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诞生哲学吗?

作者&投稿:郴徐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有哲学吗~

中国没有西方意义上的哲学,只有近似的内容上的谈论。中国思想的出发点、谈论的目的、以及内容的发展都和西方的哲学思维不一致,思想的内核存在原则性差异。连哲学这个词都是从日本引进的。中国人的很多学问本来不需要按照西方思维形式去构建,但是出于各种原因,比如文化傲视的惯性、攀比式的潜意识等等,都促使中国的很多思想走了没有必要走的道路,这种做法实际上是生怕自己的文化落后于人,是传统的心理意识在作祟,反而在一定程度上传达了对自己文化的不自信,生搬硬套西方话语,这属于受累不讨好的做法。中国的思想是零散式的,是孤立存在的,西方的哲学思想呈现的是递进和科学性的特殊历史式发展,整个思维方式在很多方面都不同

有,当然有,老子、孔子等其实都能算做是哲学家。

中国哲学分为古代哲学和现代哲学。古代哲学主要指“春秋百家争鸣”“汉唐儒道三玄”“宋代儒学的发展”“近代中西融合”四个阶段。现代哲学主要指“对中国古代哲学的研究”和“对西方哲学的研究”可以说:“道家的审美理论代表了中国艺术的真精神。”

古代

中国古代哲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独特的思想价值观远远走在历史的前沿。

古代中国主要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为主要的哲学流派,其中尤其以儒、道、墨三家影响深远。近代引入并发展了西方哲学,也造成了很大影响,其中在现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官方意识形态;以新儒家为代表的学者,则力图让中国传统哲学得以创新和发展。

中国人的宇宙观方面以易经与老庄为代表﹐伦理社会观是以孔孟之说为代表,儒道相辅相成。

宋代儒学的发展

北宋诸儒以周敦颐、张横渠、程颢、程颐为大宗,上承儒家经典,讲仁与心性,又讲格物穷理。熙宁三年以后,王安石变法引发党争,二程分别退居洛阳,理学在此后七年或十年达到成熟。

宋朝南渡以后,儒学分为三派——程颢开胡五峰之“湖湘之学”,程颐开朱子之学,也就是程朱理学,代表者乃朱熹;陆九渊则直承孟子而开出心学一派。全祖望评价:“宋干、淳以后,学派分而为三:朱学也,吕学也,陆学也。三家同时,皆不甚合。朱学以格物致知,陆学以明心,吕学则兼取其长,而复以中原文献之统润色之。门庭径路虽别,要其归宿于圣人则一也。”

北宋中叶以后,道学家的声势愈来愈浩大;南宋前期虽然政府几次三番下令禁止,并不能阻挡道学的流行和减削它的声望。南宋以后,只有朱陆二系传续不绝。元明之际,朱学进居正统之位,为中国君主社会后期的官方思想。惠栋在评《毛诗注疏》时说:“宋儒之祸,甚于秦灰。”

明朝心学

明代心学大师陈白沙提出了以“自然为宗”“学贵自得”的哲学主张,打破程朱理学沉闷和僵化的模式,开启明代心学先河,创立了“江门学派”,在宋明理学史上是一个承前启后、转变风气的关键人物。陈白沙学以“宇宙在我”的主体自我价值,突出个人在天地万物中的存在意义。他所说的“自然”,即万事万物朴素的、本然的、无任何负累的、绝对自由自在的存在状态。他要求人们善于在这种“自然”状态中无拘无束地去体认“本心”。他极力倡导“天地我立,万化我出,而宇宙在我”的心学世界观。 

宋明心学始于陆九渊,中经陈白沙,到王阳明集大成  。明朝中叶,王阳明创立致良知之“阳明学”,集心学之大成。明末刘蕺山呼应胡五峰而盛言以心着性之义。明末王学亦走入末流,黄宗羲说:“明人讲学,袭《语录》糟粕,不以六经为根坻,束书而从事于游谈。”王是真说: “今之学者,偶有所偷窥,则欲尽废先儒之说而驾其上。不学,则借一贯之言,以文甚陋;无行,则逃之性命之乡,以使人不可诘问。”

明代另一位心学大师湛若水所创立的“甘泉学派”与王阳明的“阳明学”被时人并称为“王湛之学”,湛若水在继承陈白沙的学说时有所创新,终至自成理学的一大门派。湛若水提出“体认于心,即心学也”、“随处体认天理”等主张;纠正其师学说过于倾向内省等缺失,倡导“合内外”之学等。所谓“随处”是指“随心、随意、随身、随家、随国、随天下”。在他看来,人无论处于何种境遇,都应体会、实践心中的天理。

清朝

理学在清初以后走入空谈,严重脱离实际,变成以学术为工具博取政治利益的手段。康熙二十一年,康熙帝读了崔蔚林的文章,说“岸然自负为儒者”实在“可鄙”。又说: “伊以道学自居,然所谓道学未必是实。闻其居乡亦不甚好”。康熙说“今视汉宫内,务道学之名者甚多,考其究竟,言行皆背”、“在人主前作一等语,退后又别作一等语”。他曾说:“李光地、汤斌、熊赐履,皆讲道学之人,然而各不相合。”即便如此,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清朝颁布诏令,规定朱熹成为孔庙十哲之一,标志着程朱理学成为了官方学术。

近现代

现代哲学主要指“对中国古代哲学的研究”和“对西方哲学的研究”

"对中国古代哲学的研究"是反复研习传统哲学的一脉,以传统哲学为本,赋予新的现实意义。

“对西方哲学的研究”主要指马克思哲学。希望用外来文化,重新定义中国的一切,把旧的传统葬送在一个时代。



中国确实是有诞生哲学的,在大明王朝的时候就产生了一种,对于后世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中国有诞生哲学,因为西方很多的哲学都是根据中国的文化来的。

肯定是诞生了,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老庄之学就是哲学。

《哲学杂谈》 

哲学与道学

天道,指宇宙及生命的衍化。人道,即为人处世之道,指个人或群体同外界联系时,应当具备的方法、原则及态度。天道与人道合称源道。

天道学,指人类对于天道的领悟与认识。人道学,指人类对于人道的领悟与认识。天道学与人道学合称道学。

至于“哲学”,思来想去,我也无法给出完美的定义,姑且理解为:对天道及人较为深入的领悟与认识。显然,道学与哲学,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中国哲学

中国文化,崇尚厚重,不事浮华。因而,古代的圣贤,注重“有利于人,有功于世”;对于不大实用的哲学问题,谈论较少——当然,也可能是由于此类典籍乏人问津而难以流传。

所以,中国的哲学,比较务实,功利性明显;其主要内容,便是对天人之际与为人处世的探讨。

此外,中国文化所达到的高度,是其它文化无法企及的。由于先哲对阴阳之理,有着深入的领悟,所以思考问题,更为透彻。因而,中国的哲学,更显高深;也需要很高的智慧,方能理解。

因为透彻,所以古代的圣贤,思考问题时,直抵根本,而无凝滞于细枝末节。斯人分析哲学问题,往往由内向外拓展,如同炸鞭炮。在旁人看来,其思想由于缺乏理性,而更为深奥难懂——最典型的,当数道家对天道的阐述。

 

浅谈西方哲学

对于西方哲学,鄙人涉猎甚少,只能谈谈肤浅的印象。

所谓的“西方”,并不局限于西欧,也包含以西欧文化为主流的国家和地区。由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环境;并且,整体而言,西方更为注重“独立”与“自由”——所以,西方文化,更显丰富多彩。

在我看来,西方哲学,多元化与学术性明显。与中国相比,西方的智者,对天道与人的思考,更为广博、繁琐。但是,斯人难以直抵核心,因而常常由表及里探究,如同剥洋葱。

所以,西方哲学:注重逻辑,富有理性,易于理解;也各具特色,万紫千红,且常常文辞冗长。此外,西方的智者,喜好探讨各种哲学问题,而不大关心实用与否;恨不得将“人”拿来“解剖”,把每一个细节都弄明白。

 

浅谈哲学之未来

在近现代,中西方哲学,似乎都发展乏力。

如今的哲学家,思想之高深,远不及中国的圣贤;思维之宽广,也难以逾越西方的先哲。所以,斯人要么靠研究前人的著作而立身,要么凭后者忽视的细微补丁而成名。

如果没有能够比肩前人且自成体系的名家,日后的哲学,必将停滞不前——与物质遗产一样,若不能继往开来,精神遗产虽可代代相传,却会渐渐减损。

若是立志于在哲学上功成名就,最现实的路径,便是中西合璧——将中国哲学的高深,与西方哲学的宽广,两相融合。当然,前提是,要有很高的智慧——而这智慧,源于道德。

 

看待哲学

如果知晓哲学包含人道学,那么:应该不会有人,再去质疑前者的意义。哲学的终极意义,便是助人获得最高的智慧与幸福;当然,对常人而言,其最大的价值,便是指导我们如何为人处世。

若中国的读者,将国学经典视如草芥,而把西方哲学奉为珍宝,甚至尽心竭力地研究后者——即便收获再多,也不过是给哲学家提鞋的佣人,终究上不得台面。

再者,西方哲学山头林立,思想复杂,篇幅巨长;若对于世事人生,没有深刻而正确的感悟,则缺乏强大的思辨能力,容易在浩瀚的烟海里迷失自己。

须知优秀的哲学家,也是杰出的道德家。若哲人道不高,德不厚,智必不达;便是声名再大,著作再多,也不过是二流货色,必为有识之士所轻视。

此外,以吾愚见,若跻身为哲学家之后,斯人尚不能与幸福相伴,甚至常和痛苦为邻——其作品,不看也罢;便是想去了解,也无须深读。



中国有哲学吗?儒释道算哲学吗?
答:中国当然有哲学,并且中国人的哲学从开始时就是整体系统的看待事物的变化规律,即是一种统计学思路。而西方从牛顿~伽利略开始就首先进入简单机械式的思维逻辑,这与当时的物理学天文学状态是一致的。经几百年后到了爱因斯坦时代,慢慢的发现波粒二象性,从而才转到用相对性,就是统计学规律。这时的哲学才...

中国人为什么产生不了哲学和哲学家?
答:我认为,哲学是人类的有生命力的智慧学。这种哲学的标本,即是西方近代哲学。西方近代哲学不仅是智慧学,而且是能够“生儿育女”的智慧学,近现代流行于世界的种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心理科学等等,全都是西方近代哲学的儿女们。这样的哲学,中国根本就没有。第一,中国到现在也拿不出一门完整的智慧学;第二,中国的...

为什么有人说中国没有哲学?
答:“中国没有哲学”并非贬义。严格说来,哲学是西方文化传统所专有,除非我们采取类比或譬喻式的用法,否则中国哲学不需要被视为哲学。考虑到中国思想传统的独立性,用Sinosophy(中国传统学问)一词来替代Chinese Philosophy(中国哲学),或许更好一些。由此可见,“中国没有哲学”一说,有时可能是出自于一...

"中国有没有哲学?"
答:5. 然而,道学所代表的哲学追求更为深远,涵盖了儒学所教导的所有追求,令世人难以完全掌握。6. 因此,在哲学上,儒学被视为起始,而道学则是终极目标。7. 中国历史上不少人士都经历了由儒转道的思想转变,这一过程与西方哲学家牛顿的人生轨迹有相似之处。8. 牛顿在科学研究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晚年...

中国有哲学吗???
答:2. 中国哲学的核心议题包括探索世界本源、历史演变规律,以及人的道德修养和精神追求。它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然哲学、历史哲学、伦理哲学、认识论和方法论。3. 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可分为古代和现代两个阶段。古代哲学经历了春秋百家争鸣、汉唐儒道释合流、宋代儒学发展、近代中西融合等四个主要时期。现代...

中国有哲学吗?
答:中国没有西方意义上的哲学,只有近似的内容上的谈论。中国思想的出发点、谈论的目的、以及内容的发展都和西方的哲学思维不一致,思想的内核存在原则性差异。连哲学这个词都是从日本引进的。中国人的很多学问本来不需要按照西方思维形式去构建,但是出于各种原因,比如文化傲视的惯性、攀比式的潜意识等等,都...

中国的哲学源头在何处?
答:然而,易经中也包含了自然变化的观点,这与不变的观点相矛盾。中国哲学的真正起点,可以说是从周公开始的,他将自然和精神作为两大基本元素进行了确立,尽管没有文字记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但我们相信周公在口头或思想中一定考虑过这个问题,尽管具体的思考可能已经失传。这就是中国哲学的起源。

中国没有哲学.没有哲学家是真的吗转转过
答:结果,不但【西哲】模式培育出来的新中国的哲学家不知道哲学是什么,而且把13亿中国人教的晕头转向,一塌糊涂,并深陷西方两极文化格局二律背反无休止争论的“魔圈”,而走进“社”、“资”互残的死胡同,甚至现代核战争悬崖危亡的边缘。在这样的哲学氛围中,如果说中国没有哲学,没有哲学家显然是极其...

中国哲学产生的时间 条件 特点 历史
答:中国哲学,最初是从原始宗教中逐渐分化出来的。早在原始社会(距今约170万年~公元前2100年)就已经孕育着哲学的胚芽。原始人在自己的劳动中了解自然界,有了唯物论萌芽的基础。主要体现在阴阳五行的观念上。远在公元前1000余年,在农业和畜牧业发展的基础上,人们有了现在、过去、未来的时间观念,称当今为...

为什么有人说中国历史上是没有哲学的?
答:中国历史上是否有哲学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有人认为中国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哲学,因为中国古代的思想体系与西方哲学大体相应,如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道学、清之义理之学等,而这些思想体系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哲学。但是也有人认为中国有哲学,被追认为哲学家的孔孟老庄,周张二程没有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