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在什么情况下开发北大荒的?

作者&投稿:招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国家决定停止开发北大荒的目的是什么?~

停止开发北大荒的目的是A。保护湿地

“北大荒”位于黑龙江省东部,与俄罗斯相邻.其中,三江平原因河流纵横,沼泽遍布,林木茂密,被列入国际湿地保护名录.这里地广人稀,土壤肥沃,有“黑土地”之称.建国以来,经过数十年的开发,这里到处是良田沃野,阡陌纵横.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大豆生产基地.2000年,我国政府决定停止对“北大荒”的开垦,以保护好现存的上百万公顷湿地.对重点保护地区要求尽快还林、还草、还湿地.故选:C.

  1955年,正值国家刚刚开始大规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期,以杨华、庞淑英等为代表的一批立志报国的热血青年,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在新中国的大地上树起第一面青年志愿垦荒队的旗帜,以“忍受、学习、团结、斗争”的顽强意志,在萝北荒原开始了战天斗地的垦荒历程,以满腔豪情、冲天干劲和炽热青春,开启了中国现代史上青年志愿者到“北大荒”开发边疆、建设边疆的先河,以实际行动奏响了报效祖国的时代强音。在他们的带动下,青年志愿垦荒的星星之火迅速燃遍神州大地。北京、天津、山东、河北、哈尔滨等地垦荒队员积极响应,远离故乡,奔赴北大荒。50年来,全国各地先后有14万转业官兵、5万大专院校毕业生、20万支边青年和54万知识青年投身北大荒的开发和建设,书写了中国垦殖史上气势磅礴的伟大篇章。历史会永远铭记像青年志愿垦荒队员这些为新中国建设作出贡献的人们。

  50年风雨沧桑,一代又一代垦荒人铸就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顾全大局、锐意进取”的垦荒精神,这是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一种政治觉悟、精神境界、道德品格、行为规范和工作作风。正是这种精神的激励,青年志愿垦荒者和广大转业官兵满怀报国之情和兴垦之志,克服各种艰难困苦,用辛勤的劳动开垦昏睡千百年的荒原。正是这种精神的激励,经过几代垦荒人的不懈奋斗,北大荒从荒芜走向繁荣、从贫瘠走向兴旺。青年志愿垦荒者和广大转业官兵的垦荒活动,与其所创造的大量物质财富相比较,留给我们后人更加宝贵的是无可估量的巨大精神财富,需要我们深刻总结,永远汲取。50年弹指一挥间,尽管垦荒精神形成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但这种报效祖国、无私奉献、不怕困难、艰苦创业的时代精神及其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对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仍然有着强大的推动力和现实的影响力。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2303151.html?si=3

  十万官兵开发北大荒

  1958年,中共中央八届二次全会决定:调集十万官兵转战黑龙江,开发和建设绵亘千里、沉睡百年的北大荒。
  当这个决定传达到全军各个部队时,所有营区都沸腾起来了,就像临战前争上战场一样,从机关到连队,从野战军到后勤部门,从军事院校到文艺团体,几乎一夜间,成千上万的部队官兵都卷进了这个“向地球开战”的浪潮。

  从1958年3月到5月,在不到60天的时间里,中国人民解放军各军、兵种,就有近十万名官兵踏上了奔向黑龙江的征程。这些官兵,有的刚从朝鲜战场下来,有的正忙于战备演习和训练,有的在实行义务兵役制以后开始结婚和休探亲假,听说部队要开发北大荒,就像接到了战斗命令一样,都十万火急地赶回了军营。

  当时来北大荒的,除了现役军人,还有军人家属,除了男兵,还有女兵。有的夫妻携手,有的父子同行,有的全家齐上阵。有些家属和女兵已怀孕待产,有些则刚刚生下孩子,也都毫不迟疑地整装北上。

  进入北大荒的部队,除了临时组织和集中的以外,还有成建制的师、团。最远的是从大西南的江津地区、横跨长江、黄河,辗转数千里到达黑龙江的。

  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壮举,在全国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当时的人大副委员长、著名诗人郭沫若先生曾就此赋诗一首登在人民日报上。他称赞这些官兵是人民的精华,是所向无敌的勇士。说“你们不是解甲归田,是转换阵地,向地球开战……”

  我所在的南京军区有14000多人加入了这个特殊的战斗行列。当我们从秀丽的江南来到春寒料峭、白雪皑皑的北大荒时,立刻被那浩如烟海、一望无垠的大漠惊呆了,从未见过这么神奇而浩瀚的荒原,从未见过这么肥沃的土地,站到那儿,真有一种“天苍苍,野茫茫”的感觉。

  当时,条件非常艰苦。没有汽车运输,没有住房,没有蔬菜和足够的粮食。我们是靠两条腿走过那漠漠荒原的。每批到达的官兵,在火车站就分配好了垦荒点。一声令下,在同一时间,大面积铺开,兵分百路,徒步前进如同天兵天将一般,一下子撒满了草莽丛生,人迹罕至的大地。晚上就睡在临时搭建的草棚和马架里,吃的是高粱米、煮黄豆和盐干菜。到达目的地以后,又不顾长途跋涉的疲劳,立即披荆斩棘、顶风冒雪投入到开荒建点的劳动中。南起兴凯潮边,北到黑龙江畔,在辽阔的三江平原和完达山下,打响了“向地球开战”的宏伟战役。

  官兵们白天开荒生产,晚上抢修马架和地窖子。当时,不管团长、师长,还是普通战士,都参加劳动,都住这样简陋的房子。由于十万官兵的到来,使黑龙江垦区有了空前迅猛的发展。仅仅一年,耕地面积就扩大了642万亩,几乎和垦区以前开发十年的面积相等。粮豆总产量和上交商品粮的数字都增加了近两倍。

  经过五十年的艰苦奋斗,如今的北大荒,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经成为国家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成为世界瞩目的、具有高度机械化和现代化水平的农业示范基地。当年来到这里的转业军人,把宝贵的青春献给了北大荒,把整个生命献给了北大荒,把自已的子孙后代留在了北大荒,但他们从来没有后悔过,他们从来没有动摇过开发北大荒的决心,他们不愧是人民的忠诚战士。他们这种无私无畏、甘于奉献的精神,正是黑龙江人一直引以自豪的“北大荒精神”的真谛。他们所竖起的丰碑,将永远在北大荒这块土地上熠熠发光。 张 彤

  http://newspaper.northeast.cn/hcwb/html/2008-06/25/content_409217.htm

1955年,正值国家刚刚开始大规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期,以杨华、庞淑英等为代表的一批立志报国的热血青年,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在新中国的大地上树起第一面青年志愿垦荒队的旗帜,以“忍受、学习、团结、斗争”的顽强意志,在萝北荒原开始了战天斗地的垦荒历程,以满腔豪情、冲天干劲和炽热青春,开启了中国现代史上青年志愿者到“北大荒”开发边疆、建设边疆的先河,以实际行动奏响了报效祖国的时代强音。在他们的带动下,青年志愿垦荒的星星之火迅速燃遍神州大地。北京、天津、山东、河北、哈尔滨等地垦荒队员积极响应,远离故乡,奔赴北大荒。50年来,全国各地先后有14万转业官兵、5万大专院校毕业生、20万支边青年和54万知识青年投身北大荒的开发和建设,书写了中国垦殖史上气势磅礴的伟大篇章。历史会永远铭记像青年志愿垦荒队员这些为新中国建设作出贡献的人们。

  50年风雨沧桑,一代又一代垦荒人铸就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顾全大局、锐意进取”的垦荒精神,这是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一种政治觉悟、精神境界、道德品格、行为规范和工作作风。正是这种精神的激励,青年志愿垦荒者和广大转业官兵满怀报国之情和兴垦之志,克服各种艰难困苦,用辛勤的劳动开垦昏睡千百年的荒原。正是这种精神的激励,经过几代垦荒人的不懈奋斗,北大荒从荒芜走向繁荣、从贫瘠走向兴旺。青年志愿垦荒者和广大转业官兵的垦荒活动,与其所创造的大量物质财富相比较,留给我们后人更加宝贵的是无可估量的巨大精神财富,需要我们深刻总结,永远汲取。50年弹指一挥间,尽管垦荒精神形成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但这种报效祖国、无私奉献、不怕困难、艰苦创业的时代精神及其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对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仍然有着强大的推动力和现实的影响力。

西部地区特指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广西、内蒙古12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的历史存在和过分扩大,是一个长期困扰中国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的全局性问题。支持西部地区开发建设,实现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是我们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一条重要方针,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

西部大开发是中共中央贯彻邓小平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两个大局”战略思想、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大战略部署。

1999年9月,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国家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199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经济工作会议,部署2000年工作时把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作为一个重要的方面。

2000年1月,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召开西部地区开发会议,研究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战略任务,部署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工作。2000年10月,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把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地区协调发展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强调:“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关系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关系地区协调发展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大举措。”

2001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再次进行了具体部署。西部地区特指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广西、内蒙古12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实施西部大开发,就是要依托亚欧大陆桥、长江水道、西南出海通道等交通干线,发挥中心城市作用,以线串点,以点带面,逐步形成我国西部有特色的西陇海兰新线、长江上游、南(宁)贵、成昆(明)等跨行政区域的经济带,带动其他地区发展,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西部大开发。

2006年12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目标是努力实现西部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持续稳定提高,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新突破,重点区域和重点产业的发展达到新水平,教育、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新成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迈出扎实步伐。

西部大开发总的战略目标是: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到21世纪中叶全国基本实现现代化时,从根本上改变西部地区相对落后的面貌,建成一个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活安定、民族团结、山川秀美、人民富裕的新西部。

西部大开发总体规划可按50年划分为三个阶段:

1、奠定基础阶段:从2001年到2010年,重点是调整结构,搞好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科技教育等基础建设,建立和完善市场体制,培育特色产业增长点,使西部地区投资环境初步改善,生态和环境恶化得到初步遏制,经济运行步入良性循环,增长速度达到全国平均增长水平;

2、加速发展阶段:从2010年到2030年,在前段基础设施改善、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制度建设成就的基础上,进入西部开发的冲刺阶段,巩固提高基础,培育特色产业,实施经济产业化、市场化、生态化和专业区域布局的全面升级,实现经济增长的跃进;

3、全面推进现代化阶段:从2031年到2050年,在一部分率先发展地区增强实力,融入国内国际现代化经济体系自我发展的基础上,着力加快边远山区、落后农牧区开发,普遍提高西部人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全面缩小差距。

“十五”计划时期,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任务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巩固农业基础地位,调整工业结构,发展特色旅游业;发展科技教育和文化卫生事业;特别是要做好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边疆地区和特困地区的扶贫工作,从根本上改善这些地区的生产和生活条件,要集中有限力量,精心规划,组织建设一些关系西部发展全局的标志性工程。力争用5到10年时间,使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确保西部开发有一个良好的开局。

·成渝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2007年6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出通知,批准重庆市和成都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四川和重庆集中了上亿的人口。通过设立这样一个试验区,将解决内需问题、发展问题、环境问题,以及一些体制性障碍。

·重庆市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2009年2月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重庆市是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是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推进改革开放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重庆市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和民族地区于一体,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老工业基地改造振兴任务繁重,统筹城乡发展任重道远。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战略任务是“一圈两翼”开发、扩大内陆开放、产业优化升级、科教兴渝支撑、及资源环境保障。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

2008年2月2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地处我国沿海西南端,由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市所辖行政区域组成,陆地国土面积4.25万平方公里,2006年末总人口1255万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依据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编制。规划期为2006—2020年。

·关中―天水经济区

2009年6月25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发布会,正式发布《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发展规划》提出,将把关中―天水经济区打造成为“全国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的战略高地”。关中―天水经济区是《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中确定的西部大开发三大重点经济区之一。规划范围包括陕西省西安、铜川、宝鸡、咸阳、渭南、杨凌、商洛部分县和甘肃省天水所辖行政区域,面积7.98万平方公里。直接辐射区域包括陕西省陕南的汉中、安康,陕北的延安、榆林,甘肃省的平凉、庆阳和陇南地区。

20世纪50年代开发北大荒主要是由于经济问题,解放初期民生凋蔽,大跃进又使国民经济处于崩溃边缘,开发北大荒一可以向荒地要粮,解决吃饭问题。二可以安置富余劳动力.
现在由于过度开垦导致环境恶化,现已停止开垦。

曾经的北大仓现在为何又要变成北大荒?
答: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东北地区作为中国的重工业基地,上马了一系列重工业项目。然而,工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为了为工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国家从1958年起,对北大荒进行了开发建设。国家一声令下,数万建设者响应祖国号召,担负时代使命,从全国各地奔赴北大荒。当时的北大荒,自然环境极为恶劣。曾经在...

国家组织大量人力开垦“北大荒”,现在为啥退耕还“荒”?
答:由于水土流失严重,大量的泥沙淤积在北大荒大大小小的支流里,致使数十座水利工程失去了作用。正是由于上述原因,从1999年开始,国家才决定把广袤的北大荒退耕还“荒”。全面停止对现有湿地的开发,同时对不宜耕种的,或者产量低下的200万公顷耕地,全部退耕还林、还草、恢复湿地。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 ...

东北那片黑土地为何叫做北大荒,现在的北大仓人生活怎样?
答:北大荒就是人烟希少的地方,北大荒指黑龙江省大部分,吉林北部一带,那里人烟稀少,土壤肥沃,建国后,国家大力发展粮食产量,解决人们的温饱问题,号召全国人民开荒种田,把黑龙江省的的大片荒地开发变成了良田,粮食产量一下变成了全国第一粮食输出的省,由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现在是工业为主,那里农民日子...

北大荒的资料。以及后来变成米粮仓的资料。一定要快!!!明天要!!!_百 ...
答:在黑暗的旧社会,“北大荒”的肥田沃土得不到开发和利用,大片的沼泽地更是一片荒凉。“北大荒,北大荒,又是兔子又是狠,光长野草不打粮。”这是解放前“北大常的真实写照。 新中国建立后,国家对“北大荒”进行了有组织的开发。从1958年起,北大荒进入了大规模开发时期。数万名解放军复员官兵、知识青年和革命干部,...

北大荒的历史
答:“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为加速殖民统治,实行向中苏边境地带武装移民,炮制了一个20年内移民百万户、500万人口的庞大计划,并用强行驱逐、武力掠夺等形式,侵占了黑龙江境内大量耕地,但向北大荒腹地的开发,却连遭惨败,不少开拓团成员葬身于沼泽之中。到1945年,日本开拓团总数达1131个,移民30万人在...

延长生产链三江平原农业生产链的叙述
答:关于延长生产链,三江平原农业生产链的叙述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主要是国家政策上世纪,国家鼓励开发北大荒,耕地大面积增加。2、变成北大仓;现在国家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耕地面积减少;。

北大荒指什么地方?
答:他们爬冰卧雪,排干沼泽,开垦荒原,建立了许多国营农场和军垦农场,为国家生产了大批的粮食,把过去人迹罕至的“北大荒”,建设成为美丽富饶的“北大仓”,谱写出“北大荒”开发史上灿烂辉煌的一页。详见北大荒信息港:chinabdh 问题三:北大荒是什么样的地方 世界上有三块黑土地,一块在美洲--密西西比河流域;一块在欧洲...

“北大荒”为何要退耕还“荒”?
答:因此,20世纪50年代为了解决我国4亿多人的吃饭问题,决定大力开发北大荒。因此,这里聚集了来自四周的各界精英,开始了轰轰烈烈的荒地耕作运动。经过数十年的不懈努力,北大荒掌握在勤劳的开拓者手中,成为我国每年70亿公斤的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以全国十分之一的耕地生产全国四分之一的粮食,创造了养活...

现如今北大仓要被退耕还荒,让以前成果都付诸东流吗?到底为什么?_百度知...
答:尤其是通过人们不断对北大荒的开发和探索,让农业牧业开始稳定发展,同时在国家支持下还投入大量机器运作,就在当地特殊黑土地影响下,终于才将北大荒变为北大仓。当然北大荒变为北大仓也与它先天性优势有关,北大荒地广人稀几乎受人活动影响情况非常少。大量的土地都能尽情开发和种植,让当地农牧业可快速发展...

“北大荒”为何要退耕还“荒”?
答:国家也意识到北大荒的现状不容乐观,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退垦还荒是唯一一条可行的路径。为了能让北大荒恢复原有的生态系统,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应的法律法规,要求停止开发荒地。在人类对大自然贪婪索取的同时,我们所处的环境在日渐恶化。这不仅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甚至在时间的累加下,会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