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德修斯的伊利亚特

作者&投稿:戎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对比。~

伊利亚特
伊里亚特(Ι∧ΙΑ∑,Iliad, 又译《伊利昂记》) 是古希腊盲诗人荷马(Homer, 800BC-600BC)的叙事诗史诗。是重要的古希腊文学作品,也是整个西方的经典之一。

《伊利亚特》共二十四卷(系后人所分),15,693(±)行,各卷的长度从429到999行不等。史诗《伊利亚特》虽然取材于特洛亚战争的传说,却从希腊联军围攻特洛亚九年零十个月后的一场内讧写起,并且写到赫克托耳的葬礼就结束了。引起这场战争的金苹果的神话,在它描写海伦和帕里斯时有所提及,木马计和特洛亚的陷落,则见于《奥德修纪》中奥德修对往事的回忆。《伊里亚特》的头一句是“阿喀琉斯的忿怒是我的主题”。希腊联军大将阿喀琉斯性烈如火,他有两次忿怒的表现。史诗写道,战争已经打了九年零十个月,还是胜负难测,这时希腊联军因瘟疫发生内讧。瘟疫是联军统帅阿伽门农拒绝归还一个女俘所引起的,因为这个女俘是日神阿波罗祭司的女儿,阿波罗的祭司请求阿伽门农归还他的女儿受到拒绝,就祈求阿波罗惩罚希腊联军。这场瘟疫蔓延下去就会使希腊联军不可收拾,因此阿喀琉斯要求阿伽门农把这个女俘归还,免得瘟疫继续蔓延。阿伽门农在很不情愿的情况下归还了这个女俘,却不公正地夺走了原来分配给阿喀琉斯的另一个女俘,作为他自己损失的补偿,阿喀琉斯在忿怒之下拒绝参战。在希腊联军中,只有阿喀琉斯才是赫克托耳的对手,因此他拒绝参战就必然引起希腊联军的失利。希腊联军在此情况下抵御不了特洛亚军队的反攻,只好退而固守海滨的战船,在那里构筑了防守性的壁垒。阿伽门农这时后悔自己对阿喀琉斯不公,只好派奥德修和另一位希腊将领去向他求和。可是他忿怒未消,坚决不答应回到战争。阿喀琉斯只是在特洛亚军队已经突破希腊联军的壁垒纵火焚烧他们的战船的十分危急的情况下,才把他的盔甲和战马借给他的好友帕特洛克罗斯,让帕特洛克罗斯前去应敌。帕特洛克罗斯虽然击退了特洛亚军队的攻击,但终为赫克托耳所杀,因此阿喀琉斯借给他的盔甲也丢掉了,这盔甲原是他的母亲忒提斯女神请匠神制造的。战友之死与盔甲被丢引起阿喀琉斯的第二次忿怒,而使他与阿伽门农和解,并且在他母亲请匠神给他制造了一副新盔甲之后,重新回到战争,最后杀死了赫克托耳,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伊里亚特》叙述了特洛伊战争第十年(也是最后一年)中几个星期的活动,特别是“阿基里斯(Achilles,古希腊传说中勇士)的力量”。史诗以阿基里斯和阿伽门农(Agamemnon)的争吵开始,以赫克托耳的葬礼结束,故事的背景和最最终的结局都没有直接叙述。

伊里亚特和奥德赛都只是更宏大的叙事诗传统的一部份,此外还有许多不同长度不同作者的叙事诗作,只不过只有一些片断流传下来。

《伊利亚特》

伊利亚特》是荷马史诗中直接描写特洛亚战争的英雄史诗。希腊联军主将阿喀琉斯因喜爱的一个女俘被统帅阿伽门农夺走,愤而退出战斗,特洛亚人乘机大破希腊联军。在危急关头,阿喀琉斯的好友帕特洛克罗斯穿上阿喀琉斯的盔甲上阵,被特洛亚大将赫克托耳杀死。阿喀琉斯悔恨已极,重上战场,杀死赫克托耳。特洛亚老王以重金赎还儿子尸体。史诗在赫克托耳的葬礼中结束。

《伊利亚特》的主题是赞美古代英雄的刚强威武、机智勇敢,讴歌他们在同异族战斗中所建立的丰功伟绩和英雄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伊利亚特》塑造了一系列古代英雄形象。在他们身上,既集中了部落集体所要求的优良品德,又突出了各人的性格特征。阿喀琉斯英勇善战,每次上阵都使敌人望风披靡。他珍爱友谊,一听到好友阵亡的噩耗,悲痛欲绝,愤而奔向战场为友复仇。他对老人也有同情之心,允诺白发苍苍的特洛亚老王归还赫克托耳尸体的请求。可是他又傲慢任性,为了一个女俘而和统帅闹翻,退出战斗,造成联军的惨败。他暴躁凶狠,为了泄愤,竟将赫克托耳的尸体拴上战车绕城三圈。与之相比,特洛亚统帅赫克托耳则是一个更加完美的古代英雄形象。他身先士卒,成熟持重,自觉担负起保卫家园和部落集体的重任。他追求荣誉,不畏强敌,在敌我力量悬殊的危急关头,仍然毫无惧色,出城迎敌,奋勇厮杀。他敬重父母,挚爱妻儿,决战前告别亲人的动人场面,充满了浓厚的人情味和感人的悲壮色彩。

《伊利亚特》结构严谨,布局精巧。它以“阿喀琉斯的愤怒”作为全书的主线,其他人物、事件都环绕这条主线展开,形成严谨的整体。史诗善于用动物的动作,或用自然景观、生活现象作比喻,构成富有情趣的“荷马式比喻”。例如书中写到阿喀琉斯退出战斗,赫克托耳打得希腊军队四处奔逃,史诗用了这样的比喻:“好象一只野蛮的狮子攻进牛群,吃了一头而吓得其余的纷纷逃窜。”史诗节奏强烈,语调昂扬,既适于表现重大事件,又便于口头吟诵。《伊利亚特》高超的艺术手法常为后人所称道。
---------------------------------------------------------------------------------------
《奥德赛》(ΟΔΥ∑∑ΕΙΑ,Odyssey, 又译《奥德修记》)是古希腊的两部著名史诗,相传为盲诗人荷马(Homer, 800BC-600BC)所作。

主要是连接伊利亚特的剧情,话说经过特洛伊战争之后,在希腊军回家途中因为英雄奥德修斯激怒了海王波塞冬而遇到海滩,全军覆灭。但是经奥德修斯的机智和勇敢,终于逃过一劫。可是因为波塞冬的愤怒未息,导致他找不到回家的航线而在大海里漂流。而另一方面他的妻子不知奥德修斯的生死,面对着蛮横的求婚者就只有苦等着丈夫的回来。到最后因为诸神的帮忙下,经过十年漂流生活的奥德修斯终于回到家里与他的妻子团聚,并杀死了求婚者

尤利西斯是对奥德赛的戏仿,奥德赛里的那个国王叫奥德修斯,也叫尤利西斯。
尤利西斯在结构上模仿了荷马史诗奥德赛。像荷马史诗一样,小说也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共3章,大体相当于奥德赛的前4章,主要写斯蒂芬从早晨至中午在都柏林海边古塔中的生活,在附近一所学校的活动以及在海滩上的散步。
第二部分共分12章,大体相当于奥德赛的5至12章,主要写布鲁姆从清晨至午夜时分的活动和经历,以及穿插其中的斯蒂芬的活动。
第三部分共3章,大体相当于奥德赛的13至24章,写布鲁姆邀请斯蒂芬一起回到家中的情景,以及莫莉在朦胧状态中的万千思绪。

扩展资料:
荷马史诗历史事实:
英雄史诗都是以一定的历史事实为基础的。荷马史诗就向我们展示了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9世纪时希腊人的社会状况、以及希腊人从氏族公社进入奴隶制社会的过渡形态。
从荷马史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古希腊在从氏族公社向国家转变的过程中,没有受到任何来自外部和内部的暴力干扰;古希腊的国家组织纯粹是通过私有财产的产生和阶级分化、直接从氏族公社中产生出来的。
荷马史诗以一定的历史事实为依据,结合神话传说,广泛地反映出当时希腊社会从原始公社制向奴隶制过渡时期的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情况,以及希腊人民的生活和斗争。历史上常把这一时期称之为“荷马时代”,并且主要根据史诗提供的材料来研究这一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荷马史诗
百度百科—尤利西斯
百度百科—奥德赛

荷马史诗分为《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电影《特洛伊》、《木马屠城记》都改编自《伊利亚特》,只写到赫克托尔的死为止, 可是据《奥德赛》和古代希腊的其他作品的描写,围绕伊利昂城的战争还继续打了很久。后来阿喀琉斯被帕里斯用箭射死,阿凯亚人之中最勇猛的首领埃阿斯和最有智谋的首领奥德修斯 (Odysseus)争夺阿喀琉斯的盔甲,奥德修斯用巧计战胜了勇力超过他的埃阿斯,使得后者气愤自杀。 又由于神谕,奥德修斯不得不骗回本被他和阿伽门农兄弟放逐十年的菲罗克忒忒斯。 最后奥德修斯献计造了一只大木马,内藏伏兵,特洛伊人把木马拖进城,结果阿凯亚人里应外合,攻下了伊利昂(特洛伊)城,结束了这场经历10年的战争。离开本国很久的阿凯亚首领们纷纷回国,奥德修斯也带着他的伙伴,乘船向他的故乡伊塔克出发。从这里就开始了以奥德修斯在海上的历险为中心的另一部史诗《奥德赛》的故事。



《奥赛德》是谁的作品?
答:第9卷中所写的俄底修斯用计制胜巨人族波吕斐摩斯的故事,突出地表现了他的机智和勇敢。 [1]这部史诗是西方文学的奠基之作,是除《吉尔伽美什史诗》和《伊利亚特》外现存最古老的西方文学作品。特洛伊战争结束后,希腊将士们纷纷回到故乡,只有足智多谋的奥德修斯在海上漂流未归。当初,奥德修斯率自己...

伊利亚特第一卷和第二十四卷有什么不同
答:本书细廿四卷主要连接伊利亚特剧情希腊英雄奥德修斯(译俄底修斯)特洛伊战争(译特洛亚战争)取胜及返航途历险故事 希腊半岛些部落联合进攻特洛伊某部落首领奥德修斯刚贵便别妻远征战争进入第十奥用木马藏兵希腊军队应外合攻陷敌城赢特洛伊战争 希腊军家途英雄奥德修斯激怒海王波塞冬(译波塞顿)遇海难,全军...

分析奥德修斯
答:最后,赫克托耳和阿喀琉斯相继战死,希腊联军采用奥德修斯的计策,用木马计攻陷了特洛耶城。《伊利亚特》分24卷,共15,693行,以阿喀琉斯之怒为中心,描述了战争第十年初51天中的故事。大致可分三个部份,(1)第1—9卷,阿喀琉斯由于受到阿伽门农的凌辱,女奴被其强占而勃然大怒,当众宣誓退出...

Odysseus 为什么是英雄
答:奥德修斯(Odysseus)是伊萨卡岛(Ithaca)的国王,古希腊著名英雄,智勇双全,为《伊利亚特》中的主角之一,史诗《奥德赛》的主人公。在罗马神话和传统文学中,他被称为尤利西斯(Ulysses)。 在特洛伊战争开战前,他的儿子忒勒玛科斯还是襁褓中的婴儿,因此他不愿意加入希蜡联合远征军,在阿伽门农来找他时装疯,在地里倒著犁地...

奥德赛和伊利亚特和尤利西斯有什么关系哇~
答:尤利西斯是对奥德赛的戏仿,奥德赛里的那个国王叫奥德修斯,也叫尤利西斯。尤利西斯在结构上模仿了荷马史诗奥德赛。像荷马史诗一样,小说也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共3章,大体相当于奥德赛的前4章,主要写斯蒂芬从早晨至中午在都柏林海边古塔中的生活,在附近一所学校的活动以及在海滩上的散步。第二部分共分12章...

为什么电影《特洛伊》中奥德修斯最后说:“我生活在牧马人赫克托尔的时 ...
答:原文是“tamer of horses”,意思是驯马者,也就是强调赫克托尔的能力。

《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有怎样的特点?
答:两部史诗,《伊利亚特》主要表现集体的战争场面,而《奥德赛》则主要表现个人的经历。虽然这部史诗中也提到了许多人和神的名字,但差不多可以说是主人公的陪衬,核心的人物是奥德修斯。在希腊的神话传说中,奥德修斯以机智著称,特洛亚战争的结束,就是因为他献出了木马计,攻下了坚固的特洛亚城。

荷马史诗
答:《伊利亚特》分二十四卷,计一万五千六百九十三行;《奥德赛》也分二十四卷,计一万二千一百一十行。这两大史诗通过叙述希腊人远征特洛亚的十年战争,以及奥德修斯班师回国的故事,全面地反映了古希腊从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的生活,为希腊民族谱写了一页光荣的开国历史。虽然历史相传这两部史诗为公元前九世纪左右的盲...

《荷马史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它在当时的地位是怎么样的呢?
答:《荷马史诗》有两部长篇史诗统称而成,两部史诗都分成了24卷,《伊利亚特》共有15,693行,《奥德赛》共有12,111行。他们两篇史诗的主题分别是在特洛伊战争中,阿基琉斯与阿加门农间的争端以及特洛伊沦陷之后,奥德修斯返回伊萨卡岛上的王国,与妻子团聚的故事。荷马史诗是早期英雄时代的大幅全景也是艺术...

荷马史诗的主要内容对西方文化有何意义
答:特洛伊国王普里阿摩斯哀求讨回赫克托尔的尸体,举行葬礼,《伊利亚特》的故事至此结束。《奥德赛》则是叙述伊萨卡(Ithaca)国王奥德修斯在攻陷特洛伊后归国途中十年漂泊的故事。它集中描写的只是这十年中最后一年零几十天的事情。奥德修斯因得罪了海神,受神祇捉弄,在海上漂流了十年,到处遭难,最后受诸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