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革命 苏联国内现状。

作者&投稿:解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十月革命前后俄国内的形势及革命具体过程?~

挥不去的历史阴影——略谈俄国十月革命真相
俄国在一战爆发前,从亚历山大二世开始到后来被推翻的尼古拉,一直在进行 和缓的资本主义改革,实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措施,诸如解放农奴,召开国家杜马(国 会)等。战前俄国经济开始进入资本主义的起飞阶段,根据勃列日涅夫时代苏联异议学者 的统计资料,战前十年俄国的经济增长是俄国有史以来最快的,后来苏联从未达到那个速 度。

一战爆发时,俄国人民对沙皇无限崇拜无限敬仰,在宣战当天群集皇宫前,高举圣像,高 唱国歌。但当战争打了三年后,前线接连失败,后方经济破产。尼古拉忙着指挥战争,朝 政让他的德国老婆弄得乌烟瘴气,因为皇储害血友病,几次濒危,全靠一个文盲农民大气 功师拉普斯丁救活,她便纵容他如魏忠贤般胡作非为,使得人民纷传皇后是德国间谍,前 后方的一切重大灾难都是这个俄奸搞出来的。当战争带来的灾难使人民忍无可忍时,二月 革命便爆发了。沙皇本可镇压,但还是和平退位了。

二月革命爆发后,列宁大喜若狂,决定立刻回国。但他在瑞士,要回国必须穿过德国领土 和德军占领的地区。德国当时正在两面作战,很希望把列宁放回去从后方搞垮俄国,让他 们把兵力从东线调到西线去(这一策略后来被日本人沿用。日本右派黑龙会帮助孙中山组 成同盟会,后来日人识破了张国焘身份却照样放行,都是试图颠覆削弱大清和民国、陷人 民于血海的毒招)于是便主动提供专列,让列宁和他的同志们穿过战线回国去。列宁生怕 被人民当成奸细,便想出了个自欺欺人的花样,把专列从外头封了起来,尽管如此,他还 是一路提心吊胆,几次跟同志们说,只怕火车一进俄境,他们就得让人家抓起来。

不料一路无事,火车进了彼得堡的芬兰站,车门从外面打开后,列宁惊喜地发现外面竟然 有一大群欢迎的人。他当即发表了演讲,提出了和平与面包的口号,主张立即无条件与德 国媾和。当时临时政府承担沙皇与协约国的协议,坚持对德作战,而且大片领土沦于德军 之手,单方面媾和不但要严重损害国家利益,而且违反了国际义务,将来要受到协约国的 制裁。列宁的演说完全是叛国言论,虽然引起了许多听众的义愤,但毫未受到政府的追究 ,因为临时政府是民主政府,保障每个人的言论自由。

列宁充份利用了这种俄国人民刚刚得到的自由,用德国人源源送来的金钱,一下子就办了 四十多种刊物报纸,拼命鼓吹和平与面包,主张立即停战与德国议和。这行为引起了协约 国的注意。法国反间机构便着手调查,发现有大量的德国马克转到布党手中。他们拿到了 过硬证据,便把它提供给临时政府。临时政府于是下令通缉列宁这个德国间谍,吓得他化 装后逃到了刚刚取得独立的芬兰去(芬兰原属俄国),在边境地区过了一段提心吊胆的日 子。据当事人回忆,列宁给吓得要死,完全不是后来苏联油画上边烤火,边写《国家与革 命》的那副潇洒样。

此前列宁就一直在鼓动同志们起来武装夺权,但没有一个人听他的,觉得那是轻举妄动。 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还居然把他们的反对意见登在公开报纸上,让列宁火冒三丈,以为 要遭到政府的镇压了,然而白痴临时政府就是毫无动作。此时列宁被通辑,布党是德国间 谍的丑事曝了光,再没法混下去了,这才铤而走险。他们把中央分成两个班子,由担任总 指挥的托洛茨基率领一个班子搞暴动,另一个班子(包括当时还是个二流角色的斯大林) 则置身事外。那样的话,万一失败了,党也不至于被人家一网打尽,因为临时政府那个民 主政权不像后来的共党极权,讲究公平审判,不兴无罪株连。

所谓十月革命只是一只小部队干的活,无惊无险,几乎没放一枪就顺利拿下了彼得堡城内 的各要害部门。所谓攻打冬宫是个神话,事实上临时政府根本没有抵抗就投降了,天亮时 全城已入共党掌握。共党于是顺利接管了各大城市。当时二月革命给人民的思想带来极大 冲击,造成的混乱还没有过去。临时政府一旦做了俘虏,全国便群龙无首,任人宰割。如 果临时政府的官员们当初有布党的亿分之一的坚强和狡猾,只需在通辑列宁的同时,从前 线调只部队回来保卫首都,乱事就决不会发生。我想,那些部长们做梦也没想到,世上竟 然会有共党这种心狠手辣的歹徒,利用他们的宽大仁厚起事得手后,马上就把他们毙了。

布党一掌权就露出了流氓嘴脸。当时和布党合作的,还有一两个政党如左翼社会革命党。 列宁在革命前的口号是“一切权力归苏维埃”,主张把权力从国家杜马中和平夺过来。此 时这些人便发梦,以为布党要通过苏维埃搞民主了,欣欣然去参加苏维埃会议,轻而易举 地便在议会中取得多数。殊不知列宁二话不说就派兵把这些代表抓了起来,以后又让契卡 的皮夹克把他们统统毙了。

布党掌权既没给人民带来和平,也没有带来面包,又胡乱杀人。前线接连打败仗,后方经 济困难更因革命而加深,于是人民就起来反抗。从一开头,布党就是以一小撮人的钢铁意 志,靠铁腕镇压,用大规模屠杀来吓唬全国人民就范的。列宁亲手签发了组建契卡的手令 ,派捷尔任斯基那个杀人魔王作头子,不经审判便大规模枪决“反革命”。那血腥情景, 连苏联的正统读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上都有所描绘。书中角色朱赫来参加了行刑队, 每天大批毙人毙到神经快要错乱的地步。电影《列宁在1918》上也有高尔基劝列宁不要滥 杀知识分子的情节。世上除了效法十月革命的国家,又有哪个国家出过这种事?

列宁还下达了组建余粮征集队的命令,他在命令中说得清清楚楚:要把农民的粮食抢光, 用饥饿来迫使他们屈服,这一策略果然奏效,后来被斯大林在更大的规模上实施,造成乌 克兰等地饿死几百万人的人造大饥荒。列宁还发明了集中营,把起来反抗布党统治、以罢 工捍卫自己权益的工人阶级投入其中,强迫他们从事奴隶劳动。布党还解散了所有的工会 ,代之以御用工会。世界上只有苏联式的“工人阶级的天堂”的工会只管发电影票、送花 圈,根本不管工人利益。不但俄共第一代领导班子里只有一个工人出身的成员,而且工人 阶级在共党国家的实际地位,远没有资本主义国家的高。共党国家从来没有过罢工的现象 就足以说明这一点。

布党的血腥统治激起了几乎全国人民的反抗,内战席卷全国,这是在法国大革命中根本见 不到的景象。农民纷纷拒绝向城市供应粮食,顿河哥萨克大规模暴动,和红军血腥拉锯, 双方那种原始的野蛮、残忍和血腥,在萧洛霍夫《顿河故事集》、《静静的顿河》中得到 了体现。那还是官方容许的正统读物。高尔察克、邓尼金等前白军将领率领的起义队伍, 一度几乎推翻了布党的统治。一个政权初生便激起几乎全部人民的反抗,这在世界史上还 找不到第二例。

为了镇压人民的反抗,布党采用了两手,第一是请求德国人援助。德国人怕布党垮了,还 得两线作战,便慷慨给予大量的金钱。据协约国的调查,他们先后资助了布党两百多万马 克。布党还和德国人片面媾和,割让了几乎整个乌克兰(后来这部份领土在德国战败后又 给俄国人占领了)这就是臭名昭著的布列斯特和约。如果不是德国战败,布党便是俄国历 史上最大的卖国贼。

第二手是组建红军去镇压人民起义。红军总司令是布党中才干最杰出的托洛茨基(这是列 宁遗嘱上的评价)。他的绝招是把前白军将领的家属关起来作人质,再派出忠实可靠党员 作政委,监视着将领们去率领红军打仗。全靠这种流氓手段,布党才建起了一只职业军队 ,陆续荡平了各地的反抗。但共党的传统手段是兔死烹狗,鸟尽藏弓,不但这些将领后来 统统给斯大林毙了,就连总司令托洛茨基也让斯大林的特工在墨西哥暗杀了。

等到斯大林上台后,无穷无尽的人间惨剧便从此拉开序幕。国家的组织方式赋予了他史无 前例的为所欲为的权力,他不但变成了空前的大独裁者,而且干出了人类历史上从未见过 的疯狂罪行:将全国富农流放到西伯利亚去;将日尔曼、吉卜赛等多个少数民族全族流放 ;用人造饥荒饿死乌克兰几百万农民的同时大量向国外抛售谷物,以此来迫使农民屈服, 加入集体农庄;搞大清洗,枪毙了所有的老布尔什维克和红军全部高级将领,枪毙了80% 以上的16大代表,90%以上的中央委员,从肉体上消灭了所有加盟共和国的中央委员会; 把数千万忠于他的公民抓到“古拉格”中去,强迫他们从事类似建造金字塔的大规模奴隶 劳动,承担开挖北海运河、伏尔加-顿河运河等一系列重大工程;在吞并了东波兰后,枪 毙了人家的所有军官(officer corps); 战争爆发前夕还把德国共产党员送去给希特勒 屠杀,以维护苏德友谊;在卫国战争中驱使劳改营里的囚犯上前线作战,战后又把幸存者 投入黑牢,哪怕是立下累累战功者也不宽恕;把盟军解放并送回来的全部被俘苏军官兵和 苏联间谍(例如著名的“红色乐队”领导人)统统投入监牢……。



挥不去的历史阴影——略谈俄国十月革命真相 发表于 : 2004-08-26 12:24:52 来源:BBS.TONGJI.NET

作者:无间道之孤魂游弋

在“新”中国长大的人,没有一个思想深处不被官方宣传深深地打上几乎是终生难以消除 的烙印。不久前,在《海纳百川网》上的《罕见奇谈》论坛上,网友们曾就如何评价暴力 革命进行了激烈辩论。某位著名网络作家以法国大革命为论据,证明十月革命是伟大的社 会实验,说它虽然不幸失败了,但“成功是金,失败也是金”。根据这位先生,“1789年 发生的法国大革命,确立了西欧国家的近代民主体制”,因此,“尽管发生了这些骇人听 闻的罪行,法国仍然是个伟大的国家,法国大革命仍然值得歌颂,作为一种伟大的实验, 它仍然值得其它国家人民效法”。据说,十月革命也是这样。

关于法国大革命是否“确立了西欧国家的近代民主体制”,网友徐仰药先生已经在《法国 大革命的启示》中作了极为精彩的驳斥。其实,提出这种说法的网友忘了或是不知道一个 起码的事实:早在法国大革命之前,英国就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那场革命虽然也算是暴 力革命,但从未制造出法国大革命那样的血腥恐怖,付出了远比后者小得多的人命与社会 进步代价,此后的社会发展也相对顺利得多,是西欧最先“确立近代民主体制”的国家, 从没像法国那样在革命爆发数十年后还在漩涡里打转。

更重要的是,在我看来,法国大革命和俄国的十月革命完全是两回事。哪怕前者是伟大的 ,也决不能自动证明后者也是伟大的社会实验,因为后者除了“砸碎了一些坛坛罐罐”( 也就是毁灭了两千万苏联人民的生命)之外,唯一“确立”了的不是什么“近代民主体制 ”,而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反动、最黑暗、最**的社会制度。

身居海外的自由知识分子中还有这种糊涂观念,说明党文化的遗毒是何等深重。不破除这 些党从青少年时代就强行植入我们大脑深处的腐恶教条,未来的中国还要卷进暴力革命的 惨祸之中。有鉴于此,笔者不揣鄙陋,根据近年来在国际上披露的前苏联机密档案,在此 谈一下法、俄革命的重大区别。

一、 时代背景完全不同

法国大革命爆发前是路易15、16的封建统治。当时法国社会的统治阶级是贵族和教会,大 部份土地为贵族与教会霸占,贵族阶级和僧侣阶级权倾朝野,不但不从事生产劳动和贸易 ,而且享有种种特权,将税收的重担完全压在新兴的资产阶级(所谓第三等级)身上。连 续多年的灾荒和对外支持北美独立战争,引起了严重的财政危机。在危机深重时国王还想 一如既往地把财政负担转嫁到第三等级头上,因而引起官逼民反,导致国民议会成立。国 王路易16虽然一度屈从民意,宣誓效忠宪法,但一有机会就想变天,最后竟然想逃出巴黎 去投奔他的奥地利堂兄弟,引外国军队来镇压革命,从而激起民愤。人民处死了国王,大 革命从此一发而不可收。

与此相反,俄国在一战爆发前,从亚历山大二世开始到后来被推翻的尼古拉,一直在进行 和缓的资本主义改革,实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措施,诸如解放农奴,召开国家杜马(国 会)等。战前俄国经济开始进入资本主义的起飞阶段,根据勃列日涅夫时代苏联异议学者 的统计资料,战前十年俄国的经济增长是俄国有史以来最快的,后来苏联从未达到那个速 度。

一战爆发时,俄国人民对沙皇无限崇拜无限敬仰,在宣战当天群集皇宫前,高举圣像,高 唱国歌。但当战争打了三年后,前线接连失败,后方经济破产。尼古拉忙着指挥战争,朝 政让他的德国老婆弄得乌烟瘴气,因为皇储害血友病,几次濒危,全靠一个文盲农民大气 功师拉普斯丁救活,她便纵容他如魏忠贤般胡作非为,使得人民纷传皇后是德国间谍,前 后方的一切重大灾难都是这个俄奸搞出来的。当战争带来的灾难使人民忍无可忍时,二月 革命便爆发了。沙皇本可镇压,但还是和平退位了。他这样做的结果,是害得全家后来让 列宁下令谋杀了。

与十月革命完全不同,二月革命是真正的自发的人民革命。临时政府上台后实行民主改革 ,开放党禁报禁,释放政治犯,召开被沙皇在战争中关闭的国家杜马,着手建立民主国家 。这样一个进步的民主政府,根本就没有理由去推翻它。

二、 性质完全不同

法国大革命是自发的人民革命,那时根本就没有后来那种革命党去组织人民。攻打巴士底 狱是暴民的自发行动,处死路易16是国民议会的决定,体现了多数民意。除了个别地区曾 由外国阴谋家煽起骚乱外,革命得到大多数人民拥护,后来组成军队是为了抵抗神圣罗马 帝国的武装干涉,是人民自报奋勇参加的,并没有革命党组织操纵。因为是从未受过训练 的外行们去打仗,他们便本能地使用散兵线去对付敌人训练有素的方阵,反而因此大获全 胜,这点恩格斯曾在《反杜林论》中提及。革命基本上是由被形形色色的政治家们的雄辩 煽动起来的暴民去进行,根本不是后世那种由一个严密的核心组织经过周密策划后组织、 发动、操纵群众来执行首脑命令的阴谋行为。

相反,十月革命是一小撮黑社会匪徒搞出来的反动军事政变。在此以前,哪怕后来恩格斯 、考茨基组织的社会民主党也是类似西方议会政党的松散组织。列宁对国际共运乃至所有 暴力革命的最大贡献,是他首次发明了俄共那种特地设计出来颠覆国家政权的极权组织。 1905年,俄国爆发了自发的人民革命。这场革命失败后,列宁总结了它的历史教训后认为 ,由于社会生产力和技术的进步,统治者对人民的控制和镇压能力极大地增强了。在新的 历史条件下,真正的人民革命已经不可能获得胜利。用他的话来说就是:“革命决不能通 过人民去制造”(“Revolution can never be made through the people”), 只能由 受过严格训练的专业人士(所谓“职业革命家”)去制造。为此,他组建了俄共那种世界 历史上第一个严密组织、高度集权、实行铁的纪律的黑社会阴谋组织,并在瑞士开办了世 上第一所训练“职业革命家”的秘密学校,教会学员们怎样利用社会危机,躲在群众后面 去煽动、教唆、组织他们起来用暴力反抗当局。

尽管如此,因为当时俄国的政治经济形势不错,俄共的革命事业不可避免地处于低潮。在 一战爆发前,列宁根本就没有预见到未来会有革命高潮的出现,曾悲观地预言:“我们这 一代人大概是看不到革命爆发了”。等到战争爆发后,他主张失败主义,要革命党人不遗 余力地破坏捣乱,导致国家打败仗,从中渔利,由此导致他与孟什维克和第二国际社会民 主党人的决裂。布尔什维克党人因此在国内外被普遍视为人人可得而诛之的俄奸国贼,众 叛亲离,声望跌到了最低点。

二月革命爆发后,列宁大喜若狂,决定立刻回国。但他在瑞士,要回国必须穿过德国领土 和德军占领的地区。德国当时正在两面作战,很希望把列宁放回去从后方搞垮俄国,让他 们把兵力从东线调到西线去(这一策略后来被日本人沿用。日本右派黑龙会帮助孙中山组 成同盟会,后来日人识破了张国焘身份却照样放行,都是试图颠覆削弱大清和民国、陷人 民于血海的毒招)于是便主动提供专列,让列宁和他的同志们穿过战线回国去。列宁生怕 被人民当成奸细,便想出了个自欺欺人的花样,把专列从外头封了起来,尽管如此,他还 是一路提心吊胆,几次跟同志们说,只怕火车一进俄境,他们就得让人家抓起来。

不料一路无事,火车进了彼得堡的芬兰站,车门从外面打开后,列宁惊喜地发现外面竟然 有一大群欢迎的人。他当即发表了演讲,提出了和平与面包的口号,主张立即无条件与德 国媾和。当时临时政府承担沙皇与协约国的协议,坚持对德作战,而且大片领土沦于德军 之手,单方面媾和不但要严重损害国家利益,而且违反了国际义务,将来要受到协约国的 制裁。列宁的演说完全是叛国言论,虽然引起了许多听众的义愤,但毫未受到政府的追究 ,因为临时政府是民主政府,保障每个人的言论自由。

列宁充份利用了这种俄国人民刚刚得到的自由,用德国人源源送来的金钱,一下子就办了 四十多种刊物报纸,拼命鼓吹和平与面包,主张立即停战与德国议和。这行为引起了协约 国的注意。法国反间机构便着手调查,发现有大量的德国马克转到布党手中。他们拿到了 过硬证据,便把它提供给临时政府。临时政府于是下令通缉列宁这个德国间谍,吓得他化 装后逃到了刚刚取得独立的芬兰去(芬兰原属俄国),在边境地区过了一段提心吊胆的日 子。据当事人回忆,列宁给吓得要死,完全不是后来苏联油画上边烤火,边写《国家与革 命》的那副潇洒样。

此前列宁就一直在鼓动同志们起来武装夺权,但没有一个人听他的,觉得那是轻举妄动。 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还居然把他们的反对意见登在公开报纸上,让列宁火冒三丈,以为 要遭到政府的镇压了,然而**临时政府就是毫无动作。此时列宁被通辑,布党是德国间 谍的丑事曝了光,再没法混下去了,这才铤而走险。他们把中央分成两个班子,由担任总 指挥的托洛茨基率领一个班子搞暴动,另一个班子(包括当时还是个二流角色的斯大林) 则置身事外。那样的话,万一失败了,党也不至于被人家一网打尽,因为临时政府那个民 主政权不像后来的**极权,讲究公平审判,不兴无罪株连。

所谓十月革命只是一只小部队干的活,无惊无险,几乎没放一枪就顺利拿下了彼得堡城内 的各要害部门。所谓攻打冬宫是个神话,事实上临时政府根本没有抵抗就投降了,天亮时 全城已入**掌握。**于是顺利接管了各大城市。当时二月革命给人民的思想带来极大 冲击,造成的混乱还没有过去。临时政府一旦做了俘虏,全国便群龙无首,任人宰割。如 果临时政府的官员们当初有布党的亿分之一的坚强和狡猾,只需在通辑列宁的同时,从前 线调只部队回来保卫首都,乱事就决不会发生。我想,那些部长们做梦也没想到,世上竟 然会有**这种心狠手辣的歹徒,利用他们的宽大仁厚起事得手后,马上就把他们毙了。

布党一掌权就露出了流氓嘴脸。当时和布党合作的,还有一两个政党如左翼社会革命党。 列宁在革命前的口号是“一切权力归苏维埃”,主张把权力从国家杜马中和平夺过来。此 时这些人便发梦,以为布党要通过苏维埃搞民主了,欣欣然去参加苏维埃会议,轻而易举 地便在议会中取得多数。殊不知列宁二话不说就派兵把这些代表抓了起来,以后又让契卡 的皮夹克把他们统统毙了。

布党掌权既没给人民带来和平,也没有带来面包,又胡乱杀人。前线接连打败仗,后方经 济困难更因革命而加深,于是人民就起来反抗。从一开头,布党就是以一小撮人的钢铁意 志,靠铁腕镇压,用大规模屠杀来吓唬全国人民就范的。列宁亲手签发了组建契卡的手令 ,派捷尔任斯基那个杀人魔王作头子,不经审判便大规模枪决“反革命”。那血腥情景, 连苏联的正统读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上都有所描绘。书中角色朱赫来参加了行刑队, 每天大批毙人毙到神经快要错乱的地步。电影《列宁在1918》上也有高尔基劝列宁不要滥 杀知识分子的情节。世上除了效法十月革命的国家,又有哪个国家出过这种事?

列宁还下达了组建余粮征集队的命令,他在命令中说得清清楚楚:要把农民的粮食抢光, 用饥饿来迫使他们屈服,这一策略果然奏效,后来被斯大林在更大的规模上实施,造成乌 克兰等地饿死几百万人的人造大饥荒。列宁还发明了集中营,把起来反抗布党统治、以罢 工捍卫自己权益的工人阶级投入其中,强迫他们从事奴隶劳动。布党还解散了所有的工会 ,代之以御用工会。世界上只有苏联式的“工人阶级的天堂”的工会只管发电影票、送花 圈,根本不管工人利益。不但俄共第一代领导班子里只有一个工人出身的成员,而且工人 阶级在**国家的实际地位,远没有资本主义国家的高。**国家从来没有过罢工的现象 就足以说明这一点。

布党的血腥统治激起了几乎全国人民的反抗,内战席卷全国,这是在法国大革命中根本见 不到的景象。农民纷纷拒绝向城市供应粮食,顿河哥萨克大规模暴动,和红军血腥拉锯, 双方那种原始的野蛮、残忍和血腥,在萧洛霍夫《顿河故事集》、《静静的顿河》中得到 了体现。那还是官方容许的正统读物。高尔察克、邓尼金等前白军将领率领的起义队伍, 一度几乎推翻了布党的统治。一个政权初生便激起几乎全部人民的反抗,这在世界史上还 找不到第二例。

为了镇压人民的反抗,布党采用了两手,第一是请求德国人援助。德国人怕布党垮了,还 得两线作战,便慷慨给予大量的金钱。据协约国的调查,他们先后资助了布党两百多万马 克。布党还和德国人片面媾和,割让了几乎整个乌克兰(后来这部份领土在德国战败后又 给俄国人占领了)这就是臭名昭著的布列斯特和约。如果不是德国战败,布党便是俄国历 史上最大的卖国贼。

第二手是组建红军去镇压人民起义。红军总司令是布党中才干最杰出的托洛茨基(这是列 宁遗嘱上的评价)。他的绝招是把前白军将领的家属关起来作人质,再派出忠实可靠党员 作政委,监视着将领们去率领红军打仗。全靠这种流氓手段,布党才建起了一只职业军队 ,陆续荡平了各地的反抗。但**的传统手段是兔死烹狗,鸟尽藏弓,不但这些将领后来 统统给斯大林毙了,就连总司令托洛茨基也让斯大林的特工在墨西哥暗杀了。

等到斯大林上台后,无穷无尽的人间惨剧便从此拉开序幕。国家的组织方式赋予了他史无 前例的为所欲为的权力,他不但变成了空前的大**者,而且干出了人类历史上从未见过 的疯狂罪行:将全国富农流放到西伯利亚去;将日尔曼、吉卜赛等多个少数民族全族流放 ;用人造饥荒饿死乌克兰几百万农民的同时大量向国外抛售谷物,以此来迫使农民屈服, 加入集体农庄;搞大清洗,枪毙了所有的老布尔什维克和红军全部高级将领,枪毙了80% 以上的16大代表,90%以上的中央委员,从肉体上消灭了所有加盟共和国的中央委员会; 把数千万忠于他的公民抓到“古拉格”中去,强迫他们从事类似建造金字塔的大规模奴隶 劳动,承担开挖北海运河、伏尔加-顿河运河等一系列重大工程;在吞并了东波兰后,枪 毙了人家的所有军官(officer corps); 战争爆发前夕还把德国共产党员送去给希特勒 屠杀,以维护苏德友谊;在卫国战争中驱使劳改营里的囚犯上前线作战,战后又把幸存者 投入黑牢,哪怕是立下累累战功者也不宽恕;把盟军解放并送回来的全部被俘苏军官兵和 苏联间谍(例如著名的“红色乐队”领导人)统统投入监牢……。

综上所述,所谓十月革命完全是一小撮黑社会匪徒发动的军事政变,它推翻了民主临时政 府,腰斩了本来大有希望的俄国民主改革,用血腥镇压将人民的大规模反抗勉强镇压下去 ,使苏联从此变成了各族人民的大监狱。在这种黑暗社会制度下,人民丧失自由到了空前 绝后的地步,哪怕抱怨两句就可能送命,国民中十个里就有一个倒在了这个反动政权的屠 刀下。这种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大倒退,根本就不能与法国大革命同年而语。它连**革命 都不如,后者毕竟还骗取了大部份人民的拥护。

三、后果完全不同

法国大革命虽然先导致罗伯斯庇尔为首的雅各宾疯子派上台,用断头台来治理国家,后来 又把国家引入了战乱,最终导致大**者拿破仑上台,但它提出的“自由、平等、博爱” 毕竟写进了人类历史,启发、鼓舞、感召了后来人起来争取民主自由。由法国大革命产生 的一系列先进的价值观念,后来部份写进了《拿破仑法典》,在帝国范围内一体通行,客 观上在欧洲普及了这些观念。而且,拿破仑帝国虽然是**政体,但它是一个法治国家, 毕竟比被推翻的波旁王朝要先进得多。

十月革命则完全是对俄国二月革命的反动,断送了俄国本来大有希望的民主改革凡八十多 年,制造出来的是一个人类历史上最反动、最**、人民丧失自由最彻底的极权怪物。如 果说法国大革命留给人类的遗产是“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那么十月革命留给人类 的遗产就是“无产阶级**”(按:dictatorship是**的意思,被御用学者们翻译成了 好听的“专政”),那就是:在革命前秘密结成组织严密、高度集权的黑帮会,使用一切 阴谋手段、流氓伎俩(包括故意给国家民族造成巨大灾难、割让领土、勾结敌国并接受资 助等无耻行为)来夺取政权,在掌权后使用大规模屠杀、人造饥荒等手段实行恐怖统治压 倒反抗,彻底剥夺人民最起码的自由和人身权利,从根本上消除了他们选择别的生活制度 与政权的可能。十月革命留在人类历史上的耻辱烙印,就是大规模谋杀平民、秘密警察、 思想管制、奴隶劳动那些令人发指的滔天大罪,它再充份不过地显示了,一小撮意志如钢 、心狠手辣、组织严密的歹徒利用人民的崇高名义能干出什么样的坏事来。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前俄国历史简况 基辅罗斯时期苏联俄罗斯人、
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的祖先是斯拉夫族的一支——东斯拉夫人。到公元
9世纪,东斯拉夫人的民族制度趋于瓦解,逐渐分化出一批占有大片土地
和其他财富、拥有从事征战的武士队的有权势的族长、酋长。经征服吞并,
东斯拉夫族落逐步组合成若干大的部落联盟,后来又发展成一些公国。公
国以部落酋长(王公)们所在的设防城市为中心。当时最大的公国有南方
的基辅和北方的诺夫哥罗德。9世纪中叶,来自斯堪的纳维亚诺曼人(俄
国史称瓦利亚基人)由军事首领留利克率领,南下征服东斯拉夫人,夺取
诺夫哥罗德。留利克死后,其弟奥列格先后征服了斯摩棱斯克和基辅,并
迁都基辅,建立了一个以基辅为中心的大公国,即基辅公国,或称“基辅罗
斯”(“罗斯”是当时南方地区东斯拉夫人的称呼)。它是一个早期的封建国
家。留利克王朝(882—1598年)统治俄国达700余年。奥列格之后的基辅
王公,继续征战扩张,向东直打到伏尔加河流域,向南直达多瑙河流域,并
多次出征属于拜占庭帝国的君士坦丁堡。公元988年,基辅公弗拉基米尔
(980—1015年在位)定东正教为国教。东正教的传播巩固和发展了封建
关系,加强了基辅罗斯与拜占庭和西欧各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在
雅罗斯拉夫当政时期(1019—1054年)基辅罗斯达到空前的繁荣。他死
区。蒙古统治者对罗斯长达两个多世纪(1240—1480年)的统治,使罗斯
地区的经济发展长期停滞不前。
(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和巩固。14—15世纪,东北罗斯的经济逐
渐恢复并日益繁荣。同其他公国一样臣属于金帐汗国的莫斯科公国,地处
东北罗斯的中心,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它经济有很大发展。1325年,莫斯科
公伊凡·达尼洛维奇(即伊凡一世)继位。他依靠金钱、蒙古人和教会的支
持,逐渐扩张势力,成为东北罗斯各公的首领。1462年,莫斯科大公伊凡
三世(1462—1505年)即位后,逐步兼并了周围公国,建立了一个中央集
权国家,并于1480年使罗斯彻底摆脱了蒙古的桎梏。伊凡三世操纵了全
国的行政、司法和军事大权,自称沙皇。在他统治时期,确立了官阶制,组
织了贵族军队,产生了贵族杜马(即咨询议会),颁布了新法典强化封建农
奴制。伊凡三世之子瓦西里三世(1505—1533年在位)最终完成了俄罗斯
的统一大业,使其版图北至白海,南达奥卡河,西到第聂伯河上游,东及北
乌拉尔山脉。伊凡四世(1533—1584年在位)为了加强皇权,在政治和军
事各方面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削弱大贵族权力,消灭封建割据,以极其残
酷的恐怖手段镇压大贵族的反叛,因而历史上被称为“伊凡雷帝”、“恐怖
的伊凡”。伊凡四世还先后征服了喀山汗国和阿斯特拉罕汗国,使俄罗斯
版图扩展到整个伏尔加河流域,并开始向西西伯利亚扩张。1598年俄国
完全征服了这片土地。1613年,伊凡四世的亲戚米哈依尔·罗曼诺夫被
立为沙皇,开始了罗曼诺夫王朝对俄国300多年的统治。1667年,俄罗斯
经过13年的战争打败波兰,夺取波兰统治下的东乌克兰。
(二)俄罗斯帝国的强盛和扩张。17世纪后期,当封建制在西欧基本
瓦解时,沙皇俄国仍在加强农奴制,致使俄国经济落后,国力薄弱。彼得一
世(1682—1725年在位,史称“彼得大帝”)决心改变俄国落后局面。他在
俄国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各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废“大贵族杜
马”,建立“参政院”,改革中央和地方行政管机构,罢黜大教长,将教会完
全隶属于国家,从而空前加强沙皇专制制度,使中央集权的国家机器日臻
完善;效法西欧改组陆军,建立海军,设立军校,使俄国建成一支庞大的常
备军;兴办学校,发展教育和科学文化事业,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学习
西欧先进科技。彼得一世积极对外扩张。经过同瑞典长达20年的战争,夺
得了芬兰湾和里加湾、卡累利阿的一部分、夺取了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等
大片土地,取得波罗的海出海口。之后,他又远征南高加索,夺取了包括巴
库在内的里海西岸。至此,俄国跃为欧洲列强之一,开始在国际舞台上争
夺世界霸权。俄国正式定国号为“俄罗斯帝国”。叶卡捷琳娜二世在位期间
(1762—1796年),大肆对外扩张,同普鲁士,奥地利一起,三次瓜分波兰,
占领波兰全国领土的近2/3,把白俄罗斯、立陶宛等地并入俄国,战败土
耳其,兼并了黑海北岸和克里米亚,打通了黑海的出海口。她对内镇压了
俄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普加乔夫领导的1773—1775年的
农民起义,强化了专制统治,使其执政期间成为俄国历史上封建农奴制的
鼎盛时期。亚历山大一世(1801—1825年在位)继续奉行其祖母叶卡捷琳
娜的对外扩张政策,通过对瑞典、伊朗(古称波斯)和土耳其(古称奥斯曼
帝国)的战争,北吞芬兰,南并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1812年,法国拿破仑
为称霸欧洲,率军进攻俄国,俄军在库图佐夫率领下,把法军逐出俄国。
1815年各国君主会议同意把波兰大部分领土划归俄国。波兰从此被沙皇
政府统治了一百年。俄国与奥、普结成“神圣同盟”,镇压欧洲各国革命运
动,成为欧洲反动势力的主要堡垒。尼古拉一世(1825—1855年在位)进
一步向东方和南方扩展,征服了中亚诸汗国、东北高加索,兼并了东亚美
尼亚和高加索的黑海沿岸,控制了黑海。沙俄在巴尔干、中近东的扩张引
起了英、法等国的强烈不满,酿成了1853—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战争
以俄国失败而告终,从此沙皇俄国再也无力充当“欧洲宪兵”了。但在19
世纪后半期,沙俄加紧向亚洲扩张,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内,共割占中
国15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把中亚大片土地并入其版图,几乎全部侵占了
黑海沿岸地区。至1914年,俄国的领土为2,280万平方公里,而其中属于
殖民地的总面积达1,700多万平方公里。
(三)俄国解放运动和沙皇专制制度的崩溃。从18世纪末期开始,资
本主义手工业工场在俄国发展起来。19世纪30—40年代,俄国开始工业
革命,至19世纪中叶,已经有了比较发达的商品货币关系,对外贸易也有
很大增长。在这个过程中,雇佣工人的队伍在扩大,商人阶层不断增长。与
此同时,农村也出现了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关系,农业资本主义逐步发展
起来。这些变化标志着俄国封建农奴制危机的成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同
严重阻碍着新的生产力发展的封建农奴制发生了尖锐的对立。废除农奴
制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农民反封建的斗争日趋高涨。从1825—
会”,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1825年12月14日,“北方协会”率领军队在
彼得堡参政院广场发动了武装起义,要求沙皇实行立宪,遭到镇压。“南方
协会”在乌克兰策动的起义也遭到失败。两个协会的领导人都被沙皇政府
处以绞刑,许多起义参加者被流放到西伯利亚服苦役。这次起义发生在
12月,故起义者被称为“十二月党人”。这批贵族革命家领导的起义是俄
国历史上第一次有计划、有纲领、有组织的革命运动。它标志着俄国革命
运动的开始。十二月党人起义失败之后,俄国解放运动由“贵族时期”向平
民知识分子或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时期过渡。在40年代,革命民主主义者
的主要代表有别林斯基(1811—1848年)和赫尔岑(1812—1870年)。他们
对主张在保存地主土地占有制和沙皇政权的前提下,以改良的办法自上
而下地逐渐废除农奴制度的自由派进行揭露和斗争,以大量的文学作品
揭露和批判封建农奴制和维护专制制度的教会,主张以革命手段和起义
的方式推翻沙皇专制制度,消灭农奴制。但他们局限在少数知识分子圈子
里,停留在宣传鼓动上,是“单枪匹马的革命家”。在50年代,以车尔尼雪
夫斯基(1828—1889年)和他的亲密战友杜勃罗留波夫(1836—1861年)
为代表的革命民主主义者,继续并扩大了别林斯基和赫尔岑的革命鼓动,
进一步揭露农奴主的反动性和自由派的欺骗性,号召农民以武装起义推
翻专制制度,消灭农奴制,并提出革命民主主义纲领,秘密筹组革命团体,
同沙皇反动政府进行着不懈的斗争。在农奴制的废除已势在必行的形势
下,沙皇亚历山大二世(1855—1881年在位)于1861年2月19日签署了
废除农奴制的宣言和法令,规定农民享有人身自由,但必须向地主交付赎
金。这次改革“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它使农奴从对地主
的人身依附下“解放”出来,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条件,使俄国资本主义
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但这次改革是很不彻底的,它并未从根本上
动摇贵族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和沙皇的专制制度。俄国仍保留着大量的封
建残余。农奴制改革以后,沙皇在上层建筑领域也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如
建立地方自治机构,成立城市杜马,改革司法机关,以普遍的义务兵役制
代替旧日的募兵制等。农奴制改革以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较快。90年
代,出现了工业的空前繁荣。现代工业无产阶级开始形成、壮大,资产阶级
的经济力量也日益增长。农业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农村的阶级矛盾日益
尖锐。反映农民斗争的愿望,在70年代有一批平民知识分子提出了“到民
间去”的口号,因此被称为“民粹派”。他们换上农民服装到农村去宣传革
命,号召推翻沙皇,但得不到农民的响应,运动很快失败。之后,他们之中
一部分人主张使用个人恐怖手段。他们组织了“民意党”,于1881年3月
刺杀了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但这并不能推翻沙皇专制制度。民粹运动这时
有一定进步意义,但他们在理论和策略上都犯了严重错误。如他们否认农
奴制改革以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性,主张英雄史观,否认人民群众
是历史创造者。随着资本主义在俄国的发展,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
台。70年代开始出现革命的工人组织。1883年3月,普列汉诺夫等人在日
内瓦成立了“劳动解放社”,为在俄国宣传马克思主义做了大量工作。1895
年,列宁建立了彼得堡“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把社会主义同工人运动
结合起来。1893年3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明斯克召
开,宣布了党的成立。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帝国
主义阶段。俄国帝国主义是军事封建帝国主义。1904年,沙皇同日本帝国
主义为争夺中国的东北地区爆发了战争。俄国在日俄战争中的失败促进
了国内危机的发展。1905年1月22日,彼得堡工人14万人向冬宫举行
和平请愿,遭到沙皇政府的残酷镇压。沙皇的暴行激起了全国的抗议浪
潮。10月形成全国总罢工。12月,莫斯科举行总罢工并发展为武装起义,
全国许多地区也爆发了起义,但都被镇压下去。1905年革命是俄国的第
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次革命是十月革命的一次“总演习”。革命失败
后,沙皇大臣斯托雷平采取了有利于地主和资产阶级的新的杜马选举法
和土地政策,资本主义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国内阶级矛盾也进一步激化。
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沙皇俄国与英、法等国结成“协约
国”。战争使俄国经济陷于崩溃,百姓苦不堪言。布尔什维克党在群众中揭
露战争的帝国主义性质,号召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以革命手段推
翻沙皇专制政府。1917年初,国内总危机已经达到极其尖锐的程度。革命
呈一触即发之势。3月10日(俄历2月25日)彼得格勒爆发布尔什维克
党领导的全市工人总罢工。布尔什维克党号召工人举行武装起义,推翻沙
皇制度,成立临时革命政府。3月12日,彼得格勒驻军转向起义者。起义
者逮捕了沙皇的大臣和将军,打开监狱,释放革命者。当晚,彼得格勒工兵
代表苏维埃第一次大会开幕。彼得格勒起义胜利后,全国各地纷纷响应,
推翻了沙皇政权机关,成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至此,统治俄国人民300
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沙皇专制政权终于被人民推翻了。二月革命的胜
利,标志着俄国(第二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完成。

十月革命是1917年,苏联成立是1922年,先去把中学历史书看明白,而且你要的资料那上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