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隋”的意思是什么?隋字怎么写

作者&投稿:巢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_duì_zhuì均见“队”。
笔画数:11;部首:阝;笔顺编号:52431353334笔画顺序:折竖捺撇横撇折撇撇撇捺
详解
暂无汉字的详细解释
出处
[①][duì][《__》徒_切,去_,定。
]“队1”的繁体字。
集体的编制单位。
指一个具有某种性质的集体。
行列。
特指中国少年先锋队。
参见“_日”、“_旗”、“__”。
量词。
用于成群成列的人或物。
[②][zhuì][《集_》直_切,去至,澄。
]坠落。
后作“_”。
指倒翻。
引申为低沉。
殒灭;丧失。
[③][suì][《集_》徐醉切,去至,邪。
]通“隧1”。
隧道。
泛指道路。
特指险道、要道。
【戌集中】【阜字部】_;康熙笔画:17;页码:页1357第04【唐_】【集_】【__】徒_切【正_】杜_切,?音憝。
【_文】从高_也,失也。
又【玉篇】部也。
百人也。
【__】__也。
【左_·文十六年】楚子__,__於_品,分_二_。
【_】_,部也。
_道攻之。
【司_相如·上林_】_按行,_就_。
又【集_】【正_】?直_切,音_。
【集_】落也。
【_·檀弓】退人若____。
又【__】上如抗,下如_。
【_文】_,直_反。
【左_·成十二年】俾_其_。
【集_】本作_。
亦作隧。
又【集_】徐醉切,音遂。
_隧同。
_隧字_。
又【前_·王莽_】分_六尉六_。
【_】_,音遂。
又【?天子_】得__山之_。
【_】_,_谷中_阻道也。
又【集_】杜罪切,憝上_。
_也。
考_:〔【左_·文十五年】楚子__,__於_品,分_二_。
〕_照原文十五年改十六年。
__改__。
【卷十四】【?部】编号:9597_,[徒_切],_高_也。
从??_。


隋文帝为何改随为隋?到底哪种说法正确~
答:所以他得出结论说:“志书‘随’为‘隋’,罗泌云,随文帝恶随从辵改之。王伯厚[5]亦讥帝不学。后之学者,或以为初无定制,或以为音同可通用,至征委蛇委随作证。今此石远在前,已如此作,知非随文所改。《隶释》《张平子碑颂》,有‘在珠咏隋,于璧称和’语。隋字收在刘球《隶韵》[6]正无辵,则晋世已然...

隋少左边是什么字
答:隋 suí 部首笔画 部首:阝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1 五笔86:BDAE 五笔98:BDAE 仓颉:NLKMB 笔顺编号:52131212511 四角号码:74227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968B 基本字义 1. 中国朝代名:~代。2. 姓。

隋绪的读音?是什么意思?
答:隋绪共计2个汉字,每个汉字对应的读音为:suí xù 最新版本的新华词典里没有这个词。

仓颉造字的故事,你知道多少呢?
答:嬴政自称秦始皇。一个新词“秦”取代了原来的“古”。2.隋文帝创造了隋文帝这个词。在篡夺北周皇位之前,被隋国公封侯。所以他在建立新王朝的时候,准备以隋为国号,按惯例。他觉得隋末尾有“隋”字,意思是逃避,倒霉,不稳定。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

隋唐时期隋唐两个字怎么写
答: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这种汉字字体端正,就是现在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楷书的发展史分为四个时期:即楷书的萌芽期——秦汉,楷书发展期——魏、晋、南北朝,楷书繁荣期——隋、唐、五代,楷书...

隋字几画
答:应该是 11画 我查了字典 对不起

隋碑是什么意思?
答:隋碑是中华文化中珍贵的文物之一,它们记录了当时的政治制度、宗教信仰、社会生活、科技发展等方面的信息,对于研究隋代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隋碑在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也很重要,它们不仅帮助人们了解当时的思想、艺术、文字等方面的内容,也为后人学习汉字提供了实物,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隋碑是我们国家...

隋炀帝的炀字是什么意思?
答:隋炀帝的“炀”表示“好内怠政”、“外内从乱”,是他被缢杀当年,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加的。是为恶谥。 其实“炀”字总体说来还是好字,只是因为隋炀帝的名气太大,才让人联想到这个字不好。其实这是别人的误解。况且现在“谥法”里的解释已经不通用了。再说了隋炀帝虽然是末君,但他毕竟也有京杭...

上面“隋”下面“土”,这个字怎么念?
答:部首:土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1 五笔86:BDEF 五笔98:BDEF 仓颉:NBG 笔顺编号:52132511121 四角号码:74104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5815 基本字义 1.掉下来,坠落:~落。~地。~马。~胎。~甑不顾(喻对已经过去的事,不作无益的惋惜)。详细字义 〈动〉1.(形声。从土,隋声。

隋炀帝的“炀”字是什么意思???
答:炀 开放分类: 汉字、字典、汉语、字、汉语字典 炀2 (1)炀 yàng (2)(形声。从火,昜(yáng)声。本义:烘烤)(3)同本义 [roast]古者民不知衣服,夏多积薪,冬则炀之。――《庄子》(4)向火(取暖);烤火 [warm oneself]炀,炙燥也。――《说文》冬则羊裘解札,短褐不掩形而炀灶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