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十五课所有生字

作者&投稿:梅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六年级下册第十五课凡卡中生字摩叫什么~

1、锈xiù(生锈.铁锈) 2、mā摩(摩平.摩挲) 3、揉róu(揉揉.揉皱) 4、mǒ玛(玛瑙) 5、蘸zhān(蘸水.蘸酱) 6、毒dú(病毒.中毒) 7、撇piě(撇开.撇嘴) 8、噎yè(噎住.抽噎) 9、搓cuō(搓手.搓澡) 10、匣xió(匣子.木匣) 11、zhā喳(叽喳.喳喳叫) 12、吭kēng(吭声.吭气) 13、娜nà(安娜.李娜) 14、伊yī(伊人.伊始) 15、搅jiǎo(搅拌.搅乱)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书第15课是《凡卡》,生字组词如下:
生锈
摩平
揉皱
玛瑙
蘸墨水
毒打
撇嘴
抽噎
搓手
匣子
叽喳
吭声
阿辽娜
伊人
打搅

锈、摩、揉、玛、蘸、毒、撇、噎、搓、匣、喳、吭、娜、伊、搅。。。。。
所有生字都在这了。呵呵!

锈 摩 揉 玛 蘸 毒 撇 噎 搓 匣 喳 吭 娜 伊 搅

正好学到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 课文14课15课阅读知识点练习题
答:15课 一、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读拼音写汉字。shēng xiù dú dǎ piě zuǐ chōu yē dǎ jiǎo ( ) ( ) ( ) ( ) ( )三、形近字组词。锈( ) 摩( ) 吭( ) 耷( )绣( ) ...

六年级语文基础知识点
答:学习,学习,再学习!学,然后知不足。每一门科目都有自己的 学习 方法 ,但其实都是万变不离其中的,也是要记、要背、要练的。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 六年级语文 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五课《夏天里的成长》知识点 生字 组词 :棚:凉棚 车棚 顶...

六年级下册语文十五课的第11自然段为什么有了上引号,就没下引号_百度知...
答:说话的人说的比较长,分成了几个自然段,在这几个自然段中,段的末尾可以不加后引号。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内容
答:展开全部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内容 语文是我们必须的一门功课,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级...15、《凡卡》 这篇课文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揭露...第1课《文言文两则》。 第2课《匆匆》。 第12课《为人民服务》。 第18课《跨越百年的美丽》。

六年级下册 语文知识与能力训练全部答案
答:六年级下册 语文知识与能力训练全部答案 3个回答 #热议# 妇女节专题:女性如何自我保护? 363514264 2013-03-10 · TA获得超过3053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81 采纳率:85% 帮助的人:49.5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第1课 文言文两则1.我发现“之”的意思不一样,我能写出不...

关于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五课四五自然地仿写
答:展开全部 关于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五课四五自然地仿写 走在金色的沙滩上,小海龟呼唤我的名字,小螃蟹与我交换眼神.每一粒沙子都是我的朋友,它们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我走在沙滩上,享受这舒服的感觉,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粒沙子.在温暖的阳光下,我与孩子们玩耍,游戏.走进这条幽谷,风儿轻拂我的脸颊,树枝轻触我...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课本下册所有古诗词
答:六年级已经是小学高年级了,所以作文一名六年级学生一定要学会自己学习知识,语文的古诗词也是如此,我在这里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寒食》(必背)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迢迢牵牛星》(必背)两汉· 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所有课文作者背景资料
答:作品散文《顶碗少年》被列入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4课.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4课,他 有十余篇作品收入中国大陆各地、香港和新加坡语文教材,是作品收入教材最多的当代作家。 丰子恺丰子恺(1898.11.9-1975.9.15),曾用名丰润、丰仁、婴行,号子恺,字仁。汉族,浙江崇德(今桐乡)人。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课北京的春节知识点
答:展开全部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课《北京的春节》是老舍先生的作品,介绍了北京的春节习俗。我在此整理了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课《北京的春节》知识点,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课《北京的春节》课文知识点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不同的地区、不同的...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课后练习第四题怎么做? 现在就要!!1...
答:本课的教学难点: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2.词句解析。(1)对句子的理解。①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农业展览会”指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作者用了“打比方”的表达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特点。②除夕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