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03年全国高考卷一语文文言文答案

作者&投稿:充凤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求近三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整理~

原文及试题略,详解如下:
11.C。C选项的“遇”因为“对待”,本句很好翻译,后半句“遇……尽礼”合在一起为“以礼善待”之意。
12.C。“咸私哂其矫饰焉”中的“焉”很明显是语气词,“犹且从师而问焉”中的“焉”则是代词“之”;A项两个“为”皆是表被动的介词;B项的“以”则都是表目的的连词“来”;D项的“因”都是连词“于是”的意思。
此题依然沿袭高考考查虚词题的一贯风格,即一半句子出自课本。所以,今后文言文教学一定要立足课本,重视课本。
13.B。A项中第二句只是裴矩强调该罪犯的罪行,C项中第一句是裴矩为人乖张之道,D项是太宗对裴矩敢于讽谏行为的称赞。都不符合题意。
14.C。C项裴矩向炀帝献技错误,原文是炀帝询问裴矩方略。其他选项都可在原文中找到答案。
15.B。此题是今年高考的新题型,司马光说,“裴矩佞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愿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为直言,则佞化为忠”就是强调裴矩之变非裴之变而是君王之功。司马光在本段中主要强调一方面(表动)而非双方面(即表动则影随)。考生应当注意,《资治通鉴》本身就是给君王作辅证,司马光当然站在劝谏君王的角度论事。而《旧唐书》则是站在裴矩的角度。
16.翻译:
(1)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译文:裴矩竟然能够当廷辩驳,不肯当面顺从
此题得分的关键在于能否看出“廷”和“面”是“名词作状语”,因此要翻译为“当廷”、“当面”。
(2)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为直言,则佞化为忠。
译文:国君厌恶听到自己的过错,那么忠诚就会变为佞伪;国君喜爱听到正直的言论,那么佞伪就会变为忠诚。
本题较为简单,大多数考生应该能准确翻译出“佞”、“直言”等知识点。

三.文言文:   11.C。  12.C。  13.B。  14.C。  15.B。  16.翻译:  (1)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译文:裴矩竟然能够当廷辩驳,不肯当面顺从  (2)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为直言,则佞化为忠。译文:国君厌恶听到自己的过错,那么忠诚就会变为佞伪;国君喜爱听到正直的言论,那么佞伪就会变为忠诚。  17.鉴赏诗歌:  本题能找出“咽”与“危”是诗眼并不难,难的是“为什麽”和“结合全诗鉴赏”。王维的诗,不只是“诗中有画 ”,而且往往“诗中有道 ”。特别是在他晚年,沉缅在佛家的空寂心境之中,诗中的“道 ”,即禅理、禅趣尤浓。这首诗描写深山古寺环境景色:古木、云峰,渺无人迹的山径,被危石阻遏的幽咽泉声,照在深苍松林上的凄冷日色,还有空寂曲折的潭岸,都是那么萧瑟暗淡、幽冷阒寂,给人以远离世间尘嚣之感。这既是诗人赴寺途中实见实闻的景物 ,也是他那消极出世的禅寂心境的写照。诗人正是要一步一步地引领读者进入他所企求的无烦扰的寂静禅境。  第三联中写山中危石耸立,流泉受到阻挡,只能缓慢地、时断时续地流淌。它们在嶙峋的危石间艰难地穿行水流声音变得细小了,低沉了,暗哑了,仿佛是在痛苦地幽咽 。“咽”字下得极准确、生动、传神。深山青松树密荫浓,日光照射在松林间,因为受到阴暗的环境影响,而现出寒冷的色调。诗人以“冷”字形容日色,更新奇绝妙。这十个字,把泉声、危石、日色、青松四个意象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使日色之凄冷与泉声的幽咽相互衬托,深僻冷寂之境界全出。赵殿成评论说:“下一‘咽’字,则幽静之状恍然 ;著一‘冷’字,则深僻之景若见。昔人所谓诗眼是也。”(《诗境浅说》)“日色冷青松”一句,还巧妙地运用了“通感”的手法 。“日色”是视觉意象,诗人却用触觉感受的“冷”来形容它,使视觉向触觉转移,从而相互交通,这就更深刻更奇妙地表现出幽僻的感受。在唐代诗人中,王维是比较早地并且成功地将通感运用于诗歌创作的。  本题学生应重点答出三个要点,一是绘写出了山中寂寥的景象,此所谓意境;二是此二字可以说运用了拟人通感的修辞,是诗文更为生动,三是此二字衬写出了作者本身禅寂的心境。  这道题从炼字角度出发,难度适中,又可以包孕意境、文字以及诗言志三个角度考察学生,是一道可以列为经典的考题。只是考试院给的答案有些简单,可能是考虑试题难度吧。  18.背诵:  答:(1)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3)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此题两句出自课本要求背诵部分,一句出自课外,本无可厚非。但是第二两句似乎偏离了考纲关于考查名句的宗旨。毕竟第二句下半句才是人们日常常用的名句。  19.答案::①父母亲族的爱②家乡的山水草木③悲欢离合的家史④邻里乡情。此题答案可以从文章第二段中的“起点站是童年”、“人第一眼看见的世界,就是生我育我的乡土”“但童年的烙印,却像春蚕作茧,紧紧地包着自己,又像文身的花纹,一辈子附在身上。”这些话中分析出作者难忘的难舍的是什麽(实际上就是“烙印”)。  20.答案::①不少人富有浪漫气息,为追求理想开创事业去创世界。②多数人是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为维持最低的生活被打发出家门。此题已经在题干中告诉考生关键信息在第三段,而从第三段中提炼出“两种情况”应当不会太难。  21.答案::①把乡土情结提高到民族凝聚力的高度来认识,丰富并升华了乡土情结的内涵。②具体说明乡土情结不因时间的悠远(历史),和空间的阻隔(地理)而褪色。③既照应了前文,也使本文的主题得到深化。  这道题很有意思,首先学生要能从文章第一段中找出:“乡土情节”的定义:“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得意时想到它,失意时想到它。逢年逢节,触景生情,随时随地想到它。辽阔的空间,悠邈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这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能提炼出海外游子与乡土情节关系的几点交叉:一是与离开故乡的“时间因素”,一个是海外的“空间阻隔”,一个是对故乡思恋感情的“久而弥笃”。这就是答案中的第二点,也是最简单的一点。答案所给出的一三两点实际上就是一点,即深化主题,扩展内涵,结尾照应全文,这是一般思乡散文的特点,学生应能容易答出,只不过可能将两点合二为一。  22.AC。从文章“一个人为自己的一生定音定调定向定位,要经过千磨百折的摸索,前途充满未知数”强调在人的成长道路在变且不好预测,唯一不变的是“思乡”,可是B项中却说“童年的烙印”,决定自己的方向,与文章观点正好相反。C项中的“鸟恋旧林,鱼思故渊;树高于千丈,落叶归根”是旧典,但并无新意,因为这句话自古以来一直都是表达“乡土情节”的典型用语。E项错在“生动具体”,最后一段全文文旨升华,以概括性的语言作全文的结语,而不是什麽“生动具体”。此题难度较大,学生很容易选择E项。  23.答案:④②①③⑤  此题难就难“在继续南下”和“南坡”、“北坡”的关系上。但是只要仔细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第四句具有首句“气质”,因为后面说的就是草原与森林,而从第四句中的顺序,我们可以看出,应先说草原带,后说森林带。因此排出④②①,此外,③句明显在说草原的具体景象,而鸟儿又在森林之中,所以排出③⑤。这样,我们就顺利做对此题。  24.此题的答题关键就是找出主干,添加定语。我们可以看出此题应先看出“遗传是一种生物自身繁殖过程”就是主干,然后将“按照亲代所经历的同一发育途径和方式进行”、“生物将摄取环境中的物质建造自身”、“产生的结果是与亲代相似的复本”作为定语逐一加入主干。  答案即“生物按照亲代所经历的同一发育途径和方式,摄取环境中的物质建造自身产生与亲代相似的复本的一种自身繁殖过程叫遗传。”或“遗传是指生物按照亲代所经历的同一发育途径和方式,摄取环境中的物质建造自身产生与亲代相似的复本的一种自身繁殖过程。”

11.Cc选项的“遇”应为“对待”本句很好翻译,后半句“遇……尽礼”合在一起为“以礼善待”之意。12.C“咸私哂其矫饰焉”中的“焉”很明显是语气词,“犹且从师而问焉”中的“焉”则是代词“之”;a项两个“为”皆是表被动的介词;b项的“以”则都是表目的的连词“来”;d项的“因”都是连词“于是”的意思。13.Ba项中第二句只是裴矩强调该罪犯的罪行,c项中第一句是裴矩为人乖张之道,d项是太宗对裴矩敢于讽谏行为的称赞。都不符合题意。
14.Cc项裴矩主张立即回京总观大局,而非主张立即平定。其他选项都可在原文中找到答案。15.B司马光说,“裴矩佞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愿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为直言,则佞化为忠”就是强调裴矩之变非裴之变而是君王之功。司马光在本段中主要强调一方面(表动)而非双方面(即表动则影随)。应当注意,《资治通鉴》本身就是给君王作辅证,司马光当然站在劝谏君王的角度论事。而《旧唐书》则是站在裴矩的角度。16.翻译:(1)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译文:裴矩竟然能够当廷辩驳,不肯当面顺从。此题关键在于能否看出“廷”和“面”是“名词作状语”,要翻译为“当廷”、“当面”。(2)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为直言,则佞化为忠。译文:国君厌恶听到自己的过错,那么忠诚就会变为佞伪;国君喜爱听到正直的言论,那么佞伪就会变为忠诚。

全国卷2语文考课内文言文吗
答:3. 历年语文高考全国卷2的文言文翻译题 1994年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2-19题。 何子平世居会稽,少有志行,见称于乡曲。事母至孝。 扬州辟从事史,月俸得白米,辄货市粟麦。人或问曰:“所利无几,何足为烦?”子平曰:“尊老在东,不办常得生米,何心独飨白粲①。” 每有赠鲜肴者,若不可寄至其家,则不...

近10年四川使用的高考语文卷
答:网友你们好,本人想在网上下载四川省使用的近10年高考卷子,或是购买。不知道哪里有啊?希望获取帮助。...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语文Ⅰ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Ⅱ卷(11小题 共120分)四、(23分)11. 把第1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历年语文高考全国卷2的文言文翻译题
答:历年语文高考全国卷2的文言文翻译题 04年到09年的都不要了,主要是找不到前面一点的,帮忙找一找。谢啦、要全国卷2哦,其他的不要注意是历年,至少要3年的,少了我不会给分的哦~... 04年到09年的都不要了,主要是找不到前面一点的,帮忙找一找。谢啦、要全国卷2哦,其他的不要注意是历年,至少要3年的...

速求2013年高考陕西卷语文的文言文翻译答案!
答:1、他在朝廷官员中年纪最高、品德最好,皇上也诚心诚意地任用他,诸位大臣没有人敢望其项背。2、他在家闲居,没有事从不到州城去,说到当时的政事,从来都是皱着眉头不回答。

23年乙卷语文什么题型
答:文学类文本阅读,文言翻译,诗歌鉴赏主观题。2023年全国乙卷语文试卷中的常规题型主要有三处,其一为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第9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心理的分析;其二为文言翻译,考查特殊句式的翻译;其三为诗歌鉴赏主观题,考查学生对抒情手法的掌握。全国统一高考试卷(高考试题全国卷),简称全国卷,是由教育部...

200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i文言文---季布者_楚人也
答:200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i文言文---季布者_楚人也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柿子脱涩方法有哪些?优点教育17 2022-10-13 · TA获得超过2592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79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41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1. 季布者,楚人也 《史记·季布传》原文: ...

2019全国卷1语文文言文答案
答:15.【答案】 (1)①即使普。 2. 求全国卷一语文高考题 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行伍(háng) 名宿(sù)恶贯满盈(yíng) 厉兵秣马(mù)B倾轧(zhá) 不啻(chì)补苴罅漏(xia) 荆钗布裙(chāi)C。巨擘(bò) 河蚌(bàng) 得不偿失(cháng)莘莘学子(shēn...

2013广东高考语文文言文
答:1. 2013广东卷高考语文 文言文 宋史 张咏传 详细注解 2013年广东高考语文试卷文言阅读选段出自《宋史•张咏传》,以下是这两段文字的翻译。 张咏,字复之,是濮州鄄城人。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80年),濮州郡举荐进士,(大家)商议首推张咏。(当时)有一个老成博学的读书人张覃未中,张咏与寇准写信给郡守,推荐张覃...

2000年高考文言文
答:从题型设置来看,对文言实词、虚词、典型句式、词类活用和句子翻译等文言基础知识的考查是基本稳定的,变化最大的是文言文选择题中的第四题,由“概括和分析”题变成了“赏析”题,难度也有所增加,解题思路方法需要做一定调整。 2006年高考语文卷第14题(原文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2018年高考卷一文言文翻译
答:当初,边报到时,从官聚集在都堂,廖刚对郑亿年说:“你用百口保金人,现在金人已经背叛盟约,有什么面目还待在朝廷呢?”郑亿年为祠禄官而离朝。廖刚第二年退休,绍兴十三年去世。 3. 急求,2012高考全国卷卷一文言文全文翻译 郭浩字充道,德顺军陇干人。 徽宗时,曾率领一百名骑兵来到灵州城下,夏国以一千名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