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铁如何在10年完成逆袭?

作者&投稿:双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高铁是如何在短短几年发展到如此领先的地位~

高铁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智能高铁迈出新一轮征程
高铁出行将更便捷
2018年8月8日,“复兴号”将在京津城际实现时速350公里运行,到2020年,在京雄城际铁路建成通车的具体时间表的推动下,“交通强国、铁路先行”已不再是单纯喊口号,智能高铁正在成为“铁路先行”的排头兵,在自主发展之路上奋勇前进。
中国高铁迅猛发展
2008年8月,中国第一条高铁——京津城际高铁开通运营,标志着中国高铁时代的到来。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高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7年,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9万亿元,新增铁路营业里程2.94万公里,其中高铁1.57万公里,是历史上铁路投资最集中、强度最大的时期。到2017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7万公里,其中高铁2.5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量的66.3%,近世界高铁总量的三分之二。力争到2025年,铁路网规模达到17.5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铁3.8万公里左右。
中国智能高铁迈出了自主发展的新步伐。例如,2016年开工的京张高铁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重要保障工程,设计时速350公里,正线全长174公里。崇礼铁路由京张高铁下花园北站引出至太子城站,正线全长53公里,能初步实现智能建造、智能装备、智能运营。
未来将在高铁上广泛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人工智能、北斗导航等新技术,综合高效利用资源,实现高铁移动装备、固定基础设施及内外部环境间信息的全面感知、泛在互联、融合处理、主动学习和科学决策,实现全生命周期一体化管理的智能化高速铁路系统。
中国高铁发展前景分析
在智能建造方面,铁路部门将通过BIM(建筑信息模型)、CIM(计算机集成制造)等技术的融合运用,在桥梁建造上,采用智能梁场管理系统,实现智能核心装备(张拉、压浆、静载试验等)的研发与应用,实现制、运、架全过程质量管控和追溯管理;在隧道工程上努力实现超前地质预报信息化,隧道围岩量测及三维激光断面扫描信息化,隧道开挖与衬砌施工辅助决策信息化的“三化”目标,采用隧道管片智能预制、装配式隧道基底,实现盾构机作业状态监控和协同管理。同时,不断提升高铁设计水平和建造质量,确保2020年高铁营业里程达到3万公里以上,2025年达到3.8万公里左右,2035年率先建成发达完善的现代化铁路网。
在智能装备方面,铁路部门将研发工作状态自感知、运行故障自诊断、导向安全自决策的智能型动车组,采用基于空气动力学性能的头型创新设计,实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完善大坡道起动性能和动力电池系统,全面掌握时速350公里自动驾驶技术,进一步改善高速列车振动、噪音等指标。
在智能运营方面,铁路部门将建成中国大数据中心,广泛运用大数据技术,动态分析掌握客流变化情况,实施更加精准的运力资源配置,完善高铁“一日一图”运输组织模式,使高铁调度指挥、运营组织更加灵活高效。
在智能服务方面,铁路部门将促进高铁网与互联网双网融合,推出旅客行程规划、综合交通信息共享等服务,满足时速350公里、大容量、高可靠、不间断的移动通信,实现单一话音通信业务向数据、视频等多媒体业务转变,为旅客提供更优质的网络服务;同时,拓展完善网络购票、订餐、购物、宾馆预定和“高铁+共享汽车”等一条龙服务,让旅客出行更加方便、快捷、温馨。

中国的高速铁路总里程已达2830公里,位居世界第一。从整车进口到技术引进再到自主生产,动车组列车已经完全国产化,并且引领了国际潮流。高铁技术的突破如何推动中国率先进入了高铁时代?高铁时代又带给中国高速列车生产行业怎样的机遇?带给中国经济怎样的发展动力呢?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王小丫和特邀评论员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崔殿国、著名财经评论员张鸿共同评论。 张鸿:高铁运行网是世界潮流 2009年是国家铁路投资规模最大的一年,它首先是要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的改变带来的是经济,甚至是产业模式的一些改变。比如武广高铁就把珠三角,长沙,湖南,湖北都串在一块了,正好符合产业和结构升级,现在湖南有很多城市表示将来要做广州后花园,没有这种交通配备就不可能。对于产业,包括对地方旅游经济带动,或刺激内需等发展,对经济都有一个非常好的刺激作用。 高速铁路的运行网,在现在看来是一个世界潮流,现在还流行低碳经济,因为轨道交通显然比飞机和汽车要节油,所以也被称作绿色运输。美国1990年到2007年的铁路货运增长了47%,在2009年的经济计划里,又专门拿出130亿美元修高铁,在2010年1月,再拿出了80亿来投资高铁,接下来每年要有10个亿的投资。现在美国有媒体说,看着中国的武广高铁上跑的高速列车,觉得美国的所谓高速列车就像游乐场里的小火车一样。 在武广开通时,有评论说武广开通是高铁从短跑变成长跑,从单人跑变成双人跑,因为它从单列变成双列的16节车厢。那么我们以后可能还会遇到很多的挑战,比如它可能会变成了跨栏,所以包括北车和我们的轨道交通的装备业,持续的创新能力非常重要,一定要掌握核心技术,只要拥有这个钥匙,高铁能跑多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整个行业可以高速发展。 崔殿国:速度可再提高一点 国家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发展是在国家铁路网和城市轨道交通网巨大需求背景下发展起来的,这是非常好的一个机遇,也是一个巨大挑战。各个国家对高铁发展都非常重视。从节能和能源消耗角度来说,高铁是飞机的1/40,是公路的1/15。京津线在满员的情况下,把一个乘客从北京送到天津,大概是6度电,能耗还是比较低的。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北车来讲,实际上我们现代企业的发展已定位于全球,我们国家的技术走向全球,有我们自己的优势。第一个优势,就是我们国家的高铁系统,在铁道部的领导下,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系统,形成了一种交钥匙工程,这在其他国家是做不到的。第二,我们通过这几年的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到再创新,形成了多个技术平台,完全可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速度要求。第三,我们国家的地质比较复杂,地理气候环境比较复杂,适用于这么复杂的环境和条件,我们有自己的优势。第四,我们有价格优势。我们的价格要比国际上同类车的价格要低20%以上,但是性能不比他们差,我们完全有条件和有能力把这个车打到国际市场上去。 高铁的提速空间从理论上看,最高速度可达574公里左右。作为高铁商业运行来说,在现在的基础上提高一点,是可能的也是需要的,但并不是速度越快越好,因为速度提高了,经济上不一定划算,这不光是功率问题,也有一个维护综合运营以及各方面成本的考虑,从更安全的角度来考虑,速度不一定是越高越好。

3月15日,@上海发布 宣布,“复兴号”将于4月10日起扩容提速,京沪高铁最快仅需4小时18分!并且票价不变!!

未来往返北京上海超方便!有不有!最近,关于“复兴号”的好消息不止一个!3月9日,我国首列时速350公里长编组“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正式开始型式试验,这也是我国最新加长版“复兴号”的首次亮相。它由16辆车厢组成,总长度超过415米。在同等的运行速度下,它是目前全球最长的高铁列车。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到2.5万公里、占世界三分之二。

全国政协委员、京沪高铁建设总指挥卢春房在两会上表示,到2025年,我国高铁运营里程有望达到3.8万公里,并且我国将研发“智能高铁”“更快高铁”“绿色高铁”,让高铁更加安全舒适、方便快捷。

从“和谐号”“复兴号”到一个又一个的“突破”和“之最”,这一切背后是中国高铁从无到有、中国制造震惊世界的逆袭之路。

中国高铁如何在短短10年完成逆袭?

如今,高铁成为很多中国人出行的首选,城际之间几小时通达,“千里江陵一日还”,高效便捷。然而,殊不知10年前这一切还是难以想象的。

过去中国的铁路发展比较缓慢,20多年前,绿皮车在中国随处可见,从1997年4月1日到2007年4月18日,尽管中国铁路共进行了6次大提速,10年间,纵横全国的主要干线时速相继提升到120公里、160公里乃至200公里以上,但2002年,中国火车平均时速只能跑50多公里。

而高速铁路自1964年在日本发端,首开时速为210公里/小时,此后在西方国家走过40多年漫长的发展道路,运营时速一直在250公里上下。

20世纪末,中国开始一步一步打通建设高铁的可能性。第一步是改造广深铁路,在1998年第一次实现了全线电气化,告别内燃机,提速成为了准高铁。接下来,为高铁建造做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设计出超过1.2万公里的四纵四横铁路网。

然而,这时高铁的核 心技术还掌握在日本、欧洲少数几个发达国家手中。

2004年至2005年,中国南车青岛四方、中国北车长客股份和唐车公司先后从加拿大庞巴迪、日本川崎重工、法国阿尔斯通和德国西门子引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高速动车组。

2008年6月24日,“中国速度史”上一个载入史册的日子。那一天,从北京到天津的国产动车组“和谐号”第一次开动。这是中国科研人员花4年时间,边学边开发的成果。

此后,中国团队不断攻坚克难,冲破了一道又一道技术难关,从车辆到线路,从制动到通信信号,没 有技术,就从国外引进消化吸收,外国不愿提供核 心技术,就狠下决心奋力攻关。

接下来的几年,便是神一般的中国速度:中国有了世界第一条高寒地区高铁哈大高铁、世界等级最高的高铁京沪高铁、世界单条运营里程最长高铁京广高铁,还创造了世界最快运营时速486.1公里/小时。

2017年,“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惊艳问世,并在京沪高铁以350公里时速投入运营,使我国成为世界上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快的国家。

今年春运以来,全国铁路已开行不同时速的“复兴号”动车组79对,通达23个省会级城市。

2018年,中国高铁总里程已超过2.5万公里,成为世界上高铁建设运营规模最大的国家。3千多辆高速列车跨越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贯穿全中国50万人口以上的大型城市。

从2008年的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至今,将近十年的时间里,中国高铁从无到有,从全面引进、亦步亦趋到自我消化、推陈出新,中国已成为世界高铁市场的领跑者,在一些关键技术和设备领域,更实现了弯道超车。

中国高铁树立国际高铁新标杆

在我们生活中,常常会听到欧洲标准、美国标准等等各国标准。众所周知,在工业上往往能够制定标准的是这个领域的领跑者。而目前我国在高铁领域就成为了标准的制定国之一。 我国自主研发的“复兴号”高铁就大量采用中国国家标准,在254项重要标准中,中国标准占84%,是真正的“中国造”动车。

如今,“复兴号”采用的多项技术已领跑世界舞台!

例如,齿轮箱是驱动“复兴号”动车组高速行驶的核 心部件,中国仅用了短短10年就攻克了这项技术难关。2015年,搭载国产齿轮箱的“复兴号”问世,通过全部实验的同时,给世界高速列车制造提出了一个新标准“中国标准”。

从2012年开始,中国铁路总公司在中国开展了“中国标准”动车组研制工作。短短几年来,中国铁路人孜孜以求,成功解决了适应多种环境、多种气候下高铁安全运行问题,被极寒、雾霾、柳絮、风沙“淬炼”出的“中国标准”正逐渐超越过去的“欧标”与“日标”,成为世界上独有的核 心竞争优势。

时速350公里、温度亮度可控的“复兴号”高铁,进一步验证了中国标准动车组整体技术性能,标志着我国已全面掌握高速铁路核 心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安全快捷、平稳舒适的中国高铁,为世界高速铁路商业运营树立了新的标杆,中国高铁愈发成为一张崭新、响亮的“中国名片”。

中国高铁走向世界舞台

第四次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显示,高铁是海外民众认知度最高的中国科技成就。中国高铁已成为外国人眼中“新四大发明”之首。

BBC曾在一篇题为《中国新工业革命》的文章中说,中国特有的文化和中国人的勤劳创新使得中国高铁技术得以迅速应用,并引领世界。韩联社的表述则更加直白:“坐上高铁,你能真切地感受到‘中国速度’。”

在国际社会的一片赞誉之下,越来越多的国家也开始向中国下订单,希望中国给他们修高铁。

中国高铁“走出去”第一单——雅万高铁是中国高铁首次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走出国门,项目全部采用中国高铁技术和装备,借鉴中国高铁丰富的建设和运营管理经验单。

中国的高速列车已经销往102个国家和地区,2016年签署了高达180亿美元的高铁协议(约合人民币1186亿元),比2015年增长了40%。中国和泰国已经同意建立一条经由老挝的高速铁路。此外,俄罗斯莫斯科至喀山高铁、马来西亚吉隆坡至新加坡高铁等境外项目的合作都已取得突破性进展。

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首席工程师赵红卫表示,未来将研制“京张智能高铁动车组”,列车不仅会继续采用更加节能、更加环保的新技术、新材料,动车组还将实现自动驾驶功能。

中国高铁控制技术领军人物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丁荣军不久前宣布,我国正在开发400公里时速的变轨距列车,600公里时速的下一代磁浮列车也在进行研究。

如今,中国高铁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运输工具的范畴,更是我们国家装备制造业的领先标志,激励着各行各业去拼搏,去创新,实现更多的领先和一流。

“全面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进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标达标,弘扬工匠精神,来一场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今年两会上,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制造强国建设。

曾经,作为制造大国,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然而,10年、20年过去了,如今的中国桥梁、中国船舶、中国超算等装备制造等展现了“中国制造”的华丽转身。不仅如此,在高铁、核电、通信、互联网等领域,中国不断强化技术和产品创新,实现技术赶超,并努力用中国标准引领世界先进水平,展示了“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迈出的坚定步伐。



坐高铁需要什么证件
答:对于一个幅员辽阔且拥有庞大人口基数的发展中国家而言,中国铁路的发展对国家经济社会的重要影响不言而喻。高铁速度真切缩短了城市间的距离,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在中国高铁人的奋起直追下,中国铁路一路高歌猛进,华丽逆袭。2008年,当第一辆城际高速列车从北京南站驶出,中国铁路...

京广线和京沪线哪条更重要,为什么?
答:武汉到广州和深圳,以及武汉到北京,高铁都可以控制在4个小时左右。这不就是最佳通勤时间吗?综上所述,武汉、郑州、长沙的崛起,将是京广线全线逆袭最大的变量所以,京广和京沪,不同语境下,价值各不相同,但是未来,蒋老师认为,还是京广线更重要,首先,是因为武汉的崛起,武汉目前的GDP总量位居全国...

中美两国人的爱国情怀有何不同?
答:那么如果你生在阶级20年前就固化了的美国,或者阶级在30年前固化的日本或欧洲你又当如何呢? 所谓国外社会整体收入为橄榄型,根本就是个鬼扯,只能骗凤姐。 根据美国去年自己的公布的数据表明:有40%的美国人,只占有社会0.2%的财富。 这分明就是铁三角,哪像橄榄了?中国人的骄傲佛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圣经...

安徽“先苦后甜”式的逆袭
答:安徽是如何逆势崛起成为全国发展最快的省份之一的?这个华东省份近百年来的发展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便是先苦后甜。二零零零年以前的安徽几乎在为国家的经济发展默默付出,而近十多年安徽则成为了享受国家崛起红利发展迅猛,并颇具前景的明星省份,下面咱就来解析一番安徽先苦后甜的发展之路以及未来的经济...

中国制造真的逆袭德国了吗?
答:只有3%的企业认为,“中国制造”的质量会下降。 20年前,“中国制造”还不是“德国制造”的竞争对手。如今,中国产品的质量在许多领域已经成为德国的最大竞争者,比如机械制造、高铁等,中国手机、电视机生产也领先世界。 位于中国之后的是波兰,超过1/3的德国企业(38%)认为,这个邻国在20年后会在产品质量上获得进步。

恋曲2021:竞合攻守,且看区域酒店如何“就地”崛起?
答:辽宁省现有住宿企业38700家,2019年全省饭店住宿业实现销售收入210亿,市场规模位居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第十二位,国际与国内排名前十位的酒店品牌在辽宁均有不同品牌店在运营。2020年底,携程线上可供入住饭店5961家——线上钻石级饭店359家、含五星级饭店有73家,主要分布在沈阳和大连两地、占全省五星级饭店的62%;但是...

12丨比较优势——哪些小城市可以逆袭(下)
答:2018年,鄂尔多斯人均GDP排行全国第三,比上海、北京都高。 这种逆袭的小城市(镇),我称它们为“靠天赋吃饭”:老天爷给予了资源(包括土地、矿藏、气候等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在合适的时间节点上,碰到(或者挖掘出)合适的大产业机会,就能快速崛起。 除了鄂尔多斯之外,酒都—— 贵州仁怀市 (茅台镇所在地)也是这种类型。

出游不赶小长假,高铁、房车助力年轻人周末游,你喜欢哪种出行方式?_百 ...
答:现在看来房车已经是很多家庭的首选之一的房车出行的方式越来越多,很多人在出行时都会考虑房车出行的一些优势,毕竟房车上可以放很多自己想要带的一些东西,再加上房车内部的温馨程度更高,甚至可以既开车旅游又能够在车上睡觉,节省了很多住宿成本,这点是房车最大的一个优势,而且还更加的自由。二、高铁...

中国哪个省份高铁最多
答:可以说,安徽在高速铁路方面,是一个逆袭的代表。2020年,安徽省以2297公里的高速铁路总量,一举超越广东、辽宁等省,跨过五个名次,成为中国高速铁路数量最多的省份。这些年,经由安徽,已经建成的高铁有京沪高速铁路、合蚌高速铁路、徐兰高速铁路、合福高速铁路、宁安高速铁路、萧淮客运联络线、杭黄高速铁路...

为什么说长沙是整个中国20年来逆袭最为成功的城市?
答:同年提出打造中国工程机械之都,2011年打在全世界最大装备制造基地,长沙这时候成了无基建狂魔,从成都双流机场到武广高铁、川藏铁路到珠三角的城际轨道,从北京中国尊到文昌航天发射中心,都是投长沙装备制造的战绩。在二十一世纪一零年代炒房热潮中,长沙特立独行在土地供应的前提下,作为一级市场的垄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