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弼文言文翻译

作者&投稿:大叔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宋史富弼传》文言文翻译,最好能有重点字词的详解,谢谢

原文: 标题:富弼 作者或出处:未知

富公为人温良宽厚,泛与人语,若无所异同者。及其临大节,正色慷慨,莫之能屈。智识深远,过人远甚,而事无巨细,皆反复熟虑,必万全无失然后行之。

宰相,自唐以来谓之礼绝百僚,见者无长幼皆拜,宰相平立,少垂手扶之;送客,未尝下阶;客坐稍久,则吏从傍唱"相公尊重",客踧踖起退。及公为相,虽微官及布衣谒见,皆与之抗礼,引坐,语从容,送之及门,视其上马,乃还。自是群公稍稍效之,自公始也。

自致仕归西都,十馀年,常深居不出。晚年,宾客请见者亦多谢以疾。所亲问其故,公曰:"凡待人,无贵贱贤愚,礼貌当如一。吾累世居洛,亲旧盖以千百数,若有见有不见,是非均一之道。若人人见之,吾衰疾,不能堪也。"士大夫亦知其心,无怨也。尝欲之老子祠,乘小轿过天津桥,会府中徙市于桥侧,市人喜公之出,随而观之,至于安门,市为之空,其得民心也如此。及违世,士大夫无远近、识与不识,相见则以言,不相见则以书,更相吊唁,往往垂泣,其得士大夫心也又如此。呜呼!苟非事君尽忠,爱民尽仁,推恻怛至诚之心,充于内而见于外,能如是乎?

译文或注释:

富弼性格温和,为人宽厚,经常与他人交谈,好像没有不一样的。但涉及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的时候,他就义正言辞,什么也不能让他屈服。智谋与见识深远,比其他人强多了,但是大事小事,都反复考虑,必须万无一失之后才去做。

自唐朝以来,官员向宰相行礼,宰相可不用还礼,来拜见的人,无论老少都要行礼,宰相站立的时后,都有年轻侍从垂首扶着他;送客时,不用下台阶;如果客人坐得久了,旁边的侍从就喊"相公尊重",客人就恭敬不安的起身退出。但到了富弼做宰相,即使是小官或百姓来见他,都能一平等的礼节来对待,请他坐下,心平气和地与来见人说话,客人走时送到门口,看到客人上马,才回来。自此众官员纷纷学习富弼,(以上礼节)源自富弼啊。

自从卸任回到西都,十多年了,几乎不出门。晚年的时候,有宾客来拜见的时候,常常称病谢绝。亲人问他为何不见客,富弼说:对待他人,无论富贵贫贱贤达愚钝,都应一样的以礼相待。我家几代人居住洛阳,亲戚好友成百上千,如果有的见有的不见,不是同等对待了。如果人人都见,我病情会加重,受不了。士大夫们都知道他的用意,没有怨言。曾经想去老子祠,乘坐小轿路过天津桥,会府中徙市于桥侧,市人看到富弼出行而高兴,伴随着观看,都到了安门,市面因为这件事儿而冷清了,富弼如此深得民心。等到富弼去世时,士大夫不论远近,认识不认识,见面了就相互转告,见不到面的,就写信,相互吊唁,常常落泪,富弼如此受士大夫爱戴。哎呀!如果不是尽忠职守为皇帝办事,尽仁尽义关爱民众,他的恳切至诚充满内心,表现在外,能这样么?

【注释】

[1]富公:即富弼,北宋名臣。字彦国,洛阳人。至和二年拜相。

[2]及其临大节:庆历二年,富弼曾出使契丹,拒绝其割地要求。大节,指关系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

[3]踧(cù)踖(jí):恭敬而不安的样子。

[4]致仕:辞去官职。

[5]恻(cè)怛(dá):同情,怜悯。

2. 《富弼》译文

劫盗张海将过高邮,知军晁仲约度不能御,谕军中富民出金帛牛酒迎劳之。

事闻,朝廷大怒,富弼议欲诛仲约。仲淹曰:“郡县兵械足以战守,遇贼不御,而反赂之,法在必诛;今高邮无兵与械,且小民之情,醵出财物而免于杀掠,必喜。

戮之,非法意也。”仁宗乃释之。

弼愠曰:“方欲举法,而多方阻挠,何以整众?”仲淹密告之曰:“祖宗以来,未尝轻杀臣下。此盛德事,奈何欲轻坏之?他日手滑,恐吾辈亦未可保。”

弼不谓然。及二人出按边,弼自河北还,及国门,不得入,未测朝廷意,比夜彷徨绕床,叹曰:“范六丈圣人也。”

【译文】 宋朝时强盗张海将大批人马快要到高邮了,知军(统理府州的军事长官)晁仲约预料无法抵御,就昭示当地富有的人,要他们捐出金钱、牛羊、酒菜去欢迎慰劳贼兵。 事情传开以后,朝廷非常愤怒。

富弼提议处死晁仲约。 范仲淹说:“郡县的兵力足以应战或防守,遭遇贼兵不抵御,反而去贿赂,在法理上知军必须处死;但是当时实际情况是高邮兵力不足,根本没有办法抵抗或者防守;而且百姓的常情,只要捐出金钱食物,可以避免杀戮抢劫,一定很高兴。

这种情况下杀死知军不是立法的本意。” 仁宗听后,接受范仲淹的意见,放过了知军。

富弼生气地说:“我们正要宏扬法令,你却多方阻挠,这样如何治理百姓?” 范仲淹私下告诉他说:“本朝从祖宗开始,未曾轻易处死臣下,这是一种美德,怎么可以轻易地破坏呢?假如皇上做惯这种事,将来恐怕我们的性命也不可保了。” 富弼颇不以为然。

后来两人出巡边塞,富弼从河北回来,进不了国都的城门,又无法知道朝廷的心意,整夜彷徨于床边,感叹地说:“范六丈真是圣人啊!”。

3. 古文《苏轼私识范仲淹》翻译



藩国名臣文言文对译
答:5. 文言文翻译~~急 ①富公:即富弼,北宋名臣。字彦国,洛阳人。至和二年拜相。②及其临大节:庆历二年,富弼曾出使契丹,拒绝其割地要求。大节,指关系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③踧踖(cùjí):恭敬而不安的样子。④致仕:辞去官职。⑥恻怛(cèdá):同情,怜悯。 富弼性格温和,为人宽厚,经常与他人交谈,好像没有不一样...

帮忙翻译几句文言文
答:1、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苏轼《范文正公文集叙》大概有十五年却不不能见他一面,难道不是命运的安排的吗?2、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苏轼《范文正公文集叙》这一年(我)考中进士,才被欧阳修公所赏识(了解),通过欧阳修公认识了韩琦、富弼...

文言文翻译啊!!
答:文言文翻译啊!! 10 景德二年春,表请归洛。陛辞日,肩舆至东园门,命二子掖以升殿,因言:“远人请和,弭兵省财,古今上策,惟愿陛下以百姓为念。”上嘉纳之,因迁从简太子洗马,知简奉礼郎。蒙正至洛,... 景德二年春,表请归洛。陛辞日,肩舆至东园门,命二子掖以升殿,因言:“远人请和,弭兵省财,古今...

与富弼书文言文阅读
答:2. 《宋史富弼传》文言文翻译,最好能有重点字词的详解,谢谢 原文: 标题:富弼 作者或出处:未知 富公为人温良宽厚,泛与人语,若无所异同者。及其临大节,正色慷慨,莫之能屈。智识深远,过人远甚,而事无巨细,皆反复熟虑,必万全无失然后行之。 宰相,自唐以来谓之礼绝百僚,见者无长幼皆拜,宰相平立,少垂手...

文言文富弼传,这几题怎么做
答:是这几题吗?宋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富弼,字彦国,河南人。初,母韩有娠,梦旌旗鹤雁降其庭,云有天赦,已而生弼。少笃学,有大度,范仲淹见而奇之,曰:“王佐才也。”以其文示王曾、晏殊,殊妻以女。仁宗复制科,仲淹谓弼:“子当以是进。”举茂材异等,授将作监丞、签书...

文言文翻译《吕蒙正不计人过》
答:吕蒙正宰相不喜欢记着别人的过失。刚担任副宰相,进入朝堂时,有一位中央官吏在朝堂帘内指着吕蒙正说,“这小子也能参与谋划政事吗?”吕蒙正装作没有听见似的走过去了。与吕蒙正同在朝廷的同僚非常愤怒,并追问那个人的官位和姓名。吕蒙正急忙制止,不让(那位同僚)查问。退朝以后,那些与吕蒙正同在...

《欧阳修传》文言文及翻译是什么?
答:译文: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时即死了父亲,母亲郑氏一直守节未嫁,在家亲自教欧阳修读书学习,因家里贫穷,以至于只能以芦荻作笔,在地上学习写字。后来考中了进士,并被任命为西京推官。此时欧阳修开始结交尹洙,一起作古文,议论时事,二人互为师友,又结交梅尧臣,吟诗作歌,相互唱和,从此以文章...

求2011年高考江苏卷的文言文《陈公弼传》翻译
答:【译文】因为母亲年纪大,陈公请求回到蜀州。到剑州临津任职。因为母亲去世离开官职。守孝期满(孝服去除),担任开封府司录官。【译文】第二年,盗贼在京西起事,杀死守令,富弼丞相举荐陈公,认为他可以重用,陈公担任房州知州。房州平素没有军队守备,百姓非常恐惧想要逃亡离开这里。陈公率领几百牢城卒,...

范公赈灾文言文
答:所以,就算说他坏话的人也都忌惮佩服他了,知道陷害不了他;而富弼遭到朝廷的怀疑也消解了。 富弼曾经给一个好友写信说:“在青州我能偶然救活几万人,比二十四考中书令(唐朝郭子仪任中书令很久,主持考核的官吏对他的考绩多达二十四次。后用为称颂秉政大臣位高任久的典故)还好的很啊。” 6. 赈灾文言文翻译解释 ...

刘沆为官 文言文翻译是什么?
答:又募土兵分捕余党,斩馘甚众。已而贼复出,杀裨将胡元,坐降知鄂州。还,知审刑院,除知永兴军。顷之,以龙图阁学士权知开封府,数发隐伏。皇祐三年,拜参知政事。文彦博、富弼复入为相。彦博为昭文馆大学士,弼监修国史,沆迁兵部侍郎,位在弼下。论者以为非故事,乃帖麻改沆监修国史,弼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