3.势的利用:孙子兵法强调要善于利用势,可以通过正确的决策、指挥和战术来充分发挥势的作用。孙子兵法中的势是一种内在的、无形的力量,可以通过组织和部署来创造和利用。作者认为,通过巧妙的部署和指挥,可以创造出一种有利的势,从而将战争的胜利掌握在自己手中。总之,《孙子兵法》中的“势”是一个...

因形任势是谁提出的
答:因形任势由孙武提出。出自《孙子兵法》“因形”与“任势”:“形之,敌必从之”,通过示形可以动敌;“形之而知死生地”,通过陈师部列可以知道地形的死生之势;通过“形人而我无形”,可使敌人力量分散,利于集中优势各个击破。“无形”而“形圆”,“无形”而“应形于无穷”,方能“立于...

《华杉讲透孙子兵法》(势篇)
答:“斗众”,就是开打了,指挥一支大军作战,跟指挥一个小分队一样,靠什么呢?靠“形名”。曹操注解说:“旌旗曰形,金鼓曰名。”形名就是号令。“形”,顾名思义,是视觉号令,旗帜、狼烟都是“形”;“名”,是听觉号令。“以正合,以奇胜”,是《孙子兵法》里被误读最多的一句话。最大的...

如何看待孙子兵法“势”这个概念
答:形成势后,就可以事半功倍的达到目的。孙子曰:“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在现实生活中如果善于造势,做任何事情都顺风顺水,轻而易举。如果不能造势,也要善于借势,利用当时的有利形势,选择不同的人来达到目的。这样就能易如反掌地达到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