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的历史沿革

作者&投稿:镇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主词条:广州历史】

广州历史上名称有南海郡(前 汉、晋 代、隋 代)、番禺、广州都督府(唐)、广州(宋)、广州路、广州府、番州、兴王府、广州市等。

广州始建于公元前214年。

最早建城时的名字叫任嚣城。

商代时广州地区称为“南越”,周代时又有称为“百粤”、“南海”。

春秋战国时,广州地区南越民族与长江中游的楚国人民已有往来,并归属于楚国,划为南楚,据府志、文物记载, 曾于广州建立“楚庭” (也叫楚亭),归属楚国。

现越秀山上有清代建的一座石牌坊,坊上书写“古之楚庭”,故在秦代以前,广州又有“楚庭”之称。

春秋战国时期,岭南泛指今两广和越南北部地区,当时居住在这里的民族称为南越(又称南粤)。

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朝将领任嚣、首次领兵攻打岭南,失利。

后再与赵佗再率军入岭南,经过多年征战,于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完成平定岭南的大业,整个岭南由此划入了秦朝的版图。

秦始皇征服岭南后,在广州地区设置南海、象郡、桂林三郡,同时建立番禺(今广州)等县。

南海郡含今广东大部,郡治番禺,首任郡尉任嚣,这是岭南历史上第一次划分的行政区,亦是广州历史上最早的行政建置 。

南海郡治和番禺县治即今广州市越秀区,南海郡尉任嚣在番山、禺山上(今中山四路仓边路附近,广州仓边路以西的古番山和禺山上)修筑了最早的广州城—番禺(史称任嚣城),这是广州设立行政区和建城的开始。

秦汉时南海郡行政管辖范围北至观坪石,东至福建的漳浦附近,西至湛江,面积约14万平方公里 。

任嚣城虽是“袤四里”的小城,却是广州建城见之于文献的最早的可靠记载 。

因秦将任嚣主持修筑,故名任嚣城。

正式名称为番禺城 。

前208年,正值中原战乱之时,任嚣突然病重,与赵佗共商割据岭南以避战乱,并委以其代理南海郡郡尉。

前206年,任嚣听说秦朝灭亡,病情加重,于同年病逝,葬于番禺 。

秦末大乱,秦二世时群雄并起,天下大乱。

病危中的任嚣曾急召好友赵佗议,认为岭南地广物丰,有险可守,完全可以自立为王,以保一方百姓。

赵佗采纳了任嚣的建议,封锁与中原的交通,拥兵自重。

他受任嚣之托行使南海郡尉的职权 。

前204年,南海郡尉赵佗兼并了桂林郡和象郡,据有岭南(今广东、广西大部、越南北部),建立了疆土“东西万余里”的南越国,定都番禺(今广州),是为今岭南地区第一次建都城。

赵佗建立的南越国,定都番禺城长十里,俗称“越城”或“赵佗城”,其位置约在今东至芳草街附近,西到华宁里,南到西湖路,北到越华路一带。

前113年,南越国丞相吕嘉叛乱,立赵建德为南越王,并联络东越(今福建境内)发兵反汉。

次年,汉武帝调集大军10万分兵数路进军南越国。

元封五年(前106年)改属交州,州治为广信(今广东封开)。

东汉时岭南隶属交州管辖,州治设在广信。

汉献帝建安十五年(210),孙权任步骘为交州刺史,略定岭南。

步氏来到南海郡治番禺,见巨海浩荡,原野殷阜,大为赞赏,认为其自然、经济和政治条件均适合设立州治。

于是报请孙权批准,修筑城廓 。

公元217年,交州刺史步骘将州治迁回番禺,扩大城池,后称为步骘城。

226年,孙权将交州分为交州和广州,“广州”由此得名,古代广州曾是三朝十主的古都,分别为南越国、十国南汉、南明 。

晋代广州仍称南海郡,为州治所在 。

南北朝南朝宋、齐、梁、西梁时设置广州,治所番禺(今广州)。

唐代广州称为广州都督府,是岭南道的道治与都督府治所在地;广州都督府行政界线南至宝安、中山,北至清远, 西至四会、怀集,面积约4.2万平方公里 。

917年,刘龑建立南汉国,定都兴王府(广州)。

后梁贞明三年(917),清海、靖海两军节度使刘岩立国,国都广州。

国号初名大越,年号乾亨,次年改国号为汉,并在广州地区设置咸宁、常康二县, 以模仿帝都长安 ,史称南汉。

唐代广州已形成牙城、子城和罗城的“三重”格局。

南汉又将兴王府广州城规划为宫城、皇城和郭城。

宋代是广州城市的重要时期,1068年在子城东扩筑东城,五年后为保护新兴西部商业区和外商聚居地,又扩筑了西城,形成了三城格局。

1380年永嘉侯朱亮祖修建广州城,合宋元三城为一城,此后又进一步扩大市区,对旧城进行了改造,并向北部和东部扩展,加筑外城,使广州城形成东至今越秀路、北抵越秀山、西至今人民路,南至今一德路、万福路一线,周长10.5公里。

到清代又增修东、西两翼城,向南拓至珠江边,形成了广州今天老城区的格局。

后因扩展公路广州城墙拆除。

1680年,南明绍武帝朱聿谪在广州建都。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 *** 实行“一口通商”,广州成为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外国商人来华交易,都要找指定的行商作为贸易的代理,这些指定的行商所开设的对外贸易行店,就是“十三行”。

1842年,鸦片战争中清 *** 战败,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开通广州为港口。

1860年8月,签订了《中英北京条约》。

广东开始洋务运动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广州同文馆的建立。

广东第一家洋务企业是广州机器局。

1911年,广州黄花岗起义爆发。

武昌起义后,广东军 *** 正式宣布成立 ,1917年孙中山发动了“护法运动”,11月10日孙中山成立了中华民国军 *** 。

孙中山被选为海陆军大元帅,这是孙中山第一次在广州建立的政权。

1918年成立广州市政治公所,广州开始以省会设市。

1921年2月,广东省议会通过《广州市暂行条例》,并于同年2月15日公布施行,广州市政厅正式成立,并由孙科任首任广州市市长,广州市乃成为全中国第一个“市”。

1921年成立的广州市政厅, 才特指广州这座城市 。

1923年,孙中山联合多方力量,驱逐陈炯明叛军,再次回到广州,重建大元帅府,第三次在广州建立革命政权。

1925年6月24日, *** 中央议决改组大元帅府,1925年,中华民国国民 *** 在广州成立,7月改广州市政厅为广州市 *** 。

1931年,党内 *** 、汪派、桂系、孙科等在广州召开“ *** 中央执监委非常会议”,仿照孙文护法战争时的做法,在广州另立 *** ,广州“国民 *** ”在1931年5月28日成立。

1938年10月21日,日本侵略军占领广州,开始了长达7年的沦陷时期。

1945年9月16日,广州宣告光复。

民国时期是八个特别市之一(南京、上海、北平、天津、青岛、汉口、重庆、广州),1948年《中华民国宪法》公布后,又改称直辖市。

1949年, *** 解放南京后,南京国民 *** 南迁广州,李宗仁将其总统府设在华南师范大学内。

1949年10月14日解放广州,解放后撤销特别市。

一度为中央直辖市。

1950年改为中南军政委员会领导,1954年划归广东省领导,为省辖市 。

1983年2月,广州实行计划单列。

1993年,国务院决定撤销省会城市的计划单列。



广州石牌村的历史沿革
答:源于过去生产队联队)与5个居民委员会是二个牌子一套班子,属石牌街道办事处领导。石牌村从建村到现在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从村域的大小、建制和沿革而言,变化很大。现在,石牌村这一名字,作为一个村落已不复存在,但是作为广州市的一个地名、街道名称的历史,则重开新的篇章。

广州的拼音
答:沙湾古镇、越秀公园、南越王博物馆、中山纪念堂、黄埔军校、南沙湿地公园、海珠湖国家湿地公园、从化温泉等景点最为盛名。广州的文物古迹众多,南越王墓、光孝寺、六榕寺、怀圣寺等都有1000多年的历史。此外,还有始建于隋朝的南海神庙,明朝的五仙观、镇海楼、莲花塔,清朝的陈家祠、余荫山房等。

广州从化有什么文化或历史?
答:一、文化 1、语言文化 从化习惯讲从化本地话,从化本地话又称从化广州话,属粤语的次方言,因靠近广州,与广州话相似,是从化主要方言。2、历史遗迹 从化区众多的历史村镇,体现了客家文化和岭南文化融合交汇。规划重点保护从化市东风殷家庄、大墩村、凤院村、大江浦村、松柏堂、钟楼村、木棉村、钱岗村...

广州市规划局的历史沿革
答:1949年10月14日广州 解放,广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工务局及地政局。同年11月,广州市人民政府工务局及地政局成立。1950年9月,工务局改名为建设局,主管全市市政建设及建筑管理;11月,广州市人民政府市政建设计划委员会成立,由副市长朱光兼任主任委员。委员会设立计划室,分区划、建筑、交通、卫生...

广州城隍庙的历史沿革
答:广州城隍庙始建于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是明清时岭南最大城隍庙。但广州博物馆馆长程存洁认为,其实早在唐代中期以前,广州就应该有城隍庙了,唐代《通典》中有它的相关记载。广州城隍庙在明清时最为兴盛,甚至在一些外国人的日志里都描写过当时的盛况。广州博物馆收到了1882年至1885年期间,一个美国水手...

广州塔的历史沿革
答:1. 2003年12月15日,广州市政府在常务会议上原则通过了《关于加快广州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决定启动广州新电视塔的建设工程,由市建委牵头负责,广州电视台配合。2. 2004年,广州塔进行了全球设计竞标,最终确定了中标方案:建筑设计高度为450米,中部扭转形成“纤纤细腰”的椭圆形。随着高度的增加...

广州南站的历史沿革
答:历史上的广州南站原名黄沙站,1901年,广州南站始建,当时站名为黄沙站,1946年12月18日,黄沙站客运业务移到大沙头站后改名广州南站,2005年7月关闭。现所指广州南站是位于中国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的新广州南),旧广州南站位于广州荔湾区黄沙大道南,西濒珠江东接市区,靠近新风港码头。系京广线最南端...

黄埔区的历史沿革
答:历史上黄埔属番禺县管辖。从秦代始直至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时,黄埔均属番禺县管辖。现区属的南岗镇、大沙镇、夏港街、鱼珠街、黄埔街、红山街一带在清末时期属番禺县鹿步司管辖,深井、长洲一带属番禺县茭塘司管辖。民国10年(1921),广州正式建市,黄埔仍属番禺县。1949年10月14日广州解放。10...

广州火车站标语
答:另一方面,当时广东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有数以百万计的外来人员从各地坐火车来广东,广州是他们的必经的地方。历史沿革 广州站原址位于广州城东南角的大沙头,原名大沙头火车站,始建于1911年,是广九铁路华段的终点站。战争结束后,大沙头站扩张为广九及粤汉两路的旅客列车的始发、终到站,并改名为原...

广州市第三中学的历史沿革
答:1860年,法国驻广州领事馆在领事馆内设立了附属丕从书院,该书院以学外文为主,主要用于教育领事馆官员的子弟和培训翻译工作人员。后法国领事馆迁往沙面,后丕从书院则迁到旧部前现三中校址(旧称约瑟路),建一学校,命名为圣心书院。1914年,圣心书院改为四年制私立圣心中学,以传教、学习外语为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