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资源评价的任务与基本特点

作者&投稿:尤静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煤炭资源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我国煤炭资源的基本特点是:总储存量大,种类丰富齐全,但肥瘦不均,优质炼焦用煤和无烟煤储量不多;分布广泛,但储量丰度悬殊,东少西多,北丰南贫;露采煤炭不多,且主要为褐煤;煤层中共伴生矿产多。中国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山西省、陕北—内蒙古西部地区、新疆北部和川、黔、滇交界地区。这四个地区的煤炭资源分别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9.6%、38%、31.4%和5.3%,共计约占85.3%。而沿海工、农业发达的13个省、市、自治区总共只有1686亿t,仅占总资源的3.4%;其余省、市、自治区市约占11.6%。煤炭分布不均衡的表现还有绝大多数都分布于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的地区,且远离经济发达区。从而决定了把煤炭从产地运到销售地必须经过很长一段路线的运输,加大成本。目前,经过统计,从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一线往东的煤炭资源基本上已经被挖掘尽了,已经没有多大开采潜力了,也就是说其产量在日后不会再有大的增加了。

本次油页岩资源评价具有以下十个特点:
一、首次开展全国油页岩资源评价
我国绝大部分油页岩资源勘查工作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由地质、煤炭、石油、化工和建材等不同部门开展的,资料比较陈旧,调查方法各异,没有全国油页岩的汇总成果。本次是首次系统地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油页岩资源评价。
二、政府组织、产学研相结合的评价模式
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首次由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及财政部三部委联合组织开展,充分体现和反映了国家层面进行油气资源评价的特色。
评价任务由吉林大学承担,协作单位包括广东省地质档案馆、吉林省地质调查院、海南省地质调查院,得到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和抚顺、桦甸、茂名等生产部门的大力支持,实施了产学研相结合的评价模式,充分发挥了各单位的优势。
三、坚持“五统一”的评价原则
由于吉林大学独自承担了“全国油页岩资源评价”工作,项目组采取了每周例会制和评价方案示范制,使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并达到统一。因此,充分实现了“统一组织、统一思路、统一方法、统一标准、统一进度”,特别是评价方法和关键参数的统一,保证了评价结果的可信性。
四、发挥了技术专家组的技术把关和指导作用
技术专家组从油页岩资源评价总体设计、实施方案和管理办法的制定、各评价单位工作设计的审查、评价方法的培训、项目的中期检查、阶段成果的评审验收,到评价结果汇总等,全程参与评价工作,严格把关,保证了评价结果的质量。
五、建立了油页岩资源评价体系
原实施方案中曾提出了一个资源评价系列。当时主要依据常规油气资源评价体系提出。但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起来很困难,而且目前我国仍没有一个油页岩评价标准,因此,以《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新标准为基础,并参照煤炭资源评价标准和国际惯例,通过实际工作,建立了较为系统的全国油页岩资源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充分考虑了地质因素、经济因素和可行性等因素,采取资源储量三维分类和体积法,与国际接轨,并实施了资源储量分类套改的核实和补充套改工作,使评价结果更科学、更适用。
六、开展了技术可采系数和可回收系数研究
参照煤炭规范中所规定的煤炭地下及露天开采回采率标准,建立了不同条件(开采方式、厚度、倾角、地质条件和地质可靠程度)评价单元油页岩技术可采系数取值标准。根据国内外页岩油回收利用情况调研,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确定了本次评价页岩油可回收系数。
七、以单层块段为基本计算单元,提高了评价的质量与精度
此次测评价中以单层块段为计算单元,将估算块段结果汇总到单层,再将单层评价结果汇总到评价单元(勘查区或预测区),然后汇总到含矿区、盆地、大区、全国,这大大提高了油页岩资源评价的质量和精度。
八、按不同含油率、层系、深度、地理环境总结了油页岩分布规律
按不同含油率(3.5%10%),不同层系(新生界、中生界、上古生界),不同深度(0~500m,500~1000m),不同地理环境(平原、丘陵、山地、黄土塬、高原、戈壁)对油页岩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这在国际上也尚属首次。
九、进行了开发利用趋势分析
系统进行了国内外油页岩开发、勘查和研究现状调研,总结了油页岩开发利用的经验,对油页岩开发利用、勘查趋势进行了分析预测,对全国的油页岩含矿区进行了优选,综合分析提出未来开发与勘查的具体建议。指出油页岩开发必须走综合开发利用道路的可行性,这对充分利用油页岩资源及环保均有重要作用,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建议。
十、按含矿区、盆地、大区汇总
编写了全国油页岩资源评价报告,按含矿区、盆地、大区编制了评价成果图册,成果数据表,成果实用性显著增强。

煤炭资源评价是对影响开发开采效益及相关决策、与煤炭资源有关的内外部条件所做的全面评价。

一、煤炭资源评价的基本任务

煤炭资源评价属矿产资源评价的范畴。矿产资源评价是近20年发展起来的以地学、数学、经济学、技术学理论为基础的涉及基础地质、方法地质、经济地质门类的边缘学科。它以评估矿产的供开采可利用性及其潜在价值为主要内容,服务于国家或区域(地方)的社会发展规划,优选矿产开发建设项目。

煤炭资源评价不仅满足于对煤炭资源的预测,还必须在资源预测的同时进行煤炭资源的技术经济可行性的评价,以便正确评估我国的煤炭资源潜力。

煤炭资源综合评价的工作任务:

1)研究煤炭资源综合评价系统;

2)清理已发现但尚未开采的煤炭资源,确定评价单元,收集整理其全部评价指标特征值;

3)建立煤炭资源综合评价数据系统,按优劣程度对评价单元分类排序,分析煤炭资源形势,以便为今后煤炭资源普查与勘探及中长期规划和煤炭工业发展战略研究提供参考。

二、煤炭资源综合评价的指导原则

1)煤炭资源综合评价为介于矿床技术经济评价与资源形势分析之间的,以勘探区(井田)为单元的,对煤炭资源可利用性的优劣程度进行分类排序的定性定量评价。

2)力求符合煤田地质勘探实际,评价指标的原始数据从批准的地质报告中整理提取,地质报告没有包含的则依据区域资料进行类比或推断。

3)以现阶段煤炭工业和煤田地质勘探技术经济条件为基本尺度,以现行的技术政策、有关规范和技术标准为标准,确定指标特征取值、赋值标准及其分类界限。

4)分全国和省(区)两个层次进行评价。评价指标体系、指标特征取值、赋值以及方法模型全国统一,指标的重要度(权值)则根据各省(区)的资源特点和当地技术经济水平,通过专家意见调查分别综合制定,全国的指标权值按煤炭资源综合评价区分别制定。

5)以勘探区(井田)为基本评价单元,在地域上不重复,不留空白。以不同勘探程度分类,但评价的实体模型是一致的,按照统一的煤炭资源赋存区划综合汇总。

6)煤炭资源综合评价系统将是动态的,应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科技进步和煤田地质勘探的深入,不断更新、充实。

三、煤炭资源评价的基本特点

煤炭资源综合评价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多目标的决策问题。煤炭资源开发的可利用性受自身的地质条件、开发技术条件及其外部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制约,需要选择合适、简捷的数学模型来分析处理这些繁杂的因素。层次分析法是解决此类问题的一个有力工具,为众多矿产资源综合评价工作者所采用。

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发展对煤炭工业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的问题。首当其冲的是可供开采的后备资源不足;其次,在资源不足的同时,资源损失、浪费非常严重;第三,“三下”压煤量不断扩大。这就对煤炭资源进行综合评价提出了迫切要求。

对煤炭资源的评价是多角度、全方位的。人们除了从传统地质和开采技术条件这种“技术”的角度来评价其资源量(储量)及品质特征、开采技术条件之外,还从经济学的角度评价煤炭资源的经济价值、开采获益等。



贵州省煤田地质局
答:贵州省煤田地质局是贵州省人民政府直属事业单位,主要承担全省煤田地质勘查、研究、规划及煤炭资源调查评价等工作。一、贵州省煤田地质局的职能与任务 贵州省煤田地质局作为省级煤田地质机构,承担着全省煤田地质勘查的重要职责。其工作涉及煤田地质调查、勘查、研究、规划等多个方面,旨在全面掌握贵州省煤炭资源...

矿产资源概略研究的方法问题
答:并规定矿产资源地质报告的第九章对资源进行技术经济评价。由于经济评价工作以往均是在获得相应地质成果的基础上由矿山设计部门进行评价,因此研究一套适合地质勘查阶段的经济评价办法成为十分迫切的任务。本书提出的概略研究办法,在1999年作者的专著《煤炭资源评价探析》中首次提出,又在2001年《中国煤炭资源有效...

煤矿地质勘探的任务有哪些?
答:评价构造复杂程度;查明可采煤层层位、厚度和主要煤层的分布范围,确定可采煤层煤类和煤质特征,评价勘查区可采煤层的稳定程度;了解普查区开采技术条件,了解其他有益矿产赋存情况;估算各可采煤层推断和预测的资源量。对煤炭资源的经济意义和开发建设可能性做出评价,为煤矿建设远景规划提供依据。

资源勘查与煤炭勘探
答:煤炭地质勘查是对煤矿床进行调查研究以获取地质信息的过程,是查明煤炭矿产资源、煤炭储量以及生产所需的其他基础地质信息的过程。这个过程不可能一次完成,需要分阶段并依次进行。它包括从煤矿床的预查直至开采完毕整个过程中的地质勘查工作,是由勘查对象的性质、特点和勘查生产实践需要决定的,也是由煤炭勘查的认识规律和经...

我国煤炭勘查存在的主要问题
答:因此,按照新标准系统清理生产矿井煤炭资源/储量,切实摸清煤炭资源家底,规范储量管理是煤炭地质勘查面临的紧迫任务。3)物探手段探测能力和精度仍需提高,多方法综合分析成为主要勘查技术手段。随着煤矿生产机械化、集中化水平的提高,生产能力与规模的不断扩大,矿井生产对地质条件的查明程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

我国煤炭勘查的几个前沿问题
答:建议将煤炭地质勘查工作划分为5个阶段,制定补充勘探阶段的工作程度、技术标准,并将其纳入重新修订的煤炭地质勘查规范中去。 《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中,要求煤炭地质勘查遵循以煤为主、综合勘查、综合评价的原则。但是,在煤炭资源地质勘查手段、工程量布置和控制程度等方面上,均是以钻探手段为主要依据,按照几类(针对...

煤炭地质勘查技术发展回顾
答:但我们还要看到,煤炭在我国能源中所处的位置到21世纪中叶不会改变多大,资源保障的任务仍然很重,而且随着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发展,矿山安全生产和精细开采对地质勘查工作的要求愈来愈高。与世界各主要产煤国相比,我国煤炭资源赋存规律、开采地质条件相对复杂。目前东部地区的勘查重点基本转向巨厚新生界覆盖区...

目标任务
答:阿勒泰矿业特区建设的基本战略构想,是根据国家、新疆及阿勒泰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从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以及阿勒泰矿业特区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全局考虑,制定出了矿业特区长远发展的方针、重点、目标和任务。 一、地质勘查目标 1) 加大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和自然地理环境较差地区的地质勘查力度,加强矿区深部及周边地质找矿力...

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煤炭工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答:西南区 充分发挥贵州和云南煤炭资源丰富的优势,建设云贵大型煤炭基地,提高勘查程度,配合“西电东送”工程建设,建设大中型煤矿和重组改造小型煤矿结合,大力调整生产结构,适度扩大生产能力,以满足当地需要为主,并调出部分煤炭到两广和湖南等地。四川要重点开发古叙、筠连矿区,四川、重庆要做好小型煤矿的技术改造,稳定煤炭...

关于分级评价的两个层次
答:提高块段的可靠性的本质是降低开采成本和开采过程中的各类风险。整体性评价反映的是勘查区内矿产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形态、开采技术条件等地质信息的可靠性,即资源总体的可信度。它不仅是各个块段资源可靠性的累加,而且是在一个更高层次上对总体的再认识。如预查阶段,其主要任务是对矿产资源的有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