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死观的文言文

作者&投稿:云蚀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古代有关生死观的诗句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释]1. 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2. 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3. 项羽(公元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

后被刘邦打败,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今译] 活着的当作人中的豪杰,死了也应是鬼中的英雄。

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解说]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

爱国 *** ,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但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但求苟且偷生。

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齐鼓。

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 *** 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

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今译】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苦辛,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周星。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下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汗青。

【作者简介】 文天祥(1236—1283),南宋爱国诗人。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

南宋末,全力抗敌,兵败被俘,始终不屈于元人的威逼利诱,最后从容就义。他后期的诗作主要记述了抗击元兵的艰难历程,表现了坚贞的民族气节,慷慨悲壮,感人至深。

【注释】 ①零丁洋:在今广东中山南的珠江口。文天祥于宋末帝赵昺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被元军所俘,囚于零丁洋的战船中,次年正月,元军都元帅张弘范攻打崖山,逼迫文天祥招降坚守崖山的宋军统帅张世杰。

于是,文天祥写了这首诗。②“辛苦”句:追述早年身世及为官以来的种种辛苦。

遭逢,遭遇到朝廷选拔;起一经,指因精通某一经籍而通过科举考试得官。文天祥在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以进士第一名及第。

③干戈寥落:寥落意为冷清,稀稀落落。在此指宋元间的战事已经接近尾声。

南宋亡于本年(1279),此时已无力反抗。四周星:周星即岁星,岁星十二年在天空循环一周,故又以周星惜指十二年。

四周星即四十八年,文天祥作此诗时四十四岁,这里四周星用整数。旧注多以“四周星”为文天祥1275年应诏勤王以来的四年,其实本诗前两句应当合起来理解,是诗人对平生遭遇的回顾。

④“山河”句:指国家局势和个人命运都已经难以挽回。⑤惶恐滩:在今江西万安县,水流湍急,为赣江十八滩之一。

宋瑞宗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在江西空阬兵败,经惶恐滩退往福建。⑥“零丁”句:慨叹当前处境以及自己的孤军勇战、孤立无援。

诗人被俘后,被囚禁于零丁洋的战船中。⑦汗青:史册。

纸张发明之前,用竹简记事。制作竹简时,须用火烤去竹汗(水分),故称汗青。

【赏析】 这首诗是文天祥被俘后为誓死明志而作。一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但限于篇幅,在写法上是举出入仕和兵败一首一尾两件事以概其馀。

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中,亡国的悲剧已不可避免,个人命运就更难以说起。但面对这种巨变,诗人想到的却不是个人的出路和前途,而是深深地遗憾两年前在空航自己未能在军事上取得胜利,从而扭转局面。

同时,也为自己的孤立无援感到格外痛心。我们从字里行间不难感受到作者国破家亡的巨痛与自责、自叹相交织的苍凉心绪。

末二句则是身陷敌手的诗人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这使得前面的感慨、遗恨平添了一种悲壮激昂的力量和底气,表现出独特的崇高美。

这既是诗人人格魅力的体现,也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的精神美,其感人之处远远超出了语言文字的范围。

2. 关于生死观的文章

生死观的书还分很多方向,看你要从哪入门认识,开头第一步,是已经相信或去了解有灵魂的存在。

1.灵魂是否存在:史帝文生是以中立的立场,不说信或不信,在研究灵魂转生的科学统计,可以看他的相关着作。2.前世今生的探讨:布莱恩.魏斯的 ,作者是位崇尚科学的心理医师,他在催眠治疗病患的过程中,无意间发现人有前世记忆。

3.心理学探讨:生命轮回对人心理的影响。例如 。

4.对死亡过程的探讨:如一楼所贴的文章,大致上差不多是看到光,看到自己的身体,灵魂出体,飞行,遇到其他高灵带领之类的。5.对死后世界的探讨:非常有名的 ,可以对中阴时期有所了解。

6.天堂与地狱之说:佛经 ,善书 , , 都有详说,天堂地狱都由人心所造。刚开始我在找生死这个人生问题的时候,也是看叔本华的书,我也很喜欢叔本华,但是在这个问题上并没有找到我要的答桉,生死问题不在哲学的理性思维里,对我来说,虽然觉得头头是道,但是反而成了一种压抑,而且西方有个天道不仁慈的观念,造成部分哲学家悲观主义,误人不浅啊!!日月曾照古今善恶之人,无生分别对待之心,故日月常明,万古流芳。

佛也说,无分别心。天怎么会是不仁慈的。

说远了,就说到这儿吧。

3. 古代有关“生死观”的诗句有哪些

《西江月》 宋代:张伯端 人我众生寿者,宁分彼此高低。

法身通照没吾伊。念念体分同异。

见是何曾是是,闻非未必非非。往来诸用不相知。

生死谁能碍你。《过零丁洋》 宋代: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登楼》 唐代:李洞 川上值楼开,寒山四面来。

竹吹人语远,峰碍鸟飞回。 生死别离陌,朝昏云雨堆。

谁知独立意,溅泪落莓苔。《赠王山人》 唐代:白居易 闻君减寝食,日听神仙说。

暗待非常人,潜求长生诀。 言长本对短,未离生死辙。

假使得长生,才能胜夭折。 松树千年朽,槿花一日歇。

毕竟共虚空,何须夸岁月。 彭殇徒自异,生死终无别。

不如学无生,无生即无灭。《访嵩阳道士不遇》 唐代:孟郊 先生五兵游,文焰藏金鼎。

日下鹤过时,人间空落影。 常言一粒药,不堕生死境。

何当列御寇,去问仙人请。《梦李白二首·其一》 唐代:杜甫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

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华山畿·君既为侬死》 南北朝:佚名 华山畿,华山畿,君既为侬死,独生为谁施?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

《夏日绝句》 宋代: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月夜忆舍弟》 唐代: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放言五首·其三》 唐代: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4. 古代有关“生死观”的诗句有哪些

1. 《西江月》

宋代:张伯端

人我众生寿者,宁分彼此高低。法身通照没吾伊。念念体分同异。

见是何曾是是,闻非未必非非。往来诸用不相知。生死谁能碍你。

2. 《过零丁洋》

宋代: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 《登楼》

唐代:李洞

川上值楼开,寒山四面来。竹吹人语远,峰碍鸟飞回。

生死别离陌,朝昏云雨堆。谁知独立意,溅泪落莓苔。

4. 《赠王山人》

唐代:白居易

闻君减寝食,日听神仙说。暗待非常人,潜求长生诀。

言长本对短,未离生死辙。假使得长生,才能胜夭折。

松树千年朽,槿花一日歇。毕竟共虚空,何须夸岁月。

彭殇徒自异,生死终无别。不如学无生,无生即无灭。

5. 《访嵩阳道士不遇》

唐代:孟郊

先生五兵游,文焰藏金鼎。日下鹤过时,人间空落影。

常言一粒药,不堕生死境。何当列御寇,去问仙人请。

6. 《梦李白二首·其一》

唐代:杜甫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7. 《华山畿·君既为侬死》

南北朝:佚名

华山畿,华山畿,

君既为侬死,独生为谁施?

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

8. 《夏日绝句》

宋代: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9. 《月夜忆舍弟》

唐代: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0. 《放言五首·其三》

唐代: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5. 王羲之生死观的诗句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shāng)为妄作。

【出处】王羲之《兰亭集序》: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不知老之将至 一作:曾不知老之将至)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6. 古代人表达生死观的诗句

夏日绝句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注释]1. 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2. 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3. 项羽(公元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

后被刘邦打败,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今译]活着的当作人中的豪杰,死了也应是鬼中的英雄。

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解说]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

爱国 *** ,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但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但求苟且偷生。

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齐鼓。

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 *** 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

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今译】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苦辛,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周星。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下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汗青。

【作者简介】文天祥(1236—1283),南宋爱国诗人。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

南宋末,全力抗敌,兵败被俘,始终不屈于元人的威逼利诱,最后从容就义。他后期的诗作主要记述了抗击元兵的艰难历程,表现了坚贞的民族气节,慷慨悲壮,感人至深。

【注释】①零丁洋:在今广东中山南的珠江口。文天祥于宋末帝赵昺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被元军所俘,囚于零丁洋的战船中,次年正月,元军都元帅张弘范攻打崖山,逼迫文天祥招降坚守崖山的宋军统帅张世杰。

于是,文天祥写了这首诗。②“辛苦”句:追述早年身世及为官以来的种种辛苦。

遭逢,遭遇到朝廷选拔;起一经,指因精通某一经籍而通过科举考试得官。文天祥在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以进士第一名及第。

③干戈寥落:寥落意为冷清,稀稀落落。在此指宋元间的战事已经接近尾声。

南宋亡于本年(1279),此时已无力反抗。四周星:周星即岁星,岁星十二年在天空循环一周,故又以周星惜指十二年。

四周星即四十八年,文天祥作此诗时四十四岁,这里四周星用整数。旧注多以“四周星”为文天祥1275年应诏勤王以来的四年,其实本诗前两句应当合起来理解,是诗人对平生遭遇的回顾。

④“山河”句:指国家局势和个人命运都已经难以挽回。⑤惶恐滩:在今江西万安县,水流湍急,为赣江十八滩之一。

宋瑞宗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在江西空阬兵败,经惶恐滩退往福建。⑥“零丁”句:慨叹当前处境以及自己的孤军勇战、孤立无援。

诗人被俘后,被囚禁于零丁洋的战船中。⑦汗青:史册。

纸张发明之前,用竹简记事。制作竹简时,须用火烤去竹汗(水分),故称汗青。

【赏析】这首诗是文天祥被俘后为誓死明志而作。一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但限于篇幅,在写法上是举出入仕和兵败一首一尾两件事以概其馀。

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中,亡国的悲剧已不可避免,个人命运就更难以说起。但面对这种巨变,诗人想到的却不是个人的出路和前途,而是深深地遗憾两年前在空航自己未能在军事上取得胜利,从而扭转局面。

同时,也为自己的孤立无援感到格外痛心。我们从字里行间不难感受到作者国破家亡的巨痛与自责、自叹相交织的苍凉心绪。

末二句则是身陷敌手的诗人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这使得前面的感慨、遗恨平添了一种悲壮激昂的力量和底气,表现出独特的崇高美。

这既是诗人人格魅力的体现,也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的精神美,其感人之处远远超出了语言文字的范围。

7. 古代文人的生死观

生和死,是永恒的哲学命题。

有人谈生因之苦恼,有人论死为之色变,也有人三缄其口不置可否。叔本华在他的《悲观论集卷》中开篇就指出,人生来只以受苦为目的,因此死亡似乎是脱离悲惨世界的一种不错的方式,苦难“直至死亡才结束”,这与卢梭的“当我呱呱落地的时候就已进入竞技场,直到身死时才能离开”①的观点无二。

但美国哲人诺尔曼.布朗则不能接受死亡,他认为“生本能与死本能的重新统一只能被设想为历史过程的终结”②。更多的人则是顺生顺死,把握现时生活,不去追究死亡,更遑论谈及二者了。

但中国文人的生死观则大多居于豁达,所谓“民不畏死”,死当然难以奈何他们。东晋葛洪知道“有始者必有卒,有存者必有亡”,“死者,人理之常然,必至之大端”③,这点与汉代扬雄“有生者,必有死;有始者,必有终”④的看法相同。

而孟子虽然提出“生亦我所欲,死亦我所恶”,但他生不苟且死不躲避,能够为义而慨然舍生凛然赴死,并没有失其本心。再者如庄子所言的“死生为昼夜”,则将之视为瞬息间的交接,“生亦何欢,死亦何苦”,一念之间就可能与死神打上交道,存亡之理要在达观。

生渺渺,死茫茫,捉摸不透,猜测不清,而正是由于这种难以解释的朦朦胧胧之情景,才催发了古今中外的学者们不断探索的欲望。于是,史铁生便又拿起笔,在字里行间诉说对生命的真切感悟,对生死的哲学思考,所以就有了这篇被誉为上世纪九十年代十大经典作品之一的《我与地坛》。

地坛是明清帝王祭祀“皇地祗神”的所在,过去每年夏至便是她的沸腾之期。然而时过境迁,当年热闹场景而今云散烟消,曾经圣地却成了“一座废弃的古园”,以至荒芜冷落如同野地,忍受着被人遗忘后的孤独和寂寥。

或许可以说,地坛也经历了一番生死的轮回,而且最终大彻大悟。她以静物的身份聆听了死神的宣示,又以思想者的姿态进入了无余之涅盘。

她不张扬已有过的繁华,任凭人们从记忆中洗去那些于今看来似乎多余的影像。 可是园子荒芜但不衰败,她虽然让风雨带走了浮夸的琉璃,剥去了炫耀的朱红,却还留下有素朴的殿阁、苍幽的老柏和坦荡的野草供人凭吊任人感慨。

不过确切地说,地坛之所以如此,应该是在叫人悟道,叫人感悟生死之道。她里面的一草一木众鸟众花,朝晖夕荫晚景凉天,都是颔首不语的哲学家,为前来悟道的人沐以甘霖施之醴泉,解脱他们所遭受的创伤和痛楚,促使他们获得心灵上的洗礼。

双腿残废的史铁生便是地坛里的悟道者之一。搬家几次却离地坛愈来愈近,与其说是他主动来到地坛,毋宁说是地坛在召唤他。

地坛等了四百年,等着为史铁生传授自己的思想,而他也倾心于地坛的观瞻,就这样,两位并非哲人的哲人不谋而合地在以后流转的时光中碰撞出了思考的火花。当他开着轮椅踏足这方静穆的土地时,地坛便竭尽所能地为这位年轻人提供一个宁静的去处,超脱生死的她用草木竞相生长所奏出的窸窣之音,让处在绝望中的史铁生感受到了生命的律动。

我们知道,一个人如果常与宁静为伴与思考为伍,那么他总会有交谈的对象,这个对象不是别的,正是自己的内心,是自己的灵魂。史铁生跟着灵魂谈论了许多年,也悟到了许多事,于是他不再一味的沉郁苦闷恓惶落寞,他也能轻松快乐,也能优哉游哉,这不能不说是地坛的恩赐,所以“因为这园子,我常感恩于我的命运”。

地坛这座古园肃穆幽深,似一位饱经沧桑历览世情的老人,她把自己身上所有的东西都化做哲理,为史铁生解答生死的意义。这位年轻人也以高超的智慧接受了这一似乎宿命的安排,他也明白了,生命虽然混沌不清,但死亡也不是没边没沿,人既生则必死,“死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的事”,它像一个节日,必然会降临。

的确,死神对人的窥视从不曾停止过,但他也从不曾在时候未到的一天拿走人的生命。既然他这样公正,为何不活下去试试呢?超然于物外的人几乎没有,但泰然于心中的君子比比皆是,那么何不泰然一番,不去与死亡计较争辩;何不坦直真诚地面对人世间的风云变幻,心平气和地作伴人生路上的沧桑浮沉呢? 史铁生说有三个问题始终困扰着他,前两个都是关于生死的。

其一便是“要不要去死”,这与莎士比亚的“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问题”(To be or not to be,this is the question.)如出一辙,不过他已经解答了,“破帽多情却恋头”,即便生存有多痛,终究得活下去,他不会选择提早把自己送给死神的这条路。第二是“为什么活”,这个问题之所以能像藤蔓一样一直萦绕在他的心中,他在《写作之事》中已提到:“如果求生是包括人在内的一切生物的本能,那么人比其他生物已然又多了一种本能了,那就是不单要活还要活得明白。”

于是,为了活明白,他必须要清楚生活的目的。余华说“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可他呢?他只知道自己活着不是为了写作,但写作是为了活着。

尽管零二年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杰出成就奖授奖词这样评价史铁生:“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但是这也并不能说明写作是史铁生人生的目的,连他自己最终都不明其果,只得说“活着的问题在死前是完不。

8. 关于生死观的文章

生死观的书还分很多方向,看你要从哪入门认识,

开头第一步,是已经相信或去了解有灵魂的存在。

1.灵魂是否存在:

史帝文生是以中立的立场,不说信或不信,在研究灵魂转生的科学统计,可以看他的相关着作。

2.前世今生的探讨:

布莱恩.魏斯的<;前世今生-生命轮回的前世疗法>; ,作者是位崇尚科学的心理医师,他在催眠治疗病患的过程中,无意间发现人有前世记忆。

3.心理学探讨:

生命轮回对人心理的影响。例如<;我的小孩的前世>。

4.对死亡过程的探讨:

如一楼所贴的文章,大致上差不多是看到光,看到自己的身体,灵魂出体,飞行,遇到其他高灵带领之类的。

5.对死后世界的探讨:

非常有名的<;西藏生死书>;,可以对中阴时期有所了解。

6.天堂与地狱之说:

佛经<;地藏菩萨本愿经>;,善书<;天佛院游记>,<;玉历宝钞>,<;地狱游记>;都有详说,天堂地狱都由人心所造。

刚开始我在找生死这个人生问题的时候,也是看叔本华的书,

我也很喜欢叔本华,但是在这个问题上并没有找到我要的答桉,

生死问题不在哲学的理性思维里,

对我来说,虽然觉得头头是道,但是反而成了一种压抑,

而且西方有个天道不仁慈的观念,造成部分哲学家悲观主义,误人不浅啊!!

日月曾照古今善恶之人,无生分别对待之心,故日月常明,万古流芳。

佛也说,无分别心。

天怎么会是不仁慈的。说远了,就说到这儿吧。



古文观止中的名句有哪些
答:《古文观止》是古人编写的一本启蒙读物,包括了陶渊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等名家的大作,《左传》、《史记》、《战国策》中的经典名篇也被收入其中。以下摘录几句经典名句: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出处】《岳阳楼记》(作者:范仲淹)【大意】品德...

初中最难背的文言文排名
答:《鱼我所欲也》这篇文言文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的一篇代表作。这篇文章虽然字数不是很多,但是难度系数要比《木兰诗》高,尤其是后半段,很多人都会绕进去。《长恨歌》白居易所作,全文840字,也算是比较长的了,很多人只学前半部分,也只背诵了前半部分,所以这首...

...有关的资料。读读《墨子》和《庄子》,抄写你觉得有启发的文言...
答: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为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

文言文阅读的要点
答:文言文阅读的要点2 【专题复习目标】 1.了解并掌握常用文言实词、常见虚词的含义和用法,能准确地写出它们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 2.理解、掌握那些含义基本不变,但结构方式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文言实词。 3.理解并掌握一词多义,根据该词所处的具体语境作出正确的解释。 4.能识别常见的通假字,并做出解释。 5....

文言文《报认少卿书/报任安书》的翻译
答:司马迁以激愤的心情,陈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抒发了内心的痛苦,说明因为《史记》未完,他决心放下个人得失,相比“死节”之士,体现出一种进步的生死观。行文大量运用典故,用排比的句式一气呵成,对偶、引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穿插其中,气势宏伟。这篇文章对后世了解司马迁的生活,理解他的思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司马迁...

初中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
答:49、《过零丁洋》诗中表达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的句子是 , 。50、《过零丁洋》诗中借用比喻,表现国家多难,个人浮沉的时句是 , 。51、《水调歌头》中饱含人生哲理的句子是 , , 。52、《水调歌头》中作者借月抒怀,表达对亲人美好祝愿的句子是 , 。53、《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描写潼关地势险峻的...

语文初二下文言文常考题
答: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2、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三、阅读课本,回答下列问题 1、五柳先生三大爱好是指什么? 2、文中哪句话是陶渊明归隐形象的总体勾勒,使一位沉默寡言,淡泊功利的隐世名士飘然而生。 3、“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表现...

高中语文 文言文
答:其四是贯彻全书的那种豪迈的人生观、生死观、价值观。司马迁在《史记》中所歌颂的几乎都是一些勇于进取、勇于建功立业的英雄。他们有理想、有抱负、有追求;他们为了某种信念、某种原则可以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们都有一种百折不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司马迁曾在《报任安书》中写道:“人固有一死,或重于...

2010中考语文重点文言文,默写有哪些
答:55.文天祥被俘后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直抒胸臆,表达其崇高的生死观;苏轼身处逆境,也以“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来表达他积极豁达的人生观。 56.珍惜时间的警句有: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热爱读书的名言有: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珍视友谊的格言有:人生得一...

初中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
答:49、《过零丁洋》诗中表达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的句子是 , 。50、《过零丁洋》诗中借用比喻,表现国家多难,个人浮沉的时句是 , 。51、《水调歌头》中饱含人生哲理的句子是 , , 。52、《水调歌头》中作者借月抒怀,表达对亲人美好祝愿的句子是 , 。53、《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描写潼关地势险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