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服饰的近代男女服饰

作者&投稿:叱干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汉族服饰的现代男女服饰~

城市各阶层男子不分礼服与常服,一律穿干部服,有帽子,形制同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的军装,上衣有四个口袋,有袋盖,只是变军装的草绿色为青色、蓝色、灰色、黑色,并且减少了腰间系束的宽皮带。此外,青年人中流行过“青年装”及夹克。城市各阶层各行业妇女服装一律也是干部服,只是领口不同于男装,衣服上的口袋减少为三个或两个,一般没有口袋盖。夏季男子穿白色或浅色灰衬衣,妇女穿半腰裙或连衣裙。农村干部及青年学生一般穿干部服,农民仍穿对襟或大襟(限于女装)或短衣袄,下穿长裤。足穿平头布鞋、解放鞋、皮鞋、塑料凉鞋、草鞋,冬天穿棉鞋。?20 世纪80年代以来,实行改革开放,不论城市农村,各行各业都流行西装、风衣、呢大衣、夹克衫、羽绒服、运动服等新式服装。青年女子的服装更是款式新颖多样,但中年以上仍普遍穿干部服。服装的质料也从棉布(手工织布与机织布)向化纤、高级呢面料、毛皮、丝绸等方向发展。2000年以来,经济好转,文化也开始复苏。衣着上,青年知识份子阶层已经开始兴起汉服热,以深衣为代表;满族同胞也开始兴起满服热,以唐装、旗袍为代表。婚礼上,中式传统婚礼越来越受到青睐:汉式婚礼采用传统的状元袍、凤冠霞帔作为婚礼服;满式婚礼采用长衫马褂或唐装、传统旗袍或改良旗袍作为婚礼服。

【历史流变】
华梅著《服饰与中国文化》一书中,有这么一句话:“人无衣即无文化,中国人不制作服饰,即无中国文化。”诚然,人类尚在原始时期的时候,出于最原始的本能、需求,都会剥下动物的皮毛,以及剥离树皮、编织草叶作为御寒物穿着。这时候的“服饰”,是没有民族之分的,更无“图腾”、“花纹”、“用色”的差别,只存在炎热与寒冷地区的材料差别。
当陕西的半坡、浙江的河姆渡出现了纺轮,当江苏的草鞋山出现了葛布,浙江的钱山漾出现了蚕丝纺织品,而这些远古布料出现花纹与染色上的差别,显现出相同的技艺(代代相传)以及不同的纹饰偏好,那些如兽皮、草叶等最原始的“御寒服饰”便已被中国先民舍弃,中国原始文明物质文化就此开始产生萌芽,并独立发展、传承。
【商周时期】
商朝时服饰在冠帽、式样、颜色、纹饰中已产生了等级差别,“衣服所以表贵贱”,“施章乃服明上下”的观念已成型。但由于资料缺失,只知商朝尚白,多上衣下裳(裤),贵族有长袍,其他服制等级详细则不知。不过出土的商朝织物中,黑红白黄四色皆有,红黑居多。

交领、对襟、圆领的衣服早在商朝已出现,圆领不同于后世圆领袍,可以理解为贯头衫,在布料上剪一个圆洞套头的穿法并不独特。取一块布料,两边相交于胸前,也是远古最简单的穿法。但是运用裁剪做出领子、斜襟,并且重视右衽(出土皆右衽,甲骨文“衣”字或左或右),说明中国在服饰文化上已产生了独特的审美以及意念。
【秦汉时期】

秦始皇统一六国,并“兼收六国车旗服御”,重整了战国以来混乱的衣冠制度。但是秦王朝的短命,使我们只能由兵马俑一窥当时士兵、武官的着装。秦兵多着短直裾袍,搭配长裤,穿方头鞋,束发包头,或戴小冠,外系罩甲。在官位者袍衫稍长。

而汉朝“承秦后,多因其旧”,在西汉前期大量保留了秦朝的制度。另一方面,《周礼》的发现,《礼记》的编写,使得汉朝在礼制上又比战国、秦朝更加完善。华夏衣冠服制,可以说是始于黄帝,奠定于商周,发展于战国,大成于汉朝。汉族之族名,也始于汉朝。

汉朝所定《礼记》,以及重现的《周礼》,在往后数千年,各朝各代《舆服志》所记虽有所增减、流变,但大抵还是在汉所制定的范围内。往后汉族服饰经千年自然演变,明朝与汉朝差别显然,但《礼记》、《周礼》以及另一本儒家经典《仪礼》所规定的礼服制度,如丧服、深衣、玄端、冕服、袆衣……等等,式样大抵还是一脉相承的。是以历朝历代汉族(汉化)皇帝的冕服都是一个样式,只在色彩与纹章运用上略有差别。
【隋唐时代】

隋朝一统,至唐朝,华夏服制衣冠制度总算重归“汉制”,但是由于混乱已久,除去冕服等重大礼服,其余平民常服、时世装已与汉朝相去甚远。在头衣上,出现幞头,最初只是软布包头,往后渐渐发展成帽式,也就是后世俗称的乌纱帽,并有软脚、展脚等各种式样。

原用于西部遮风沙所用的幕离、帏帽也被大唐女子普遍采用,用作出行时遮蔽路人视线的道具,至宋朝仍有使用。据记载,明朝时一些地方女子出行仍有头纱蒙面的习惯。

圆领袍也在这时由西域传来的胡服,逐渐改制为汉服中的一种主要服饰。圆领袍不是贯头衫,而是恪守交领右衽,只不过是圆领的披穿式衣服。

襕衫在唐朝出现,为了恪守古深衣制,襕衫下摆只到膝盖,再续接布料至脚背,又加衣衣缘,以象征上衣下裳缝合一体的深衣。襕衫至宋明仍常被学子穿着。
【宋元时期】
宋朝商业发展迅速,市井文化繁荣,市民可反过来影响贵族潮流。在宋朝,大礼服依然不变,后妃之翟衣、凤冠也发展完善。宋朝公服也在经过五代十国后,确定为幞头、圆领袍,一直影响到明朝。但是平民服饰对比唐朝,又不一样。

宋朝女子自市井小民到贵族人家,皆喜单穿抹胸、裹肚,搭配开衩外裤(里面还有几层中裤),或系短裙、腰裙,以及偶尔的长裙。抹胸外无上衣,只套褙子,不系结。可以说是内衣外穿的最早典范了,以至于好几座女子宋墓无一件交领衣出土,皆是褙子、抹胸、长裤(裙)。
【明朝时期】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后,首要便是禁止辽元以来遗留的胡语、胡姓、胡服,力主恢复汉族衣冠制度。诏“衣冠悉如唐制”,但因资料缺乏,考据限制等因素,最终也只恢复到宋制,并有了自己的发展。

礼服、官服等依然一如以往朝代,不过于官服,有了补子制度。后期皇帝冠服创新出圆领袍式的衮服。

男装依然是圆领袍、直裰、道袍、深衣、大氅,裋褐等传统款式,新式样的冠巾有所增加,另有元朝时流传下来的曳撒袍。

明朝出现具有特色的护领,即衣服领子上再镶一层异色领子,一般为白色,方便拆洗。
【清民时期】

清朝统治者为了强化统治,向汉丨人强行推行“剃发易服”,断送了华夏衣冠自黄帝始,传承了数千年的历史,从皇帝至官员纷纷异变,连厌恶“被发左衽”的孔子的后人也未能逃过。从新石器时代便磨制使用的发簪,没了。交领右衽的主要特征,没了。延续几千年的礼服、冠冕,都没了。汉族的服饰在这两百多年,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虽有“十从十不从”保留了一些,但亦不过是风中烛火,随着清末气数散尽,民国一味西化,所剩无几。

清朝妇女、儿童、优伶、僧道、死者等还可以穿着汉服。如今至清朝留下来的传世汉装实物,戏装、童装、道袍僧袍占大多数,女装虽说有保留,但多数还是随着男装异化,变成结合厂字领、盘扣等等满汉结合的产物。作为“和尚衣”“毛衫”“土棉袄”“婴儿服”保留下来的汉服童装,倒是一直存在,只是很少人去注意。

清末民初,汉丨人民族情绪高涨,海外许多留日学生对和服一见倾心,国内每光复一城,都有人穿着“戏服”、“古装”迎接士兵。不少知识分子提出恢复汉服的方案,但是孙中山当时力推西化,并未接纳这个意见,之后战争连连,虽说间或有复辟帝制闹剧、汉式学位服等与汉服相关的事件出现,但经过了内战、**、文革等一些系列动荡混乱后,清末遗留的最后的汉服记忆,也几乎从汉丨人的脑海中消失完了。新中国成立后,每当各民族齐聚一堂,汉族不是穿着中西结合的旗袍,便是穿着西装。
【现代未来】

“汉族的民族服装是什么?”

本世纪初,随着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中国网友们习惯在网络社区探讨各类问题。终于,有人提出这个问题。或许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或许是说出了可以开启被误会、冷落已久的华夏文化宝盒的密码,越来越多人参与进这个问题中,经过一阵子网络探讨、争论,2003年普通工人王乐天穿起汉服走上了街,向媒体与世人宣告汉族服饰回归了。

汉服回归,至今已七年,或者说已近十年,眼看着快一轮了。从一个人,到汉网、天汉网、百度汉服吧,以及各地汉服网站,各地汉服组织纷纷兴起,加入的人越来越多,被考证、寻回的汉服款式越来越多,亦有不同于以往的款式创新。如成都、上海,广州一些大城市,路人对穿着汉服逛街的人也不再抱以看稀奇的态度,更多的是理解、鼓励。

满清是中国的亡国时期,满州八旗统治者为了消灭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实行“剃发易服”和大规模的血腥屠杀,禁止中国人采用传统汉服。国父孙中山领导中国人民起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推翻了满清统治者,辩子和满服也在革除之例。同时,陈天华在其著作《猛回头》中说:“改条约,复政权、完全独立;雪仇耻驱外族,复我冠裳。” 1913年,钱玄同在浙江就职教育司长时,身穿汉服深衣到军政府报道并发表[深衣冠服考]向社会推广。但由于当时军阀混战、日本侵华以及後来的国共内战,丧失了时机而未能恢复汉服。
权宜之计,引进了西式礼服和礼帽、连衣裙等。男子开始穿中山装或西装。女子则穿上衣下裙,贵妇和明星多穿改良旗袍,城市工人及乡村农民则上穿短衫袄,下穿长裤。男装与女装的区别很明显。



中国近代服饰的变迁过程?
答:近代是从1984年鸦片战争后开始的,1984年当时还是清朝。 清代则以满族服装为大流。而两代上下层社会的服饰均有明显等级。上层社会的官服是权力的象征,历来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自唐宋以降,龙袍和黄色就为王室所专用。百官公服自南北朝以来紫色为贵 。明朝因皇帝姓朱 ,遂以朱为正色 ,又因《论语》...

各个民族的服饰特点
答:散居各地的回族穿汉族服装。蒙古族 男女老幼皆穿用蒙古袍,有红、黄、紫、深蓝等色,传统式样为身宽袖长、下摆不开衩、襟和摆采用镶绲装饰,束彩腰带 苗族 女子穿大领对襟短衣、长短不同的百褶裙,打裹腿,或为大襟短衣、宽脚裤、围腰,采用多姿多采的头饰;节日盛装,常采用刺绣、蜡染等工艺装饰服装,以及多种...

汉族的民族服装是什么?
答:公职人员和知识分子穿中山装,城乡男女则穿对襟和大襟式的衣服。50年代,城市男女多穿蓝干部服,男女服装的区别只在于领口不同和衣袋的多少,进入80年代以后各地流行起西服、夹克、风衣、运动衫、大衣、羽绒服等,特别是女青年的服装更是款式新颖多样,追逐着服装时尚的新潮流.2色彩 在服饰的色彩上,汉族...

古代服装与现代服装的区别
答:清王朝时段推行剃发易服,顺治九年(1652),钦定《服色肩舆条例》颁行,从此废除了明朝的冠冕、礼服以及汉族的一切服饰,但满族服饰同时吸收了明朝服饰的纹理图案。明代男子一律蓄发挽髻,着宽松衣,穿长筒袜、浅面鞋;清时则剃发留辫,辫垂脑后,穿瘦削的马蹄袖箭衣、紧袜、深统靴。但官民服饰一律泾渭...

汉族传统服饰的种类和特点有哪些?
答:对于劳动人民,他们的服饰更为实用,strong>短衣配长裤,既保暖又便于劳作。头部装饰同样不可或缺,strong>发髻和笄的结合,是成年男女的标志,男子的冠、巾、帽各具特色,女子的发髻则繁复多变,发髻上珠花、步摇的点缀,尽显华美。strong>博鬓和帷帽、盖头的配饰,为女性增添了几分神秘与韵味。汉服的...

汉服男女有什么区别
答:这个时期的汉族男子的服装主要是袖口宽大、不收衣祛约束的衫。汉族女子的发饰也颇具特点,主要是假髻的风行。魏晋时期妇女服装承袭秦汉的遗俗,在传统基础上有所改进,一般上身穿衫、袄、襦,下身穿裙子,款式多为上俭下丰,衣身部分紧身合体,袖口肥大,裙为多折裥裙,裙长曳地,下摆宽松,从而达到...

传统服饰的旗袍是根据哪个民族的服饰改良的?
答:传统服饰的旗袍是根据满族的服饰改良的。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的服饰文化中最绚烂的现象和形式之一。80年代之后随着传统文化在内地被重新重视,以及影视文化、时装表演、选美等带来的影响,旗袍不仅...

汉族服饰特点
答:汉族服饰特点:1、基本结构 汉服采用幅宽二尺二寸(50cm左右)的布帛剪裁而成,且分为领、襟、衽、衿、裾、袖、袂、带、韨等十部分。2、交领右衽 汉服中左侧的衣襟与右侧的衣襟交叉于胸前的时候,就自然形成了领口的交叉,所以形象地叫做“交领”。3、褒衣广袖 汉服自古礼服褒衣博带、常服短衣宽袖...

历代传统民族服饰相关资料
答:清朝的服饰,向前追溯,来源于满族的服饰,向后观察,也非汉服传统。所以虽然是汉人所穿,但不符合汉族传统服饰的“传统性”要素,所以不能划入汉服范畴;而今天汉人所穿的服装,其源流主要是来自西方,“唐装”马褂、旗袍等主要(要分清主次)源流来自满族的传统服装,所以不能称为:汉族的“传统服装”。即要分清,一个汉族...

经数千年演化的汉族服饰,为何会在民国时期有了巨变?
答:因为思想的影响,我们的服饰产生了巨变,和之前的也不一样了,融入了更多西方的元素。经过养千年演化的汉族服饰,在民国有了巨变,也算是一种与时俱进。因为时代的不同,我们可能没有办法再适应古代的那种民族服饰,就像我们现在的战争是大面积的,普遍的,古代社会的战争则集中在一个地方为主。这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