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对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作者&投稿:水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近年来,在少年儿童中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使教育工作者和关心教育的人们感到不安。一些专家调查发现,所有问题的出现,无一例外地与少年儿童心理方面的原因有关。因此,分析造成少年儿童心理障碍的原因和寻求有效的对策,已成为教育工作者迫在眉睫的问题。
一、少年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1.家庭环境的不良影响
家庭是少年儿童发展的基础和主要场所,家长的教育方式和家庭成员之间感情的融洽与否是影响少年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家庭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众多父母的期望,这种期望致使许多父母在教育子女问题上有以下两种态度:第一种态度是对子女要求过高,在教育方法上苛刻,甚至有时不分场合当面训斥、打骂,要求绝对服从。这样会使子女自尊心受到伤害,心理压力过大,最终形成忧郁、孤僻、退缩、逆反心理。第二种态度是对子女娇惯溺爱,百依百顺,这容易造成子女自私自利、任性、蛮横、懒惰、依赖等不良心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对少年儿童正常心理的发展都是有害的。此外,家庭破裂也会给子女造成心理创伤和失落感。据研究表明:父母离异家庭的孩子由于缺乏父爱或母爱,产生消极情绪,不爱学习,敌视同学等,由此可见,家庭破裂会使少年儿童产生强烈的心理失衡。
2.少年儿童自身弱点的不良倾向
人的心理是由各种心理成分组成的一个多层次、多侧面的统一体。处在自我意识逐渐加强期的少年儿童,独立性与依赖性同在,自觉性与幼稚性并存,他们一方面发现新的自我,要求独立自主;另一方面又表现得非常幼稚,缺乏必要的分析判断能力。他们年龄小、阅历浅、知识少,不善于用理智控制自己的情绪,感情不稳定,因此,此时期的孩子经不起外界的诱惑,在环境消极因素影响下,容易形成狭隘的意识,不良的心态。因此,少年儿童自身的人格弱点是其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因素。
3.学校教育失误的不良影响
长期以来,我国学校教育一直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致使许多学校只重视学生的智育,甚至以学生的分数高低来评价学生的优劣,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其实,在现代社会中,学生具有完美的个性和人格要比拥有智慧和能力更为重要。因为社会用人已不仅仅考核专业技能,却越来越需要心理素质较好的人才。可见,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给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造成了消极影响。而且,学校也存在教师的教育方法不正确的问题,有的教师挖苦、讽刺学生,更有甚者打骂学生,对学生不一视同仁,对考分高的学生或家长有钱有地位的学生另眼相看,对学习成绩差或家庭贫困的学生当成另类看待,这也严重影响了少年儿童正常心态的形成。除此,有些学校把素质教育挂在口头上,口号喊的响,却无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实际行动。
4.社会消极因素的不良影响
社会对少年儿童的影响因素是十分广泛和复杂的。不良的社会舆论导向、不择手段的利己主义,往往使少年儿童在纷繁复杂的外部世界面前感到无所适从,这对他们人格的健康发展是非常有害的。社会风气中的积极方面如新风尚对少年儿童养成良好的品格和人格有促进作用,但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也会腐蚀少年儿童的心灵,有些少年儿童效仿某些成年人讲究吃喝玩乐,说大话、假话骗人。
二、对少年儿童进行心理教育的对策
1.转变教育观念
转变多年形成的教育观念,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应作为教育的实实在在的行动。长期以来,不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学生家长,都认为学生只有上大学才是惟一的出路,致使我国从小学教育就只强调考分,而不顾个性、人格的完美成长。为了考高分,家长不顾孩子的身体健康,不让孩子有一时休闲的时光,无休止地补各种文化课,使孩子四体不勤,性格冷漠自私,追求考试名次,一旦考试失利,便哭闹不休,经不起失败的考验。因此,现代教育必须认真实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少年儿童积极乐观的生活体验和人生态度,让他们懂得,无论将来做什么,只要对社会有用,就是成才。
2.面向全体、正确引导
坚持正确引导,是少年儿童心理特点所需求的。首先,针对少年儿童共有的带有普遍性的心理问题,根据学生实际及少年儿童迫切需要解决的或潜在的心理问题,进行正确引导,培养和提高少年儿童共性健康的心理品质,预防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产生。其次,针对不同年龄层、不同类型以及不同环境中的少年儿童所特有的心理偏差进行正确指导。如培养后进生的自尊心、上进心,培养优等生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家庭条件优越学生的自立意识,培养家庭条件差的学生的自信心,以塑造各种少年儿童的健康人格品质。这里所说的面向全体,就是共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与个性的心理指导相结合,使每个少年儿童都得到健康发展。
3.优化校园的心理环境,加强心理指点
少年儿童随着生理、心理的发展变化,困惑会越来越多,因此他们希望得到指点,或老师、同学、家长的指点,或通过各种报刊、图书的指点。但从一定意义上讲,少年儿童心理素质还是以集体心理为中介而内化发展的。所以,学校应该重视校园心理环境建设,在学校中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让每一位少年儿童都能自由健康地交往,从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发挥、完善少年儿童的自主性、创造性,培养他们自我管理能力。对他们遇到的心理疑惑,学校、社会各方面都来关心他们,通过心理辅导,教会他们自我调节的方法,指导他们正确看待现实,处理好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父(母)子(女)关系,培养乐观的进取心,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4.创设轻松、自由的家庭气氛
家庭是少年儿童成长的第一驿站。事实证明:民主、和谐的家庭气氛能促进少年儿童完美人格的形成;而吵吵闹闹的家庭气氛或父母各奔东西的家庭,由于给孩子太多的压力,致使他们形成扭曲的人格。所以作为家长,应该为子女着想,给子女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家庭气氛,让他们在有爱的家庭气氛影响下,身心健康发展。

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有利于使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其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具备一定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做个有道德的人。这是加强幼儿的思想道德建设。正所谓从娃娃抓起嘛!而且可以很大程度上预防违法犯罪,有利于家庭幸福和谐,有利于社会和谐安定。

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孩子健全的性格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也是一个人成年后保持健康的心理状况的基础。
因此,加强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何做好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
答:为此笔者认为,对幼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要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层面开展。同时由于幼儿的特殊性,在对幼儿开展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技巧上,需要采用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的方式、方法。1、在家庭层面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答:6、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学会与人交往,孩子在参加集体活动中,孩子可以多交朋友,在集体中认识自己,学会与人相处,有时可以把自己的不快给朋友讲—讲,消除自己不健康的心理。7、家长要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自己首先要心理健康,如果家长心理存在不健康的因素,往往会影响孩子的心理,所以,家长要...

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也要重视
答:类似的情况还有许多。这一切不能不令我们担忧。所以,加强对学前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必要。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是家庭与幼儿园乃至学校的共同责任。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家庭环境具有很强的影响力,每个人的为人处事,心理品质等都或多或少的反映出家庭...

关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应当如何促进?
答:很多父母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是十分的关注的,在幼儿时期,如果孩子的身心没有得到良好的发展,那么孩子长大之后就会成为一个孤僻自私的人,不能为社会作出更多的贡献。所以在幼儿时期就要对孩子的心理健康进行严格的教育,那么有哪些教育孩子心理健康的方式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一、创造良好环境在孩子的...

谈谈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认识
答:谈谈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认识如下:1、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幼儿主要是通过感知、依靠表象来认识事物的。具体形象的表象,左右着幼儿的整个认识过程,甚至思维活动也常常难以摆脱知觉印象的束缚。2、心理活动及行为的无意性。幼儿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能力还很差,很容易受其它事物的影响而改变...

如何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答:当前,在幼儿教育方面,尽管家长和教师想了许多办法,但效果往往并不理想,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忽视对幼儿心理的研究,缺乏对幼儿的全面认识。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如何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如何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1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关于人的“全面健康”的三要素,即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具有...

幼儿园心理健康探讨论文(2)
答: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当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满足,便开始重视自身的心理状况,尤其是幼儿素质教育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近年来,我园开展了一系列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笔者结合6年的幼儿教育经验,提出加强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措施,旨在提高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成长,并为今后相关工作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幼儿...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有哪些
答:心理学家经过长期研究认为,儿童时期是培养健康心理的黄金时代,各种习惯和行为模式,都在这时奠定基础,如果有一个好的开始,将来可使孩子们的品德智力得到健康的发展;如果在此时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卫生,那么,希望孩子成人后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就比较困难,甚至是不太可能的了。 所以,作为父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