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后半句是?

作者&投稿:始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终有弱水替沧海,再无相思寄巫山”。意思是说终究会有一个我不那么爱的人,来代替我深爱的你的位置。这既是一种无奈也是一种幸福,无奈的是我爱的人不爱我,幸福的是我也能够被爱。

这句话是根据元稹《离思五首》改编而成,原文为“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表达了对爱人的思念,自己满眼都是这个女子。而“终有弱水替沧海,再无相思寄巫山”,却和原诗句有着不同的释义。

这句话也是许多人的感情写照。我们总是习惯追求更好的,而不是更适合自己的。大家容易被优秀的人吸引,喜欢他的帅气面庞/天使容颜,多才多艺,做事足够成熟,能力足够强。很少真的有人能够正视自己,而是会把自己高看一等。

有的女性朋友喜欢去仰视,而不是平视自己身边的男生。她觉得自己就应该找个高富帅,并且对此深信不疑。对于苦苦追求自己的普通男孩视若无睹,而对都不正眼看自己的男生却满是崇拜,甚至于投欢送抱。而后当被打击的遍体鳞伤,想着重新去找那个暖心男孩,却才发现对方已经离开了自己。

当然并不是女生会这样,有的男生也是。一个普通,满眼都是自己的女生他毫不在意,觉得很土很无趣,甚至是LOW。却喜欢那些扭来扭去,暴走与酒吧歌厅的“时尚女孩”。把自己弄得很卑微,却被告知“不合适”。

之前参加百度嘉年华,笔者有幸和几位知名情感博主坐在一桌。在说到结婚率下降这个话题的时候,有位女士总结的很到位“这个社会是物质的,而人是有物欲的,物质的刺激会增强物欲的感受”。



原文
离 思 五 首
——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
半缘修道半缘君。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去巫山不是云。

后半句是关键信息
寓意
原文
释义
出处
赏析
作者
曾经沧海难为水
诗词
本条目是多义词,共2个义项

曾经沧海难为水出自《孟子·尽心上》,曾经:以前经历过;沧海:大海。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曾经沧海难为水
作者
元稹
出处
离思五首
朝代
唐代
作品体裁
七言绝句
创作年代
唐代
意译:曾经到过沧海,看到别处的河流也就不足为顾了。后人引用多喻指对爱情的忠诚,说明非伊莫属、爱不另与。
寓意
曾经沧海难为水,元稹绝句,不但取譬极高,抒情强烈,而且用笔极妙。
前两句以极至的比喻写怀旧悼亡之情,“沧海”、“巫山”,词意豪壮,有悲歌传响、江河奔腾之势。
后面,“懒回顾”、“半缘君”,顿使语势舒缓下来,转为曲婉深沉的抒情。张弛自如,变化有致,形成一种跌宕起伏的旋律。而就全诗情调而言,它言情而不庸俗,瑰丽而不浮艳,悲壮而不低沉,创造了唐人悼亡绝句中的绝胜境界。“曾经沧海”二句尤其为人称诵。
原文
离 思 五 首
——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
半缘修道半缘君。
释义
“见过汹涌的大海,他方的水不值一提;除却巫山彩云,别处的云就相形失色。顺次经过花丛,懒得回头一看,半是因为修道,半是因为想你。”
其中:“海水”、“巫山云”指代自己的爱妻韦丛,其他的“水”和“云”指代世间其他的女子,即:自从我遇见了我的爱妻,觉得其他的女子都算不得女子。
文中句句体现出作者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后人引用这两句诗,多喻指对爱情的忠诚,说明非伊莫属、爱不另与。“曾经沧海难为水”可以简缩为成语“曾经沧海”,比喻曾经经历过很大的场面,眼界开阔,见多识广,对比较平常的事物不放在眼里。
全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后人用以表达对生命里最美好事物的怀念及表示对后来事物的黯然失色感。常表示事业下滑或后续感情生活的悲哀。
出处
“曾经沧海难为水”语出《孟子 尽心上》:“观于海者难为水”。
此为悼念亡妻韦丛之作。诗人运用“索物以托情”的比兴手法,以精警的词句,赞美了夫妻之间的恩爱,表达了对韦丛的忠贞与怀念之情。
元稹在《遣悲怀》诗中有生动描述。因而第三句说自己信步经过“花丛”,懒于顾视,表示他对女色绝无眷恋之心了。
赏析
此为诗人悼念亡妻韦丛(字蕙丛)之作。其运用“索物以托情”的比兴手法,以精警的词句,赞美了夫妻之间的恩爱,表达了对妻子的忠贞与怀念之情。诗的首二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从《孟子尽心》篇“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变化而来的。
两处用比相近,但《孟子》是明喻,以“观于海”比喻“游于圣人之门”,喻意显明;而这两句则是暗喻,喻意并不明显,是意隐喻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难为水”、“不是云”,情语也,这固然是元稹对妻子的偏爱之词,但象他们那样的夫妻感情,也确乎是很少有的。元稹在《遣悲怀》诗中有生动描写。元稹的这首绝句,不但取譬极高,抒情强烈,而且用笔极妙。就全诗情调而言,言情而不庸俗,瑰丽而不浮艳,悲壮而不低沉,创造了唐人悼亡绝句中的绝胜境界。
唐元稹《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前两句话的意思: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原诗以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隐喻爱情之深广笃厚,见过大海、巫山,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除了诗人所念、钟爱的女子,再也没有能使我动情的女子了。
首二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从《孟子·尽心》篇“观于海者难为水,沧海无比深广,因而使别处的水相形见绌。巫山有朝云峰,下临长江,云蒸霞蔚。据宋玉《高唐赋序》说,其云为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入于渊,茂如松榯,美若娇姬。因而,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就黯然失色了。“沧海”、“巫山”,是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诗人引以为喻,从字面上看是说经历过“沧海”、“巫山”,对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实则是用来隐喻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因而除爱妻之外,再没有能使自己动情的女子了。
第四句即承上说明“懒回顾”的原因。既然对亡妻如此情深,这里为什么却说“半缘修道半缘君”呢?元稹生平“身委《逍遥篇》,心付《头陀经》”(白居易《和答诗十首》赞元稹语),是尊佛奉道的。另外,这里的“修道”,也可以理解为专心于品德学问的修养。然而,尊佛奉道也好,修身治学也好,对元稹来说,都不过是心失所爱、悲伤无法解脱的一种感情上的寄托。“半缘修道”和“半缘君”所表达的忧思之情是一致的,而且,说“半缘修道”更觉含意深沉。清代秦朝釪《消寒诗话》以为,悼亡而曰“半缘君”,是薄情的表现,未免太不了解诗人的苦衷了。
元稹真值得薛涛全身心地投入爱情吗?
元稹私生活糟糕,正式娶妻之前抛弃过一位叫莺莺女子,二十岁时,元稹与远亲家少女崔莺莺相爱于花园并私定终身,莺莺曾赠玉环给元稹并痴情嘱咐说:“玉取其坚润不渝,环取其始终不绝”既表明自己忠贞不二,也期待元稹莫要辜负,哪知元稹进京后便断了与莺莺的联系,娶了三品大员韦夏卿十九岁的女儿韦丛为妻,元稹对玩弄崔莺莺的事实丝毫不感歉疚,甚至还对这次艳遇津津乐道,在《会真诗》里卖弄身体写作对于妻子韦丛,元稹谈不上忠贞至少韦丛还未死时,就与薛涛同居了,而韦丛死后元稹写下了“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经典诗句表悼念,很难说感情假。元稹后来的感情生活完全是“曾经沧海还爱水”的做派,妻子韦丛死后,因工作关系离开了薛涛,两年便娶了小妾安仙嫔,四年之续娶了裴氏为妻。
作者
元稹(779—831),唐代著名诗人,字微之,河南治(今河南洛阳)人。早 年家贫。举贞元九年明经科、十九年书判拔萃科,曾任监察御史。因得罪宦官及守旧官僚,遭到贬斥。后转而依附宦官,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最后以暴疾卒于武昌军节度使任所。与白居易友善,常相唱和,世称“元白”。
元稹
元稹
代表作有《菊花》、《离思五首》(其四)、《遣悲怀三首》、《兔丝》、《和裴校书鹭鸶飞》、《夜池》、《感逝(浙东)》、《晚春》、《靖安穷居》、《送致用》、《宿石矶》、《夜坐》、《雪天》、《酬乐天得微之诗知通州事因成四首》、《织妇词》、《夜别筵》、《山枇杷》、《所思二首》、《斑竹(得之湘流)》、《竹部(石首县界)》、《白衣裳二首》、《鱼中素》、《酬许五康佐(次用本韵)》、《一至七言诗》等,其中《菊花》、《离思五首》(其四)和《遣悲怀三首》(其二)三首流传很广,尤其是《离思五首》(其四)这一首极负盛名。该诗写久藏心底的不尽情思,因为与情人的曾经相识而自此对其他的女人再也不屑一顾(“取次花丛懒回顾”),诗中的比兴之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语言幻美,意境朦胧,十分脍炙人口。而《遣悲怀三首》表达对亡妻的不尽思念,写得悲气袭人,令人不由得一掬同情之泪,其中第二首的结句“贫贱夫妻百事哀”为世所熟诵。

微之其集与居易同名长庆,今编诗二十八卷(全唐诗中卷第三百九十六至四百二十三)。



后半句应该是“取次花丛懒回顾”,这是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的句子。

整句诗的意思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意思是说,曾经经历过大起大落的人,对于普通的琐事已经不再放在心上,只有巫山才能与云分离。而对于世俗的纷扰,他们只是随意地拈花一笑,并不回头去回顾。他们的心既修行,又与君子相伴。这是一首表达了超脱尘世的心态和追求真善美的诗句。

“曾经沧海难为水,只却巫山不是云”是什么意思?
答:曾经沧海难为水,只却巫山不是云意思是:经历过波澜壮阔的大海,别处的水再也不值得一观。陶醉过巫山的云雨的梦幻,别处的风景就不称之为云雨了。出自唐代元稹的《离思五首·其四》原文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译文 经历过波澜壮阔的大海,别处的水再也不...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答:【释义】曾经到临过沧海,别处的水就不足为顾,若除了巫山,别处的云便不称其为云。仓促地由花丛中走过,懒得回头顾盼,这缘由,一半是因为修道人的清心寡欲,一半是因为曾经拥有过的你。【出处】元稹《离思五首·其四》【原文】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后面两句是什么,又是什么意思...
答:出自唐代元稹《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原文为: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译文:经历过沧海之水的汹涌澎湃,别处的水就不足为顾,就不会再为一些细小涓流所吸引;领略过如梦似幻的巫山云雨,那别处的云就根本不能称其为云!我在美女如云的花丛中信步穿行,...

《曾今沧海难为水 除去巫山不是云 》全诗
答: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译文 经历过沧海之水的汹涌澎湃,别处的水就不足为顾,就不会再为一些细小涓流所吸引;领略过如梦似幻的巫山云雨,那别处的云就根本不能称其为云!“我”在美女如云的花丛中信步穿行,懒得回头顾盼,这缘由,一半是因为修道人清心寡...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见金.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什么意思...
答:“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意为:曾经到临过沧海,别处的水就不足为顾;除了巫山,别处的云便不称其为云。出自唐代元稹《离思五首·其四》。原诗:《浪淘沙·其八》唐代:刘禹锡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释义:不要说谗言如同凶恶的浪涛一样...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下一句?
答:下一句是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这是唐代元稹所作的《离思五首·其四》,全诗原文如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白话文意思是曾经到临过沧海,别处的水就不足为顾;除了巫山,别处的云便不称其为云。仓促地由花丛中走过,懒得回头顾盼;这缘由,...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以巫山不是云,终有弱水替沧海,再把相思寄巫山”这...
答:意思是:曾经到临过沧海,别处的水就不足为顾;除了巫山,别处的云便不称其为云。仓促地由花丛中走过,懒得回头顾盼;这缘由,一半是因为修道人的清心寡欲,一半是因为曾经拥有过的你。出自《离思五首·其四》唐代: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译文如下:...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句诗出自哪里?含义是什么?
答:原文:离思五首 唐代: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译文:曾经领略过苍茫的大海,就觉得别处的水相形见绌;曾经领略过巫山的云霭,就觉得别处的云黯然失色。即使身处鲜艳的花丛之中我也懒得回头去看那些狂蜂浪蝶,一半是因为修了儒道一半是因为你。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答:《离思五首·其四》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全诗意思为:曾经到临过沧海,别处的水就不足为顾;若除了巫山,别处的云便不称其为云。仓促地由花丛中走过,懒得回头顾盼;这缘由,一半是因为修道人的清心寡欲,一半是因为曾经拥有过的你。注释 ①曾经:曾经到...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意思是什么?
答: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二、译文 曾经到临过沧海,别处的水就不足为顾;若除了巫山,别处的云便不称其为云。仓促地由花丛中走过,懒得回头顾盼;这缘由,一半是因为修道人的清心寡欲,一半是因为曾经拥有过的你。三、出处 唐·元稹《离思五首·其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