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墓葬的墓葬形制

作者&投稿:本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评论西周墓葬制度~

西周墓葬,公元前11世纪周灭商起,至前770年平王东迁止,习称西周。现今发掘的西周墓葬总数已近2000座,主要分布在陕西省西安、扶风、岐山、宝鸡,河南省洛阳、浚县,北京市昌平、房山以及长江下游地区。这些墓葬集中反映了西周时期不同地区、不同年代、不同阶级和阶层在埋葬制度上的特点。

发现和研究 西周墓葬的大量发现和发掘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在此以前,只在河南浚县辛村(见辛村卫国墓地)和陕西宝鸡斗鸡台墓地做过发掘。后者是最早发现的一处包含有灭商以前周人墓葬的墓地。50年代以来发现的重要西周墓地有西安附近丰镐遗址中的张家坡西周墓地,周原遗址中的西周墓,宝鸡茹家庄西周墓,北京的琉璃河燕国墓地和白浮西周墓,以及安徽屯溪西周墓和江苏句容、溧水、金坛等地的西周墓等。与上述重要发现同时,对西周墓葬的研究也有很大的进展。在墓葬分期方面已建立起相当可靠的年代序列。在丧葬礼制方面也开始了深入的探讨,关于用鼎制度的研究就是最显著的实例之一。

分区和特征 西周墓葬可大体划分为2个区域:即中原地区和长江下游地区。两者在墓葬形制和随葬品上都有很大的差别,前者为土坑竖穴墓,随葬陶器、青铜礼器等;后者为土墩墓,随葬有大量的原始瓷器(见商周原始瓷器)。但中原地区的西周墓也有种种差异。在墓葬形制方面,有的是因墓主人地位较高而采用一条或两条墓道的大墓;有的则采用独特的殉葬礼俗,如宝鸡茹家庄�伯墓一椁二室的埋葬方式。在随葬品方面,有些墓葬也各有自己的特色,如昌平白浮西周墓随葬有鹰首剑等北方式兵器,而洛阳庞家沟西周墓则随葬有各种原始瓷器。

墓葬形制 中原地区的西周墓盛行土坑竖穴墓。小型墓有墓室而无墓道。大型墓都有1条或2条墓道,但尚未发现商代王陵那样的有4条墓道的陵墓。 在浚县辛村和北京琉璃河都曾发现过有 2条墓道的大型土坑竖穴墓。这类墓都有宽大的墓室,墓室的南北两端各有1条墓道,南墓道较长,都是斜坡状的,北墓道略短,也有筑成台阶的。辛村1号墓墓室长10.6米,宽9米,连墓道通长56.9 米。墓主大概是诸侯一类的人物。大型墓中级别略低的只有1条墓道,洛阳东郊和宝鸡茹家庄都有发现。洛阳东郊发现的大型墓,墓道作曲尺形,在西周墓中是很少见的,宝鸡茹家庄的两座单墓道的大型墓,根据出土青铜礼器上的铭文,可以确认墓主人是�伯和他的夫人井姬。中小型墓则以墓室的大小以及随葬器物的多寡来区分。不少西周墓在墓底中央都挖1个“腰坑”,坑内埋1条狗。葬具大都为木质棺椁。木椁一般都在墓底架两根枕木,再在枕木上纵铺方木构成椁底,椁室四壁用榫卯结构的方木垒成,其上横铺方木为椁盖,棺木置于椁室之中。大型墓往往有数重棺椁,中型墓多为1棺1椁,小型墓多为有棺无椁,也有少数小型墓不见棺木痕迹。

长江下游地区的土墩墓不挖墓穴,只在平地堆土起坟埋葬。屯溪的土墩墓,系先在平地上用河卵石铺出与墓室相当的范围,其上放置各式随葬器物,然后堆筑封土。句容、金坛、溧水发现的土墩墓,多数不用卵石铺垫,因而也没有明确的墓室范围。有的一墩一墓,有的一墩多墓,墓内都没有发现葬具和尸骨的痕迹。

葬俗 葬式一般为仰身直肢,也有俯身葬,极个别的为屈肢葬。头向不固定。除宝鸡茹家庄的�伯墓外,绝大多数是单人葬。

西周墓葬往往以人殉葬,少者1人,多至7人。殉葬人大都放在二层台上,有的还有葬具。北京琉璃河的大型墓中没有发现殉葬人,而在多座中型墓中则发现有殉葬人。可见是否用人殉葬并不完全取决于墓的大小或墓主人社会地位的高低。在张家坡已发掘的三、四百座中、小型墓葬中,发现有殉葬人的约占7%,都是西周早期墓葬,而这里的西周晚期墓中却不见有用人殉葬的现象,这是一个比较明显的变化。

随葬品 西周墓葬的随葬品主要有陶器、青铜礼器、兵器、车马器、玉石装饰品、原始瓷器和漆器等。大型墓和一部分中型墓的随葬品很丰富,有制作精致的成套青铜礼器,器形有鼎、鬲、甗、�、�、觚、爵、觯、尊、卣、壶、蓥、盘、匜等。其组合以鼎、�为核心,用鼎的多寡标志着墓主人社会地位的高下。早期的铜礼器在器形和纹饰上同商代晚期没有多大差别,西周晚期酒器类大大减少,食器类数量增加,鼎、�的器形和纹饰也有较大的变化。长安普渡村发现的穆王时期的墓葬中还发现有3枚一套的编钟。小型墓则多随葬陶器,器形有鬲、罐、簋、尊、壶、豆、盂等。西周早晚期墓葬在随葬陶器的组合与器形上都有较明显的区别。

南方土墩墓中的青铜礼器,往往富有地方特征,如鼎的三足外撇呈尖锥状,器物也往往两两成对。此外,还有一些用途不明的器形,如江苏丹徒烟墩山出土的一对角形器和屯溪出土的一对五柱形器。这一地区的墓中通常随葬较多的原始瓷器,器类、器形变化也较多。中原地区的西周墓中虽也有随葬原始瓷器的,但数量很少,器形也较单一,多为豆形器。出土的玉石装饰品有壁、琮、圭、璋、柄形饰以及鱼、龙、鸟、兽等动物雕像,还有玛瑙、琉璃串珠等饰物。在琉璃河等地还出土有西周时代的漆器,但大都朽没,仅存痕迹,可以复原器形的有豆、觚、俎、罍等。(见彩图)

车马坑 大型墓和一部分中型墓往往附有车马坑、一般是在主墓的附近另行挖坑埋葬车马,少者1车2马,多者可达十多辆车和数十匹马。埋葬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整车埋葬,驭马卧于车辕两侧,另一种是将车子拆卸成零部件散放在坑内,马的排列也不整齐。也有将车拆散放在主墓内,而另行挖坑葬入马匹的。车马坑内多有车马饰物,有的车马坑保存较好,痕迹清楚。因此,可以根据这些资料复原西周时期车马的形制和辔饰。

分期和年代 西周墓葬,包括灭商以前的周人墓葬,大体上可划分为3个时期:第一期是灭商前的周墓,即所谓先周墓葬。现已发掘的这种墓葬都是小型墓,大都随葬1件陶鬲,或1鬲1罐,极少有青铜礼器。鬲多作高领袋足,这种鬲被认为是先周时期的典型器物。第二期为西周早期,所出的青铜礼器器形和商代晚期的相似。随葬陶器的组合主要为鬲、簋、罐。年代上起自西周初年,下限约在穆王时期。第三期为西周晚期,所出青铜礼器如鼎、�在器形、花纹上有显著的变化,觚、爵、尊、卣等酒器几乎绝迹,出现�、壶、盘、匜等新的器形。随葬陶器组合为鬲、豆、盂、罐。盂是典型的晚期器物,其他如鬲、罐、豆在器形上也有所变化。年代约自穆王以后到西周末年。

  西周墓葬,公元前11世纪周灭商起,至前770年平王东迁止。现今发掘的西周墓葬总数已近2000座,主要分布在陕西省西安、扶风、岐山、宝鸡,河南省洛阳、浚县,北京市昌平、房山以及长江下游地区。‍

中原地区的西周墓盛行土坑竖穴墓。小型墓有墓室而无墓道。大型墓都有1条或2条墓道,但尚未发现商代王陵那样的有4条墓道的陵墓。 在浚县辛村和北京琉璃河都曾发现过有 2条墓道的大型土坑竖穴墓。这类墓都有宽大的墓室,墓室的南北两端各有1条墓道,南墓道较长,都是斜坡状的,北墓道略短,也有筑成台阶的。辛村1号墓墓室长10.6米,宽9米,连墓道通长56.9 米。墓主大概是诸侯一类的人物。大型墓中级别略低的只有1条墓道,洛阳东郊和宝鸡茹家庄都有发现。洛阳东郊发现的大型墓,墓道作曲尺形,在西周墓中是很少见的,宝鸡茹家庄的两座单墓道的大型墓,根据出土青铜礼器上的铭文,可以确认墓主人是?伯和他的夫人井姬。中小型墓则以墓室的大小以及随葬器物的多寡来区分。不少西周墓在墓底中央都挖1个“腰坑”,坑内埋1条狗。葬具大都为木质棺椁。木椁一般都在墓底架两根枕木,再在枕木上纵铺方木构成椁底,椁室四壁用榫卯结构的方木垒成,其上横铺方木为椁盖,棺木置于椁室之中。大型墓往往有数重棺椁,中型墓多为1棺1椁,小型墓多为有棺无椁,也有少数小型墓不见棺木痕迹。
长江下游地区的土墩墓不挖墓穴,只在平地堆土起坟埋葬。屯溪的土墩墓,系先在平地上用河卵石铺出与墓室相当的范围,其上放置各式随葬器物,然后堆筑封土。句容、金坛、溧水发现的土墩墓,多数不用卵石铺垫,因而也没有明确的墓室范围。有的一墩一墓,有的一墩多墓,墓内都没有发现葬具和尸骨的痕迹。
葬俗 葬式一般为仰身直肢,也有俯身葬,极个别的为屈肢葬。头向不固定。除宝鸡茹家庄的?伯墓外,绝大多数是单人葬。
西周墓葬往往以人殉葬,少者1人,多至7人。殉葬人大都放在二层台上,有的还有葬具。北京琉璃河的大型墓中没有发现殉葬人,而在多座中型墓中则发现有殉葬人。可见是否用人殉葬并不完全取决于墓的大小或墓主人社会地位的高低。在张家坡已发掘的三、四百座中、小型墓葬中,发现有殉葬人的约占7%,都是西周早期墓葬,而这里的西周晚期墓中却不见有用人殉葬的现象,这是一个比较明显的变化。
随葬品 西周墓葬的随葬品主要有陶器、青铜礼器、兵器、车马器、玉石装饰品、原始瓷器和漆器等。大型墓和一部分中型墓的随葬品很丰富,有制作精致的成套青铜礼器,器形有鼎、鬲、甗、?、?、觚、爵、觯、尊、卣、壶、蓥、盘、匜等。其组合以鼎为核心,用鼎的多寡标志着墓主人社会地位的高下。早期的铜礼器在器形和纹饰上同商代晚期没有多大差别,西周晚期酒器类大大减少,食器类数量增加,鼎、?的器形和纹饰也有较大的变化。长安普渡村发现的穆王时期的墓葬中还发现有3枚一套的编钟。小型墓则多随葬陶器,器形有鬲、罐、簋、尊、壶、豆、盂等。西周早晚期墓葬在随葬陶器的组合与器形上都有较明显的区别。
南方土墩墓中的青铜礼器,往往富有地方特征,如鼎的三足外撇呈尖锥状,器物也往往两两成对。此外,还有一些用途不明的器形,如江苏丹徒烟墩山出土的一对角形器和屯溪出土的一对五柱形器。这一地区的墓中通常随葬较多的原始瓷器,器类、器形变化也较多。中原地区的西周墓中虽也有随葬原始瓷器的,但数量很少,器形也较单一,多为豆形器。出土的玉石装饰品有壁、琮、圭、璋、柄形饰以及鱼、龙、鸟、兽等动物雕像,还有玛瑙、琉璃串珠等饰物。在琉璃河等地还出土有西周时代的漆器,但大都朽没,仅存痕迹,可以复原器形的有豆、觚、俎、罍等。(见彩图)
车马坑 大型墓和一部分中型墓往往附有车马坑、一般是在主墓的附近另行挖坑埋葬车马,少者1车2马,多者可达十多辆车和数十匹马。埋葬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整车埋葬,驭马卧于车辕两侧,另一种是将车子拆卸成零部件散放在坑内,马的排列也不整齐。也有将车拆散放在主墓内,而另行挖坑葬入马匹的。车马坑内多有车马饰物,有的车马坑保存较好,痕迹清楚。因此,可以根据这些资料复原西周时期车马的形制和辔饰。
分期和年代 西周墓葬,包括灭商以前的周人墓葬,大体上可划分为3个时期:第一期是灭商前的周墓,即所谓先周墓葬。现已发掘的这种墓葬都是小型墓,大都随葬1件陶鬲,或1鬲1罐,极少有青铜礼器。鬲多作高领袋足,这种鬲被认为是先周时期的典型器物。第二期为西周早期,所出的青铜礼器器形和商代晚期的相似。随葬陶器的组合主要为鬲、簋、罐。年代上起自西周初年,下限约在穆王时期。第三期为西周晚期,所出青铜礼器如鼎、?在器形、花纹上有显著的变化,觚、爵、尊、卣等酒器几乎绝迹,出现?、壶、盘、匜等新的器形。随葬陶器组合为鬲、豆、盂、罐。盂是典型的晚期器物,其他如鬲、罐、豆在器形上也有所变化。年代约自穆王以后到西周末年。



陕西宝鸡旭光墓地出土罕见金制品和青铜器
答:发掘表明,早在距今4000~5000年龙山文化时期,旭光村一带就有人类活动;3000年前,这里是一处西周贵族的公共墓地;2500年前秦人又来到这里繁衍生息。据勘察,旭光村西周墓葬规划有序,同一级别墓葬呈“一”字形排列。根据墓葬形制、随葬器物及铜器铭文,墓主身份应是姬姓较高等级贵族。各墓葬随葬器物各具...

陕西宝鸡旭光墓地抢救性考古发掘获新进展
答:5座西周墓葬形制均为竖穴土坑墓,深度3-4米,面积6-10平方米,均有熟土二层台,一椁一棺,葬式为直肢葬,头向朝北,无腰坑,其中4座墓(M1、M2、M3、M4)呈“一”字排列,整齐有序。西周墓葬均随葬青铜器,一般为一鼎一簋一觯。3座战国墓葬均为竖穴土坑墓,深度2.7米,面积约3平方米,均为屈肢葬,无...

各朝各代的陵墓的建造结构?
答:西周春秋 西周的墓制承袭商代。由於尚未发现王陵﹐不知当时是否有亚字形墓。诸侯﹑贵族的大墓﹐有的是设有两个墓道的中字形墓﹐有的是设有一个墓道的“甲字形墓”。河南省浚县辛村卫国墓地多系中字形墓﹐其形制与商代的陵墓相似。除上述两种类型的大墓以外﹐绝大多数的墓仅有长方形的墓室﹐不设墓道...

上古时代的墓葬制度,都有哪些特点?
答:与商代一样,这个时期的诸侯、贵族墓附近都有“车马坑”,其规模视墓主人的身份而定。殉人在西周前期仍很普遍,中期以后稍减少。但直到春秋战国时代,有些大墓依然使用人殉。例证:1976年发现的秦公一号大墓(主人是秦景公,春秋中期秦国国君),向我们全景展示了春秋时代,诸侯王的墓葬形式...

说明土葬的演变情况
答:不同时代的墓室虽然各有特点,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无不有意模仿现实生活中宫室房屋的前堂后室的总格局。许多墓室明显分为前后两半,前半相当于“堂”,用来陈放供桌和一些随葬品,后半相当于“室”,用来置放棺木。以上是关于中国古代墓葬制度和墓葬形制的简要介绍。

古代墓葬的种类
答:墓葬有土葬、火葬、水葬等。 墓葬俗称山坟,古墓葬是清代以前的墓葬。 古代葬俗因时代、地方的不同而有差异,有土葬、火葬、水葬等。 常见的多是土葬。 简介 明、清时期的墓多数有碑,易于识别;清朝九品官以上的墓较多,一般墓碑上刻有其官职;一经发现都要及时上报。 明清以前的墓则很难在墓地表面分辩出来,因此...

中国古代墓葬演变
答:为了推崇皇权,朱元璋恢复了预造寿陵的制度,并且对汉唐两宋时期的陵寝制度作了重大改革。这些改革表现在很多方面。首先,陵墓形制由唐宋时期的方形改为圆形,以适应南方多雨的地理气候,便于雨水下流不致侵润墓穴。所以,这一时期非常讲究棺椁的密封和防腐措施,墓中的尸体一般都保存地比较好。其次,陵园...

张元成:西周玉组佩有很多未解之谜
答:山西博物院院长张元成 这套玉组佩是整个晋侯墓地出土的最大的玉礼器组合,也是目前全国同期墓葬中发现的最大的玉组佩。山西博物院院长张元成说到,但这套玉组佩以及所在墓葬的发现,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谜团。山西博物院外景 玉组佩 谜团一:墓葬形制不合常理 这套玉组佩出土于北赵晋侯墓地63号墓。1...

古代墓穴的布局
答:3、建筑群组的布局方式:明清的陵墓都是选择群山环绕的封闭性环境作为陵区,将各帝陵协调地布置在一处。在神道上增设牌坊、大红门、碑亭等,建筑与环境密切结合在一起,创造出庄严肃穆的环境。古代陵墓有土穴墓、木椁墓和砖石墓三种。1、木椁墓:进入阶级社会后,墓葬制度中存在着严格的阶级和等级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