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思考的人啥样

作者&投稿:照别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什么是真正的独立思考?~

很多人说,评价一个人和一件事的时候,我们要尽量做到客观公正,不能带着先验的价值立场和政治倾向等有色眼镜来看,用学术语言来说这叫“价值中立”或者“价值无涉”。其实这只是知识分子的一厢情愿而已。任何人对材料的搜集、筛选、整理和分析,都会带着有色眼镜,而且人不可能搜集到所有关于该人该事的全部信息,即使搜集全面了,对于各个材料之间的关系的梳理,也会带着个人的想法。真正客观中立的是照相机,照相机可以将彼时彼地发生的事情真实地定格在照片上,而且照相机本身没有思想,它只负责捕捉画面。但看照片的人却是有思想的人,人会根据照片上所反映的事件进行联想和推测,而人一旦开始联想和推测,就不再是对客观事件的描述了,就会偏离客观实际。所以,说要客观中立地看问题的人,其实是没有思维的“照相机”,他们自以为自己是在独立思考,其实是自欺欺人,因为照片是可以造假的,只要我将照片PS一下,或者随便找几个群众演员摆个Pose照一张照片,或者捏造几个数据,就可以糊弄住这些人。另外,自以为客观中立的人,往往是自以为是的人。为什么?因为在他眼里,别人对人物事件的评价都是不客观不公正不中立的,都带有个人感情色彩或者政治倾向,而惟独他自己没有带着感情色彩和政治立场来看问题,所以只有他才是真正客观公正的,才是唯一正确可信的。这种人,说好听一点叫严谨认真,说难听一点就是执拗、钻牛角尖。这么评价这种人,并不意味着我鼓励大家总是要带着个人感情或者政治倾向来看问题。这是事情的另一个极端,是另一种自以为是,即看什么都以自己的个人喜好或者立场作为评价标准。过犹不及。对于这种人,我们确实需要讲一讲客观和中立,不能完全按照个人感情而不顾事实去评价人和事。以上介绍了两种看问题的极端现象,所要表达的意思其实是我们在看问题的时候,既不可能做到绝对客观中立,也绝对不能完全按照个人想法而罔顾事实。这里面涉及到看问题的方法问题。我想从两个方面来谈,以便让大家更好地体会我们自己该如何看问题。首先是看问题涉及到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两方面。所谓事实判断,就是我刚才提到的第一种人看问题的方法,要弄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些事情到底是真是假。简单说,事实判断就是要弄清楚是真是假的问题,就像法庭里面的举证质证程序,原被告双方提交证据,然后双方经过质证后,由法官裁判这些证据是否可以采用。这一点比较符合客观中立的标准。价值判断则是关于善恶、是非、对错的判断。比如,原告提供了被告偷来的钱包,法官认定这件事是真的,钱包确实是被告偷的,这叫事实判断,但光确认钱包是被告偷的并不意味着案子就完了,法官还需要说被告因为偷钱包,而偷东西是不道德的行为,是犯法的行为,所以需要予以制裁。给偷钱包的行为定性,这就叫价值判断。对于活着的人而言,评价人和事时,都需要既进行事实判断,又进行价值判断。对于照相机,它只进行事实判断,但对于人而言,你必须进行价值判断。如果不进行价值判断,那么事实判断也将失去意义,因为我们之所以要弄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这个人到底做了些什么,就是为了对这件事或者这个人进行定性,也就是进行价值判断,说这件事是好事还是坏事,这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进而说这样的事我们是要支持鼓励还是要反对禁止,对于这个人我们是表扬还是批评。那么,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是不是说我们在评价一个人或一件事的时候,要先进行价值判断,即先弄清楚这个人做了什么或者这件事到底是怎么回事,然后在对这些已经弄清楚的事实进行价值判断呢?其实在现实操作中,我们无法这么机械地进行判断,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不是那么割裂的。价值判断来自于事实判断,受事实判断的制约,但主导事实判断。这二者之间有这样的关系。比如,人总是会根据搜集到的信息来验证自己此前的判断是否准确,也会根据自己的判断方法来对事物的发展前景进行预测。我们也都会经历这样的事情。比如一个新来的员工到公司上班,老板会首先问一问他之前和什么人交往过,做过哪些事,再在实际的工作中看他如何为人处世,做事是否踏实。这就是事实判断。然后老板会根据这些信息,来大致判断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就是价值判断,老板的价值判断来源于他新员工的初步了解和他过往的用人经验。然后,老板根据自己的初步判断,给这个新员工分配一些和他能力大致相符的工作,如果新员工出色地完成了这个任务,那么就证实了老板对这个人的判断,进而交给他更多的任务;如果这个人没有完成任务,那么老板就会对这个人进行重新定位。这就叫价值判断来自于事实判断,受事实判断的制约,但主导事实判断。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做这样的思维活动,不要以为你能够超脱于世界之外来客观中立地看问题,也不要完全根据个人喜好和臆想来评价事物。以上是从一个方面来谈看问题的方法问题。下面从另一个方面来谈,即从价值立场和思维方式的角度来谈我们如何看问题。这一点比较抽象,但确实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我们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大部分人都是思维懒汉,不喜欢动脑筋,只喜欢别人直接给出标准答案,或者按照别人设定好的游戏规则去寻找标准答案,从来没有想过别人给我们设定好的游戏规则是否是有问题的,不敢去质疑。其实,真正的独立思考,不仅是对现有的标准答案进行质疑,更要去质疑答案背后的逻辑推导规则。只有不按照别人设定好的游戏规则去思考问题,才是真正的独立思考。但我们的大学老师中敢于去质疑游戏规则的人,很少,都以为在现有的学术规范之内进行不同于其他人的研究就叫独立思考,这其实是骗人的鬼话。很多经济学家默认市场经济是好的,然后在这个前提之下进行理论创新,以为这就叫独立思考。其实这只是屈服于别人的游戏规则之下的独立思考,并不是真正的独立思考,真正的独立思考就是要首先质疑市场经济到底是不是好的,然后再进行理论创新。但当今的经济学家中,有几个敢于这么去干的?任何游戏规则或者说学术规范都有自己显在或者潜在的价值立场和思维方式(也叫方法论),因为规则是人定的,而人都是有自己的价值立场和思维方式的,我们看问题和评价人事时都要受到这两个因素的制约。什么叫价值立场?我们评价任何人和事,都会有一定的评价标准,就像我们要弄清楚地图上的一个位置,就要首先建立一个坐标系,然后说那个位置在东经多少多少度、北纬多少多少度,然后就把这个位置锁定了。价值立场就好比是坐标系。每个人都有自己看问题的坐标系,只是有些人将自己的坐标系加工整理之后一元化、系统化了,而大部分人则没有认真整理过自己的坐标系,以至他们的坐标系是混乱的、标准不一的。所以,在评价一个事物之前,你首先要弄清楚你的坐标系的原点在哪里,原点确定了,坐标系也就确定了,就不会混乱了。也就是说,在评价一个事物之前,我们要首先明确自己的价值立场和思维方式;即使你想做到客观中立,也要首先反思一下自己的价值立场和思维方式,因为你的价值立场可能会影响到你客观中立地看问题。我们对任何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叫“结论”。结论其实都是表面现象,得出结论的思考过程其实才是最核心的东西,是现象背后的本质。结论的背后其实就是我们的价值立场和思维方式。我们经常说要透过现象看本质,那么什么叫透过现象看本质?当我们听到某个人对一件事情的评价的时候,不要害怕,不要以为对方掌握的信息比我们多,认识问题比我们深刻,专业知识比我们扎实,人生阅历比我们丰富,所以对事物的评价一定比我们更准确。千万不要被对方的表面功夫吓倒了。对方所列举的事实和引用的数据,其实都是表象,都是现象,他如何选取和分析这些材料和数据的,用这些材料和数据到底要达到什么目的,这才是本质。对事实材料的筛选和运用,其实就是我们在根据自己的价值立场和思维方式来分析问题。只要看到这一层,你就会发现他的那些材料和数据其实只是次要的,只要你摸清了对方的价值立场和思维方式,他列举出那些材料和数据之后,你就可以帮他得出结论。比如你把一些原材料放进一台机器,然后这台机器就会输出一个制成品,不了解情况的人看到一推废铜烂铁变成了一个精致的工艺品,他会感到很害怕,“这功夫我可干不来”。其实只要你看一看这台机器的构造,看一看它是怎么将各种材料通过排列组合做成工艺品的,你就不会觉得它很神秘了,你甚至在了解了它的工作原理之后,会发现它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比如这道工序其实可以更简化的,这道工序如果那样做的话就可以节省更多的资源。如此,你就会造出更加高效、节能的机器。这就是价值立场和思维方式的玄妙所在。如果你的价值立场和思维方式比别人更加高级,那么不管对方列举了多少事实材料和数据,你都会用自己的价值立场和思维方式得出更加正确和有意义的结论,你也会发现对方的价值立场和思维方式存在哪些问题,进而对他的结论有多大的可信度提出自己的看法。我们在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这些人来自于不同的专业和领域,都有自己的专长。如何和这些形形色色的人交流?有句话叫隔行如隔山,我不否认这种现象的存在。但隔行如隔山,只是从技术、知识层面上来看的,其实任何学问做到极处都是殊途同归,最深刻的道理都是一样的,只是很少有人能够达到这种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境界而已。世间的知识是无穷无尽、千变万化的,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世间的知识是学不完的,但我们完全可以学会如何看问题、如何运用知识,这就叫智慧,这就涉及到人的价值立场和思维方式。我的知识储备其实并不多,我连中共党史都知道得不全,但我可以和任何一个人交流,至少目前是这样的。为什么?因为我很善于去摸索对方的价值立场和思维方式。只要摸清了这两点,我就控制住了对方,知道了他思维的局限之所在,这种局限性可能连他自己也都没有意识到。我们要努力培养这样的能力。所以我在和别人交流的时候,主要不是告诉对方什么固定的结论,而是启发对方如何去思考问题。价值立场和思维方式是可以传播的。我们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我所说的价值立场和思维方式,就叫“道”——我们古人最重视的一个概念。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什么叫艺?其实就是各种知识,各种结论,圣人教育我们不要太执着于此。佛教也说“外若著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心即不乱。”相就是外在的知识和结论,不要太执着于这些东西。要志于道,道就是如何看待、评价和运用这些知识和结论。还有一句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其实也是这个道理。由此可见我们的古人是多么地有智慧。大家应该都知道禅宗六祖慧能的故事吧,慧能其实是一个文盲,大字不识一个,但他最终却成了继承禅宗衣钵的六祖。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慧能是有智慧的人,是得道之人,知道外在的知识和花花世界只是表象,不被这些东西所迷惑和吓倒,他能看到现象背后的本质,抓住事物的核心,从而泰然自若、行动自如。这才是真正的独立思考!所以在年轻阶段,既要学习各种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更要努力去培养自己的价值立场和思维方式,后者是重中之重。价值立场和思维方式的层次决定了我们自身的层次,我们人生的层次。如果一个人说自己没有价值立场或者思维方式,那么他一定是傻子。价值立场和思维方式形成之后,再加上我们的历史实践,就决定了我们在历史中的层次和高度。

如何才是独立思考的人
真正独立思考的人,在精神上是君主。
哪怕是再大的图书馆,如果它藏书丰富但却杂乱无章,其实际用处就反不如那些规模虽小却条理井然的图书馆。
同样,如果一个人拥有大量的知识,却未经过自己头脑的独立思考而加以吸收,那么这些学识就远不如那些虽所知不多但却经过认真思考的知识有价值。
因为,只有当一个人把他的所知结合各方面来考察,把每一真知相互比照之后,他才能真正理解、掌握这些知识,并使其为己所用。一个人只能对自己知道的事情加以仔细思考,因此他必须要学习新东西;但是,也只有那些经过深思熟虑的东西才能成为他的真知。
一个人可以随意地阅读和学习,却不能随意地思考。
思考与阅读会对人的精神产生不同的影响,其差别之大令人难以置信。因此,这就愈发加大了人们之间本来就存在的思想差异——因为天性的不同,导致有的人热爱思考,有的人喜欢阅读。阅读是把某些外来、异质的思想强加于我们的头脑,这些思想与我们的精神是不相吻合的,就像印章强行在石蜡上留下印记一样。因此,我们的头脑就承受了完全来自外在的压力,一会儿思考这个,一会儿考虑那个,既非出于本能,亦非因为喜欢。
大量的单纯的阅读会使我们的精神丧失灵敏性,就像是一根弹簧连续不断地受到重压就会推动弹性。如果一个人不想动脑思考,最保险的办法就是一旦空闲了就拿起一本书。这就解释了何以博学多识常使很多人变得比原来更加愚蠢麻木,并阻碍他们的作品获得成功。正如蒲柏所说,他们始终是:不停地阅读别人,却从来不会被别人阅读。
学者是成天阅读、研究书本的人。而思想家、天才,以及那些照亮世界、推动人类发展的人,则是直接运用世界这本大书的人。
实际上,只有自己本身的根本思想才具有真理和生命力。因为,只有这些才是一个人能真正、完全理解的。阅读别人的思想,如同吃别人的残羹剩饭,或穿陌生人丢弃的旧衣。
通过阅读获得的思想与自己心中萌发的思想相比,正如史前植物的化石遗迹与春天里蓬勃茂盛的植物相比一样。
阅读只是独自思考的代替物。阅读时,一个人本身的思想是在被别人的思想牵引管束。
此外,很多书籍都无甚益处,除了向我们表明错误的路径如此之多,如果一个人听从这类书的引导,就会误入岐途。但是,受天赋指引的人,亦即独立、自发、正确思考的人,却拥有能够找到正确方向的罗盘。因此,一个人应当只有在自己的思想源泉干涸的时候才去读书——即使是最优秀的头脑也会经常发生思维停滞不前的情况。
因手拿书本阅读而赶跑自己的原创思想,不啻是冒犯神灵的罪过。
只有通过自己独立思考获得的知识,才能融入我们的思想体系,成为整个思维体系的一个鲜活部分,并与整体保持一种完整、坚实的联系。
独自思考的人只是在形成自己的见解之后才知道与权威暗合,此时的权威也同时增强了他们二者的力量。

叔本华说:“独立思考比读书重要。”

不要用情绪代替了思考,被感情轻易冲昏了头脑。

我们都太容易被带节奏,太容易就陷入他人的煽动中了。

一旦出了事情,大多数人不是先追查真相,而是先宣泄情绪。

以至于真相都还没弄清楚,道德审判就已经开始了。

《乌合之众》里有这样一句话:

“群众从未渴求过真理,他们对不合口味的证据视而不见。假如谬误对他们有诱惑力,他们更愿意崇拜谬误。”

在这个谣言、洗脑言论、偏见、谬误满天飞的时代,守脑如玉有多重要?

让子弹飞一会,别急着下结论。

你独立思考的能力,决定了你未来的人生高度。

01

前几天看到了这样一则新闻。

日本青森县有一处雪景胜地,树木被冰雪覆盖,洁白晶莹美不胜收。

然而,这样的美景却遭到一对情侣游客的破坏。

这对情侣游客,肆无忌惮地用粉色的荧光喷漆,在雪地和树冰上乱涂鸦。

一片雪白中,粉红色的中文“生日快乐”显得格外扎眼。

日本媒体纷纷斥责,说中国人素质太差、不要再来日本了。

中国网友们也都拿起键盘:

“真是丢脸丢出国门了!这种人应该上黑名单,以后不可以出境!”“呵呵,这就是中国人的素质,见怪不怪了。”

直到一个月后,日本警方逮捕了真正的犯人,真相才被揭露:

涂鸦者根本不是中国人,而是一名29岁的缅甸籍男子,为了讨女友开心就在雪地上用中英文写了“生日快乐”。

我们都太容易被带节奏,太容易就陷入他人的煽动中了。

一旦出了事情,大多数人不是先追查真相,而是先宣泄情绪。

“中国人素质就是低。”“中国人没礼貌。”“中国人就像是一群毫无教养的暴发户。”

这些标签式的语言,中国人早已被贴得浑身上下都是。

以至于真相都还没弄清楚,道德审判就已经开始了。

《乌合之众》里有这样一句话:

“群众从未渴求过真理,他们对不合口味的证据视而不见。假如谬误对他们有诱惑力,他们更愿意崇拜谬误。”

在这个谣言、洗脑言论、偏见、谬误满天飞的时代,守脑如玉有多重要?

02

2017年,有这样一条新闻上了热搜:

在泰国芭提雅象园内,两名中国游客擅自去找大象合照,被象园的象夫发现赶出。 两位中国游客心有不甘,再次偷偷跑进象园,去抚摸、拉扯大象的尾巴。 结果,大象被激怒,朝着两人奔过去。 领队何永杰发现两名游客有危险,立刻跑过去营救。 悲惨的事情发生了:何永杰被大象用鼻子卷起重重甩下,并用脚踩踏致死。

新闻一出,网友们怒了:“中国人就是不守规则。”

“没素质的中国游客,害死了一个年轻的导游。”

营销号们也纷纷开始撰文带节奏:

《远离那些漠视规则的垃圾人》、《不守规则的人,代价有多惨烈?》......

然而,新华社等媒体调查了目击者后,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真相是:

“另外一个游客团的大象,经过一片草地时突然发怒了,朝我们这个团直冲了过来。何永杰为了救我们团的一个老太太,才被大象踩踏致死的。”
为什么我们总是那么容易被谣言洗脑?

为什么我们总是轻易被点燃、轻易被煽动、轻易被激怒、轻易被诱导?

看看今年发生的热点事件,每一件都逃不过这个铁律:

重庆公交车坠江,有新闻把矛头对准一名女司机,说她穿高跟鞋逆行,于是全网都在声讨。

直到视频曝光,事故与女司机毫无关系,原本义愤填膺的网民都不说话了。

蒋劲夫家暴,有好友曝出:蒋劲夫的日本女友不但私生活混乱、假装怀孕、还出言辱华。

吃瓜群众的爱国热情被点燃了:“这样的女人,该打!”“夫仔敢作敢当,我被圈粉了!”

一时间,黑社会、母亲信邪教、7P......中浦悠花的各种黑料传得满天飞,爆发宣泄代替了理智分辨。

还有闹得沸沸扬扬的DG宣布与中国决裂事件、付辛博颖儿AA制、胡歌发微博被谩骂......

我们总是急着站队、急着人云亦云地发表意见,而不是独立思考、冷静辨别。

我们的感情变得越来越廉价,离真相却越来越远。

03

看过这样一个笑话。

为了证明螃蟹的听觉在腿上,一名专家捉了只螃蟹,并冲它大吼,螃蟹很快就跑开了。

然后专家把它捉回来,再次冲它大吼,螃蟹又跑了。

最后,专家把螃蟹的腿都切了,又对着螃蟹大吼。

螃蟹“果然”一动也不动了。

专家得意洋洋地向众人宣布:看吧,我的判断是正确的,螃蟹的听觉确实在腿上。

可笑吗?

可是很多人就是会陷入这样的确认偏误:

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并且倾向于去寻找任何证据来证明自己是对的,将自己的观点合理化。

人性的这种弱点,就给那些情绪煽动者提供了机会。

营销号喜欢带节奏、煽动舆论,通过图片和文字挑拨大众的神经,给自己赚足流量; 情感教主喜欢用简单粗暴的语言骂渣男、夸女人,然后顺理成章地推出一套“爱情36计”的课程。
马东说:“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这种煽动。

身边有各种角色的人,每天都在说服我们自己,让我们支持他的观点,以至于可以帮助他完成一些事情。

这并无对错,可是我们的价值观,尤其是生命价值观这件事,要做反煽动,反被洗脑。”

低水平的认知,缺乏独立思考能力,总是被煽动性的言论洗脑,这些只会让一个人固步自封、停滞不前。

04

中国人真的素质都很低下吗?

外国人真的素质都比我们高吗?

我们必须要学会,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轻易贴上任何标签,一棍子打死所有人。

一名日本小哥,用自己的钱包在中国街头检测中国人的素质。

他将钱包放在裤子后面的兜里,大摇大摆地在闹市区行走。

过了很久,钱包依然在。

后来,他甚至假装打电话手滑,让钱包掉在地上。

马上就有人提醒他:老弟,你钱包掉了。

小哥不甘心,在多个场所,试了无数次。

结果却是没有一个中国人会偷偷拿走他的钱包,而是都选择了热心提醒。

今年的杭州街头,出现了一种“无人冰柜”,免费提供冷饮。

“素质低下”的中国人,想必会毫无秩序地将冷饮一抢而空吧?

然而,实际却是:

一个漂亮的小姐姐,发现免费的冷饮,便从冰柜里拿了支雪糕。

正要离开时,看到告示上说:冷饮是提供给环卫工人、警察同志、快递小哥的,又重新将雪糕放了回去。

一位老大爷,拎着袋子在冰柜前驻足许久。

本以为他是去拿冷饮的,没想到,他竟然从自己的袋子里,拿出一个苹果放进了冰柜。

一个小朋友,悄悄走到冰柜前,将一张纸放进了里面,然后迅速走开了。

原来,他写了这样一封信,表达自己的感谢之情:

往爱心冰柜里送水的叔叔阿姨,让他想起了自己的快递员爸爸。

免费冷饮,无人看管,自觉取用,最后不仅没被哄抢一空,反而还多出了不少。

素质高的中国人,大有人在。我们不要盲目吹捧,也无需妄自菲薄。

叔本华说:“独立思考比读书重要。”

不要用情绪代替了思考,被感情轻易冲昏了头脑。

让子弹飞一会,别急着下结论。

这个时代,在喧嚣的舆论中,拒绝标签效应,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才是最重要的。

共勉。

“真正独立思考的人,在精神上是君主。”这句话出自德国著名哲学家叔本华,今天是他的诞辰,让我们一起来重温他的经典文章吧。

真正独立思考的人,在精神上是君主。

哪怕是再大的图书馆,如果它藏书丰富但却杂乱无章,其实际用处就反不如那些规模虽小却条理井然的图书馆。同样,如果一个人拥有大量的知识,却未经过自己头脑的独立思考而加以吸收,那么这些学识就远不如那些虽所知不多但却经过认真思考的知识有价值。

因为,只有当一个人把他的所知结合各方面来考察,把每一真知相互比照之后,他才能真正理解、掌握这些知识,并使其为己所用。一个人只能对自己知道的事情加以仔细思考,因此他必须要学习新东西;但是,也只有那些经过深思熟虑的东西才能成为他的真知。

一个人可以随意地阅读和学习,却不能随意地思考。

思考与阅读会对人的精神产生不同的影响,其差别之大令人难以置信。因此,这就愈发加大了人们之间本来就存在的思想差异——因为天性的不同,导致有的人热爱思考,有的人喜欢阅读。

阅读是把某些外来、异质的思想强加于我们的头脑,这些思想与我们的精神是不相吻合的,就像印章强行在石蜡上留下印记一样。因此,我们的头脑就承受了完全来自外在的压力,一会儿思考这个,一会儿考虑那个,既非出于本能,亦非因为喜欢。
大量的单纯的阅读会使我们的精神丧失灵敏性,就像是一根弹簧连续不断地受到重压就会推动弹性。如果一个人不想动脑思考,最保险的办法就是一旦空闲了就拿起一本书。这就解释了何以博学多识常使很多人变得比原来更加愚蠢麻木,并阻碍他们的作品获得成功。正如蒲柏所说,他们始终是:不停地阅读别人,却从来不会被别人阅读。

学者是成天阅读、研究书本的人。而思想家、天才,以及那些照亮世界、推动人类发展的人,则是直接运用世界这本大书的人。

实际上,只有自己本身的根本思想才具有真理和生命力。因为,只有这些才是一个人能真正、完全理解的。阅读别人的思想,如同吃别人的残羹剩饭,或穿陌生人丢弃的旧衣。

通过阅读获得的思想与自己心中萌发的思想相比,正如史前植物的化石遗迹与春天里蓬勃茂盛的植物相比一样。

阅读只是独自思考的代替物。阅读时,一个人本身的思想是在被别人的思想牵引管束。

此外,很多书籍都无甚益处,除了向我们表明错误的路径如此之多,如果一个人听从这类书的引导,就会误入岐途。但是,受天赋指引的人,亦即独立、自发、正确思考的人,却拥有能够找到正确方向的罗盘。因此,一个人应当只有在自己的思想源泉干涸的时候才去读书——即使是最优秀的头脑也会经常发生思维停滞不前的情况。

因手拿书本阅读而赶跑自己的原创思想,不啻是冒犯神灵的罪过。

只有通过自己独立思考获得的知识,才能融入我们的思想体系,成为整个思维体系的一个鲜活部分,并与整体保持一种完整、坚实的联系。

独自思考的人只是在形成自己的见解之后才知道与权威暗合,此时的权威也同时增强了他们二者的力量。

阅读是在用别人的、而非自己的头脑来思考。自己的独立思考是要努力形成一个连贯的整体、一个系统,即使它不是严密、完备的。没有什么比孜孜不倦地不断阅读,让别人的思想源源不断地进入自己脑中更为有害的事了。

那些将一生的时光都花在了阅读中并从书籍中获取智慧的人,就像是从旅行者的描述中了解一个国家的详细状况的人。这些人可以提供关于这个国家的很多信息,但实际上他们对此地的真实情况并没有连贯、清晰、透彻的了解。而那些一生致力于深思的人,则像是亲自到过某个国家的人。只有他们才真正知道自己所谈的事情,他们对此地的状况完全了解,说起来如数家珍。

但是这里有一个小小的困难需要克服:思考这种事并不能取决于我们自己的意志。一个人只要愿意就可以随时坐下读书,却不能随时坐下思考。思想如同客人,我们不能随自己高兴去召唤他们,而只能耐心等待他们的到来。

又说独立思考的人啥样?我觉得外国有个雕塑,叫思想者,那就证明了这种什么样,他一般人都是沉静的,不乐意被人打扰的,在一个的地方思考,这样的人一般惹不起

如何做一个独立思考的人
答:1、要学会怀疑 独立思考就是解放思想,从而发展一个人的个性。所以核心的关键就是要具备怀疑精神,不要被俗流浅陋之规、条条框框所束缚。2、参照比较阅读 这样就可以做到,不停地阅读别人,而不是被别人阅读。3、多角度观察问题 多角度的观察问题,意味着要跳出盒子去思考,不局限于所学的某个知识,...

聊聊怎样成为一个能独立思考的人?
答:3、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只有具备这几点,你才能做到独立思考。现在社会,很多人连判断是非的能力都没有,大多数都是人云亦云。如:几个人在一起吃饭或聊天,当其中一个人带着情绪或偏见说到某人时,其他都跟着马上义愤填膺。根本就没有人冷静下来,独立思考,想想这个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对社会、...

平时特立独行,哪些星座从来不人云亦云,始终独立思考?
答:可是,也正因如此,处女座不管发生什么都可以落实自已的想法。 处女座的人很容易让自身疲惫。 因为我们一直想得太多,想得太多,让其他人觉得没必要。 可是,他们也不会会因此牺牲自己的想法,也不会由于某些人而改变现状。 处女座有水星维护,活跃性他的逻辑思维,能学会思考,常常维持自己的个性,不在...

有哪些人具有独立思考的精神,有哪些事是讲独立思考的人?
答:这其中,支撑着思考者的,不是“勇气”和“良知”等易于被摧垮的道德评判,而是对人之生命的尊重。若无独立思考,人如何证明自己的存在,人如何成为人而异于鹦鹉或木偶?思考者巴金,在年老力衰之暮年,以饱经忧患之身躯,与生命的自然衰竭赛跑,勤力著述,把自己的思考所得贡献给民众。巴金的思考所得...

那些独立思考的人现在过得怎么样?
答:对于那些独立思考的人来说,他们的现在应该是过得非常不错的。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那些人是在平时的时候去独立思考的,那么他们无论在碰到什么事情的时候,都肯定会有自己的一个想法。当然了,这种想法是会引领着他们往一个更加成功的方向去走的,这也就注定了他们的人生会因为他们这种独立思考的性格而...

独立思考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独立思考非常重要?
答:因为只有当你是抛开了外在已有答案,同时也抛开你内在的已有答案的时候,你才是真正意义的独立思考,这种思考就是一种洞察力的思考,是一种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考。 一个人常常独立思考有什么好处? (一)内涵 独立思考就是利用个人经验进行的思考。所谓“个人经验”即指完全隶属于个人的经历和体验,一个人的所见所闻,...

如何成为一个能独立思考的人
答:其次,丰富与完善自己的知识,要正确的认识事务,不仅需要观察事务、了解事务,更重要的是,还必须归纳与分析事务,从现象的状况,分析出本质的问题,这样才会形成独立的思想。归纳与分析事务,必须运用各种不同的知识来对事务进行对比、筛选、分析。才能得出确切的本质。一个人的知识越丰富,越完善,能分析...

如何成为独立思考的人
答:这就是批判性的思维。批判性思维是一种从观察,经验,反思,推理和交流过程中进行积极巧妙地归纳,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估信息的智力训练过程,以此作为思想和行动的指导。通过对事实的客观分析,然后形成更好的决策和判断。它强调的不仅仅是理性思考,而是独立思考的能力。

一个具有领袖气质的人,是有独立思考能力的
答:在任何一个团体中,总有某一个人充当着核心的角色,他的言行能够被团体认可,并指引着团体的某一些决策和行动。我们可以把这种人所具备的人格魅力称为“领袖气质”。“领袖气质”为是人格魅力的一部分。领袖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养的。一个具有领袖气质的人,是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能够带领大家的人。常...

有独立思考的人很可怕吗
答:有独立思维的人很可怕吗?我认为他不可怕,实际的人家的思维,别人呢,是想糊弄是糊弄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