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粮的建设问题

作者&投稿:夹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商品粮基地建设的区位条件~

商品粮基地的建设:

①商品粮建设的好处:可以充分合理利用多种地域性条件,为粮食生产选择最适宜的自然环境;商品粮基地为国家粮食储备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对平衡粮食余缺有很大作用;合理的商品粮基地建设,可缩短过远距离的不合理粮食运输。

②商品粮基地建设须具备的条件:余粮多,粮食商品率高;生产条件好,旱涝保收,农业生产基础好;条件好的宜农荒地多,投资少,见效快,增产潜力大;运输方便。

(1)据图分析,①地是我国的珠江三角洲,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河网密布,沿海地区,海陆交通便利,人口稠密,市场广阔,农业技术先进,粮食单产水平高.该地宜建商品粮基地;该地城市化水平高,可发展花卉、蔬菜、水果等高效农业基地,利用毗邻港澳、东南亚的地理区位可发展出口创汇农业基地.该地由于地势低平,加上季风气候,低洼易涝,人口稠密,农产品商品率不高,以及周边地区宜农荒地较少,因此该地发展发展方向为:治理低洼易涝地,发展基塘农业等混合农业;通过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和实施多种经营来提高商品率.(2)④和⑥两个商品粮基地分别为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都位于东北,该地区地广人稀,人均粮食产量较高,所以商品率较高.(3)④和⑥位于东北,纬度高,热量条件没有长江三角洲好;东北地区经济没有长三角发达,因此农业科技水平较低,农业投入少,从而导致东北地区的单产不高.要提高东北地区在全国商品粮供应中的地位,要做到:增加科技和资金投入,提高单产;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保证稳产;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等.(4)据图分析,②、③、⑤分别为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和鄱阳湖平原,这些商品粮基地主要的环境问题是由于人们围湖造田而导致湖泊面积萎缩,洪涝灾害较多,针对的措施有: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退耕还湖,改善生态环境;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灾能力等故答案为:(1)优势条件:水热充足、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河网密布,地表水丰富;沿海地区,海陆交通便利;人口稠密,市场广阔;技术先进,粮食单产水平高等.宜建商品粮基地;花卉、蔬菜、水果等高效农业和出口创汇农业基地.存在问题:地势低平,低洼易涝;人口稠密,农产品商品率不高;宜农荒地少等.发展方向:治理低洼易涝地,发展基塘农业等混合农业;通过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和实施多种经营来提高商品率.(2)土地辽阔,耕地面积广;人口较少,人均粮食产量较高.(3)原因:纬度高,热量条件差;农业科技水平较低;农业投入较少等.途径:增加科技和资金投入,提高单产;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保证稳产;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等.(4)问题:湖泊面积萎缩,洪涝灾害较多.办法: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退耕还湖,改善生态环境;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灾能力等.

湖南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水稻生产面积和总产近一直居全国首位,不但解决了本省人民的温饱问题,而且累计向国家提供商品粮近三千亿斤。国家在湖南实施的商品粮基地建设项目,为解决短缺经济时期我国粮食的有效供给和社会的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我国农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和农产品买方市场的到来,粮食生产面临了产品质量差,生产成本高效益低等新的形势与问题,严重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如何在这种新形势下抓好国家商品粮基地建设项目的实施,让其发挥出更大的社会及经济效益,下面针对本次座谈会出的几个具体题目,结合湖南的实际谈点看法。
一、商品粮基地建设如何培育产品品牌,建立良性运行机制,促进产业化经营及农产品优势产业带建设要解决上述问题,国宾应在加大优质商品粮主产区资金支持力度的基础上,按照新时期商品粮基地建设的要求建设稳产高产商品粮基地,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或各种经济组织,让其参与到商品粮基地建设中来,把商品粮基地建设成为企业和各种经营组织的“第一车间”,龙头企业再利用从基地收购来的优质原粮创立产品品牌,用“品牌”去开拓产品的销售市场,带动商品粮基地粮食的销售,形成 “市场牵龙头、龙头连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格局,通过“产加销一体化”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把农民、企业或其它经营组织紧密联系在一起,农民从产业化中获得更大的收入,从而实现国家商品粮基地建设效益的最大化,形成国家商品粮基地建设的良性运行机制。
(一).是引进和发展龙头企业或多种形式的经营组织,培育商品粮基地粮食产品品牌,开拓基地粮食的销售市场,促进产业化经营和订单农业的发展,带动粮食优势产业带的建设。粮食产业化经营主要有龙头企业带动型、专业市场带动型、合作组织带动型和中介组织带动型等组织形式。过去农产品供不应求,处于卖方市场,粮食基本上以产定销,农民是生产什么、卖什么,生产多少、卖多少。多数农产品供过于求,出现买方专场。在这种情况下,究竟如何发展粮食生产,农民盲然不知所措。靠直观感觉,看到什么赚钱就种什么,大家都种,一种就多;靠政府号召什么种什么,仍然一种就多,多了又无人负责。粮食加工型龙头企业或专业市场,直接掌握了粮食市场需求变化的有关信息,能对未来市场变化情况做出较好的预测,也能以市场需求信息指导农民的粮食生产。在农业市场化的今天,新一轮粮食生产没有龙头企业的参与是不可想象的。在国家商品粮基地建设中应该加大龙头企业的引进和发展力度,进一步发挥其对粮食结构调整的龙头带动作用,真正建立起一种产加销相结合、贸工农一体化的粮食产业化经营氛围。专业合作社或专业协会加农户这也是粮食产业化的重要组织形式。该类型具有显著的群众性、专业性、互利性和自助性,实行“民办、民管、民益”,效果较好。这种新的农业经营方式,对企业和农户都有好处,对企业来说,保证了符合质量标准的商品粮的稳定供应;对农民来说,生产什么、生产多少,都根据合同进行。这样,减少了生产和经营的盲目性,增加了效益,又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我省从1997年开始率先在全国批准了一批稻谷加工企业作为全省优质食用稻米产业化开发的重点龙头企业,允许这些企业与农业部门一起建立优质食用稻生产基地,按照优质优价政策到基地收购优质食用稻谷。龙头企业的直接参与,成功地解决了优质食用稻开发的机制不活与动力不足的问题。到2002年,全省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的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了86家,2002年,各龙头企业在播种前与基地农民签订优质食用稻收购合同800多万亩,带动全省优质食用稻订单面积达到1000万亩,优价收购优质食用稻谷310万吨以上,达到了农民增效、企业增利、财政增收的目的。 品牌的创建必须依靠龙头企业和基地来共同完成。在商品粮基地建设中,注重培育粮食的知名品牌显得越来越重要,这是新时期国家商品粮基地建设适应新形势要求的需要。过去,一个水稻品种只生产一种品牌米,或者说一种品牌米只来源于一个水稻品种。早稻品种生产早稻米,晚稻品种生产晚稻米,人为的造成早籼稻的积压。所以,要更新观念,科学拼配,生产配方米。把粒型相似、食味相近的早籼和晚籼按一定的比例拼配,创造名牌米。消费者只认品牌,只求好吃,并不在乎到底是早籼米还是晚籼米,如我省著名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龙头企业---金健、秀龙、粒粒晶等创立的“金健”、“秀龙”、“粒粒晶”等品牌大米均是优质早、晚籼的混合米,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均被评为湖南省历屇农业博览会金奖产品。因此,要根据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开发出居民爱吃的高、中、低各种档次的消费心理和习惯,让品牌开拓销售市场。
(二).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应围绕龙头企业来组织建设,把商品粮基地建设成为龙头企业的“第一车间”。我们认为,国家商品粮基地建设应围绕龙头企业或其它经营组织来进行。很多龙头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不地,积极创建自己的生产基地,不但投入资金对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进行改善,还要负责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粮食加工经营不如其它工业企业,利润极其微薄,抵御风险能力很弱,上述投资无疑增加了企业的运行成本,加重了企业的负担。因此,我们认为国家商品粮基地建设能围绕龙头企业来进行,在大型龙头企业周围,按照龙头企业的要求建设一批规模大、标准适中的商品粮基地。
(三).是按照标准化要求搞好商品粮基地建设。“十五”国家商品粮基地建设必须逐步按照标准化的要求来组织生产,确保所生产的粮食符合龙头企业、市场对卫生品质、纯度、净度、含水量等指标的要求,为龙头企业提供优质的原材料。企业通过对达标粮食的加价收购,使基地农民增收,实现企业与农民的双赢。
(四).是在适当的范围内支持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培育和扶持一批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对充分发挥国家商品粮基地建设的作用,增加农民收入非常重要,那么怎样给予这些企业适当的扶持?首先,可以扶持企业进行适当的技术改造,如在南方稻区来说,可帮助企业在生产基地添置稻谷烘干设备,减轻龙头企业负担。泰国香米能行销世界,除了其内在品质优异外,与其加工水平一流也密不可分。我省优质稻米加工企业与其比较,缺少的主要是稻谷烘干等设备。去年长沙秀龙米业公司借鉴泰国的经验,购置了稻谷烘干设备,向农民收购湿谷,实行“谷不落地”,从根本上解决了优质食用晚稻因天气不好造成稻谷品质变差的问题。因此,我们认为在国家商品粮基地建设中增加添置烘干机等设备内容是可行的。烘干设备可以建设和安装在生产基地。其次,支持龙头企业搞好对商品粮基地农民的技术培训,减轻企业的负担。
二、标准化基地建设的核心内容与标准把“标准化”纳入到“十五”国家商品粮基地建设的重要内容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过去生产的粮食由于没有实行标准化生产,产品质量差,特别是卫生品质更差,市场竞争力弱,已无法适应入世的要求与挑战。入世后,在贸易壁垒被拆除的同时,绿色壁垒却在被不断地加高。由于标准的提高和农药污染的加重,我国出口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已大大下降,大规模退货的现象屡屡发生。因此,发展标准化商品粮基地建设意义重大。标准化基地建设要以提高优质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和粮食的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应以基地基本建设的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标准化和收购加工的标准化为标准化基地建设的核心内容,所有标准我们认为要以绿色食品标准为基准,从有利于粮食的可持续发展出发,保证基地生产粮食的安全、优质。
(一)基地选址的标准化
1、土壤环境:优质商品稻谷的生产基地应符合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评审参照标准中土壤环境质量(GB5618-1995)的二级标准值的要求,并在优质食用稻生产过程中按此标准进行动态监测。
2、大气环境:优质稻米生产基地空气质量标准应符合国家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GB9137-88)和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的各项污染物的浓度限值。
3、灌溉水质和水浆管理:灌溉水质和水量对稻米品质影响较大,首先是无公害优质稻米生产基地的灌溉水质应达到国家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其次是生产基地应水源充足,做到农田基本建设配套、排灌设施完备。(二)农田基本建设的标准化巩固粮食生产基础,保护好耕地和水资源,建设稳定的商品粮基地。农田基本建设重点在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渠道、电排灌站)、田间渠系配套建设和中低产田土改造等方面。项目建成后要使粮食生产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新增灌溉面积、恢复改善灌溉面积,提高优质商品粮的生产能力。
(三)生产技术的标准化1、选用合适品种。商品粮生产基地应推广市场认可、企业满意、农民愿种的高产多抗优质新品种。优质稻品种必须通过省审定和认可的品种。
2、选择最佳栽培季节。我省平原区和丘陵区以一季晚稻、双季晚稻和高海拔山区中稻生育后期的气候条件对形成优良的稻米品质有利,以此为依据,确定我省优质食用稻开发的“优势季节”,即高档优质食用稻应安排在平原区和丘陵区作一季晚稻、双季晚稻或在海拔500米以上作一季稻区种植。由于我省10-11月份阴雨天气多,不利于双季晚稻的收割与稻谷的干燥,造成含水量及黄粒米等严重超标,因此,商品高档优质食用稻以作一季晚稻栽培最为理想。早稻中档优质稻尽量通过采用地膜育秧,适当提早播期和成熟期。总之,应截取一年中的最佳生育时段发展优质食用稻的生产特别是高档优质食用稻的生产。
3、禁用剧毒剧毒农药。剧毒高残留化学农药的过量使用是造成稻米卫生品质差的主要原因。优质食用稻必须实施健身栽培,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有机磷、有机氯及含有砷、汞、锡等重金属的农药及其混配剂,施用高效低毒农药,以保护和利用天敌,提高优质稻米的卫生品质。农药的施用必须符合国家绿色食品生产标准的要求。
4、推广绿色稻米生产的“灯鸭渣”三大核心技术。稻鸭生态种养和频振式诱蛾灯杀虫技术不但防治水稻病虫草害效果好,而且大幅度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与污染。另外,推广沼气渣(水)肥田技术,在水稻生产的全程或半程施用有机肥,不仅减少了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而且降低了生产成本。以上三项技术是解决我省优质食用稻米农药残留超标、卫生品质差的有效措施。我省长沙秀龙米业公司用从浏阳、长沙及宁乡等无公害优质食用稻生产基地收购来的优质食用稻加工成“秀龙牌生态米”,在湖南省第三、第四届农博会上销售,一度成为火爆产品,以高出其它同类产品一倍的价格而抢购一空。“生态米”销售行情一路看涨,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深受消费者的青睐。今后应把这三项技术作为标准化绿色稻米的核心技术在商品粮基地进行推广。
5、收获技术的标准化。收获时期、干燥及贮藏方法等均应做到标准化。
6、种子生产的标准化。高质量的优质稻种子是获得优质高产的保障。我省优质稻品种主要是常规稻品种,农民有自留自用的习惯,导致优质稻品种的种性退化严重,纯度降低,不仅影响产量,而且降低稻米品质,影响加工质量。国家商品粮基地要建立专用的良种生产基地,建设和完善三圃的品种提纯复壮制度,按照良种繁育程序生产高质量的种子,形成优质食用稻品种提纯、扩繁、推广体系,确保优质食用稻产业化开发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基地建设中如何发挥科技服务作用、提高产品竞争力一是健全和完善农技服务网络,改善服务设施和手段,提高商品粮基地高产高效无公害栽培技术的入户率;二是搞好农民实用技术的培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专业技术素质,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求的新型农民;三是推广高产优质多抗优质良种;四是推广省工节本增益的轻型技术;五是提高精深加工水平,增强粮食产品的竞争力。通过这五个方面的工作,达到提高单产,降低成本,改善品质,最终达到提高产品竞争力的目的。



五大商品棉生产基地和九大商品粮生产基地
答:2. 地区协同原则:加强粮食主产区建设,保护和提高其粮食生产能力,确保全国粮食安全。中部粮食主产区是优势商品粮基地建设的核心,但东部和西部地区的粮食主产区也应分担国家粮食安全的任务,保持一定的粮食生产能力。3. 产业开发原则:建设优势商品粮生产基地,实行专业化生产,推进产业升级,提高粮食产业的...

我国为什么要在这些地区建设全国性的商品粮基地?
答:这些地方气候、条件适合,产量高,产出的粮食除供给本地人外还有较多剩余,可以作为商品销售。

商品粮基地的原因
答:我国是人口大国,因此建设稳定的出售粮食的基地成了问题。建设商品粮基地,有助于稳定的农业生产,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东北地区建设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是①冬季漫长严冬②土地肥沃③雨热...
答:B

读“我国主要商品粮基地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答:(1)读图可得:A是位于黑龙江省的三江平原,B是位于黑龙江省的松嫩平原,C是位于四川省的成都平原,D是位于广东省的珠江三角洲,E是位于湖南省的洞庭湖平原;(2)我国建设商品粮基地的原因是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对粮食的需求量很大,因此,建立稳定的商品粮基地,提高粮食生产的能力,是关系到...

高三地理:有关太湖平原近几年商品粮基地下降的原因!!!
答:太湖平原近几年商品粮基地下降的原因主要有:(1)近些年来太湖平原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农业,种植粮食的经济效益比较低,粮食的种植面积减小。(2)随着沪宁杭地区工业的发展,人口大量迁入,大量的耕地转化为工厂、道路、城市建设用地,耕地面积减少,农业的基础地位被削弱。(3)水网稠密,耕地被分割破碎,不...

东北商品粮基地建设有利的自然条件和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各有哪些?_百 ...
答:1地形平坦广阔利于大规模的机械化作业 2黑土面积广阔,肥力大 3日照时间长 4雨热同期 5人口稀少

中国东北商品粮商品率高的原因
答:为了充分发挥地区优势,重点使用国家投资,大力改善粮食作物生产条件,尽快增产粮食,满足人民生活和各项经济建设对粮食的需要,保证经济作物生产和林牧副渔各业的全面发展,必须加强商品粮基地的建设,这也是农业生产社会化、专业化和商品化的重要途径。按照商品粮基地形成、发展客观规律的要求,根据我国国情,...

加强东北商品粮基地建设,强化东北商品粮基地在全国的地位,是稳定我国粮 ...
答:小题1:D小题2:D 小题1:东北地区纬度高,热量不足,只能满足一年一熟。人口密度低,投人生产要素少,易受低温、旱灾影响,单产较低。小题2:农业综合开,发多种经营,应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附加值。

请问青藏高原有可能成为我国的商品粮基地吗?
答:不可能.原因:自然因素:1.青藏高原海拔高,冻土广布,不适宜大规模机械化.2.高原上有高寒,缺氧,冻土广布的特点.不适宜农作物生长.社会因素:1.城市人口较少,缺乏劳动力2.交通条件落后,满足不了商品粮的输出.3.经济腹地较小.但世界上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事情呀..政府非要把它变成商品粮基地,还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