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佛与小乘佛的区别及一些佛家名言

作者&投稿:虿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大乘佛法与小乘佛法的区别?~

如来为何要推行大乘佛法?大乘和小乘的区别,关键在于创造者不同

佛教有大乘之说,起源于龙树尊者的大乘思想。本来没有小乘,由于大乘思想被普遍认可所以相对大乘来讲,其他形式就成了小乘。再后来小乘又成了南传佛教的标识。总体来讲大小乘的最终思想是一样的,教义产生了差别。小乘讲究首先自己要明白真理,然后具备了能力再发大心行大愿。而大乘思想比较宽松,把愿力放在第一位,也就是说宁可自己不成就,也要把自己所信奉的思想传播出去。

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区别,主要可以从信仰修证和教理义学两个方面来考察。

首先,从信仰修证方面来说,小乘部派佛教奉释迦牟尼为教主,认为现世界只能有一个佛,即释迦牟尼,不能同时有两个佛。信仰者通过“八正道”等宗教道德修养,可以达到阿罗汉果(断尽三界烦恼,超脱生死轮回)和辟支佛果(观悟十二因缘而得道),然不能成佛。大乘佛教则认为,三世十方有无数佛同时存在,释迦牟尼是众佛中的一个。信仰者通过菩萨行的“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修习,可以达到佛果(称“菩萨”,意为具有大觉心的众生),扩大了成佛的范围。又,小乘佛教要求即生断除自己的烦恼,以追求个人的自我解脱为主,从了生死出发,以离贪爱为根本,以灭尽身智为究竟,纯是出世的,所以大乘佛教讥讽他为“自了汉”。大乘佛教则自称佛法大慈大悲,普渡众生,把成佛救世,建立佛国净土为目标。他认为,修证需要经过无数生死,历劫修行,以“摩诃般若”(大智慧),求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觉),除断除自己一切烦恼外,更应以救脱众生为目标。因此他既是出世的,又强调要适应世间,开大方便门,以引渡众生。

其次,从教理义学方面来说,小乘佛教总的倾向是“法有我无”,即只否定人我的实在性,而不否定法我的实在性。而大乘佛教则不仅主张人无我,而且认为法无我,即同时否定法我的实在性。在乘佛教对“法无我”的理论分析,又可以分为两大派:一为初期大乘佛教(约公元一世纪至五世纪),由龙树、提婆创立的中观学派(在我国称为大乘空宗)。它主要阐发诸法“性空假有”的理论,即认为一切现象(诸法)都是因缘(各种条件)而起,是无自性的,因而是空。但这种空又不是虚无,其假有的现象还是有的。所谓假有是针对小乘认为诸法在概念上是实有的理论而发的,也就是说诸法只是一种“假名”而已。龙树、提婆认为,用这样的理论来分析诸法,既不着有(实有),也不着空(虚无的空),这就是所谓的“中道观”。二为中期大乘佛教(约公元五世纪至六世纪),由无著、世亲创立的瑜伽行派(在我国称为大乘有宗)。它主要阐发“万法唯识”的理论,即认为一切现象均依“阿赖耶识”(亦称第八识,藏识等)缘起,阿赖耶识能发生一切法。也就是说,他们认为一切法都存在于认识之中,认识无非是心意识的分别作用,因此整个宇宙除了各种不同的认识外,再没有什么实体了,因此叫做“万法唯识”。公元七世纪后,印度佛教开始走向衰微,密教(后期大乘)代之而起,已无重要义理可言了。

此外,大小乘佛教都有各自编集的经典作为立论之依据。小乘佛教的主要经典(以汉译名称)有:《长阿含经》、《中阿含经》、《增一阿含经》,《杂阿含经》等。大乘佛教的主要经典则有:《大般若经》、《妙法莲华经》、《华严经》、《大涅盘经》、以及《大智度论》、《中论》(龙树造)、《瑜伽师地论》(传为弥勒造)、《摄大乘论》(无著造)、《唯识三十论》(世亲造)等等。
佛家名言:未成佛果,先结善缘.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放入乱心,乱心不得不佛.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令一切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月影松涛含道趣,花香鸟语透禅机.人天福报非久计,苦海茫茫莫留连.

小乘是“阿罗汉法”“辟支佛法”,以解脱生死为目的。因小乘通常只能自度,故名“小”;又因小乘之“极果”未到“究竟”,亦名“小”。出自: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1223953.html大乘佛教亦称“大乘教”,略称"大乘”,梵文音译“摩诃衍那”、“摩诃衍”等。因能运载无量众生到达菩提涅磐之彼岸,成就佛果,故名。又称部派佛教为“小乘”,或“二乘”。历史上广义的大乘佛教泛指当时的北传佛教。现代狭义的大乘佛教一般专指汉传佛教。以与南传、藏传(密乘)共同组成佛教三大语系。出自: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21201.html如果您需要一些佛家名言,可以看看这个网站。佛弟子网 http://www.fodizi.com/附属:您还可以看看这个视频,希望可以帮助到您。O(∩_∩)O~(2)轮回故事(真实事例,美国Discovery科学探索频道制作)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Ld9MiPTiowM/ 更多科学论证资料和视频 请看这里: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b5619b0100i6mc.htmlhttp://www.amtblive.com/live_player.asp 这是净空大师的讲坛每天下午四点到六点(平时也有重播)

佛法分大乘小乘:小乘佛法只为自己了生死,大乘佛法是要普度众生的。念佛法门是大乘佛法;不但要自己了生死,亦要使 一切众生了生死。
佛教传入我们中国,经过诸大祖师的努力宏扬,结果成立了大小十宗。小乘有两宗:即是 ‘成实宗’与‘俱舍宗’。但以我国人的根性,不喜小乘,所以不久也就失传了。大乘共有八宗:即
是 ‘天台宗’ ‘贤首宗’ ‘三论宗’ ‘法相宗’ ‘律宗’ ‘禅宗’ ‘密宗’ ‘净土宗’。 净土宗所宏扬的就是念佛 法门。倘念佛法门讲的是 ‘只为自己了生死’,恐怕与成实宗俱舍宗成了同一命运,早已失传了。
但是念佛能否和大乘法相应,还要看你发心如何?若发大乘心 念佛,则念佛就是大乘法。若发小乘心念佛,则念佛就是小乘 法。若发人天乘念佛,则念佛就是人天法。有些人念佛,是为求来生来世转为一个大富大贵之人,好享受五欲之乐,红尘之福。
或者有人念佛,是为求升天,好享受天福。倘若那样发心念佛,则念佛法门成了 ‘人天法’了。若是专为自己了生死而念佛,则念佛法门便成为 ‘小乘法’了。若能发大乘心念佛,则
念佛法门方能成为 ‘大乘法’!念佛法门是一,因为发心不同,其结果不但有大乘小乘之分,而且有世间出世间之别,真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了!
发菩提心就是发大乘心。梵语 ‘菩提’,此译为 ‘道’,或译为‘觉’。发菩提心,就是发觉道之心。换句话说:就是发 ‘度一切众生皆成佛’的心。
中国的佛法是大乘佛法,所以受五戒,具足戒,菩萨戒的时候,都须发四弘誓愿;即令单受三归依,亦须发四弘誓愿。这就是发菩提心。四弘誓愿是: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尝闻入道要门,发心为首;修行急务,立愿居先。愿立则众生可度,心发则佛道堪成。苟不发广大心,立坚固愿,则纵经尘劫,依然还在轮回;虽有修行,总是徒劳辛苦。故《华严经》
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忘失尚尔,况未发乎?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佛家经典的醒世禅语佛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伽叶:如何能为离于爱者?
佛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即为离于爱者。
伽叶:释尊,人生八苦,生、老、病、死、行、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如何无我无相,无欲无求?
佛曰: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伽叶:释尊,世人业力无为,何易?
佛曰: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伽叶:世人心里如何能及?
佛曰: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伽叶:有业必有相,相乱人心,如何?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佛语有云:宁静而致远。
佛语有云:心动则物动,心静则物静。
佛语有云:随心、随缘、随性。
佛语有云:万法唯心。
佛语有云:风亦不动,树亦不动,乃汝心动也。
佛语有云: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佛语有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佛语有云:善恶一念之间。
佛语有云: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佛语有云: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佛语有云:厚德载物,有容乃大。
佛语有云:君子能忍,必成大器。
佛语有云:九九归一、终成正果。
佛语有云:祸往者福来。
佛语有云:无色无相,无嗔无狂。
佛语有云: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佛语有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佛语有云:众生皆平等。
佛语有云:有其因,必有其果。
佛语有云:即种因,则得果,一切命中注定。
佛语有云:凡事太尽,缘分势必早尽。
佛语有云: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五阴盛。
佛语有云:一刹便是永恒。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诸法因缘生, 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 一切行无常,生者必有尽,不生则不死,此灭最为乐。 一切皆为虚幻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若以音求我 ,若以色见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不可说。(有些话是不能说出来的。一旦失口,往往一丝脆弱的牵伴都会断掉,纵然痛惜也)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必惹尘埃 佛前有花,名优昙华,一千年出芽,一千年生苞,一千年开花,弹指即谢,刹那芳华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曰:只要忍他、让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十大经典佛语
经典一:一切皆为虚幻。
经典二:不可说。(有些话是不能说出来的。一旦失口,往往一丝脆弱的牵伴都会断掉,
纵然痛惜也)
经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经典四: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
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经典五: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经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经典七: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经典八: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经典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经典十: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雾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佛教有“小乘”和大乘之分吗?
答:小乘佛法只度自己,不管他人 。原因有二:一个是他没有足够的智慧去救度他人,另一个是他本人也不想救度他人。大乘佛法是自度和度他。因为他既有能力救度自己,又有智慧和力量救度他。佛陀因人设教,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传教方法,而弟子们又各有不同的理解和发挥。他灭度后,佛教逐渐分成不...

佛教分大乘和小乘,他们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答:大乘佛教则认为,三世十方有无数佛同时存在,释迦牟尼只是众佛中的一位。信仰者通过菩萨行的“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修习,可以达到佛果(称“菩萨”,意为具有大觉心的众生),从而扩大了成佛的范围。另外,小乘佛教讲求即生断除烦恼,以追求个人的自我解脱为主,希望了生死、离...

大小乘有什么区别
答:修佛的相好都要一百劫,所以时间久近也有差别。再一个呢,就是说证的果位大。小乘只有证阿罗汉果和辟支佛果,大乘才能证到究竟圆满的佛果。所以从证的果位上来讲也是有差别的。这就是所谓的大、小乘区别。 特别要讲的一点不要把小作为贬义词,小乘是大乘的基础,大乘是小乘的归趣。都是佛说的法。

小乘佛法和大乘佛法有什么区别?
答:大乘和小乘的区别,表现在许多方面。首先,在对于佛陀释迦牟尼的看法上,小乘佛教一般把他看做是一个教主、导师,是一个达到彻底觉悟的人。大乘佛教则把释迦看做是一个威力广大、法力无边、全知全能的佛,并且认为除释迦牟尼佛外,在三世(过去、现在、未来)十方(东南西北,四维上下)有无数的佛。...

小乘佛法跟大乘佛法有什么区别?
答:4. 大乘和小乘佛教的区别表现在多个层面。首先,对于佛陀释迦牟尼的看法存在差异。小乘佛教通常将佛陀视为一个教主和导师,一个达到彻底觉悟的人。而大乘佛教则认为释迦牟尼是一个威力广大、法力无边、全知全能的佛,并且相信在十方三世中有无数的佛。5. 在修持方法上,小乘佛教主张修习戒、定、慧“...

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各有什么宗派?
答:小乘是自利 大乘是自利利他 小乘的终极目标是阿罗汉 大乘是佛 小乘讲我空 大乘讲法我二空 大乘八宗:三论、天台、禅、华严、法华、密、净土、律。

简述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的联系与区别
答:一、大乘佛教 大乘,梵语maha^-ya^na,意指大的交通工具。不以个人之觉悟(如小乘行者)为满足,而以救度众生为目的,一如巨大之交通工具可载乘众人,故称为大乘。以此为宗旨之佛教,即是大乘佛教。 西元前后,除比丘教团外,各地均有在家佛教信徒团体成立,彼等自称菩提萨埵(梵bodhisattva ,意为...

大乘佛法与小乘法有那些不同
答:大乘和小乘的区别 ,表现在许多方面。首先,在对于佛陀释迦牟尼的看法上,小乘佛教一般把他看做是一个教主、导师,是一个达到彻底觉悟的人。大乘佛教则把释迦看做是一个威力广大、法力无边、全知全能的佛,并且认为除释迦牟尼佛外,在三世(过去、现在、未来)十方(东南西北,四维上下)有无数的佛...

佛教中的小乘、中乘、大乘的区别是什么?
答:其实就是三种修行的方法。据《法华经》的譬喻,“乘”的原意是乘车去往目的地,小乘是羊拉车,中乘是鹿拉车,上乘是牛拉车。虽然车不同,快慢不同,但目的地都是一样的。小乘、中乘、大乘,其实都是方便言说,本质来说,三乘归于一乘。《法华经》经文:” 舍利弗,如来但以一佛乘故,为众生...

大传佛教和小传佛教的区别?
答:大乘与小乘 佛法三乘 人天善法 小乘 大乘 人天善法,就是相法,物质世界,轮回因果规律,有为修行等 小乘与大乘,都是无为修行 小乘与大乘的区别,大乘认为有一个【唯一真实】的东西存在,然后教你如何契入【唯一真实】的状态 小乘认为什么都是假的,不需要的,不存在任何真实的东西,,然后教你如何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