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那么聪明, 为何不帮英明的扶苏, 而去帮纨绔子弟胡亥继位?

作者&投稿:宇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李斯那么聪明, 为何不帮英明的扶苏, 而去帮纨绔子弟胡亥继位?~

因为帮助胡亥,李斯才有机会把持朝政。
如果帮助扶苏,那么李斯完全没有机会把持朝政,只能慢慢的远离政治中心,李斯肯定不愿意。

秦始皇横扫天下,一统六合。在统一天下后,秦朝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实行郡县制。这些举措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而秦的这些政策,和当时身为秦相的李斯是脱不开关系的。



李斯是荀况的学生,韩非子的同学,他在文学和政治方面的才华都很高。李斯身为秦相,其为人自然是非常聪明的。而当时秦始皇的两个儿子,嫡长子扶苏虽然与父亲的政见不合,但他为人“刚毅而武勇,信人而奋士”,是一位非常优秀的青年,非常得民心。再将上大将军蒙括对扶苏十分忠诚,尽力辅佐,如果扶苏继位,将来会成为贤明有为之君。如果这样,秦朝真有可能“传之万世”了,不至于二世就挂了。

可是,聪明如李斯,为何没有选择扶苏,而是去辅佐残暴不仁的胡亥呢?



秦始皇死前,让赵高拟诏传扶苏奔丧,当时李斯也在场。可是始皇死后,赵高就扣压了诏书,与李斯共同伪造圣旨逼死扶苏,然后立胡亥为帝。虽然说赵高对李斯进行了威胁,但身为一国之相,如果李斯坚决不从,赵高也是没什么好办法的。赵高之所以要这么做,是因为他知道扶苏贤能,继位后必对自己不利,而胡亥昏庸无能,容易把控。赵高所为自然是出于私心,李斯也同样如此。

李斯出身法家,崇尚的是法家思想,秦始皇焚书坑儒就是他建议的。扶苏则信奉儒家思想,为人仁慈,所以在这件事上和秦始皇产生了矛盾,才被发配到蒙恬那里去。再加上当年李斯陷害同窗好友韩非,可以说,在扶苏心里对李斯是没有好感的,李斯也害怕扶苏继位后会对自己不利。



最重要的一点,和扶苏关系最好的是大将军蒙恬。赵高用这点来游说李斯,说如果扶苏继位,那么蒙恬必然成为秦相。李斯此时身为秦相,而扶苏继位他将成为直接的利益损失者,也正是如此,李斯才会与赵高达成一致。最终扶胡亥登基。不过,由于赵高的猜忌,李斯最终仍然不得善终,也算是咎由自取(JL)。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于沙丘驾崩时,李斯的处境即是在“屋檐下”——当时皇帝身边唯一能够继位的儿子,胡亥。李斯可以选择“不低头”吗?当然可以了,但是他不低头的后果,一定非常惨。

当时,能够决定大秦帝国命运的人,一共有3个,分别是:丞相李斯、公子胡亥、中车府令赵高。

中车府令是个什么官职呢?

在古代,车府令乃是掌管车驾的官员;由于赵高乃是个太监,即所谓的中人,因此秦始皇特封他为中车府令,也就是秦始皇的专职司机。在这层身份之外,赵高还有个特殊身份——胡亥的老师。

《史记》记载:

“高既私事公子胡亥,喻之决狱。”

翻译过来就是:赵高这个人,精通狱法,对于以“法”立国的秦始皇来说,此人大有用处;于是,在胡亥很小的时候,秦始皇就让赵高去教授他狱法。

从这一层关系来看,赵高与胡亥两人的关系,非同一般。

如此一来,秦始皇死时,能够决定帝国命运的仨人,实际上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两派:胡亥和赵高是一派,丞相李斯自成一派;还有一众蒙在鼓里的大臣,受制于秦律,他们完全是工具人一般的存在。

秦始皇临死之际,又是怎样的状态呢?《史记》记载:

其年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曰:“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

翻译过来就是:公元前210年7月,秦始皇的车驾走到沙丘时,秦始皇忽然病重,命令赵高写一封诏书给扶苏,并要求扶苏将兵权交给蒙恬,自己来咸阳主持葬礼。但是,这封诏书刚刚写完,还没来得及交给信使,秦始皇就死了。

让公子扶苏主持葬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即,传帝位于扶苏。

只要这封诏书交给公子扶苏,那么,扶苏就一定能够成为大秦未来的皇帝,蒙恬则将成为扶苏的左膀右臂。彼时,不论胡亥也好,赵高也罢,甚至连丞相李斯,都有可能回家种红薯。

一切,止在此三人的一念之间。

站在胡亥的立场,说他不觊觎帝位那是不可能的。不过,胡亥虽然贵为公子,没有丞相李斯的点头,仅凭他和赵高两人,想要谋夺皇位,难度系数比较大。因此,问题的关键,还是在李斯。

于是,胡亥和赵高经过一番商量,决定去找李斯。

高乃与公子胡亥、丞相斯阴谋破去始皇所封书赐公子扶苏者,而更诈为丞相斯受始皇遗诏沙丘,立子胡亥为太子。

这三人具体商量了什么,后人已经不得而知。

从《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所了解的情况来看,这三人经过缜密商议,决定篡改秦始皇的遗诏,改立胡亥为太子,并赐死公子扶苏和蒙恬。

李斯有的选吗?他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

如果他不答应篡改遗诏。那么,以赵高的毒辣手段,凭借胡亥的特殊身份,同样精通狱法的他,可以找出无数个借口,将李斯治以死罪;而且,即便李斯侥幸不死,扶苏即位之后,李斯仍然免不了一番敲打,告老还乡是一定的。

不管哪种结果,对于贪恋权力的李斯来说,都无法接受。

两害相加权其轻,几番思想斗争之后,李斯决定帮助胡亥,也就是篡改遗诏。

胡亥当上皇帝之后,李斯依旧是大秦帝国的丞相。可是,此时的丞相与彼时相比,已经打了三分折扣,因为横亘在丞相与皇帝之间,还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即中车府令赵高。



这个问题其实我还是挺想杠一下的,为什么李斯聪明就一定要去帮助扶苏,为什么就不能帮助胡亥继位呢?纵观历史上那么多大臣,并不是没有大臣选择弱势一点或者说并不是很英明的继承人,这种原因有很多,比如扶持一个弱势一点的帝王上位,那么自己就有可能掌控这个庞大的帝国,不过李斯的话并不是这样,而是另有原因。

秦始皇死后,作为丞相的李斯并没有想太多,最多也就有些难过罢了,但是中车府赵高就不一样了,作为皇帝的近侍,他是第一个知道秦始皇要将皇位传给公子扶苏的人,然而赵高跟公子扶苏的关系一直都不是很好,反而跟秦始皇的幼子胡亥的关系相当不错,如果说让扶苏上位了,别说自己的地位能不能保住,可能连性命都保不住,于是赵高就起了贼心,想将秦始皇的遗照改掉,但是人轻言微啊,这个时候他还不是哪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赵高,所以就想到了李斯。

李斯当时作为帮助秦始皇统一六国的重要帮手,在秦国不管是地位还是名声都是非常之高的,如果说有他作证,那么这份被篡改后的遗照就有了很高的可信度,而当时赵高是如何劝他的呢?

首先在赵高刚找到李斯说这个事情的时候,李斯是万万不敢的,因为随意篡改遗照这属于遗臭万年的事情,但是被赵高一说之后就改变了自己的立场,赵高表示如果扶苏上位了,你现在的丞相还能做下去吗?蒙恬跟扶苏的关系是你能比的吗?在说蒙恬的才能难道比你低吗?到时候蒙恬上位了你又该如何?

李斯被这些问题问的有点懵,因为从各个方面李斯都是不如蒙恬的,关系上面扶苏肯定是跟蒙恬更加亲近,而才能上虽然说大家都有,但是蒙恬的功劳确实是比李斯要更大,而且扶苏作为一个纯良之人,他是很看不惯李斯这个法家之人的,因为法家过于没有情面,用法家来治国在扶苏看来是不可取的,所以只要扶苏上位,那么李斯的丞相之位百分之八九十是要被蒙恬取代的。

李斯作为一个贪图权势的人,虽然很聪明,但是也免不了俗,舍不得自己现在的丞相之位,于是就答应了赵高篡改秦始皇遗照的荒谬行为。赵高也是答应了李斯,表示只要胡亥上位了,你的丞相和荣华富贵还是一样能保持的,就这样胡亥上位了。

可惜李斯没想到的是胡亥居然那么糊涂,上位以后将秦国的大小事都交给赵高处理,李斯的丞相之位名不符实,权力几乎都被赵高握在了手里,后来虽然不服,胡亥却是个昏君,无比相信赵高,在赵高的一系列阴谋之下,最终落得个造反的名头被胡亥又是夷三族,又是被腰斩。

纵观李斯的一生,他对于秦国的贡献真的很大,才华在历史上也是所有人都承认的,但是他也有很多的过错,其中“焚书坑儒”就是他建议秦始皇做的,而后面因为舍不得权力去更改秦始皇的遗诏也是一大黑点,所以说他的死真的不能怪其他人,只能说咎由自取吧。



如果去扶持扶苏,李斯根本就没有机会把持朝政,因为扶苏后面是蒙氏兄弟,都是有勇有谋的将军,李斯有太大的权力欲望,所以他不去帮助英明的扶苏,转而帮助胡亥继位。

因为李斯和蒙恬不对付。扶苏和蒙恬关系比较好,李斯认为扶苏继位,他的位置会不保,所以没有帮助扶苏。

因为他不想当千年老二,他没有蒙恬那样的实力,去帮助扶苏永远得不到第一辅臣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