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作者&投稿:荡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亚洲传播学的现状 还有未来的发展趋势~

传播学的“本土化”与“亚洲中心”

可以说在传播学的发展中,西方话语和研究范式取得了“普遍性”的地位和权力,它规定和控制着传播学研究的方法、理论体系以及思维和表达方式。然而,普遍性并不意味着普适性,这种普遍性是在于“特殊性”的斗争中不断取得“真理性”地位的,它不能否定,更不能掩盖特殊性的存在。当西方传统的传播学进入非西方国家后,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不适应症,受到输入国的文化传统和社会状况的影响,必然会一定的排异现象,这时传播学所面临的应当是“本土化”的问题。

以中国为例,从1982年11月第一次传播学研讨会起,差不多在每一次的研讨会上,都有论文重申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传播学之意向。“传播学本土化”或“中国化”的议题,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也在香港及台湾出现。1978年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系系主任余也鲁教授及台湾国立政治大学新闻系系主任徐佳士教授,在香港及台北先后召开了“中国文化与传统中〈传〉的理论与实际”研讨会。较早前,由余也鲁、徐佳士、朱传誉及朱立等人倡导的“编纂中国新闻学书刊目录及论文索引计划”,虽因资源及人力不足而流产,但期望传播学“本土化”或“中国化”的意念并没有因此而消亡。1993年5月,厦门大学召开了有关“中国传统文化中传的探索”研讨会,两岸三地的新闻、传播、历史、人类、经济、社会、民俗、语言等学科的学者,对中国传统文化中丰富的传播现象进行了研讨。受这次会议委托,由香港中文大学传播研究中心主任的余也鲁教授、台北政治大学新闻系主任徐佳士教授、厦门大学副校长郑学檬教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所长孙旭培研究员成立了一个组织委员会,考虑并部署中国传统文化中传播现象的研究计划。1997年12月,在多方努力下,克服了出版过程中的重重阻碍,终于出版了勾勒华夏文化中有关传播现象轮廓的著作——《华夏传播论》(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华夏传播论》的出版,可以看作是传播学研究本土化的一个硕果。(仲富兰,2008)

另一方面,80年代亚洲区的传播学者也提出了“传播学亚洲化”的意念,并于1988年在亚洲大众传播中心(AMIC)支持下,出版了一本亚洲传播理论的专著。除此之外,随着越来越多的非西方学者进入传播学研究领域,以及传播学在非西方国家汲取养料,不断发展壮大,西方传播学的理论和研究范式逐渐暴露出在非西方国家的不适应性,西方传播学的“普遍性”遭到了撼动。不仅表现为传播学的“本土化”的发展,更表现为正在逐步兴起和发展壮大的传播学的非西方学派,尤以亚洲中心学派为代表。

亚洲中心学派的倡导者三池贤孝在《对人性、文化和传播的重新思考:亚洲中心的评论与贡献》中指出,“亚洲中心”指的是“坚持将亚洲价值与亚洲理想置于求索的中心位置,从亚洲人民作为主体的视角出发来看待亚洲现象”。(Yoshitaka Miike,2004:67)对于传播学的发展而言,所谓的亚洲中心就意味着或者说“希望——尤其是以讨论或研究为目的时——理出一条渗透于所有差异的共同线索,从而在以之与其他相似概念(如‘欧洲传播’或‘非洲传播’)进行比较或者对比时,能显示出只有这个地区才拥有的特征”。(Guo-Ming Chen & William J. Starosta,2003)可以说,传播学的亚洲中心学派的兴起“是伴随着对西方传播理论的批判性反思发展的”。“他们批评传播理论的欧洲/美国中心学者们过高地估计了他们本土知识的全球意义”。(赵晶晶,2008:11)华裔美国传播学者赵晶晶教授认为“目前国际上亚洲中心传播理论学派是在后现代/后美国思潮的透射和渗透下,从复古求变的生命线上出现的理论建树”。

传播学较新闻学来说更新,其难度和发展前途较其而言也稍胜。
传播学比起其他的文科专业的涉及面肯定是更广的,但是作为一个新兴的学科,在理论方面的发展空间是很大的,所以从事研究领域较多,大多数都从事了教育工作,在传媒行业工作的机会大多留于有实践经验与能力的人,而其都是专业方面的精英,有着某种特长,所谓术业有专攻。也不排除多年经验的新闻工作者回头做大学教师的可能,且大有人在。

目前中国国际传播还存在不少需要改进和提升的地方。比如,在内容上仍是着重向世界介绍中国事务与立场,在表达上有时难免陷入以西方为主的思维范式:为了获得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正确认识、消除偏见和误解,一些媒体在向世界介绍中国的过程中过分迁就和迎合西方价值标准,过于强调国际惯例、与国际接轨等,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中国国际传播的主体地位。在国际舆论格局仍然是“西强我弱”的背景下,中国国际传播需要更好地确立自己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价值,努力改变国际传播中存在的碎片化、浅表化、边缘化现象,在突出中国立场和观点的基础上推动国际传播向更高层次发展。

新机遇新挑战对中国国际传播提出了更高要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越来越深入地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随着技术革命使地球变成村落、信息突破国界,中国国际传播也面临一系列新的机遇和挑战。

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为中国国际传播带来新的挑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发展,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独自解决所有问题,必须积极参与国际化的经济、政治、文化组织,积极参与能源、环境、气候等全球议题。这些涉及领域广泛、错综复杂的国际事务,对中国国际传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与国际社会的联系日益紧密,世界各地发生的事情也逐渐由以前与中国无关或者关系不大发展到现在与中国国家利益密切相关。这些也都应纳入中国国际传播所要应对形势的范围。

当前,国际传播的主战场已由一国国内转移到海外。任何一个国家的国际传播如果脱离海外主战场,就会处于被边缘化的境地。在海外传播的主战场上,面对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特定受众,国际传播内容不能仅是报道传播主体所属国家的事务,而必须更多报道本土的、当地的新闻和信息。这也是新形势下中国国际传播面临的重大课题。

由于中国国际传播的内容范围逐渐从国内扩大到全球,如何在传播中国事务之外,在对全球各类事务的传播中体现中国价值,就成为中国国际传播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目前,中国国际传播竞争力和影响力不强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国际舆论话语权严重缺失,而争夺国际舆论话语权的关键因素是核心价值。中国国际传播要在国际舆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必须突出中国价值。中国价值是吸收了东西方先进文化与理念、并结合中国国情进行创新的一个综合体。它既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如“和而不同”、“厚德载物”等;又吸纳了西方文化的成果,如自由、平等、法治等。中国价值包含“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强调“文明对话、合作共赢”,等等。

在新形势下,中国国际传播的内容不应限于中国事务,而应强调“全球内容、中国价值”,进一步放眼全球,用中国价值来审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通过对全球事务的报道传递中国价值。传播理念既体现中国立场,又体现世界眼光,强调全球利益共享与合作,更好地让中国走向世界、融入世界;传播视野强调开放与包容,通过更高层面的议程设置与角度选择,将中国立场寓于客观报道之中,润物无声地传递中国价值、体现中国影响。

传播学传统学派对传播现状的基本态度
答:1、批判性:传统学派对当前的传播现状持有批判的态度。他们认为,当前的传播体系存在许多问题,如信息不对称、媒体偏见、信息过度饱和等。这些问题导致了社会不公、政治极化、文化保守主义等现象。因此,传统学派主张对传播现状进行深入的批判和反思。2、规范性:传统学派认为,传播学作为一门学科,应该具有...

传播学和媒体管理专业哪个好就业
答:都好。1、传播学专业就业面广的原因是:传播学属于新兴学科,正处于迅速发展之中,很缺高校教师,研究生毕业后即可进入高校教书,和进入科研机构进行理论研究。2、媒体管理专业是一门涵盖广泛、学科交叉、综合性强的学科,旨在培养掌握传媒--广告、电影、新闻、出版、网络、公共关系等行业的理论和实践知识...

新闻与传播专业的专业特点
答:从现状来看,由于缺乏有效的经营模式、受众构成单一、发展空间有限等原因,数十个综合性新闻传播学术网站已经停止更新,实际退出竞争。从这样的发展趋势看来,综合性新闻传播专业网站的未来不容乐观。2.媒体网站传媒频道势头强劲,并有望成为竞争优胜者。媒体网站传媒频道是指以新闻媒体所办的母站为依托,以整合业界学界信息...

新闻传播学类介绍有关作文
答:相比国内的传媒专业教育,国外的传媒教育具有历史悠久、专业设置齐全、研发实力雄厚、国际化氛围浓厚等诸多优势。但我们还需要在国内本科阶段学习传媒专业相关的理论,提高自己对于国内传媒业发展现状、发展趋势的认识,才能更好地领悟国外高校传媒教育的精髓。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具有极强的国内外交流性质,因此拥有...

社科院的传播学究竟怎么样
答:知识技能:通过学习,可以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1、掌握传播学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2、掌握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广告企划制作、公关活动策划与执行、媒体运营、新闻采访、写作、编辑、摄影等业务知识与技能。3、有调查研究和社会活动能力。4、了解中外传播媒体工作现状与发展趋势。课程设置:中外新闻传播史、传播...

中国传媒大学的传播学是什么样的?
答:媒介与女性研究以传播学和性别研究为理论基础,既是用性别的角度研究媒介、传播和大众文化,也是通过传播理论和文化研究解读社会性别的发展。本研究方向的研究重点包括:本领域学术研究和传媒实践的历史脉络、现状特征和发展趋势;从性别角度分析媒介工作者、媒介内容和媒介受众的发展与特点;以及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本领域学科...

什么是传媒学
答:新闻传播、网络传播、广告及媒介经营管理的工作和能力。传播学本科必备能力 1.掌握传播学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2.掌握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广告企划制作、公关活动策划与执行、媒体运营、新闻采访、写作、编辑、摄影等业务知识与技能;3.有调查研究和社会活动能力;4.了解中外传播媒体工作现状与发展趋势。

再问新传:新闻学与传播学硕士当前的就业状况和发展前景。(比较之湖南...
答:从传播学的兴起和发展来看,它起源于战争宣传、商业公关活动、政治选举等活动的需要,这些在本质上是与新闻学的精神相违背的。中国的传播理论和实践都还处于起步阶段,现有的理论都是舶来品,直接引进自西方,我们在感慨其潜在的巨大社会意义的同时并没有找到一个把它应用与中国实际的道路,传播学的本土化...

什么是网络传播?
答:二、传统的传播学理论难以合理解释网络传播现象,使得网络传播学的建立成为必要 网络传播的出现和发展,拓宽了传播的广度和深度,打破了以往人类多种信息传播形式的界限,它既可以实现面对面传播,又可以实现点对点传播。当信息面对多个上网用户传播时,网络传播可谓大众传播工具,而个别独立的上网用户之间的交流可谓点对点的人际...

传播学属于什么专业
答:传播学课程主要涉及这些:了解传播学的产生、传播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等;了解传播学的学科背景,世界传播研究的发展潮流和中国传播研究的现状。从传播者、受众、信息、符号、媒介、传播技巧、传播环境、传播效果等方面比较系统地掌握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了解传播学与各相关学科的知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