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军为什么和果敢军打起来?果敢军有多少军队?果敢军地区有多少人民?果敢军是不是很穷?还有果敢军那

作者&投稿:祢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果敢同盟军有多少地盘果敢军有多少人果敢同盟军控制~

2009年8月8日,缅军集团背信弃义,践踏法理人权,阴谋策动“8.8事件”,果敢战争由此爆发。尤其是“2.9战争”,缅军残暴至极,光天化日,无恶不作。炸毁平民村落,奸淫良家妇女,当街屠戮无辜百姓,肆意抢夺市民财物。致十余万百姓沦为流民。特区政府大部分辖区被缅军侵占,缅甸第一特区合法政权遭到严重破坏,取而代之的是缅军控制下的“汉奸傀儡政权”,在缅军和汉奸傀儡的双重压迫之下,果敢的和平世界顿时变成人间地狱,果敢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至此,果敢民族被迫再次踏上了以实现国家和平、维护民族尊严、争取民族平等、获得民族解放的革命征程。
从2009年“8.8事件”爆发至今,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和广大仁人志士,顺应世界潮流,深刻总结历史教训,认真吸取世界革命成功经验,于2013年组建了革命政党——缅甸民族正义党。正义党从诞生那一刻起,就把建设一个平等、民主、法制、富强的联邦国家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而实现民族解放、光复果敢特区政权是正义党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
在正义党的领导下,英勇无畏的同盟军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接受了“2.9光复之战”、“南天门防御战”、“勐古反击战”、“新白鱼河保卫战”和“3.6自卫反击战”等重大战役的严峻考验。
正义永立天地,公理自在人心。缅甸各民族的革命事业得道多助,国际形势始终朝着有利于民族革命事业的方向发展,“缅北联合阵线”、“联邦政治谈判协商委员会(FPNCC)”等组织的形成,展现出民族革命的蓬勃生机和正义事业的强大动力。八年来,在各国爱心组织和正义之士的有力支持下,果敢民族革命事业不断向前推进,革命队伍不断壮大。穷兵黩武的缅军失道寡助,今年已被联合国置于反叛武装集团黑名单,缅军貌似强大,而实际已是强弩之末日见衰颓,最终必定走向灭亡。缅甸各民族革命事业取得成功是正义的昭彰,也是历史的必然!胜利的曙光即将照亮黑暗的世界!

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又称为果敢民族民主同盟军,缩写MNDAA,缅甸掸邦第一特区的武装组织,是联合了克钦独立军和德昂民族解放军多支“地民武”(地方民族武装)。果敢同盟军历史上共9千人,主要防务为果敢地区(缅甸掸邦第一特区),果敢同盟军没有重武器,可以打传统战争,不能抗击信息战和高技术战争。果敢的同盟军历史上的体制和国内部队基本一样。2010年9月,缅甸民族民主同盟与联邦博澳民族同盟、掸民族民主同盟、掸邦果敢民主党和“佤”民族发展进步党等五个政治党派因没有依照政党登记法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登记,被缅甸政府取消政党资格。主席为彭家声

果敢(缅甸掸邦果敢自治区),首府为老街市,位于缅甸与中国之间的掸邦高原。果敢地区原为中国领土,隶属中国云南省。 1894年,中、英双方重新划定边界,在伦敦签订了《中缅边界条约》 规定果敢地区为中国领土。1897年,中、英双方在北京重议边界问题,英国强迫中国与其签订了《续议滇缅界务条约附款》,将果敢地区划入英属缅甸。2011年,果敢地区正式更名为缅甸掸邦北部果敢自治区。2015年,缅甸军方宣布已控制整个果敢地区。

中文名
果敢

面积
2700平方公里

外文名
Kokang

别名
科干山、麻栗坝

行政区类别
自治区

国家/地区
缅甸掸邦

下辖地区
1县、2区

政府驻地
老街市

电话区号
+95、+86

地理位置
中缅边界

气候类型
热带气候

方言
西南官话-果敢语、缅语

人口
25万人
历史沿革
地名来源
果敢又名麻栗坝。关于 “果敢”名字的由来有两种说法: “果敢”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英国殖民统治者引用的新名, 英文名称叫“Kokang”,来源于科干山的音译; “果敢”二字系由掸语变音而来,“果”是掸语的九, “敢”是户口,意思是这个地区由九户人家组成。[1]

建置沿革
属中国时期

14世纪至17世纪,为中国明朝镇康府(州)和孟定府的领地。[2]

17世纪至19世纪,为中国清朝云南省永昌府镇康土知州的“六户”领地。[2]

杨氏土司时期

清朝顺治十五年(1658年),南明永历帝朱由榔联合“大西军”张献忠的部将李定国“举旗反清”,兵败后从腾越(腾冲)一路出逃,退入缅甸。

清朝康熙元年(1661年),吴三桂进攻东吁王朝,逼迫缅甸交出南明永历帝朱由榔,次年,永历帝被吴三桂缢死在昆明的逼死坡。朱由榔的部下随从,除少量降清之外,大部分人在朱由榔的部下杨高学的带领之下逃入中缅边界线附近科干山(果敢地区)避难,此后又长期在中缅边境地区与清军周旋。其后,清朝在今缅甸北部的腊戌附近设立“木邦宣慰司”,命其世守其地,果敢由此进入300年左右的杨氏土司政权时代。
雍正八年(1730年),杨高学的后代杨猷才以“诰封奉正大夫”之名在果敢地区行使职权。[1]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杨猷才病故,其长子杨维兴继职,此时其辖区范围已超过“兴达户”三倍。[1]乾隆六十年(1795年),杨维兴长子杨有根袭父职,次子杨有泮助理执政。[1]

道光二十年(1840年),在杨国华袭职期间,云南总督念其捍卫边防有功,“奏封杨国华为世袭果敢县令”并颁发封印,从而取得了合法的汉族土司统治权。
同治十三年(1874年),杨国华之子杨春荣袭职,此时果敢辖境,东至尖山寨,南至滚弄,西至勐古长箐山,北至慕泰、红岩。

光绪十二年(1886年),英国吞并缅甸贡榜王朝,将其作为印度的一个省。缅北的木邦土司困桑董红降英后,与之关系亲昵的杨土司投向英国,成为英缅治下的土司。[3]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英双方重新划定边界,在伦敦签订了《中缅边界条约》 明确规定果敢地区为中国领土。[5]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中英双方在北京重议边界问题,英国迫使清政府签订《中英续议滇缅条约附款》,[5][6]生活在果敢的汉族由此改称为果敢族,汉语改称果语,汉文改称果文。[3]

1935年,中英会商南段未定界有关事宜,成立“中英滇缅勘界委员会”并着手开展会勘工作。

1942年,日军占领缅甸后,在滚弄召集掸邦土司、头人开会,要求他们服从日本人的指挥,许以“民族独立”等各种利益。果敢土司杨文炳前往昆明面见英国驻昆总领事和中国政府官员,要求率土重归,参加抗日战争。在中英双方折冲之下,杨文炳被国民政府委任为果敢自卫队上校司令的职务,属宋希濂的第11集团军指挥,率领所部1000余人配合进驻的新编第39师对日作战。杨文炳同时派人前往大理中国远征军驻滇干部训练团大理分团受训。[2][7]

1943年7月,杨文炳前往重庆面见蒋介石,得到了蒋授予的勋章,提升为少将,杨文炳返回果敢后,驻屯在老街附近的中国远征军第9师便出动部队包围土司衙门将其逮捕。事后,第9师师长张金廷指责杨文炳与日本人有勾结,并将他送上了军事法庭。

1947年,杨文炳被证明无罪回到果敢。英国授予不列颠帝国勋章(OBE)一枚。4同年2月,缅甸的“国父”昂山在与掸邦各族代表签订了《彬龙协议》,就共同建立缅甸联邦达成一致,杨文炳以果敢族代表参加,并在“彬龙协议”上签字。
搜狗百科

带你了解果敢
2.62万播放 00:58
果敢
亚洲内陆自治区
共5个含义

果敢(缅甸掸邦果敢自治区),首府为老街市,位于缅甸与中国之间的掸邦高原。果敢地区原为中国领土,隶属中国云南省。 1894年,中、英双方重新划定边界,在伦敦签订了《中缅边界条约》 规定果敢地区为中国领土。1897年,中、英双方在北京重议边界问题,英国强迫中国与其签订了《续议滇缅界务条约附款》,将果敢地区划入英属缅甸。2011年,果敢地区正式更名为缅甸掸邦北部果敢自治区。2015年,缅甸军方宣布已控制整个果敢地区。

中文名
果敢

面积
2700平方公里

外文名
Kokang

别名
科干山、麻栗坝

行政区类别
自治区

更多
历史沿革
地名来源
果敢又名麻栗坝。关于 “果敢”名字的由来有两种说法: “果敢”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英国殖民统治者引用的新名, 英文名称叫“Kokang”,来源于科干山的音译; “果敢”二字系由掸语变音而来,“果”是掸语的九, “敢”是户口,意思是这个地区由九户人家组成。[1]

建置沿革
属中国时期

14世纪至17世纪,为中国明朝镇康府(州)和孟定府的领地。[2]

17世纪至19世纪,为中国清朝云南省永昌府镇康土知州的“六户”领地。[2]

杨氏土司时期

清朝顺治十五年(1658年),南明永历帝朱由榔联合“大西军”张献忠的部将李定国“举旗反清”,兵败后从腾越(腾冲)一路出逃,退入缅甸。

清朝康熙元年(1661年),吴三桂进攻东吁王朝,逼迫缅甸交出南明永历帝朱由榔,次年,永历帝被吴三桂缢死在昆明的逼死坡。朱由榔的部下随从,除少量降清之外,大部分人在朱由榔的部下杨高学的带领之下逃入中缅边界线附近科干山(果敢地区)避难,此后又长期在中缅边境地区与清军周旋。其后,清朝在今缅甸北部的腊戌附近设立“木邦宣慰司”,命其世守其地,果敢由此进入300年左右的杨氏土司政权时代。[3]

雍正八年(1730年),杨高学的后代杨猷才以“诰封奉正大夫”之名在果敢地区行使职权。[1]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杨猷才病故,其长子杨维兴继职,此时其辖区范围已超过“兴达户”三倍。[1]乾隆六十年(1795年),杨维兴长子杨有根袭父职,次子杨有泮助理执政。[1]

道光二十年(1840年),在杨国华袭职期间,云南总督念其捍卫边防有功,“奏封杨国华为世袭果敢县令”并颁发封印,从而取得了合法的汉族土司统治权。[1][4][5]

合并图册合并图册合并图册
合并图册
同治十三年(1874年),杨国华之子杨春荣袭职,此时果敢辖境,东至尖山寨,南至滚弄,西至勐古长箐山,北至慕泰、红岩。

光绪十二年(1886年),英国吞并缅甸贡榜王朝,将其作为印度的一个省。缅北的木邦土司困桑董红降英后,与之关系亲昵的杨土司投向英国,成为英缅治下的土司。[3]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英双方重新划定边界,在伦敦签订了《中缅边界条约》 明确规定果敢地区为中国领土。[5]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中英双方在北京重议边界问题,英国迫使清政府签订《中英续议滇缅条约附款》,[5][6]生活在果敢的汉族由此改称为果敢族,汉语改称果语,汉文改称果文。[3]

1935年,中英会商南段未定界有关事宜,成立“中英滇缅勘界委员会”并着手开展会勘工作。

1942年,日军占领缅甸后,在滚弄召集掸邦土司、头人开会,要求他们服从日本人的指挥,许以“民族独立”等各种利益。果敢土司杨文炳前往昆明面见英国驻昆总领事和中国政府官员,要求率土重归,参加抗日战争。在中英双方折冲之下,杨文炳被国民政府委任为果敢自卫队上校司令的职务,属宋希濂的第11集团军指挥,率领所部1000余人配合进驻的新编第39师对日作战。杨文炳同时派人前往大理中国远征军驻滇干部训练团大理分团受训。[2][7]

1943年7月,杨文炳前往重庆面见蒋介石,得到了蒋授予的勋章,提升为少将,杨文炳返回果敢后,驻屯在老街附近的中国远征军第9师便出动部队包围土司衙门将其逮捕。事后,第9师师长张金廷指责杨文炳与日本人有勾结,并将他送上了军事法庭。

1947年,杨文炳被证明无罪回到果敢。英国授予不列颠帝国勋章(OBE)一枚。4同年2月,缅甸的“国父”昂山在与掸邦各族代表签订了《彬龙协议》,就共同建立缅甸联邦达成一致,杨文炳以果敢族代表参加,并在“彬龙协议”上签字。

杨振材
1948年1月4日,缅甸独立,杨文炳之子果敢末代土司杨振材被选为缅甸首届上议员兼掸邦财政部长,[1]杨振材的兄弟杨振声任果敢地区下议员,两人在缅甸联邦首届国会中提出议案:“果敢系缅甸联邦领土,果敢人民应当享受缅甸联邦的合法公民权益。”经缅甸联邦国会通过,被载入缅甸联邦宪法,[3]缅甸宪法正式有了“果敢族”的书写体。

1959年,缅甸政府采取金钱补偿的方式,要求掸邦各土司放弃世袭治权,实施地方自治,并由政府军进驻。果敢土司杨振材交出了权力,并移居腊戌以示诚意。自治政府成立后,地方权力仍然把持在以杨氏家族为首的几大家族手里,并且借着自治的名义不断扩大势力范围。

1960年,中缅两国划界,本着“尊重历史,照顾现实”的精神,中国同意果敢继续留在缅甸版图。3月,缅甸发生军事政变。吴奈温军政府上台后一改文官政府的温和政策,重点改组东北军区,开始着手收回掸邦自治权,并将打击的重点置于果敢族群。[3]

1963年8月17日,缅甸军事侦探部及东北军区同时行动,杨振材在腊戍、杨二小姐杨金秀在仰光、罗星汉在勐东几乎同时被抓。缅军77师大规模集结完毕,开始向果敢地区快速挺进。

1965年,缅甸废除土司制。3月29日,果敢土司杨振材之弟杨振声带领家眷随从600余人离开果敢南下泰国。缅甸政府指示由步兵第6营和第39营接管果敢。政府军接管果敢后,与当地民众矛盾重重,受缅甸政府扶持的罗星汉“自卫队”武装先后统治果敢地区。[5]

果敢杨氏土司的一个部下彭家声成立了“果敢人民革命军”,在果敢百姓中赢得了支持,公开与缅甸政府军对抗。后来,彭家声不敌罗星汉和缅军的联合围剿,退入中国云南境内,脱离杨氏土司。
掸邦第一特区时期

1989年3月11日,时任缅共东北军区副司令的彭家声在果敢杨龙寨发动兵变,宣布脱离缅共,驻萨尔温江以西的一旅、二旅、勐古、贵概和原缅共果敢县大队共4000余人与彭家声一道成立了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又称果敢同盟军)。彭家声出任同盟军司令。3月31日,果敢同盟军与政府和解,成为1988年以来第一支与政府签署和平协议的少数民族武装,其辖区被中央政府划为掸邦第一特区,彭家声兼任特区政府主席。果敢保留自己的武装,缅甸中央政府仅在当地派驻少量行政、教育人员。[5]

1992年11月, 果敢同盟军发生第一次内讧,杨茂良兄弟击败彭家声兄弟,杨茂良出任果敢同盟军总司令兼特区政府主席,彭家声率残部600余人投奔其女婿林明贤。[8]杨茂良主政果敢期间,果敢地区的毒品问题变得更加突出,杨茂良随即加大对中国的毒品走私,一度给中国云南造成了极大的危害。[9]

1995年8月-10月,果敢同盟军爆发第二次“内讧”(果敢“8・1”事件),驻扎在勐古的果敢同盟军128师副师长李尼门(李林明)发动兵变,举兵反杨。杨茂良调集驻扎果敢的124师前往镇压。果敢老街、清水河一带兵力空虚。

由彭家富指挥的500余人在11月23日占领清水河,并最终导致杨家在果敢统治的结束。10月22日,彭家声在佤邦联合军、掸东同盟军和克钦独立军的支持下,重新入主果敢(“11・12”事件)。12月20日,由缅甸政府、彭家声、果敢三方代表组成的“果敢临时政府”成立,彭家声重新出任掸邦第一特区政府主席和民族和平民主阵线主席;彭家富任果敢同盟军司令。[8]在果敢内讧的同时,11月22日,缅东北军区第一战指6个快速营、1个炮营出动。2个营占领勐古镇地区,其余跨越萨尔温江在老街、清水河等地制高点驻守。
2009年,缅甸军政府要求“民地武”接受整编和政府监管的要求被果敢方面拒绝。7月29日,缅甸东北军区司令昂丹突少将再次试图说服果敢同盟军遭到拒绝。

2009年8月8日,缅甸政府军以查毒品和枪械厂为由与果敢同盟军交火(果敢事件,又称为果敢“8・8”事件)。

同时,果敢同盟军发生第三次内讧,副司令白所成和果敢县长明学昌宣布支持缅甸中央政府,缅甸政府军动用武力将彭家声逐出果敢,实质性自治的果敢同盟军政权宣告瓦解。缅甸官方宣布果敢战事共造成15名警察和11名军人死亡,13名警察和34名军人受伤。[3]12月,由白所成领导的原果敢同盟军余部改编为边防部队,编制为1个营,番号为1006边防营,员额296人,另有缅军官兵30人。[3]

果敢自治区

2011年3月25日,果敢地区正式更名为“缅甸掸邦北部果敢自治区”,缅甸中央政府正式掌管果敢地区。[5]

2015年2月9日,缅甸政府军与果敢同盟军等地方武装在果敢地区爆发战事。3月26日,缅甸军方宣布已控制整个果敢地区,驻扎在果敢地区的为缅甸国防军属33师。

2017年3月6日,民族地方武装组织果敢同盟军成员于凌晨2时许开始对军营、警察局发动攻击,造成民居、酒店和车辆损毁。在对缅中边界125界桩和127界桩之间缅军军营发起攻击时,双方发生交火,造成5名警察、5名平民在内的大约30人死亡。

进入2015年,缅甸北部的战事就由零星交火逐渐发展到大规模的武装冲突,也逐渐吸引了国人关注的眼球,如今战火已经绵延近三个月,而拥兵数万,还有飞机、坦克等重武器的缅甸政府军,却始终奈何不了只有千把人,装备也是多为轻武器的果敢同盟军,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参加阅兵的缅甸政府军。

首先是士气,缅甸发动的缅北战事更多是出于政治方面的考量,现在的缅甸三军总司令敏昂莱,2009年时还是个普通的少将,之所以在短短几年间就如同坐火箭那样飞速晋升到大将,并且超越很多同辈执掌三军帅印,就是因为2009年他主导的收复果敢的军事行动取得了胜利。今年是缅甸的大选之年,如果在他领导下,再能拿下一两个民间地方武装,那么他在缅甸政坛上的地位,即便不能取代吴瑞曼成为总统候选人,至少也能巩固现有地位,让新总统不敢小觑。所以这场冲突更主要的是为了争夺政治上的利益,而与普通官兵没有多少直接关系,更没有师出有名的道义上的正义,基层官兵的士气自然不会太旺盛。而反观果敢军一方,既有 2009年的前仇未雪,又有眼前的生死存亡。可以说是既怀着一雪前耻的复仇之志,又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哀兵之勇,士气之高昂,自然不需再多说什么了。两相对比,孰高孰低已经是一目了然了。

其次是地形,缅北是连绵的山地,又是亚热带丛林地带,在这样的地形作战,大兵团未必就有优势,因为受到地形限制,即便是数万大军也很难部署。集中主力吧,机动也好,攻击也好,都很难迅速展开。分散兵力吧,又容易被熟悉地形的果敢军各个击破。真是个两难的选 择。而果敢军方面,虽然只有千把人,反倒是个最理想的兵力规模,你若是大兵压境,我就可以化整为零,让大部队在这潮湿闷热的丛林里兜圈子,就像高射炮打蚊 子;你若是分兵合击,我就集中着千把人选择有力地形,针对你一路,打你没商量。所以在这样的地形上,兵力上的优势,并不能直接转化为战斗力上的优势。

果敢军在密林中挖掘的地道。

再就是武器方面,尽管缅甸政府军有飞机,有坦克,装备方面的优势更是压倒性的。但是,在缅北复杂的地形上,缅甸空军缺乏精准的目标指引,加上飞行员训练水准也不咋的,要想真正有效地为地面部队提供空中支援,实在是件不容易的事情。这也是缅甸军机一再进入中国领空发生误炸事件的客观原因。至于坦克部队在缅北的复杂地形,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难以施展出坦克部队横扫千军的雷霆之威,弄得不好,反会像陷入泥潭的大笨牛,成为果敢军火箭筒的活靶子。倒是果敢军的轻武 器,在这种战场环境最能发挥出打了就跑的游击战效能,要知道,在丛林中,一支AK47可远比一门榴弹炮更有作用。

复次,就是缅军步兵战斗力 并不那么强悍。现在只需站在临沧—南伞的公路边,就能看到“果敢战争直播”。公路下方是大竹箐村,与这个云南省镇康县村落正对面的,是缅甸果敢地区的扣塘 村。当地村民杨老三说:“真是吓死人了,缅甸的重炮昨天早上8点就开始狂轰扣塘村山头上的果敢同盟军阵地,然后是步兵冲锋。步兵在第一波攻击中退下阵线, 再用重炮轰击。10点40分左右,缅军发动第二波步兵冲锋,结果又败了。后来,缅军又从老街东城和其它地方调兵来,双方一直打个没停。”村民杨老三正在和 记者说着。谈话间,眼看着1公里远处的山上,就有果敢同盟军部队在追击溃逃的缅军。缅军以多打少,发动3轮进攻都已失败告终,最后还被对方的反冲锋,打的 到处跑。可见战斗能力和意志并不高。

果敢军重机枪阵地。

这幕情景引来不少过往人员驻车围观,以至于过路的公安巡逻车不得不用广播警告:“赶紧散了,小心流弹危 险!”果敢同盟军最高指挥员告诉记者,自16日起,缅军地面部队和炮兵先后对邻近中国南伞国门的同盟军211旅防区、311旅的扣塘防区发动猛烈进攻,果敢同盟军17日下午1时42分也突袭了缅军由腊戌至老街的运输车队。

最后,果敢军还有一条退路,就是在最危急的情况下,大不了退入中国境 内。尽管中国方面会出于维护治安的考虑,收缴果敢军的武器,但是一般不会拘禁果敢军的官兵,一旦避过风头,果敢军的官兵又会回到缅北,虽然只是赤手空拳, 但要知道在缅北,要搞到枪支武器,可是比搞到苹果手机更容易啊。而缅甸正规军由于国境线的限制,是根本无法实施迂回包抄的战术,而且漫长的边境线也使政府军防不胜防。甚至可以说,就是由于背靠中国,就使果敢军有了即使被打败也不可能被完全消灭的“不死金身”。

隐蔽在山地中的果敢军地堡。

可能有人会说,既然果敢军有这么 多的有利条件,怎么在2009年会被缅甸政府军打得丢盔卸甲,连彭家声也只带了两三个人落荒而逃,整整潜水了四五年才重新露头?2009年缅甸政府军的大胜,关键是当时彭家声家族掌控果敢地区的政治经济大权,引起手下不满,最后坚固的堡垒还是被从内部攻破,要是没有内部的里应外合,当年果敢军也绝不会输得如此之惨。而现在东山再起的彭家声显然已经吸取了这一深刻教训,必然会有所改进,政府军这回再要想靠内部分化来取得胜利,几乎是不可能了。这也正是这次武 装冲突持续了近三个月,政府军空有兵力、装备上的巨大优势,也难以取得决定性的进展的原因所在。何况,本来缅甸政府军先是和克钦独立军交火,而克钦独立军 可是缅北众多民间地方武装中实力最强的一支,兵力和装备都在果敢军之上,缅甸政府军在进攻果敢军的同时,还得提防克钦独立军会不会从背后来一刀,数敌太多,也是缅甸政府军此次缅北战事的战略失策之一。

缅甸军是政府军,果敢军是反政府武装,所以他们打起来了。果敢地区居民只有几十万,果敢地区也很穷,支柱产业原来是毒品和赌场,果敢同盟军只有几千人。果敢也就相当于中国的一个县那么大,没有大城市。

简单说是因为民族矛盾,果敢军加上的壮丁大约有3000人,果敢本地籍约14万,其中汉族约占百分之九十,还有其他少数民族,果敢不是一般的穷,GDP4.5亿元人民币,面积2060平方公里,地方小不代表人家没有地方可以花钱,也是有商业的,位于缅甸和中国交接,没有出海口,没有港口,没有网络软件公司,没有大城市,最大的城市是老街市。

因为政府想要收缴果敢地区武器。果敢军队很少。几乎是华人后裔。果敢盛产毒品。所以不穷。森林资源丰富。很多华人木材商。果敢就一个县那么大。常年治安有问题。城市规模没有国内任何一个县城大。至于武器装备都靠走私。网络公司基本没市场。没有大城市
人家五十年代开始就打起来了
当年缅甸建国的时候想的是联合起各地的地方少数族裔势力
联合起来向英国人要求独立
当然条件是少数族裔享有足够高的自治权
但是五十年代军政府上台后开始想办法收回地方自治权
于是就打起来了
说到底,没有地方控制权意味着政府无法插手当地的开发
又要花钱养着这些地区
不给钱人家就说你歧视少数族裔
引进中国的项目人家又说你拿了大头,人家不同意
相近办法搅黄中资项目
搞得缅甸政府里外不是人
脾气上来也是在所难免的

缅甸军为什么和果敢军打起来?果敢军有多少军队?果敢军地区有多少人民...
答:缅甸军方与果敢军之间的冲突起因复杂,涉及历史、地缘政治和民族问题。果敢地区原为中国领土,后因1894年和1897年的中缅边界条约而划归英属缅甸,后再成为缅甸的一部分。果敢军的确切人数不详,但据估计其军队规模较小,无法与缅甸军方相比。果敢地区的居民主要是果敢族,人数约为25万人。果敢地区的经济状况...

缅甸政府军和果敢同盟军之间武装冲突不断,是什么原因?
答:3、实力。近年来缅甸与少数民族武装妥协赢得和平发展机会,在经济的带动下军事实力有一定的增长,武器装备得以部分更新。二、果敢特区方面:1、内因:缅北长期以来一直是经济落后地区,2002年底,顺应时代潮流加上中国的援助,果敢根除了罂粟种植。通过边贸和文化交流,果敢的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有一定的发展。

果敢地区和缅甸政府为什么打仗, 果敢同盟军为什么华人多
答:这个条约规定缅甸各个邦是缅甸领土,大家共同向英国殖民者声索独立 但是条约也规定虽然大家都是缅甸的一部分 但少数族裔的邦享有高度自治权 结果到了五十年代缅甸军政府上台 想要收回地方自治权 然后就打了起来 一直打到现在 至于果敢的华人,说来话长 这里面还有早年中国输出革命搞出的一些事情 ...

现在缅甸政府军与古敢地方打仗.请问是什么历史原因?
答:1,清政府晚期战败,将果敢县割让给英国(大英帝国缅甸邦)2,二战结束后,英国国力衰弱,无法再控制各殖民地。英国在自己的势力退潮时,故意留下一些乱子,让殖民地人民互相残杀、争权夺利。3,国民党军1950年,残部败退缅北,缅甸昂山政府欲以驱逐,20万英式装备的缅军被2万国军残部击溃。4,文革时代...

缅甸政府军和果敢同盟军开战的原因是什么?
答:当然条件是少数族裔享有足够高的自治权 但是五十年代军政府上台后开始想办法收回地方自治权 于是就打起来了 说到底,没有地方控制权意味着政府无法插手当地的开发 又要花钱养着这些地区 不给钱人家就说你歧视少数族裔 引进中国的项目人家又说你拿了大头,人家不同意 相近办法搅黄中资项目 搞得缅甸政府里...

面绚与敢果什么原因会发生战争
答:面绚与敢果,正确写法为缅甸与果敢。发生战争原因:2009年9月,原果敢同盟军副司令白所成叛变,成立了果敢伪政府——特区临时管理委员会。2010年,汉奸白所成宣布成立果敢自治区,并允许缅甸驻军。2012年3月,果敢民族独立党成立,提出“驱除缅贼,收复失地;依靠民众,独立建国”的伟大构想。2013年8月...

缅甸在果敢发生战争的原因和动机是什么 为什么和果敢
答:4、挑起事端的原因如下:现在由于缅甸进行了选举,所以是全国民主联盟执政。而且这个执政党上台后就要精兵简政,作为军队自然不干。挑起事端未必不是军队显示存在 中国在缅甸有输油管道,而民地武挑起事端,未必不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于中国。民地武后台就有美国和日本支持的武装,搅乱局势,是不是要在...

果敢同盟军与缅甸政府军为什么打
答:果敢在清朝以前都是中国领土,清以后被英国占领。后来英军撤退将该地区规划在缅甸管理之下,但当地居民九分之一是汉族人,说的是云南汉话,用的是人民币,和中国本地没有什么区别。但因历史问题,该地区内战不断。1989年,该地区主席与缅甸政府签订了为期20年的和平协议,从此成为缅甸的自制特区。2009年...

缅甸果敢是什么情况,求详细解答
答:情况如下:由于缅甸政府军和果敢军之间发生对峙事件,造成当地局势异常紧张,迫使大批民众从缅甸东北部地区涌入中国境内。而造成对峙冲突的真正原因是,缅甸军方向果敢军施压,以缓和他们对即将在2010年进行的缅甸大选的威胁。华盛顿民间组织美国缅甸运动组织称,自从8月8日缅甸政府军数百军人开进果敢后,紧张...

果敢同盟军和谁打仗
答:果敢同盟军和缅甸政府军打仗。果敢同盟军是一支活动在缅甸北部的民族地方武装,由于历史、政治和民族等多种原因,与缅甸政府军长期存在冲突。双方的战争主要源于对领土、资源和政治控制权的争夺。这场战争造成了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导致大量平民流离失所。同时,战争也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