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岁在古代被称作什么

作者&投稿:宁鱼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问题一:古代10岁的小孩子称为什么? 0岁
度:小儿初生之时。
孩提叮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赤子、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三日。旧俗小儿出生三日,设筵招待亲友谓之“汤饼筵”,也作“汤饼宴”、“汤饼会”。
1岁
牙牙: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音。如牙牙学语,因亦指小孩过程子开始学话。清袁枚《祭妹文》:“两女牙牙,生汝死后,才周耳。”周,指婴儿周岁。
2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孩提:指2――3岁的儿童。
8岁
总角: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借指幼年。在这里,“总”就是聚拢束结的意思。总角之交(幼年就相识的好朋友)。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童龀[chèn]:龀,《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说法。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童龇”,往往是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也有说成“髫龀”的,如《后汉书・董卓传》:“其子孙虽在髫龀,男皆封侯,女为邑君。”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9岁
九龄:为9岁。
黄口:十岁以下。
指数之年:儿童九岁。
10岁
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外傅之年:儿童十岁。
12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13岁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十三:为13岁。
舞夕之年:少年十三至十五岁。
15岁
及笄:笄[jī],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志学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15岁为“志学之年”。
束发: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及笄:女子十五岁。(《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舞象之年:少年十五至二十岁。
成童:十五或十五稍上的年岁。郑玄:“成童,十五以上”。...>>

问题二:古代10岁到100岁各叫什么 不满周岁的儿童襁褓2-3岁孩提童年―总角,垂髫8岁(男)―龄年10岁以下黄口10岁(女)―髻年12岁(女)金钗之年13―14岁(女)豆蔻年华13―15岁――舞勺之年15岁(女)――及笄之年15岁(男) -- 志学之年15―20岁――舞家之年16岁(女)碧玉年华20岁(女)桃李年华24岁(女)花蓓(信)年华出嫁――标梅之年30岁(女)半老徐娘20岁(男)弱冠30岁(男)而立之年40岁(男)不惑之年50岁知命之年、半百60岁花甲,平头之年、耳顺之年,杖乡之年70岁古稀、杖国之年80岁杖朝之年88岁――米寿80-90岁耄耋之年90岁鲐(台,骀)背之年99岁――白寿100岁期 ,人瑞108岁――茶寿

问题三:古代10岁到100岁各叫什么?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 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问题四:男子一十岁被古代称为什麽 1. 赤子:初生的婴儿。孔颖达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2. 襁褓:亦作“襁保”、“强葆”,本意是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如《后汉书桓郁传》:“昔成王幼小,越在襁保。”后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3. 孩提:指二三岁的幼儿。《孟子尽心上》:“孩提之童。”赵岐注:“孩提,二三岁之间,在襁褓知孩笑,可提抱者也。”亦作“孩抱”。4. 龆龀:儿童换齿。《韩诗外传》:“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龆齿;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龆齿。”即指七八岁的儿童。5. 垂髫: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古时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因此以“垂髫”指童年或儿童。陶潜《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6. 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郑玄注:“名曰幼,时始可学也。”后因称十岁为“幼学之年”。7. 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三岁的少年儿童。《礼记内则》:“拂髦,总角。” 郑玄注:“总角,收发结之。”后因称童年时代为“总角”。8. 豆蔻:本是植物名,代指十三四岁的少女。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因谓女子十三四岁为“豆蔻年华”。9. 及笄:女子十五岁。《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10. 束发:男子十五岁。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为成童的代称。《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11. 破瓜: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字以纪年,谓十六岁。诗文中多用于女子。12. 弱冠:男子二十岁。《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故用以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龄。13. 而立:三十岁。《论语为政》:“三十而立。”后因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14. 不惑:四十岁。《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后用作四十岁的代称。15. 知命:五十岁。《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意谓到五十岁才懂得天命。后人因以“知命”为五十岁的代称。16. 耳顺:六十岁。《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何晏集解引郑玄曰:“耳闻其言,而知其微旨。”后以“耳顺”为六十岁的代称。17. 古稀:七十岁。杜甫《曲江》:“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因用“古稀”为七十岁的代称。18. 耋:七十至八十岁。毛传:“耋,老也。八十曰耋。”《左传僖公九年》:“以伯舅耋老,加劳,赐一级,无下拜。”19. 耄:八十至九十岁。《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20. 期颐:一百岁。《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孙稀旦集解:“百年者饮食、居处、动作,无所不待于养。方氏悫曰:‘人生以百年为期,故百年以期名之。’”后因称百岁为“期颐”。

问题五:九十岁在古代怎么称呼 襁褓―― 不满周岁 黄口――本指雏鸟,后比喻幼儿,10岁以下。
总角、孩提――幼年泛称。
垂髫(tiáo)、始龀(chèn)――童年泛称。
幼学――10岁 束发――15岁左右
弱冠――20岁
而立之年――30岁
不惑之年――40岁
知命之年、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50岁
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60岁
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70岁
杖朝之年――80岁
耄耋(mào dié)之年――八九十岁的年纪
鲐背之年――90岁
期颐(jīyí)之年――100岁

问题六:古代20岁称为什么? 以下是古代各年龄段的称谓:
1. 赤子:初生的婴儿。孔颖达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
2. 襁褓:亦作“襁保”、“强葆”,本意是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如《后汉书??桓郁传》:“昔成王幼小,越在襁保。”后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3. 孩提:指二三岁的幼儿。《孟子??尽心上》:“孩提之童。”赵岐注:“孩提,二三岁之间,在襁褓知孩笑,可提抱者也。”亦作“孩抱”。
4. 龆龀:儿童换齿。《韩诗外传》:“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龆齿;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龆齿。”即指七八岁的儿童。
5. 垂髫: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古时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因此以“垂髫”指童年或儿童。陶潜《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 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郑玄注:“名曰幼,时始可学也。”后因称十岁为“幼学之年”。
7. 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三岁的少年儿童。《礼记??内则》:“拂髦,总角。” 郑玄注:“总角,收发结之。”后因称童年时代为“总角”。
8. 豆蔻:本是植物名,代指十三四岁的少女。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因谓女子十三四岁为“豆蔻年华”。
9. 及笄:女子十五岁。《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10. 束发:男子十五岁。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为成童的代称。《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11. 破瓜: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字以纪年,谓十六岁。诗文中多用于女子。
12. 弱冠:男子二十岁。《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故用以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龄。
13. 而立:三十岁。《论语??为政》:“三十而立。”后因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
14. 不惑:四十岁。《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后用作四十岁的代称。
15. 知命:五十岁。《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意谓到五十岁才懂得天命。后人因以“知命”为五十岁的代称。
16. 耳顺:六十岁。《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何晏集解引郑玄曰:“耳闻其言,而知其微旨。”后以“耳顺”为六十岁的代称。
17. 古稀:七十岁。杜甫《曲江》:“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因用“古稀”为七十岁的代称。
18. 耋:七十至八十岁。毛传:“耋,老也。八十曰耋。”《左传??僖公九年》:“以伯舅耋老,加劳,赐一级,无下拜。”
19. 耄:八十至九十岁。《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
20. 期颐:一百岁。《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孙稀旦集解:“百年者饮食、居处、动作,无所不待于养。方氏悫曰:‘人生以百年为期,故百年以期名之。’”后因称百岁为“期颐”。

问题七:12岁的年龄的在古代称为什么? 古代年龄的说法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知天命
六十花甲
七十古稀
年龄趣谈
不满周岁的儿童襁褓
2-3岁孩提
童年――总角,垂髫
8岁(男)――龄年
10岁以下黄口
10岁哗女)――髻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14岁(女)豆蔻年华
13―15岁――舞勺之年
15岁(女)――及笄之年
15岁(男) ------- 志学之年,束发
15―20岁――舞勺之年
16岁(女)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蓓(信)年华
出嫁――标梅之年
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
50岁知命之年、半百
60岁花甲,平头之年、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
77岁――喜寿
80岁杖朝之年
88岁――米寿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台,骀)背之年
99岁――白寿
100岁期 ,人瑞
108岁――茶寿

问题八:古代男子每年满十岁分别叫什么? 二十,弱冠之年;三十,而立之年;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之年;六十,花甲;七十,古稀。
仗朝:八十
耄耋(鲐背之年):九十
期颐:100

问题九:古代的各个年龄阶段称呼是什么?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即乃稚气未脱的少儿代称也;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5岁(男)――志学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二八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 梅之年,标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壮年时期――春秋鼎盛;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还历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从心之年、悬车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又可称为“人瑞”。

中国古人分别称10岁、20岁、30岁……是什么呢?
答:1、10岁:幼学;外傅之年。2、20岁:加冠(又“弱冠”),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桃李年华:女子...

中国古代年岁的别称
答:外傅之年:指儿童十岁。舞勺之年:指儿童十三岁。以上皆出自《记》。破瓜之年:指十六岁女子。这是旧时文人将“瓜”字拆为二八字以纪年。《通俗编·妇女》:“宋谢幼 词:‘破瓜年纪小腰身’。按俗以女子破身为破瓜,非也。瓜字破之为二八字,言其二八十六岁耳。”“破瓜之年”亦谓六十四岁。...

古时十岁被称为什么?
答:在中国古代,十岁被称为“齐眉”。这个称呼源于儒家经典《礼记》中的一句话:“凡人之子,齐其眉。”意思是说,人到了十岁,就应该学会自己梳理头发,将眉毛梳平,显得干净整洁,成为一个合格的小成年人。因此,十岁被称为“齐眉”。

10到11岁在古代被称作什么
答:总角:古代未成年的人把头发扎成髻,语出《诗经》"总角之宴,言笑晏晏",指八九岁至十三岁的少年儿童。

1到100岁古人对年龄的称谓是什么?
答:9岁:九龄、黄口、指数之年。10岁:幼学、外傅之年。12岁:金钗之年。13岁:豆蔻、舞夕之年。15岁:及笄、束发、舞象之年、成童、郑玄。16岁:二八、破瓜、碧玉年华。20岁:加冠、结发、弱冠、桃李年华。24岁:花信年华。30岁:而立之年、始室、克壮、半老徐娘。40岁:不惑(不惑之年)。50...

十岁在古代被称作什么?
答: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舞象之年:少年十五至二十岁。 成童:十五或十五稍上的年岁。郑玄:“成童,十五以上”。...>> 古代10岁到100岁各叫什么 不满周岁的儿童――襁褓2-3岁――孩提童年—总角,垂髫8岁(男)—龄年10岁以下――黄口10岁...

我国古代对年龄的称谓是什么?(三十岁到一百岁)
答:总角、孩提--幼年泛称。垂髫(tiáo)、始龀(chèn)--童年泛称。 幼学--10岁 束发--15岁左右 弱冠--20岁 而立之年--30岁 不惑之年--40岁 知命之年、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50岁 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6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

古代10岁到100岁各叫什么?
答:男生20岁叫做弱冠或者加冠,女生20岁叫做桃李年华。10岁:幼学。《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12岁:金钗之年。13岁:豆蔻。豆蔻指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

古代0岁~14岁代称
答:俗称小丫角。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龀,儿童换牙,即脱去乳牙长出恒牙。8岁(男)--龄年 9岁--教数。10岁--外傅,出外就学。12岁(女)--金钗之年 13—14岁(女)--豆蔻年华 13—15岁(男)--舞勺之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