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为何说他是中国哲学鼻祖?

作者&投稿:简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古代有那几个学派?~

1、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
儒家是孔子所创立、孟子所发展、荀子所集其大成,之后延绵不断,至今仍有一定生命力的学术流派。
2、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
春秋时期,老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总结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华,形成了道家完整系统的理论,标志着道家思想已经正式成型。对中华哲学、文学、科技、艺术、音乐、养生、宗教等等影响深远。
3、墨家的代表人物有:墨子。
墨家约产生于战国时期。创始人为墨翟(墨子)。墨家是一个纪律严密的学术团体,其首领称“巨子”,其成员到各国为官必须推行墨家主张,所得俸禄亦须向团体奉献。
墨家学派有前后期之分:前期思想主要涉及社会政治、伦理及认识论问题,关注现世战乱;后期墨家在逻辑学方面有重要贡献,开始向科学研究领域靠拢。

4、法家学派化人物有:韩非子。
法家是中国历史上提倡以法制为核心思想的重要学派,它是诸子百家中的一家,被古代大家和近代学者一致认为其为道家分支。
5、屈宋:指战国时期的屈原、宋玉。
以屈原为首,包括宋玉、唐勒、景差在内的楚辞、楚赋的作家群体。其中,屈原以楚辞著称,宋玉等人皆效法屈原而以楚赋见长。而水平最高、作品最多者,首推屈原,次为宋玉,故后世或以“屈宋”并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学派

1、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胡适曾推测老子生于周灵王初年,当公元前570年)。
出生于周朝春秋时期陈国苦县(古县名,史学界普遍认为在今河南省鹿邑县)[2]。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与庄子并称老庄。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并称之为“太上老君”。在唐朝,老子被追认为李姓始祖。
老子存世作品有《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20世纪80年代,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在世界文化名著中。
译成外国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是《圣经》,其次就是《道德经》。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
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
2、庄子
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宋国蒙人,先祖是宋国君主宋戴公。他是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
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庄周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生平只做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
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庄子最早提出“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庄子洞悉易理,深刻指出“《易》以道阴阳”;庄子“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
他的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的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与老子齐名,被称为老庄。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据传,又尝隐居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称其著书《庄子》为《南华真经》。
3、列子
列子(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之间,享年不明),本名列御寇(“列子”是后人对他的尊称),华夏族学者,周朝郑国圃田(今中国河南省郑州市)人,古帝王列山氏之后。
道家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先秦天下十豪之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对后世哲学、美学、文学、科技、养生、乐曲、宗教影响非常深远。
著有《列子》,其学说本于黄帝老子,归同于老、庄。创立了先秦哲学学派贵虚学派(列子学)。是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重要传承人物。

扩展资料:
道家无为思想的产生背景:
周朝之前,中国是个大一统的国家。自平王东迁,东周开启,实施了分封制,国家最高统治者天子把土地分封给诸侯,并准许其建立诸侯国。
诸侯有权将封地再分封给卿大夫,将任务层层摊派,最后把土地分给百姓耕种。这虽能提高下级加强生产的积极性,但弊端也大。
比如诸侯等下级,通过瞒报产量和偷税漏税等,就可减少上缴比例。因此,诸侯国越来越富、周王室却越来越穷。
随着周室日渐式微,诸侯日益坐大,大国之间互相争权夺利、吞并小国、争当霸主。此时的周天子仅保有天下共主的名义,无实际控制天下的能力。
因此周朝进入了大分裂的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你争我夺、连年征战,导致战火纷飞、人头翻滚,百姓苦不堪言,天下混乱至极。
老子亲眼目睹诸侯争霸、战乱纷起、百姓民不聊生、国家渐趋衰落等乱象。他遵从“得其时而驾,不得其时而隐”的理念,意欲隐去。他认真思考天下大乱问题。
认为根源在于统治者(诸侯)的利欲熏心、胡乱作为,并以妄为常、乐此不疲,此即“有为”;基于此,老子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即:知常不妄,循行天道,顺势而为,而不胡乱作为。期望能以此来缓解社会尖锐的矛盾,将百姓从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挽狂澜于既倒,扶社稷于将倾。这就是无为思想产生的缘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道家

人类哲学有两个源头,一个是古希腊哲学,另一个就是中国的老子哲学。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世人尊为“中国哲学之父”。

老子是我国古代春秋时期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全世界最早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的伟大哲学家。有关他的生平事迹已难详考。

老子

根据《史记》的记载,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在今河南鹿邑)人。而且他曾经在周朝做过“守藏室之史”,即主管王室藏书的史官。

据说老子年幼时聪颖好学,曾经师从精通礼乐的商容大夫,后来在老师的推荐之下来到东周的首都洛邑求学,并进入周天子保存典籍文献的守藏室工作。守藏室中保存着天下各国进献给周天子的图书典籍,在这里老子博览群书、用功学习,学问越来越渊博,见解也越来越深刻。

经过多年的学习和工作,老子不仅熟谙典章制度,对政治上的兴亡治乱也多有见闻,慢慢地老子的名声传扬在外。

周敬王三年(公元前517年),周王室发生内乱,老聃早已预见周大势已去,决定离宫归隐。他骑一青牛,欲出函谷关,西游秦国。

老子骑青牛过函谷关的时候,守关的令尹喜知道他将隐居,便请老子留下著作,于是老子写下了五千字,这就是老子传世的唯一著作《道德经》。

《道德经》

《道德经》是老子的代表作,分《德经》和《道经》两篇,是我国现存的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哲学著作。这部书在春秋时期被称作《老子》,道教兴起以后被尊为经典,故而被称为道德经;因为这本书只有约五千字,所以又被称为《五千言》或《老子五千文》。本书共八十一章,字数虽少,却蕴涵了丰富的哲学内容,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成为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国学大师胡适曾经评价老子为“中国哲学的鼻祖,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位真正的哲学家”。

老子在《道德经》中揭示了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他认为:“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也就是说事物的存在都是相互依存,而不是彼此孤立的。

老子的政治观点无为而治

《道德经》中还蕴含着老子的政治理想,他提出的“无为而治”观点是历代道家学说的主要内容。“无为而治”主要是针对政治上的“有为”而言的,在老子看来,“有为”政治带来的祸害非常严重。防禁越多,人民越陷入贫困;法令越森严,盗贼越增加。统治者征收大量赋税,造成人民饥饿;统治者越是强作妄为,人民越是难以心服口服。

“无为而治”指的是,统治者在管理人民时采取顺其自然的手段,少一点欲望,少一点作为,这样人民的生活环境相对宽松,反抗行为相对也就较少。反之,越是“有为”政治,给民众带来的压迫越多、压力越大,人民的反抗也越激烈,不利于政权的巩固。

《道德经》中的阴阳理论

《道德经》中的理论除了被用于治国和修身,还被广泛运用于兵法甚至中国武术。说《老子》是太极思想的源头其实不是很确切,老子吸收了《易》的阴阳理论,结合自己对宇宙的理解和参悟,书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就是具体的有关宇宙万物起源的阴阳理论。

而在兵法、武学中引用阴阳理论是中国古已有之的惯例,不仅武学中运用到《老子》,在兵家理论中也深受《老子》的影响。

《老子》一书对历代的武学家、兵家都有很大影响

中国古代的兵家论著最有名的要数《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了,然而,《孙子兵法》中的很多兵家理论也可看出老子的道家理论的影子来,比如“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这其中蕴含的虚实相生相克的道理,与老子的阴阳相生相克的原理如出一辙。

因此说,《老子》一书对历代的武学家、兵家都有很大影响,甚至有人说《老子》就是一部兵书。那么,《老子》这部书中究竟阐述了怎样的兵家理论呢?

《老子》书中的兵家理论

《老子》第三十六章讲道:“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这一章讲到得与失、兴与废、强与弱之间的辩证关系,也包含了兵法中的基本理论,就是弱兵遇强军时,应采取什么样的应对之策以化解自身危机。

当敌我双方力量悬殊的时候,要如何保存自身,甚至反败为胜呢?老子给予了明确的回答,就是“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所以,尽管老子一生没有带兵打过仗,《老子》一书中也没有明确提及任何作战理论,但是《道德经》中阐述了宇宙中万事万物的基本原理,它的哲学思想适用于任何领域中。


总结

从16世纪开始,《道德经》就陆续被翻译成了德文、英文、日文、拉丁文、法文等各国文字出版发行。迄今为止,《道德经》的外文译本已经有了一千多种。

多年以来,《道德经》不仅对日韩等亚洲国家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甚至对于近现代的许多西方文学家、哲学家也影响颇深,其中就包括俄国文豪托尔斯泰等人。直到今天,《道德经》仍然在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



可能是对社会,社会的组成,人们的思想第一表述的。

道家学派创始人是谁?道家对后世有哪些影响呢?
答:引言:在我国古代有很多优秀的古人,他们用着自己的思想 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而且他们的有些思想在现如今的社会仍然会流行,所以他们应该值得人们去铭记。一、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家学派创始人是老子,老子原名叫做李耳,字聃,他出生于周朝春秋末期楚国苦县,老子是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思想...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谁?
答:杨朱(约公元前395--约公元前335),一说约公元前450--约公元前370 ,杨姓,字子居,魏国(一说秦国)人,中国战国初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杨朱主张“贵己” 、“重生”、 “人人不损一毫”的思想。是道家杨朱学派的创始人。他的见解散见于《列子》,《庄子》,《孟子》,《韩非子》,《...

道家的创始人是谁,谁又是最大的传承和发扬者?
答:1、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他本名李耳,字伯阳,也被尊称为老聃。作为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老子在河南周口鹿邑出生,他的思想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人尊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2、庄子,名周,字子休,被后人尊称为“南华真人”,他是战国时期宋国蒙地的一位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和...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谁
答:道家学派 道家 以先秦老子、庄子关于“道”的学说为中心的学术派别。道家之名,始见于西汉司马谈的《论六家之要指》,称为“道德家”。《汉书·艺文志》称为道家,列为九流之一。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在庄子前或同时,有杨朱的“全性葆真”说,宋钘、尹文的“情欲寡浅...

道家创始人老子
答:老子,又称老聃,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时期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大约生于公元前580年,卒于公元前500年前后。老子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老子曾经做过东周王朝的“守藏室之史”,即主管王室藏书的史官。由于有这样的条件,他有机会阅读大量图书典籍,不仅熟谙典章制度,而...

老子是什么学派
答:老子的简介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被道教尊为教祖。老子字伯阳,谥号聃,又称李耳。他是中国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老子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是凌驾于万物之上的。老子倡导“无为而治”。“无为而治”是指不妄为,不为所欲为。老子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

道家的创始人是谁,道家是谁创立的
答:道家思想,是古代中国思想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数千年来,道家思想虽不曾长期成为官方显学,但其影响力始终延续于历史长河之中。 那么道家的创始人是谁呢?让 道家文化 带你一起探索。道家创始人即老子,姓李名耳,字聃。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其存世着作为...

道教 创始人是谁??
答:道教创始人是张道陵,发源于古代本土中国春秋战国的方仙道,是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之一,后来由张道陵正式创立教团组织,距今已有1800年历史。道教在古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现代世界的也积极发展。道家虽然从战国时代即为诸子百家之一,道教把原为道德哲学家神化了。直到汉朝后期才有教团产生,益州(今...

道教鼻祖是谁?
答:道教鼻祖是太上老君,也就是老子。老子在道教中被尊为道祖,并将其《老子》一书改名为《道德真经》,作为宗教的主要经典。在很多道观的三清殿中,供奉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其中太上老君塑像居元始天尊右位,手执蒲扇,居住大罗天上太清仙境,是“道教最高尊神三清天尊”之一。道教...

春秋时期的什么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什么是道学家派的创始人
答: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华夏族,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 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