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韩愈感二鸟赋原文全文翻译

作者&投稿:游钓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韩愈《感二鸟赋》的译文

贞元十一年五月初五,我离开京师东行回归故里。五月初七,出了潼关,栖息逗留在黄河南岸。当时因为刚刚离开京都长安不久,心中有生不逢时的慨叹。那天看到路上行人中,有用笼子装着白乌鸦、白鸜鹆(八哥)西行去长安的,在路上喊叫着说:“某地方的某某长官,派遣使者把祥鸟进贡给天子,大家闪开!”当时东西往来的行人,听到后全都慌忙躲路让使者过去,不敢正眼看他一眼。于是我心中暗自悲叹,我幸而生长在太平年代,继承先人遗留下来的家业,不识兵器,不必攻击拒守;不辨农具,不用耕种收割,只是读书作文,从七岁开始到今天,已历二十二年。自己的行为不敢有违背儒家道德的地方,平时闲居,想想前古当今的事情,其中一些大的事端也都都能铭记于心。在礼部选拔人才时,自己与几十人一起应试博学宏词科,但榜上无名,只好和朝廷的下级官吏一样,期盼天子光明的照拂。而这种鸟,只是凭着它与众不同的羽毛,既没有道德,又没有智谋;既不能承担利国利民的政治顾问,更不能辅助皇帝教化百姓,却能被擢拔举荐给皇帝,荣耀如此。所以我做赋来抒发自己的感伤之情,同时借以表明遇到好时机,虽然只有一点点善行也能显达起来;遇不到好时机,即使积累众多的善行也会为世所不容。辞赋内容是:

我为什么要离开长安回到故里呢!我踏上归路之后才思考这个问题,如果在长安不能够养活自己,姑且因为故乡有食物就先回去吧。我出了国都的城门向东奔驰,顶着炎炎的烈日;不时地一边回头张望一边落泪,怀念那西逝的长安之路。过了潼关坐下来休息,看着奔涌凶猛的黄河之水,不禁感慨无知无识的两只鸟,正要蒙受皇恩来到皇上身边被宠幸;只是人被疏离、鸟却被亲近的厚薄不同的待遇,增加了我心中耿耿不平的愤慨;那两只鸟有什么好的思想,紧紧靠外在的羽毛才如此得逞。我的生命如此艰难,竟然比不上两只鸟;东西南北奔走不停四处觅食,连续十年不能安定下来生活;我天天吃得饱的日子都能数的过来,更何况在荐书上荣耀地看到自己的名字;被时俗陋见所喜好的才被称为“贤明”,他们哪有不说我不愚顽的呢。从前殷商的高宗武丁在睡梦中得到了良相傅说,朝中每个左右谁能超得过傅说,实在是君臣二人心神相通;在时运还未来的时候,或许君臣两方都互相寻求也不能找到彼此;即使挨家挨户去找去说,也只能会招灾惹祸添麻烦。上天既然生下了我,当然就希望我能在人世间有一番作为;为什么不像古人一样,却独独怅恨于自己没有官位。得到了官位却没有才能施展,那是鬼神在戏弄他们;幸好我年轻未晚,或许不应该羡慕那些像那两只鸟一样的人。

2. 韩愈《感二鸟赋》解读

贞元十一年五月初五,我离开京师东归洛阳。

五月初七出潼关,到黄河南岸逗留下来。当时因为刚刚离开京都,一直为上宰相书不报而耿耿于怀,慨叹自己生不逢时,命运多骞! 那天在集市看见一个提着装有白鸟、白鸜鹆的笼子向西去的人,边走边说:“某处地方官派我把祥鸟进贡给天子,大家闪开!”路人听到后,慌忙闪到路边让使者过去,不敢正眼看他。

触景生情,使我非常自悲。 我幸而生长在太平年代,继承先人遗业,不识兵器,不必攻击拒守;不辨农具,不用耕种收割,只是读书作文。

从七岁开始到今天,已历二十二年。自己的行为不敢有违背儒家道德的地方,平时闲居,想想古往今来的大事,也都了然于胸。

与几十人一起应博学宏词科的选拔,但榜上无名,只好和朝廷的下级官吏一样,期盼天子光明的照拂,有朝一日也能显达起来。而这种鸟,只是凭着它的羽毛与众不同,既没有道德,又没有智谋;既不能辅助侍奉皇帝,更不能替皇帝教化百姓,却得到了举荐给皇帝这样的荣耀。

所以我做赋来抒发自己的感伤之情。事实明摆着,际遇好的人,虽然只有一点善举也能显达起来;际遇不好的人,即使做了很多好事也为人不容。

3. 《读李翱文》的翻译

读李翱文欧阳修予始读翱《复性书》三篇,曰:此《中庸》之义疏尔[1]。

智者诚其性,当读《中庸》;愚者虽读此,不晓也,不作可焉[2]。又读《与韩侍郎荐贤书》,以谓翱特穷时愤世无荐己者[3],故丁宁如此;使其得志,亦未必。

然以韩为秦汉间好侠行义之一豪俊,亦善论人者也[4]。最后读《幽怀赋》,然后置书而叹,叹已复读,不自休。

恨翱不生于今,不得与之交;又恨予不得生翱时,与翱上下其论也[5]。凡昔翱一时人[6],有道而能文者莫若韩愈。

愈尝有赋矣,不过羡二鸟之光荣,叹一饱之无时尔[7]。此其心使光荣而饱,则不复云矣[8]。

若翱独不然,其赋曰,“众嚣嚣而杂处今,咸叹老而嗟卑;视予心之不然兮,虑行道之犹非。”[9]又怪神尧以一旅取天下,后世子孙不能以天下取河北,以为忧[10]。

呜呼,使当时君子皆易其叹老嗟卑之心为翱所忧之心,则唐之天下岂有乱与亡哉!然翱幸不生今时,见今之事[11],则其忧又甚矣!奈何今之人不忧也?余行天下,见人多矣,脱有一人能如翱忧者,又皆贱远,与翱无异[12],其余光荣而饱者[13],一闻忧世之言,不以为狂人,则以为病痴子,不怒则笑之矣。呜呼,在位而不肯自忧,又禁他人使皆不得忧,可叹也夫!景祐三年十月十七日,欧阳修书。

【注释】[1]《复性书》,李翱研究人性的著作。关于人性,自孟子的性善说、荀子的性恶说、汉代杨雄的性善恶混说提出后,历代思想家多有专门著述。

李翱主张性善,他以《中庸》作为理论根据,把性和情分割开来,从为性善情恶,要求去情以复性。这是韩愈观点的进一步发挥,成为来代理学的先导。

欧阳修主张“修身治人”,强 *** 育的作用,反对空谈人性,参见本书《答李诩书》。《中庸》、《礼记》中的一篇,传说是孔于的孙子孔伋所著。

义疏:说明、注解。[2]“智者”四句:意思是聪明的人了解性的含义,应该读《中庸》原书;愚笨的人即使读《复性书》,仍旧搞不清楚说的什么,因此大可以不写这样的文章。

诚:原注:“一作识。”读:原注:“一作复。”

[3]特穷时愤世:不过不遇于时而愤世嫉俗。[4]韩:即上文的“韩侍郎”,韩愈曾官吏部仕郎。

[5]上下其论,指讨论古今政事的得失。[6]一时人:同时人。

[7]赋,指韩愈于唐德宗贞元十一年五月未仕时所作的《感二鸟赋》。赋中有云:“感二鸟之无知,方蒙恩而人幸。

惟进退之殊异,增余怀之耿耿。彼中心之何嘉,徒外饰焉是逞。

余生命之湮厄,曾二鸟之不如。汨东西与南北,恒十年而不居。

辱饱食其有数,况策名于荐书。时所好之为贤,庸有谓余之非愚。”

赋的主题是借有人向皇帝献二鸟事,以抒发自己不得志的不平之感。[8]“此共”二句:意思是这种个人牢骚,换个地位就不会再说了。

[9]其赋:指李翱的《幽怀赋》。“视予心”二句:府代自德宗、顺宗以后,政治形势江河日下,战乱不息,朝廷已失去对全国的控制,人民生活困苦。

这二句表示了李翱自己和众人不一样,他不为个人遭遇不幸而愁叹,担心的是国家的命运。[10]神尧:指唐太宗。

唐张文琮《太宗文皇帝颂》即有“配尧登唐”的说法。一旅:一支军队,古代五百人为一施。

这里指唐王朝发祥地的太原部队。“后世子孙”句:唐代自安史乱后,河北、河南诸重镇相继被藩镇割据,战乱不息,唐王朝始终不能收复。

[11]见今之事:指宋王朝西北地区不断受辽和西夏侵犯的现实。[12]脱有:即使有。

贱远:指地位卑微、为朝廷所摈弃于远方的人。与翱无异:李翱因性格鲠直,论议不屈,宫位不显,多任外职,很少留在朝廷。

这里是作者对当时朝廷不问是非、不辨贤愚的感慨。[13]光荣而饱者:指显贵的当权者。

翻译: 我开始读李翱的三篇《复性书》时,心里想:这不过是给《中庸》做的注释。聪明人理解“性”的含意,不读《复性书》也知道应当使“性”恢复到中庸;愚笨的人即使读了《复性书》,也不懂得这个道理,所以《复性书》不作也可以。

又读他的《与韩侍郎荐贤书》,认为李翱只是时运不通而愤恨社会上没有推荐自己的人,因此反复述说求贤之事;假如他能得志,也未必这样。然而他把韩愈比作秦汉间好侠行义的一位豪杰之士,也算是善论人了。

最后读了《幽怀赋》,然后放下书卷赞叹,赞叹后又读,不能停下来。遗憾的是李翱不生于今世,不能与他交往;又可惜自己没有出生在中唐,不能与他共同反复商讨他所提出的问题。

以往与李翱同一时代的所有人,行仁义之道而善于作文的没有谁赶得上韩愈。韩愈曾经写过一篇赋,不过是羡慕两只鸟的荣耀,感叹还没吃上一顿饱饭罢了。

推究韩愈的心理,假如让他光显荣耀、生活宽裕,那就不再感叹了。象李翱就不是这样。

他的《幽怀赋》说:“众人喧哗而纷纷退隐,都感叹年老和地位卑下;内省自己的心却不是这样,只担心行圣人之道还有不足之处。”又诧异李世民能用一支军队取得天下,而后代的子孙却不能用全天下的力量收复河北,为此而忧虑。

啊!假使当时的人们都改变他们的叹老嗟卑之心而代之以李翱的忧国之心,那么,唐的天下哪能发生动乱和最终灭亡呢? 然而李翱幸好没有出生在当今之世,看到今天发生的事情,那么他的忧虑更严重了。怎么今天的人不知忧虑呢!我在。

4. 文言文翻译 画记——韩愈

【原文】 杂古今人物小画共一卷:骑而立者五人,骑而被甲载兵立者十人,一人骑执大旗前立,骑而被甲载兵行且下牵者十人,骑且负者二人,骑执器者二人,骑拥田犬者一人,骑而牵者二人,骑而驱者三人,执羁鞠立者二人,骑而下倚马臂隼而立者一人,骑而驱涉者二人,徒而驱牧者二人,坐而指使者一人,甲胄手弓矢钺植者七人,甲胄执帜植者十人,负者七人,偃寝休者二人,甲胄坐睡者一人,方涉者一人,坐而脱足者一人,寒附火者一人,杂执器物役者八人,奉壶矢者一人,舍而具食者十有一人,挹且注者四人,牛牵者二人,驴驱者四人,一人杖而负者,妇人以孺者载而可见者六人,载而上下者三人,孺子戏者九人。

凡人之事三十有二,为人大小百二十有三,而没有同者焉。 马大者九匹;于马之中,又有上者,下者,行者,牵者,涉者,陆者,翘者,顾者,鸣者,寝者,讹者,立者,人立者,龅者,饮者,溲者,陟者,降者,痒磨树者,嘘者,嗅者,喜相戏者,怒相缇啮者,秣者,骑者,骤者,走者,载服物者,载狐兔者。

凡马之事二十有七,为马大小八十有三,而莫有同者焉。 牛大小十一头。

橐驼三头。驴如橐驼之数,而加其一焉。

隼一。犬羊狐兔糜鹿共三十。

旃车三辆。杂兵器弓矢旌旗刀剑矛盾弓服矢房甲胄之属,缶并盂簦笠筐笛镝釜饮食服用之器,壶矢博弈之具,二百五十有一,皆曲极其妙。

贞元甲戌年,余在京师,甚无事。同居有独孤生申叔者,始得此画,而与余弹綦,余幸胜而获焉。

意甚惜之,以为非一工人之所能运思,盖蒙集众工人之所长耳,虽百金不愿易也⑥。明年出京师,至河阳,与二三客论画品格,因出而观之。

座有赵侍御者,君子人也,见之戚然,若有感然⑧。少而进日:“噫!余之手摸也,亡之且二十年矣。

余少时常有志乎兹事,得国本,绝人事而摸得之,游闽中而丧焉,居闲处独,时往来余怀也,以其始为之劳而夙好之笃也。今虽遇之,力不能为已,且命工人存其大都焉。”

余既甚爱之,又感赵君之事,因以赠之,而记其人物之形状与数,而时观之,以自释焉。【注释】 ①被甲载兵:穿着铠甲、扛着兵器。

载,同戴,负戴。田犬:猎狗。

田,同“畋”。②涉者:渡水的。

陆:通“路(1u陆)”,跳。翘者:指举足欲跳之马。

讹者:指在动的马。③旃(zhan占)车:插有赤色曲柄旗的车。

④弓服矢房:即弓袋箭袋。服,同“箙”,用竹木或兽皮制成的盛箭器。

⑤贞元甲戌年:贞元十年,即公元794年。⑥藂集:聚集。

藂,同“丛”。⑦河阳:今河南省孟县。

⑧赵侍御:其人不详。⑨手摸:亲手描摹。

10国本:国手所绘画本。闽中:古郡名,治所在冶县(今福建省福州市)。

大都:大概。11自释:自我宽慰。

【翻译】 绘有古今各种人、物的小画共一卷:骑着马站立在那里的有五人,骑着马穿着铠甲握着兵器站立在那里的有十人,一个骑马的人手握大旗在前面站着,骑着马而且穿着铠甲握着兵器边走边要下马、牵着马走的人有十人,骑马而且背上背着东西的二人,披甲戴盔坐着睡觉的一人,正在趟水过河的一人,坐着脱鞋袜的一人,因为冷烤火的一人,拿着各种器物做活的八人,捧着投壶用的壶、箭的一人,在屋下准备饭菜的十一人,舀水灌进器皿中的四人,牵牛的二人,赶驴的四人,一个人拄着拐杖、背着东西,妇女、幼儿坐在车中可以看见的六人,上车下车的三人,幼儿在游戏的九人。共描绘人物活动三十二项,画大小人物一百二十三个,没有形貌相同的。

马,大的有九匹;在马当中,又有站在高处的,处在低处的,正在走的,被牵着的,渡水的,跳着的,抬腿打算跳的,回头看的,发出啸声的,歇息的,动的,站立的,高举前两足、像人那样站立的,咬东西的,喝水的,小便的,往高处奔的,往低处下的,靠着树擦痒的,嘘气的,闻气味的,因为高兴在一起嬉戏的,因为发怒相互踢咬的,正在吃草的,被人骑着的,在奔驰的,在跑的,驮着衣物的,驮着狐狸、兔子的。共描绘马的活动二十七项,画有大小马八十三匹,却没有相同的 牛大小十一头。

骆驼三头。驴的数目除同骆驼数目一样外,再加上一头。

鹘鸟一只。狗、羊、狐狸、兔子、麋鹿一共三十只。

插有红色曲柄旗的车子三辆。各种兵器、弓箭、旌旗、刀剑、矛盾、弓袋箭壶、铠甲、帽盔一类的东西,以及瓶盂、伞笠、方筐圆莒、绮、釜一类饮食服用器物和投壶、下棋用的器具,有二百五十一件,都委婉细致地充分画出了它们的妙处。

贞元甲戌年,我在京城里,没有什么事可干。和我住在一起的有位独孤申叔先生,他才弄到这幅画,就和我打赌弹綦,我幸好胜了,于是得到了这卷画。

我心里十分爱惜它,认为它不单是一个画工能够构思得出,大概是许多画工发挥长处画出来的,即使是有人给我百两金子,我也决不出卖。第二年,我出了京城,到了河阳,和几位客人谈论画的品格,于是把它拿了出来。

在坐的有位赵侍御,是位有德行的人,他见到画便露出悲哀的神色,好象很有感触。过了一会儿对我说道: “唉!这是我亲手描摹的画呀,我失掉它都快二十年了。

我年轻时有志于绘画这件事,得到了一件国手绘的画,就抛开人世间的事情亲手描摹出了这卷画。



殊异的诗句殊异的诗句是什么
答:拼音是:shūyì。殊异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殊异shūyì。(1)极不相同;差异极大。(2)特殊;特异。二、引证解释⒈不相同。引《诗·魏风·汾沮洳》:“美无度,殊异乎公路。”唐韩愈《感二鸟赋》:“惟进退之殊异,增余怀之耿耿...

美好未来文言文怎么说
答:” 唐 韩愈 《感二鸟赋》:“及时运之未来,或两求而莫至。”《水浒传》第十八回:“知县相公早衙方散,一应公人和告状的都去吃饭了,未来。”(2).谓尚未发生。 晋 葛洪 《抱朴子·安贫》:“明哲消祸於未来,智士闻利则虑害。”(3).佛教语。指来生,来世。《魏书·释老志》:“浮屠正号...

我的祖辈文言文
答:1. 文言文中先人的意思 1、祖先。《书·多士》:“惟尔知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孔传:“言汝所亲知殷先世有册书典籍。”晋葛洪《抱朴子·自叙》:“又累遭兵火,先人典籍荡尽。”唐韩愈《感二鸟赋》:“幸生天下无事时,承先人之遗业。”清昭连《啸亭杂录·傅阁峰尚书》:“我先人披荆棘,厉血刃,与喀尔喀...

折节读书的意思
答:”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一:“ 李遵勖 为驸马都尉, 读书的解释 ∶看着 书本 出声读或 默读 ∶正式学习一个科目或课程她读书很用功详细解释.阅读书籍;诵读书籍。《礼记·文王世子》:“秋学礼, 执礼 者诏之;冬读书,典书者诏之。” 唐 韩愈 《感二鸟赋》序:“读书著文,自 ...

教育一词用文言文怎么说
答:“未来”一词本身就是标准的文言文词语,并不是现代人新造的。 证据非常多: 未来(未来) 《ZDIC.NET 汉典网》 (1).没有到来;不来。《楚辞·九歌·湘君》:“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北史·乐运传》:“婴径尺之鳞,其事非易;下不讳之诏,犹惧未来。更加刑戮,能无钳口?”唐 韩愈 《感二鸟赋》...

文言文中先人的意思
答:1、祖先。《书·多士》:“惟尔知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孔传:“言汝所亲知殷先世有册书典籍。”晋葛洪《抱朴子·自叙》:“又累遭兵火,先人典籍荡尽。”唐韩愈《感二鸟赋》:“幸生天下无事时,承先人之遗业。”清昭连《啸亭杂录·傅阁峰尚书》:“我先人披荆棘,厉血刃,与喀尔喀争来...

生命的词性 生命的词性是什么
答:唐韩愈《感二鸟赋》:“余生命之湮_,曾二鸟之不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十回:“生命注定的何必去寻。”⒋活命。引唐白居易《武昭除石州刺史制》:“王师伐蔡,尔在行间,致命奋身,挑战当寇,忠愤所感,卒获生命。”⒌指有生命之物。特指动物。引《坛经·行由品》:“猎人常令守网,每见生命尽放...

映月读书的解释
答:。 映雪 读书(形容家贫而苦读)。 笔画数:; 部首 : 读书的解释 ∶看着 书本 出声读或 默读 ∶正式学习一个科目或课程她读书很用功详细解释.阅读书籍;诵读书籍。《礼记·文王世子》:“秋学礼, 执礼 者诏之;冬读书,典书者诏之。” 唐 韩愈 《感二鸟赋》序:“读书著文,自 ...

韩愈被贬潮州的诗句
答:——韩愈 《马说》26、由是而之 焉之谓道。 ——韩愈 《原道》27、熔铸经典之范,翔集子史之术 ——韩愈28、盖上天之生余,必有期于下地。 ——韩愈 《感二鸟赋》29、君子之伤,君子之守。 ——韩愈 《幽兰操》30、文以载道 言贵独到 词必己出 文从字顺 ——韩愈31、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

韩愈赞美春天的京城的诗句
答:——韩愈 《马说》 26、由是而之 焉之谓道。 ——韩愈 《原道》 27、熔铸经典之范,翔集子史之术 ——韩愈 28、盖上天之生余,必有期于下地。 ——韩愈 《感二鸟赋》 29、君子之伤,君子之守。 ——韩愈 《幽兰操》 30、文以载道 言贵独到 词必己出 文从字顺 ——韩愈 31、无贵无贱,无长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