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邮票是什么时候发行的?

作者&投稿:充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世界上最早的邮票是什么时候诞生的?~

“邮票的发明者”——罗兰·希尔,集邮爱好者都很熟悉。
世界上第一枚邮票的诞生源于一个小故事:一天,罗兰·希尔在乡间散步,看到一个邮递员正在把一封信送给一个年轻姑娘,那姑娘接过信只在信封上看了一眼就把信塞回给邮递员,执意不肯要。希尔走到跟前,问她为什么不要这封信,姑娘凄然地告诉他,这是她在远方的未婚夫的来信,因邮资昂贵,她付不出这笔钱,只好原信退回。这一偶然的巧遇,使希尔下决心要改革邮政制度,于是他向英国政府建议:今后凡寄信,须由寄信人购买邮票,贴在信封上,作为邮资已付的凭证。
1840年1月10日英国政府决定采纳希尔的建议,实施新邮政法。信函基价规定为每半盎司(相当于14克)收费1便士。所谓“1便士邮政”就此施行。

中国最早的邮票是1878年清政府发行的大龙邮票。

1878年8月15日(具体发行日期迄今为止未见记载,一般认为大龙邮票的最早发行日期为1878年7月24日至8月1日间),清朝政府海关试办邮政,首次发行中国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这套邮票共3枚,主图是清皇室的象征——云龙。

1、相关背景:
187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天津、上海、烟台和牛庄(营口)等五处设立邮政机构,附属于海关内,上海海关造册处当年即以蟠龙为图案印制了一套三枚邮票。邮票图案正中绘一条五爪蟠龙,衬以云彩水浪,邮票的颜色和面值不同,面值用银两计算:“一分银”(绿色,寄印刷品邮资)、“三分银”(红色,寄普通信函邮资)、“五分银”(桔黄色,寄挂号邮资)。这是中国发行的第一套邮票,集邮界习惯称其为“海关大龙[1] ”,简称“大龙邮票”。邮票上“大清邮政局”5个字十分醒目,图案中的“大龙”两目圆睁,腾云驾雾,呼之欲出。上方标有CHINA(中国)”,下方标有“CANDARIN(S)(海关关平银 分银)”字样。
中国的第一枚正式发行的邮票是大龙票。在发行之前,清海关设计了三款邮票草图,即云龙、宝塔和万年有象图,其中“万年有象”最为珍贵,价值连城。大龙邮票有薄纸大龙、阔边大龙和厚纸大龙。
发行量:约100万枚。



2、历史:按照常理,邮票应该由邮政部门发行,但是中国的这第一套邮票却与海关有着不解的渊源。1840年鸦片战争后,侵华列强疯狂在中国攫取权利,海关更是被外国人所把持。当时担任清政府海关总税务司的是英国人赫德。赫德是个中国通,他对中国邮政大权觊觎已久。赫德与李鸿章关系密切,便想方设法让清政府同意由海关来试办邮政。中国海关试办邮政是首先从天津海关办起的。1878年总税务司赫德就指派天津海关的德璀琳来筹办中国海关的邮务,他就以天津海关为中心在北京、营口、烟台和上海五个海关来试办海关的邮政。1878年3月,津海关税务司德璀琳筹备的天津海关书信馆,正式对社会开放,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家效仿西方模式的邮局书信馆。坐落在海河岸边的老海关大楼,曾是海关的公事房,海关书信馆就设在该楼内,而中国第一套邮票也是从这里发行出去的。书信馆开办起来以后,为了便利邮件的收送同时也为了规范海关对邮政的管理,德璀琳又筹办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套海关邮票——就是大龙邮票。据史书记载,德璀琳原本早在书信馆开张前一年便向英国寄去定制邮票的订单,但终因时间周期过长而作罢。无奈之中他只好请上海海关造册处先行印制一批邮票应急。虽说是应急之策,但看这些邮票,印刷质量应该还是上乘的, 基本是按照德璀琳当时的设想来完成的,并没有太多将就的痕迹了。3、设计清代邮票多用“龙”做图案,这是因为“龙”体现至高无上的权威,是最高统治者的象征,据大龙邮票专家考证,认为大龙邮票图案设计者是个中国人,而不是先前推测的外国人,但设计者姓名及发行的准确时间很难查明,是中国早期邮票发行史研究中的一个“悬案”。4、印制“大龙”邮票为铜质版模,雕刻家用手工逐枚刻制,由上海海关造册处印制。全套共有3种面值,币制为关平银,1分银为绿色,3分银为红色,5分银为黄色,刷色有深浅暗亮等差异,采用凸版印刷,有背胶,齿孔12.5度。先后分三期印制、发行(后由于铜模损坏,没有再印大龙邮票)。根据票幅和纸张等特征分为:(1)薄纸大龙:1878--1882年印制,为第一期。纸质韧薄,略呈透明,图框间距约2.5mm,后期全张为25(5*5)枚,但3分银全张为20(5*4)枚。此期印量最多。(2)阔边大龙:1882年印制,为第二期。图框间距约4.5--5.0mm,纸张比较复杂,有的脆薄而易裂损。因纸张尺寸关系,3分银全张改为15(5*3)枚,除3分银外,另外两种印量较少。5分银新票存世尤少,为名贵品,俗称黄5分,全张新票为孤品,原由美国集邮家施塔收藏,曾被中华邮票会誉为“西半球最罕贵之华邮”,1991年由香港林文琰购藏。(3)厚纸大龙:1883--1885年印制,为第三期。纸质厚而不透明,图框间距2.5--3.25mm,因子模磨损和纸张尺寸关系,全张都改为20(4*5或5*4)枚。因打孔机的缘故,打出来的齿孔有光齿和毛齿两种,光齿的又称“厚纸光齿大龙”,邮票齿孔周边带有纤维毛的称“厚纸毛齿大龙”。正因为大龙邮票的印制时间较久,所用纸张来源不一,初期印刷的纸张较薄而透明,称为薄纸大龙;第二期印刷时间较短,但票与票间距离加大,称为阔边大龙;第三期用的纸张较厚,邮票的间距缩小,称为厚纸大龙。第三期刚开始时齿孔光洁,后来成为毛齿,所以可以细分为光齿、毛齿两套。1分银绿色,3分银红色,5分银黄色,刷色有种种变化,背面涂有胶水。不论哪一时期的大龙邮票,齿孔一律是12.5度,如果不是这个度数,就可判定是伪票或伪造的齿孔。大龙邮票3枚除面值不同外,仔细观察时可以发现其龙的图案和云图水纹也有种种差别。1分银、3分银和5分银3种邮票先各自雕刻1个母模,然后各翻制成25枚独立子模(3分银票因印刷过程中不慎损坏了1个子模,因此又翻制了第26枚)。当年印刷的方法相当原始,即印刷前先把25个子模拼成5×5整版,捆紧,然后印刷。印完一批即把子模松开,放置一旁,然后再印刷其他面值的邮票。需要再添印时,找出松散的子模重新拼版印刷,这25枚子模的相对位置当然已有变动。因为从前翻制子模的手段比较粗糙,经过集邮家仔细观察,已发现了这76枚子模的各自特征。根据已有资料,已发现1分银票(包括样票和正式邮票)共印刷过12次(即12个不同版式),3分银票22次,5分银票14次。大龙邮票从最初天津、北京等5个城市使用,以后逐渐扩充到宜昌、厦门、汉口、温州、芜湖、镇江、九江、宁波和大沽共14个城市。中国邮票博物馆藏有1枚大龙5分银票,销有英文朝鲜釜山邮戳,是枚孤品。此外,曾见有1枚大龙3分银票销有清楚的广州海关小圆戳,估计是请求盖销票,因为大龙邮票并未正式发给广州海关。据在海关工作的西班牙籍集邮家绵加义记载,大龙邮票印刷总数约100万枚,由于已过去了一百多年,绝大部份大龙邮票已经销毁,保存在集邮界的已不及总数的十分之一,各期的大龙邮票中,阔边5分银票印刷数量最少,纸张很薄而极易破损,品相完好的旧票已颇难得,新票属于珍品。普通集邮家收集中国早期票时,不分薄纸、厚纸和阔边,甚至新旧混合(薄纸1分银新票较旧票易得),只要凑齐1分银、3分银、5分银3枚1套即应满足。在大龙邮票中,首屈一指的要数阔边大龙5分银全张新票。大龙邮票自1878年发行以后,先后共发行三次:第一次印制用薄纸,故称薄纸大龙;第二次印制因印版重新组合,子模之间的距离加大,使邮票图案的边框和齿孔之间的距离加宽,故称为阔边大龙;第三次印制因所用纸质较厚,故称为厚纸大龙。其中第二次印制的阔边大龙于1882年2月发行。这时,正赶上邮件猛增,邮票需求量增多。在印制时,首先印制了3分银面值的票,所用纸张为先期印制薄纸大龙邮票时裁剩下的小张纸,全张枚数为15(5×3);随后印制面值1分银邮票时,改用不厚不薄的纸张,全张枚数为25(5×5);最后印的是面值5分银邮票,改用法国产的薄而易脆裂的葱皮纸来印制,全张枚数为25(5×5)。 由于这种纸质不适合印制邮票,但因找不到其他的纸,只好用它暂印了2万枚,仅有800全张。因印量少,仅9个月就销售一空。再之这种邮票纸薄易裂,不易保存,存世的新票仅有百余枚。在这些存世的新票中,留存于世的全张邮票,仅有一件孤品。这件孤品原为美国华邮集邮家吉姆司·施塔所藏,曾被中国著名集邮家周今觉誉为“西半球最罕贵之华邮孤品”。1991年9月,这件孤品在英国苏富比公司拍卖,被香港集邮家林文琰以37.4万英镑买得,使这件流落在外的中国第一珍邮,终于荣归故里。在2010年,林文琰把这阔边大龙5分银全张转让给上海集邮家丁劲松。5、拍卖信息大龙阔边5分银全张 37.4万英镑(1991年拍卖成交价)大龙1分银直双连中缝漏齿 59.2万港元(1996年拍卖成交价)大龙3分银直双连中缝漏齿旧票 51.5万港元(1996年拍卖成交价)大龙5分银横双连中缝漏齿旧票 1.1万英镑(1991年拍卖成交价)象图母模样票 未见公开成交宝塔图母模样票 未见公开成交龙图母模样票 未见公开成交“华邮第一古封” 145万港元(1994年拍卖成交价)

根据《中国邮史》记载,中国的第一枚邮票是1878年发行的大龙邮票,(具体发行日期迄今为止未见记载,一般认为大龙邮票的最早发行日期为1878年7月24日至8月1日间),清朝政府海关试办邮政,首次发行中国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这套邮票共3枚,主图是清皇室的象征——蟠龙。

邮票图案正中绘一条五爪金龙,衬以云彩水浪,邮票的颜色和面值不同。面值用银两计算:一分银(绿色,寄印刷品邮资)、三分银(红色,寄普通信函邮资)、五分银(桔黄色,寄挂号信邮资)



中国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我国官方第一次正式发行的邮票,是在清朝晚期的1878年7月,邮票一套共3枚。邮票的面值是用银两计算:绿色的面值1分银,红色的面值3分银,桔黄色的面值5分银。图案中间是蟠龙。上端两角是“大清”两字。这是我国首次发行的邮票,1885年我国又发行了一套三枚蟠龙邮票主图是清皇室的象征 。图案与首次发行的邮票相似,只是花纹较细票面较小。所以,后来人们称我国1878年首次发行的邮票叫“大龙票”,后来发行的一套邮票就叫“小龙票”了。大龙邮票的发行标志着我国创办近代邮政的发端,标志着有数千年邮驿通信历史的中国进入了采用现代通信方式的新时期。



应该是清末的大龙票

清朝大龙邮票

中国第一枚邮票是于哪年发行的
答:中国第一枚邮票是1878年8月15日发行的。叫做大龙邮票,是清政府海关部分发行的,总共三枚,发行量大约100万枚。邮票的设计师现在已不知道具体是谁,通常视为一名中国手工艺人。 1878年,总管大清外务的北洋大臣李鸿章上书奏请:“于北京、天津、烟台、牛庄、上海这5个通商口岸,模仿欧洲试点海关邮政。“...

中国最早的邮票是什么?
答:大龙邮票 补充: 1878年8月15日(具体发行日期迄今为止未见记载,一般认为大龙邮票的最早发行日期为1878年7月24日至8月1日间),清朝政府海关试办邮政,首次发行中国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这套邮票共3枚,主图是清皇室的象征——蟠龙。 187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天津、上海、烟台和牛庄(营口)...

我国最早的邮票是几年清政府发行的什么邮票?
答:1,我过最早发行的邮票是大龙邮票,于1878年,海关邮政局发行。2,邮票有中国人自行设计,采用铜板雕刻 3,发行的种类有三种面值,面值一分银,三分银,五分银。4,具体发行时间,第一期,发行于1878年7月。用半透明白纸。相邻两票距离是2,5毫米,称为“薄纸大龙”。第二期,发行于1882年,纸质...

中国第一张邮票是哪年出的
答:1878年,海关邮政局发行大龙邮票,这是中国第一套正式邮票。由中国人设计。面值一分银,三分银,五分银。一分银是一两银子的百分之一。铜板雕刻,发行过三期。第一期,发行于1878年7月。用半透明白纸。相邻两票距离是2,5毫米,称为“薄纸大龙”。第二期,发行于1882年,纸质与一期相同,但是两票...

中国第一套邮票发行于哪一个时期
答:中国在清光绪四年六月开始发行邮票。第一套邮票共三种,图案是一条五爪大龙,它在清代是皇权的象征,具有国徽的性质。这套邮票通称为“大龙邮票”。1888 年,台湾设立文报总局,在其颁布的<台湾邮政票章程>中,首次出现“邮票”二字。总局印发了两联单式的台湾邮票,用以在传递公文中分清职责和传递时间,...

中国最早的邮票是什么
答:中国最早的邮票是大龙邮票,该邮票于1878年8月15日由清朝政府海关试办邮政首次发行。这套邮票共包含三枚主图为蟠龙的邮票,面值分别为“一分银”、“三分银”和“五分银”。这是中国发行的第一套邮票,被集邮界习惯称为“海关大龙”,简称“大龙邮票”。邮票上印有“大清邮政局”五个大字,图案中...

中国第一枚邮票是什么票 我国的第一枚邮票是什么
答:透明的薄纸制成的。由于每枚邮票之间的距离很大,1882年第二次发布的阔边大龙。1883年的原因,1883年第三次发行的厚纸光齿龙打印的邮票有光齿和毛齿,然后纸张比前两次更厚。很少有5分银没用过,世界上只有25张新票,是中国最早的邮票孤品。以上是关于中国第一枚邮票是什么票的相关内容。

中国第一枚邮票是哪一年发行的
答:中国第一枚邮票是大龙票 1866年我国清代海关兼办邮政,1878年扩大办理邮务,同年发行海关一次云龙邮票。邮票票面上印有“大清邮政局”字样,是我国第一套邮票。全套共3枚,面值以银两为单位:一分银(绿)、三分银(暗红)、五分(桔黄)。邮票主图为蟠龙,衬以云彩水浪。图幅为22.5x25.5毫米。齿...

中国最早的邮票是几年发行的什么邮票
答:1878年,海关邮政局发行大龙邮票,这是中国第一套正式邮票。由中国人设计。面值一分银,三分银,五分银。一分银是一两银子的百分之一。铜板雕刻,发行过三期。第一期,发行于1878年7月。用半透明白纸。相邻两票距离是2,5毫米,称为“薄纸大龙”。

新中国成立后发行的第一第一套邮票是什么
答:中国发行的第一枚邮票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纪念邮票,也是首枚以“人民邮政”为标志的新机构所发行的邮票,被称为“开国第一票”,见证了新中国的诞辰历史,因而也有着重大的纪念意义。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10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