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有趣的地名资料(历史、故事)

作者&投稿:勇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泉州有趣的地名资料 (历史,故事)~

泉州地名里的那些事儿
在“满街皆是圣人”的泉州,曾经有许多优美又富文化情趣的地名,“一峰书”、“六井孔”、“连理巷”、“棋盘园”、“花园头”„„这些或存留或湮灭的老地名背后都有着美好的传说,都留存着最久远的城市记忆,凝结着最草根的民间智慧。一个个串联起的老地名,其实就是一部最简明的城市历史。今天,当我们重新念诵这些或许有些陌生的老地名,追寻蕴藏其中的老故事,对泉州之美,也许也会有更多发现。 地名 地图上的城事百科
“地名本寻常,亦可窥沧桑”,地名,尤其老地名往往就像一串密电码,谜底有的是城市命运的烽烟往事,有的是才子佳人的缱绻姻缘,有的则是大家世族的荣辱过往,更多的还是市井小民家的鸡毛蒜皮,草根分子命运的跌宕起伏。一个个或熟悉或陌生的地名,其实就是地图上的民间语文,长挂嘴
边的城事百科。
2011年8月,继1979年第一次地名普查后,泉州开始了历时约一年,囊括全市的地名普查。老地名的保护工作,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市政协委员卢坚放在接受采访时就提出“泉州应该借着地名普查,推动老地名的保护。”泉州的老地名,是极具魅力和底蕴的,曾有一首由路名串联起的歌谣这样念道:“一峰书、二郎庙、三教铺、四脚亭、五塔巷、六井孔、七里庵、八卦沟、九一路、十字街。”这些或隽永典雅或通俗顺口的地名如今有的依然是旧日模样,有的已经换上新颜,也有的已经沉入历史的烟波,但这丝毫不影响我们在再次念起这些名字时心生感怀,甚至恨不得穿越时空,重览它们昔日的胜迹。 因功用得名,名留存城市记忆
泉州古城,号称曾有九十九条街巷,这些旁逸斜出、或长或短的古巷就像城市的一条条精密的神经元,存储着城市的全部秘密和过往,而这些久远往事甚至可以在我们铺展开今日的地图,找寻它们的名姓时就窥见一二。
泉郡自古商贸繁盛,甚至在明清时期就已经有聚集一处的“专业市场”,此般胜景从地名就可窥见一二,比如花巷,虽然它曾经有过“蒙古巷”、“梦果巷”这样更引人遐思的名字,但“花巷”这个诞生不过百年的名字却因为此巷原为传统纸扎花店的聚集地而结结实实地流传了下来;比如豆生巷,因巷中旧时有几户陈姓人家洗出来的“豆生(即豆芽)”格外鲜甜而得名,甚至连巷中水井也得名“豆生井”。水门巷尾窄窄的竹街则见证了水门巷曾是“竹器一条街”的历史。声名远扬的“聚宝街”则因曾是蕃商聚集的商市,汇聚四方奇珍异宝而得冠“聚宝”之名,“打锡街”、“布房巷”以及现已难觅踪迹的“碗糕巷”、“米粉巷”、“芋埔”、“打线埔”都曾经见证泉郡的繁华旧梦。 而作为一个早在唐代元和年间,人口就突破三万户的古城,泉州的城市管理机构布局甚至至今仍可在地名中寻得旧迹,如“州顶街”就是因唐代在此设置府衙而得名;又如“旧馆驿巷”,因旧时官方驿站在此得名。“米仓巷”则因原是泉州政府的米仓而留名至今。
因人得名,地名浓缩世相百态
在“满街皆是圣人”的泉州城,因人得名的地名亦是比比皆是。 东街菜巷的洪衙埕因洪承畴曾在此兴建府邸而得名,洪承畴在壮年之期由明朝的“能臣”摇身一变成为清朝的“贰臣”令他的家人深以为耻,故府邸虽宏阔,却无一家人愿在此居住,就是这样一个令家人都不愿提及的所在,却因“洪衙埕”这个地名被人知晓至今。而与之相映成趣的是菜巷南段的“通天巷”,其名得自洪承畴的弟弟洪承畯,因其感愤于哥哥降清一事,便在其府第对面建了一座通天宫,供奉宋代抗金名将张巡、许远。许远的塑像怒容满面,伸出右手直指洪府。“通天”与“滔天”谐音,寓有怒责洪承畴罪恶滔天之意。其地因此得名“通天巷”。说来有趣,两条短短的巷子本也寻常,却因两个有几分“针锋相对”的巷名而瞬间分立在不可逾越的道德鸿沟两端,民众和历史终究以独特的方式做出了自己的评判。









void function(e,t){for(var n=t.getElementsByTagName("img"),a=+new Date,i=[],o=function(){this.removeEventListener&&this.removeEventListener("load",o,!1),i.push({img:this,time:+new Date})},s=0;s< n.length;s++)!function(){var e=n[s];e.addEventListener?!e.complete&&e.addEventListener("load",o,!1):e.attachEvent&&e.attachEvent("onreadystatechange",function(){"complete"==e.readyState&&o.call(e,o)})}();alog("speed.set",{fsItems:i,fs:a})}(window,document);






洪承畴虽然“大节有亏”,却仍不失为一位闻名天下的“人物”,并不广为人知的明代慈善家李五则因世人感念他的善行,取其门扉上的“世锦芳留”的匾额,将其宅第所在花巷北和古榕巷东端的一段小巷唤作“锦芳留巷”。此外,西街西段的“甘棠巷”,名似因景而来,其实也是为了纪念明万历年间勤政爱民的宰相李廷机。相传,李廷机告老还乡之时,明神宗赐他策马“三鞭为界”建府第,他不愿占夺民宅,骑着马在五塔巷边一片旷地上,轻轻拍了三下马鞭后就勒住缰绳,结果只建了一座小小的府第。天启年间,大学士张瑞图出于对李相国的崇敬,取周朝召公在甘棠树下审案的爱民典故,将此巷命名为“甘棠巷”;又称该地域为“贤相里”。
此外,五夫人巷,又称“虎夫人巷”,因巷中一位姓陶的媳妇在丈夫死去后孝敬公婆,感动了天上的金甲神,在泉州发生瘟疫之时,就在其睡梦之时化身老虎驮着陶孝妇环城驱瘟的传说而得名。都督第巷因俞大猷府邸在此而获名,模范巷则因俞大猷的一营有功士兵曾驻扎在此,百姓称他们为英雄模范,而得冠“模范”美名。 功过是非也许会逃过史家如椽巨笔,但终究无法逃过天下人的悠悠众口,漫步泉州街头,仰望一个个带有人名印记的巷名门牌,它们就像是最简短又鲜活的人物传记,无论是英雄贤达,还是贩夫走卒,都被它收录其中,没有一个恶行逃过它的法眼,也没有一个善行不被记取。
因宗教得名,城烟火半城仙
泉州城素有“半城烟火半城仙”的美誉,“满街皆是圣人”的胜景纵然已不再,“此地古称佛国”的印证却无处不在,“关帝庙”、“承天巷”、“圣墓”、“土地后”这样的地名是俯拾皆是,人间烟火与神仙居所就这样在地名中交替融合,一如泉州人的生活,笃信神仙始终与我们日常起居同在。
从整体上说,由于道教传入泉州时间极早,在魏晋时就已初具规模,因此泉州老地名受道教影响颇深,从风水角度命名的,如龙头山、虎头山、四象井、八卦沟;以宫观命名的,如天公观、城隍口、天后路、平水庙;以仙道人物命名的,如二郎巷、土地后、裴巷;以神仙境界或神仙故事命名的,如蓬莱、登仙桥等。
然而,开放融合的泉州人并没有因此就忽视其他宗教,东郊“圣墓”就是一个证明。泉州的东郊有座灵山,因“夜光显发,人异灵之,名曰圣墓,曰西方圣人之墓地”而被世人称为“灵山”,附近的村庄则名为“圣墓村”。灵山附近的另一个村落也因为历代信奉伊斯兰教的泉州回民卒后均葬于灵山上,这里成了他们进入天堂的“乐园”而得名“鹿园”( “鹿”、“乐”二字泉州话中同音)。
台魁巷,民间俗称“杀瓜巷”,巷名由来有多种说法,最著名的是一个“宠儿杀瓜”的教子故事,“杀瓜巷”的俗称也因此而来,据说因“杀瓜”不雅而取“台魁”。
泮宫口、上帝宫巷、奇仕妈巷(台魁巷别称)、羊公巷(因富美宫供奉公羊的习俗而得名)、承天巷、裴巷等等皆因巷中宫庙得名,即便有些宫庙现已无存,人们依然通过这些时常被念诵起的地名在述说着时代不变的对平安、幸福、安宁的祈望和追求。

一峰书院一峰书在鲤城区北门街东北侧。由于这里在明代时期,为纪念谪官来泉在此讲学的江西人罗伦(号一峰)而建了个书院,即“一峰书院”,附近就被称为“一峰书”。二郎巷二郎巷位于鲤城区东街东段北侧。因巷内有祀二郎神的庙宇而得名。三圣宫 三圣宫位于鲤城区涂门街南侧羊公巷内,宫内奉祀衡文帝君(即关帝)、文昌帝君、梓潼帝君三神像 
四脚亭四脚亭位于丰泽后渚港入仁风门(即东门)古道上,后亭村与洋店村之间。因古道边有一供行人歇息的路亭,因此而得名。
五塔巷五塔巷位于鲤城区西街西段南侧。据传古代在该巷头有五个地穴,且上面分别建着五座石塔,所以取名五塔巷。
六井孔六井孔位于鲤城区西街东段北侧裴巷尾东北部(今华侨新村南侧)。因有一口大古井,井盘有六个汲水孔,所以取“六井孔”。
七里庵七里庵,又称“德济庵 ”。它位于丰泽区东门外凤山以东的山岭上。这里是古时泉州往福州驿道上的第一个陂段,往来行人常在此憩歇。该地距州城七里,所以名为七里庵。据传,始建于唐,北宋时宰相韩琦之母连理出家于此。八尺岭八尺岭位于新门外大霞美与溪美之间(南安)的福泉山。
九史巷九史巷位于鲤城区涂门街北后城北向。相传古代该巷住着一位研究文史的学者,人们因称其居住地为“究史巷”,因“究”与“九”谐音,而泉州方言“九”与“狗”同音,后化为“狗屎巷”。今定名为“讲史巷”。
十字街南宋时期,泉州的街道已经有顶、中、下三个十字街,当时泉州市区的南街、北街(即今中山路的南北段)与东街、西街交界处称为“顶十字街”,与新门街、涂门街交界处称为“中十字街”,与天后宫路、土地后路交界处称为“下十字街”。实际上,古时的十字街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十字路口。
希望采纳!谢谢!

仙公山的传说

何氏九仙

泉州洛江区马甲镇有一座高山。山远远看去就像两个妇人的头髻,人们把它叫做双髻山。传说古早时如果遇到干旱,到双髻山乞雨就会下雨,让五谷丰收,因此双髻山又称丰山。山上有一个山洞,叫丰山洞,洞内奉侍何氏九仙公。所以人们更常把这座山叫做仙公山。

传说在汉武帝年间,江西九江有一户姓何的人家。何先生是淮南王刘安的部下。何先生有九个儿子四个女儿。这九个儿子胸怀天下,但是生于乱世,就一心学道修炼,济世救人。这九个兄弟知道自己的父亲参与了淮南王的叛乱,劝阻无用,就做阵来到福建隐居。他们先是住在福州于山,后来走到莆田。九个兄弟在靠近惠安的所在砍枫树搭亭子居住,采药炼丹,这个地方后来叫做枫亭。

何氏九个兄弟四处采草药炼丹救人,最后在仙游九鲤湖骑鲤鱼飞天成仙。百姓感激他们的恩德,就建成一座九鲤湖寺,塑造何氏九仙的神象来供奉。后来何氏九仙在丰山降灵,丰山也就奉侍何氏九仙了。

关于先公山还有另外一种传说。有一个县官,生了九个儿子都破相,不是歪嘴斜目,就是跛脚瘸手。县官觉得这九个儿子很丢脸。但是九个破相的孩子心地很好,十分关心百姓的辛苦,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有一回,县官做六十大寿,四五路的亲戚朋友、官场同僚、乡里老大都来贺寿。县官大摆筵席招待客人,可是心里总是怕九个破相的儿子让他没面子。县官就把九个儿子关在柴房,不让他们出来见客。

九个兄弟的舅舅也来拜夀,看不到他的九个外甥出来叫阿舅,就问县官。县官只顾招呼客人,没有闲工夫答话。舅舅就亲自去找九个外甥。找到柴房,听见里面有人在哭,舅舅就推门进去。九兄弟见门一开就往外跑。他们见舅舅追过来,以为是有人又要把他们关进柴房,就拼命跑。一直跑到湖边,一个一个跳进去。舅舅大惊,赶快叫人来捞。突然间,湖水象煮沸的开水不停地滚动。九尾鲤鱼冲出湖面,载着九个兄弟向天顶飞去。从此,人们把这个湖叫做九鲤湖,九个兄弟就叫做九仙公。

传说讲,九仙公来到丰山,看到丰山山势好,风景秀丽,就在丰山显灵。人们就在山顶建寺供奉九仙公。是舅舅在误会中帮助九兄弟成仙的,所以寺内也供奉一位仙舅公。闽南俗语说,天顶天公,地下母舅公。舅舅的地位是很大的。真是古话所说,山不在高,有仙就会出名。泉州市洛江区马甲镇的丰山,有了九仙公,香客、游客来山顶的一年比一年多,仙公山一年比一年出名。

泉州状元街地名的来历
答:泉州状元街地名的来历:泉州状元街街位于鲤城区东街后街,全街共分三个区,第一街区是一段宅内步行街,二、三层有廊桥相接,还设置三座牌坊――“海滨邹鲁”、“岳献海邦”、“四门学士”,中央有一个700多平方米的市民休闲广场:第二街区入口处有“仁风行春”、“白云古地”、“太康肇始”三座...

福建磁灶有趣的地名作文400字左右
答:内容来源 网络资料 报告内容 在我国广大的土地和悠久的历史上,泉州不只一个,而有两个:一个在北,一个在南。而南方的这个福建泉州,也并不是一个开始就指现在的泉州市。这些史实,很多人搞不清楚,故须加以说明,以释疑滋。 西汉之时,最初设置的泉州,其地在现今河北省通州附近。清刘锡信《潞城...

晋江地名所包含的历史,文化,典故有哪些?详细讲述
答:内坑镇,位于晋江西部,总面积46平方公里,取名内坑者,乃镇区村落多处于思母山、苦竹山、熊山、槟榔山、灵源山等低山丘陵之坑洼处故也。内坑原名系“梨坑”,其历史悠久而又光荣。唐宋时,因大面积种植梨果而得名,是晋江有名的梨、柑果园区。《安海志》载:“柑、品最多。‘先柑’、‘同柑’尤胜...

福建省泉州市一些路的地名由来
答:涂门街 名字的由来,“涂门街”又叫“土门街”,因为旧时传言,建造东西塔需要许多土石,涂门街就被用来承载、储存建塔土方。 温陵路 人们根据泉州“因其地少寒,四季常温”,雅称“温陵城”,后改名为“温陵路”。

有关地名调查报告的作文三百五十字左右
答:内容来源 网络资料 报告内容 在我国广大的土地和悠久的历史上,泉州不只一个,而有两个:一个在北,一个在南。而南方的这个福建泉州,也并不是一个开始就指现在的泉州市。这些史实,很多人搞不清楚,故须加以说明,以释疑滋。 西汉之时,最初设置的泉州,其地在现今河北省通州附近。清刘锡信《潞城考古录》说:“按二...

带有泉州地名、桥名及河名、神话人物的传说
答:相传泉州的洛阳桥是八仙帮忙建造的。地名:洛阳;桥名:洛阳桥;河名:洛阳河;神话人物:八仙

螺城镇哪些地名与历史事件或人物有关?
答:因其位置较低,故名。田仔墘位于龙津溪东水关内,因西北面有人居住而得名。连康社源自旗穴传说,张姓人筑宫定穴,故有此名。观音楼则是明朝陈姓人家为纪念出嫁的佳女而建,内有观音像,故称观音楼。其他如四角井、驿埔、社仔埕、洪厝围、水关尾等地名,均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

为什么泉州的别称是鲤城?
答:春秋时,孔子的夫人生下一个男孩,恰巧有人送几尾鲤鱼来,孔子“嘉以为瑞”,于是为儿子取名鲤,表字伯鱼(《太平御览》卷九三五引《风俗通》)。由此可见,以鲤为祥瑞的习俗,在春秋时已经普及,这与《史记·周本纪》关于周朝之兴有鸟、鱼之瑞的记载是吻合的。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国人赋予鲤鱼以...

泉州有趣的地名
答:这与历史背景有关,以前福州三保一带<现在仓霞新城>有一小巷子叫粪倒<福州方言.意思是垃圾>埕.就是倒垃圾的地方,后来政府部门改为凤到埕.

伴余一行,解闷散心泉州地名
答:岱仙瀑布为我省最大的瀑布之一,名列“泉州十八景”。雪山岩 永春雪山岩始建于唐代启光年间(公元885年~888年),至今已有1100多年历史。雪山岩坐落于永春群山之宗——雪山上,因山顶凹一湖宽舒平坦,古火山口凹地四周有五个由火山集块堆积而凸起的山包,外形似五瓣莲花座而得名,为闽南地区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