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色行动 | 走进彩云之南,感受圆通胜境

作者&投稿:雀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昆明圆通寺,坐落在圆通山南,前临圆通街,后衔圆通山,与昆明动物园毗连,布局严谨、对称,主体突出,是昆明最古老的佛教寺院之一。初步了解后,让我们一起踏上这片土地吧~

      圆通寺坊表壮丽,林木苍翠,被誉为“螺峰拥翠”、“螺峰叠翠”,一直是昆明的八景之一,如同一座漂亮的江南水乡园林。从建筑学上讲,它闹中求静,以小见大,并借背后螺峰山之景,形成别具一格的水院佛寺,在中国的造园艺术中具有独特的风格;圆通寺正门位于圆通街,进入寺院越向里走,地势越低,这在我国寺庙建筑上是较为罕见的“倒坡寺”。

      圆通宝殿中的佛像众多,大体上按照一般大雄宝殿的主次规矩排列供奉,但也有与众不同之处。一是殿内主佛两侧有龙柱一对,高达10米,雕青黄二龙,舞爪裂须,作欲斗状。这种代表皇帝的符号出现在寺中,这在其他“大雄宝殿”内实属罕见。二是殿中佛教诸佛、菩萨、罗汉及道教众仙共处一堂,蔚为奇观。三是作为观音侍童的善财童子和龙女跻身如来堂前,保留着观音殿的遗风。

      当然,这些独特之处并非空穴来风,它们反映了圆通寺的历史演变。龙柱的来历据说是因为明建文帝朱允汶“靖难之变”后,逃到云南,在武定狮山正续寺出家为僧。期间,为避免明成祖派人跟踪,他曾在这里久居。这对龙柱含蓄地表达了真龙天子与佛祖的相互关系。两个童子的存在,从一个侧面证明大殿原本的主尊不是三身佛,而是观音。此外,圆通胜境牌坊上面木雕的八洞神仙、南极、三星均为道教神仙;大殿内两壁上的道教泥塑仙官;衲霞屏上斗大的“寿”字;道教张三丰、吕洞宾的石刻画像等。就在这悬崖峭壁下,还曾建过道教建筑吕祖殿和玄天阁。道教众仙出现在佛堂,则体现了云南宗教佛道并存的特点。

      增建寺前的八角亭和四周水榭回廊,开辟了圆通胜境、胜境坊、前门以及采芝径,形成园林、景色和宗教寺庙融为一体的佛教圣地。圆通寺有高大壮观的圆通胜景坊、圆通宝殿、八角亭,有我国内地目前独一无二的一座上座部佛教佛殿——铜佛殿。圆通寺外表壮丽,殿宇巍峨,佛像庄严,楼阁独特,山石嶙峋,削壁千仞,林木苍翠,历代诗人墨客留下了许许多多赞美的诗句。

      圆通宝殿是中心正殿,面阔7间,重檐歇山式建筑。其琉瓦飞甍,梁柱粗壮,斗拱华丽,彩绘绚烂,气势宏阔。近年又进行了落架大修,但无论用材还是样式,基本保留了清代的原貌。宝殿外围主要采用黄色、蓝色和水绿色。 黄色为暖色调,象征太阳、火焰,给人热烈、奔放、温暖的感觉,而蓝色和水绿色则是冷色调。 冷暖色相结合,使得宝殿既具有古典宫殿的刚健之姿,又具有古典建筑的阴柔之美。

      圆通寺的雕梁画柱较为独特,它雕刻的都是龙的形状,龙上绘有彩绘,主要为红色、蓝色、绿色和金色。红色代表吉祥,蓝色代表永恒,绿色代表福禄,金色代表高贵。在古人心中所有美好的,象征着幸福的颜色都被勾画在圆通寺门梁的龙上,可见古人对龙,对寺庙的敬畏之心。暖色普遍运用在圆通寺较为显眼的位置,红色通常用于房檐、槛窗、立柱;黄色则用于槛窗边框的金棱线,彰显古建筑之雄伟;青色和绿色属于冷色调,用于斗拱、雕花,体现古建筑之瑰丽。

图片 | 田  丰

文字 | 章子涵 

编辑 | 于慧贤 

审核 | 贺金山 陈嘉琪 吴梦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