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武卒是谁创立的

作者&投稿:邰弘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魏武卒,是吴起训练的精锐重装步兵,吴起率领魏武卒南征北战,创下了“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其余均解(不分胜负)”的奇功伟绩。
三十年来,吴起率领魏武卒攻下函谷关,大大小小历经六十四战,夺取了秦国黄河西岸的五百多里土地,将秦国压缩到了华山以西的狭长地带。
根据《吴子·励士》里的记载,周安王十三年(公元前389年)的阴晋之战,吴起以五万魏军,击败了十倍于已的秦军, 创造了步卒五万人,车百乘,骑三千,而破秦五十万众的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使魏武卒名动天下,魏武卒鼎盛时期达到五万之多。魏武卒也是当时军队最为精锐和彪悍的代表。
三家分晋后,魏国国力仅为原晋国的三分之一,且疆域甚散漫。在今陕西省境内者,沿黄河有今韩城县的南部。在渭河以南有华阴县左右地。在今山西省境内者,有西南部,并伸入东南部。在今河南省境内者,有北部,并兼有黄河以南一部分沿河地。在今河北省境内者,有今大名、广平间地,并有今山东省冠县地。魏国地处中原四战之地,稍有不慎就会面临亡国的危险,忧患的环境和勃勃的雄心使魏文侯成为战国最早推行变法图强的君主。他用翟璜为相,改革弊政;以李悝变法,教授法经,依法治国。魏国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旺盛生机,战国250余年历史中,魏国是最先强盛而称雄的国家。吴起任河西守将进行军事改革,训练了令天下谈之色变的魏武卒。
魏武卒装备精良,皆以重装步兵为主,《荀子·议兵篇》说:“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中试则复其户,利其田宅。”意思是说士兵披上三层重甲(就是重甲的别称)和铁盔,能开十二石之弩(一百二十市斤为一石),每人背五十只弩矢,拿着长戈或铁戟,腰带利剑,携带3天的作战粮草,半天能走一百多里。魏武卒的人员选拔极其严格,能成为魏武卒一员,所享受的福利待遇是很优越的。故而,魏武卒都是强悍的精兵,战斗力可以说是首屈一指。

吴起认为,兵不在多而在“治”,他建议魏文侯用他的新标准考选士兵,组建一支精锐部队,名叫武卒,并最终得以施行。据《荀子议兵篇》记载:“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中试则复其户,利其田魏武卒宅。”也就是说,士兵身上必须能披上三重甲(就是重甲的别称),手执长戟,腰悬铁利剑,后负犀面大橹,50弩矢和强弩,同时携带三天军粮,一天内能连续急行军一百里的士兵,才可以成为武卒。

魏武卒的编制让各诸侯国几乎无法模仿,因为除了魏武卒之外,再也没有什么地方,再也没有别的诸侯国使用完全由步兵组建的兵团,不是没有条件,不是没有能人,主要是在以战车为王的时代,谁也没有这个胆量。武卒的编制,五人为伍,设伍长一人,二伍为什,设什长一人,五什为屯,设屯长一人,二屯为百,设百将一人,五百人,设五百主一人,一千人,设二五百主一人。其中,“二五百主”也称“千人”,也就是以一千人为基本的作战单位,类似的一个团。需要打战的时候再灵活编制,设将军一人指挥。这种编制,充分体现了魏武卒的指挥系统在作战中的灵活性,能达到如脑使臂,如臂使手,如手使指一样。即便是战败了,也是可以迅速的组建军阵——不管各军队士兵是否相识,在这种各级将官存在的情况下,都是可以迅速的组合起来。

吴起组建了武卒后,聘请了类似“八十万禁军教头”的专职教练,对这些军事基本素质较高的士兵进行了严格的军事技能训练,包括单兵技艺训练、阵法训练、编队训练以及联络记号训练等。在训练中,还特别注重发挥军事骨干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一人学成,教成十人;十人学成,教成百人……万人学成,教成三军”,使全军的素质迅速得到提高。此外,和一般军队不一样的是,魏武卒几乎从一组建,就是由实战中训练出来的军队。至于军队的人数魏武卒是精锐步兵,并且采用募兵制。所以,以当时魏国的人口是不可能像史书上说的那样有20万人。应该在5万左右。
治军
入选武卒的士兵,生活好,待遇高,国家不但免除其全家的徭赋租税,还奖田宅房产。当然,“吃了别人的口软,拿了别人的手短”,部队的纪律也是十分严格的,一切行动必须坚决听从指挥,否则严惩不贷。有一次,吴起领兵和秦人作战,两军尚未击鼓交锋,不待上级令下,有个士卒充分发挥“主动工作”的精神,勇猛地冲上前去杀了两个敌人回来,脸上刚泛起得意的笑容,就被吴起下令“立即斩了”。吴领导的理由是:“他虽然很勇敢,但不是按命令行事,触犯军纪,必须斩首。”吴起不仅讲求重罚,更注重重赏,他将军功分为“上功”、“次功”,根据不同的军功给予不同奖励。对立有大功的不仅升职提拔,对其家属和子女也予以重赏,“军功章里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一人立功,全家光荣的想法应该就是从这里传出来的。
待遇
虽然魏武卒的训练很艰苦和选拔标准非常挑剔,不过一旦成为武卒就能享受优厚待遇。首先要保证“武卒”分得百亩的土地,在获得土地之后“武卒”不仅要承担兵役的责任,更需要自行负担军事装备和服役期间后勤物资。“武卒”制设立之初,正是奴隶土地所有制向封建制度过渡时期,所以获得土地的“武卒”获得较高的经济地位,同时解除了与奴隶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武卒”的社会地位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同时,国家对入选的武卒给予很高的物质待遇,免除武卒全户的徭役和田宅税。武卒凭军功获取更高的爵位,享受更好的待遇。通俗地讲,魏武卒是一支具有优秀身体条件、精良军事装备、过硬军事技能和巨大物质刺激的部队,从实体到精神,其强悍的程度均是当时其他军队所不能比拟的。

古代特种兵
答:铁鹰锐士是秦国最精锐的部队,由上将军司马错创立。铁鹰锐士不仅剑术超凡,而且要马战步战样样精通。铁鹰锐士的选拔极为苛刻:第一是体魄关。司马错在魏国名将吴起当年训练魏武卒“手执一支长矛、身背二十支长箭与一张铁胎硬弓、同时携带三天军粮,连续疾行一百里,能立即投入激战”的基础上,又增添了全副甲胄、一口阔身...

孙膑在马陵之战后去了哪里?为何会销声匿迹?
答:谁能保证他不会被别国挖走?况且,那时的齐国迫切需要军事人才。其次,在马陵之战后,齐军的战斗力急剧下降。齐国虽能连续在桂陵、马陵击败强大的魏军,但这并不意味着齐军的硬实力强大。齐技击、魏武卒、秦锐士、胡服骑射后的赵军,这四者是战国精兵的代表。其中,齐技击创立在春秋时期,是最早的职业军人。但在进入...

《无悔华夏》秦国兵种及特有卡牌效果介绍
答:>>> 《无悔华夏》华夏名臣录合集 >>> 《无悔华夏》礼包兑换码大全2021 《无悔华夏》秦国兵种及特有卡牌效果 【秦】国家兵种:秦锐士——召唤一支秦锐士并释放激战,使用后需30分钟恢复 秦国国尉司马错在魏武卒的基础上,创立了“锐士”。,秦锐士纪律严明,作战勇敢,士气高昂,成为秦军攻坚克难的尖刀...

秦果真有铁鹰剑士么?求原著出处
答:您好,秦代没有什么铁鹰剑士和铁鹰锐士,司马错没有创立过铁鹰锐士制。铁鹰剑士和铁鹰锐士之说最早出现于小说《大秦帝国》第三部 金戈铁马 (这里是正式出场,有详细介绍)另外解答一下楼主在四楼的问题:古代没有锐士一说,但有锐(以及锐师),《韩非子·存韩》:“秦特出~师取地而韩随之。”在...

魏武卒的衰弱灭亡
答:魏武卒创立之初便是靠国家国力的支撑,是国家的重大负担,不同于秦锐士。武卒制度属于募兵制,最大的问题是随着士兵的年龄增加,战斗力下降厉害,而且老兵因家里有房有地,都是地主阶级,打仗更惜力怕死,因为一旦死了就领不到俸禄,因此打仗时往往要么大胜,否则全军覆没,老家破产;要么打仗时争相逃命(...

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是什么意思
答:齐技击、魏武卒、秦锐士广义上讲是齐、魏、秦三个诸侯国各自特有的军事制度。狭义上讲是其军事制度当中的人(战士)。齐国的技击是齐庄王受“螳臂当车”的启发,以钱财招揽勇士所组成的军队。魏国的武卒是名将吴起在西河(黄河大拐弯内的魏国领土,现在陕西境内)任职时创立的一套军事制度,包括魏武卒...

为什么说魏武卒是冷兵器时代的特种兵?
答:魏国是三家分晋以后才出现的一个国家,疆域非常散漫,而且只有原本晋国的1/3,而魏武卒诞生于早期的魏国。之所以说魏武卒是冷兵器时代的特种兵,主要是因为古代的一位著名军事家吴起对他们进行了特种兵式的严格训练和选拔,训练出了令天下闻之色变的魏武卒。而魏武卒也不负众望,在战役中以少胜多,...

赵边骑、齐技击、魏武卒、秦锐士,哪一个才是称霸战国的精锐军队?
答:齐技击,自从春秋时候齐国的齐庄公,当时他设立了一个勇爵的爵位,只要能获得这个爵位,就是勇士,所以到了后来发展到战国的时候,勇爵就成了,大名鼎鼎的齐技击,他是一种很特殊的兵种,这些人都是从民间选拔的,后来又经过了训练,最后成了一只武功非常高强的军队。创造魏武卒的是一个很强大的人吴起...

魏武卒在石门之战失败后,究竟是去哪里了呢?
答:还有是魏惠王胃口太大,妄图东西并蓄,战线拖得太长。秦军之所以能取得石门大捷,与魏军主力不在西部有关。由于魏国当时正在跟宋国交战,魏武卒主力也被宠涓带到了魏宋战场上。另外一个原因就是,魏武卒随着吴起的离开,在历次战争中不断地死伤,而魏武卒从创立之初便是靠着国家国力支撑,是国家的很大...

最有战斗力步兵军团魏武卒 为什么最后不敌秦国的锐士
答:魏武卒不是输给了秦国,而是输给了魏王。魏武卒在魏文侯、魏武侯时代,在吴起的带领下吊打秦国,甚至都有灭秦的可能。但是接任的魏惠王滥用武力、和赵国韩国闹翻,导致魏国四面树敌,本就数量有限的魏武卒在和其他国家的征战中不断减少,特别是在同齐国的两次大战中遭到了毁灭性打击。正是在这种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