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对仪器的检验有什么规定?

作者&投稿:靳巧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计量法 强制检定范围的计量器具指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明细目录
  (一九八七年五月二十八日国家计量局发布)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检定管理办法》第十六条的规定,本目录。
  二、本目录所列的计量器具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目录》的明细项目。本目录内项目,凡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的,均实行强制检定。具体项目为:
  1.尺:竹木直尺、套管尺、钢卷尺、带锤钢卷尺、铁路轨距尺;
  2.面积计:皮革面积计;
  3.玻璃液体温度计:玻璃液体温度计;
  4.体温计:体温计;
  5.石油闪点温度计:石油闪点温度计;
  5.石油闪点温度计:石油闪点温度计;
  7.热量计:热量计;
  8.砖码:砝码、链码、增砣、定量铊;
  9.天平:天平;
  10.秤:杆秤、戥秤、案秤、台秤、地秤、皮带秤、吊秤、电子秤、行李秤、邮政秤、计价收费专用秤、售粮机;
  11.定量包装机:定量包装机、定量灌装机;
  12.轨道衡:轨道衡;
  13.容重器:谷物容重器;
  14.计量罐、计量罐车:立式计量罐、卧式计量罐、球形计量罐、汽车计量罐车、铁路计量罐车、船舶计量仓;
  15.燃油加油机:燃油加油机;
  16.液体量提:液体量提;
  17.食用油售油器:食用油售油器;
  18.酒精计:酒精计;
  19.密度计:密度计;
  20.糖量计:糖量计;
  21.乳汁计:浮汁计;
  22.煤气表:煤气表;
  23.水表:水表;
  24.流量计:液体流量计、气体流量计、蒸气流量计;
  25.压力表:压力表、风压表、氧气表;
  26.血压计:血压计、血压表;
  27.眼压计:眼压计;
  28.汽车里程表:汽车里程表;
  29.出租汽车里程计价表:出租汽车里程计价表;
  30.测速仪:公路管理速度监测仪;
  31.测振仪:振动监测仪;
  32.电能表:单相电能表、三相电能表、分时记度电能表;
  33.测量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
  34.绝缘电阻、接地电阻测量仪:绝缘电阻测量仪、接地电测量仪;
  35.场强计:场强计;
  36.心、脑电图仪:心电图仪、脑电图仪;
  37.照射量计(含医用辐射源):照射量计、医用辐射源;
  38.电离辐射防护仪:射线监测仪、照射量率仪、放射性表面污染仪、个人剂量计;
  39.活度计:活度计;
  40.激光能量、功率计(含医用激光源):激光能量计、激光功率计、医用激光源;
  41.超声功率计(含医用超声源):超声功率计、医用超声源;
  42.声级计:声级计;
  43.听力计:听力计;
  44.有害气体分析仪:CO分析仪、CO�2分析仪、SO�2分析仪、测氢仪、硫化氢测定仪;
  45.酸度计:酸度计、血气酸碱平衡分析仪;
  46.瓦斯计:瓦斯报警器、瓦斯测定仪;
  47.测汞仪:汞蒸气测定仪;
  48.火焰光度计:火焰光度计;
  49.分光光度计: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紫外分光光度计、红外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
  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50.比色计:滤光光电比色计、荧光光电比色计;
  51.烟尘、粉尘测量仪:烟尘测量仪、粉尘测量仪;
  52.水质污染监测仪:水质监测仪、水质综合分析仪、测氰仪、溶氧测定仪;
  53.呼出气体酒精含量探测器:呼出气体酒精含量探测器;
  54.血球计数器:电子血球计数器;
  55.屈光度计:屈光度计。
  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可根据本目录,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实施的项目。
  四、本目录由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负责解释。
  五、本目录自一九八七年七月一日起施行。
  关于调整《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目录》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技术监督局,国务院有关部门,中国人民解放军有关部门:
  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保证公平交易,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根据国务院授权,现决定将电子计时计费装置等4项5种工作计量器具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目录》(见附件)。
  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检定管理办法》实施管理。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一九九九年一月十九日

  附件:

  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目录》的工作计量器具明细目录
  1.电子计时计费装置:电话计时计费装置;
  2.棉花水份测量仪:棉花水份测量仪;
  3.验光仪:验光仪、验光镜片组;
  4.微波辐射与泄漏测量仪:微波辐射与泄漏测量仪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1985年9月6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1985]第28号颁布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计量基准器具、计量标准器具和计量检定
  第三章 计量器具管理
  第四章 计量监督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计量监督管理,保障国家计量单位制的统一和量值的准确可靠,有利于生产、贸易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维护国家、人民的利益,制定本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建立计量基准器具、计量标准器具,进行计量检定,制造、修理、销售、使用计量器具,必须遵守本法。
  第三条 国家采用国际单位制。
  国际单位制计量单位和国家选定的其他计量单位,为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的名称、符号由国务院公布。
  非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应当废除。废除的办法由国务院制定。
  第四条 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对全国计量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计量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 计量基准器具、计量标准器具和计量检定
  第五条 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负责建立各种计量基准器具,作为统一全国量值的最高依据。
  第六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根据本地区的需要,建立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经上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主持考核合格后使用。
  第七条 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根据本部门的特殊需要,可以建立本部门使用的计量标准器具,其各项最高计量标准器具经同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主持考核合格后使用。

  第八条 企业、事业单位根据需要,可以建立本单位使用的计量标准器具,其各项最高计量标准器具经有关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主持考核合格后使用。
  第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使用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具,以及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方面的列入强制检定目录的工作计量器具,实行强制检定。未按照规定申请检定或者检定不合格的,不得使用。实行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的目录和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制定。
  对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计量标准器具和工作计量器具,使用单位应当自行定期检定或者送其他计量检定机构检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应当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条 计量检定必须按照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进行。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由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制定。
  计量检定必须执行计量检定规程。
  ......

实施看细则来执行,主要在这条,其他细则在后面参考!
----------------------
“第十条

企业、事业单位建立本单位各项最高计量标准,须向与其主管部门同级的人民政府计量行政
部门申请考核。乡镇企业向当地县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申请考核。经考核符合本细则第
七条规定条件并取得考核合格证的,企业、事业单位方可使用,并向其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章 计量检定

第十一条 使用实行强制检定的计量标准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向主持考核该项计量标准的有
关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申请周期检定。

使用实行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向当地县(市)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
门指定的计量检定机构申请周期检定。当地不能检定的,向上一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指
定的计量检定机构申请周期检定。”

------------------------------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

1987年1月19日国务院批准 1987年2月1日国家计量局发布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的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国家实行法定计量单位制度。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的名称、符号和非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的废除
办法,按照国务院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

国家有计划地发展计量事业,用现代计量技术装备各级计量检定机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服务,为工农业生产、国防建设、科学实验、国内外贸易以及人民的健康、安全提供计量
保证,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第二章 计量基准器具和计量

标准器具 第四条 计量基准器具(简称计量基准,下同)的使用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经国家鉴定合格;

(二)具有正常工作所需要的环境条件;

(三)具有称职的保存、维护、使用人员;

(四)具有完善的管理制度。

符合上述条件的,经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审批并颁发计量基准证书后,方可使用。

第五条 非经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拆卸、改装计量基准,或者自
行中断其计量检定工作。

第六条 计量基准的量值应当与国际上的量值保持一致。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有权废除技术
水平落后或者工作状况不适应需要的计量基准。

第七条 计量标准器具(简称计量标准,下同)的使用,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经计量检定合格;

(二)具有正常工作所需要的环境条件;

(三)具有称职的保存、维护、使用人员;

(四)具有完善的管理制度。

第八条

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对社会上实施计量监督具有公证作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
门建立的本行政区域内最高等级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须向上一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申
请考核;其他等级的,由当地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主持考核。

经考核符合本细则第七条规定条件并取得考核合格证的,由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
部门审批颁发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证书后,方可使用。

第九条

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建立的本部门各项最高计
量标准,经同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考核,符合本细则第七条规定条件并取得考核合格证
的,由有关主管部门批准使用。

第十条

企业、事业单位建立本单位各项最高计量标准,须向与其主管部门同级的人民政府计量行政
部门申请考核。乡镇企业向当地县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申请考核。经考核符合本细则第
七条规定条件并取得考核合格证的,企业、事业单位方可使用,并向其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章 计量检定

第十一条 使用实行强制检定的计量标准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向主持考核该项计量标准的有
关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申请周期检定。

使用实行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向当地县(市)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
门指定的计量检定机构申请周期检定。当地不能检定的,向上一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指
定的计量检定机构申请周期检定。

第十二条

企业、事业单位应当配备与生产、科研、经营管理相适应的计量检测设施,制定具体的检定
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规定本单位管理的计量器具明细目录及相应的检定周期,保证使用的
非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定期检定。

第十三条 计量检定工作应当符合经济合理、就地就近的原则,不受行政区划和部门管辖的
限制。

第四章 计量器具的制造和修理

第十四条

企业、事业单位申请办理《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由与其主管部门同级的人民政府计量行
政部门进行考核;乡镇企业由当地县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进行考核。经考核合格,取得
《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的,准予使用国家统一规定的标志,有关主管部门方可批准生产。

第十五条

对社会开展经营性修理计量器具的企业、事业单位,办理《修理计量器具许可证》,可直接
向当地县(市)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申请考核。当地不能考核的,可以向上一级地方人民
政府计量行政部门申请考核。经考核合格取得《修理计量器具许可证》的,方可准予使用国
家统一规定的标志和批准营业。

第十六条

制造、修理计量器具的个体工商户,须在固定的场所从事经营。申请《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
或者《修理计量器具许可证》,按照本细则第十五条规定的程序办理。凡易地经营的,须经
所到地方的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验证核准后方可申请办理营业执照。

第十七条 对申请《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和《修理计量器具许可证》的企业、事业单位或
个体工商户进行考核的内容为:

(一)生产设施;

(二)出厂检定条件;

(三)人员的技术状况;

(四)有关技术文件和计量规章制度。

第十八条

凡制造在全国范围内从未生产过的计量器具新产品,必须经过定型鉴定。定型鉴定合格后,
应当履行型式批准手续,颁发证书。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定型,而本单位未生产过的计量器具
新产品,应当进行样机试验。样机试验合格后,发给合格证书。凡未经型式批准或者未取得
样机试验合格证书的计量器具,不准生产。

第十九条 计量器具新产品定型鉴定,由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授权的技术机构进行;样机试
验由所在地方的省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授权的技术机构进行。

计量器具新产品的型式,由当地省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批准。省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
门批准的型式,经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后,作为全国通用型式。

第二十条 申请计量器具新产品定型鉴定和样机试验的单位,应当提供新产品样机及有关技
术文件、资料。

负责计量器具新产品定型鉴定和样机试验的单位,对申请单位提供的样机和技术文件、资料
必须保密。

第二十一条

对企业、事业单位制造、修理计量器具的质量,各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加强管理,县级以上人
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有权进行监督检查,包括抽检和监督试验。凡无产品合格印、证,或者
经检定不合格的计量器具,不准出厂。

第五章 计量器具的销售和使用

第二十二条 外商在中国销售计量器具,须比照本细则第十八条的规定向国务院计量行政部
门申请型式批准。

第二十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当地销售的计量器具实施监督检查。凡没有产品合格
印、证和《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标志的计量器具不得销售。

第二十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销售残次计量器具零配件,不得使用残次零配件组装
和修理计量器具。

第二十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在工作岗位上使用无检定合格印、证或者超过检定周期以
及经检定不合格的计量器具。在教学示范中使用计量器具不受此限。

第六章 计量监督

第二十六条 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监督和贯彻实施计
量法律、法规的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计量工作的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推行国家法定计量单位;

(二)制定和协调计量事业的发展规划,建立计量基准和社会公用计量标准,组织量值传递;

(三)对制造、修理、销售、使用计量器具实施监督;

(四)进行计量认证,组织仲裁检定,调解计量纠纷;

(五)监督检查计量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对违反计量法律、法规的行为,按照本细则的有
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二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的计量管理人员,负责执行计量监督、管理任务;计量监督
员负责在规定的区域、场所巡回检查,并可根据不同情况在规定的权限内对违反计量法律、
法规的行为,进行现场处理,执行行政处罚。

计量监督员必须经考核合格后,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任命并颁发监督员证件。

第二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依法设置的计量检定机构,为国家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其职
责是:负责研究建立计量基准、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进行量值传递,执行强制检定和法律规
定的其他检定、测试任务,起草技术规范,为实施计量监督提供技术保证,并承办有关计量
监督工作。

第二十九条

国家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的计量检定人员,必须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考核合格,
并取得计量检定证件,其他单位的计量检定人员,由其主管部门考核发证。无计量检定证件
的,不得从事计量检定工作。

计量检定人员的技术职务系列,由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会同有关主管部门制定。

第三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可以根据需要,采取以下形式授权其他单位的计量检定机构
和技术机构,在规定的范围内执行强制检定和其他检定、测试任务:

(一)授权专业性或区域性计量检定机构,作为法定计量检定机构;

(二)授权建立社会公用计量标准;

(三)授权某一部门或某一单位的计量检定机构,对其内部使用的强制检定计量器具执行强制
检定;

(四)授权有关技术机构,承担法律规定的其他检定、测试任务。

第三十一条 根据本细则第三十条规定被授权的单位,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被授权单位执行检定、测试任务的人员,必须经授权单位考核合格;

(二)被授权单位的相应计量标准,必须接受计量基准或者社会公用计量标准的检定;

(三)被授权单位承担授权的检定、测试工作,须接受授权单位的监督;

(四)被授权单位成为计量纠纷中当事人一方时,在双方协商不能自行解决的情况下,由县级
以上有关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进行调解和仲裁检定。

第七章 产品质量检验机构

的计量认证 第三十二条 为社会提供公证数据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必须经省级以上人民政
府计量行政部门计量认证。

第三十三条 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的内容:

(一)计量检定、测试设备的性能;

(二)计量检定、测试设备的工作环境和人员的操作技能;

(三)保证量值统一、准确的措施及检测数据公正可靠的管理制度。

第三十四条

产品质量检验机构提出计量认证申请后,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应指定所属的计量
检定机构或者被授权的技术机构按照本细则第三十三条规定的内容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
由接受申请的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发给计量认证合格证书。未取得计量认证合格
证书的,不得开展产品质量检验工作。

第三十五条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有权对计量认证合格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按
照本细则第三十三条规定的内容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十六条 已经取得计量认证合格证书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需新增检验项目时,应按照
本细则有关规定,申请单项计量认证。

第八章 计量调解和仲裁检定

第三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负责计量纠纷的调解和仲裁检定,并可根据司法机关、合同
管理机关、涉外仲裁机关或者其他单位的委托,指定有关计量检定机构进行仲裁检定。

第三十八条 在调解、仲裁及案件审理过程中,任何一方当事人均不得改变与计量纠纷有关
的计量器具的技术状态。

第三十九条

计量纠纷当事人对仲裁检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仲裁检定通知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
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申诉。上一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进行的仲裁检定为终局仲裁检定。

第九章 费 用

第四十条

建立计量标准申请考核,使用计量器具申请检定,制造计量器具新产品申请定型和样机试验,
制造、修理计量器具申请许可证,以及申请计量认证和仲裁检定,应当缴纳费用,具体收费
办法或收费标准,由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会同国家财政、物价部门统一制定。

第四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实施监督检查所进行的检定和试验不收费。被
检查的单位有提供样机和检定试验条件的义务。

第四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所属的计量检定机构,为贯彻计量法律、法规,实施计量监
督提供技术保证所需要的经费,按照国家财政管理体制的规定,分别列入各级财政预算。

第十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细则第二条规定,使用非法定计量单位的,责令其改正;属出版物的,
责令其停止销售,可并处一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四条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第十四条规定,制造、销售和进口国务院规定废除的非法定
计量单位的计量器具和国务院禁止使用的其他计量器具的,责令其停止制造、销售和进口,
没收计量器具和全部违法所得,可并处相当其违法所得百分之十至百分之五十的罚款。

第四十五条

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的各项最高计量标准,未经有关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考核合格而开
展计量检定的,责令其停止使用,可并处一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六条

属于强制检定范围的计量器具,未按照规定申请检定和属于非强制检定范围的计量器具未自
行定期检定或者送其他计量检定机构定期检定的,以及经检定不合格继续使用的,责令其停
止使用,可并处一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七条

未取得《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或者《修理计量器具许可证》制造、修理计量器具的,责令
其停止生产、停止营业,封存制造、修理的计量器具,没收全部违法所得,可并处相当其违
法所得百分之十至百分之五十的罚款。

第四十八条

制造、销售未经型式批准或样机试验合格的计量器具新产品的,责令其停止制造、销售,封
存该种新产品,没收全部违法所得,可并处三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九条 制造、修理的计量器具未经出厂检定或者经检定不合格而出厂的,责令其停止
出厂,没收全部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可并处三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条

进口计量器具,未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检定合格而销售的,责令其停止销售,
封存计量器具,没收全部违法所得,可并处其销售额百分之十至百分之五十的罚款。

第五十一条

使用不合格计量器具或者破坏计量器具准确度和伪造数据,给国家和消费者造成损失的,责
令其赔偿损失,没收计量器具和全部违法所得,可并处二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二条

经营销售残次计量器具零配件的,责令其停止经营销售,没收残次计量器具零配件和全部违
法所得,可并处二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其营业执照。

第五十三条

制造、销售、使用以欺骗消费者为目的的计量器具的单位和个人,没收其计量器具和全部违
法所得,可并处二千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对个人或者单位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
刑事责任。

第五十四条

个体工商户制造、修理国家规定范围以外的计量器具或者不按照规定场所从事经营活动的,
责令其停止制造、修理,没收全部违法所得,可并处以五百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五条 未取得计量认证合格证书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为社会提供公证数据的,责令
其停止检验,可并处一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六条 伪造、盗用、倒卖强制检定印、证的,没收其非法检定印、证和全部违法所得,
可并处二千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七条 计量监督管理人员违法失职,徇私舞弊,情节轻微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
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八条

负责计量器具新产品定型鉴定、样机试验的单位,违反本细则第二十条第二款规定的,应当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赔偿申请单位的损失,并给予直接责任人员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
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九条 计量检定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
责任:

(一)伪造检定数据的;

(二)出具错误数据,给送检一方造成损失的;

(三)违反计量检定规程进行计量检定的;

(四)使用未经考核合格的计量标准开展检定的;

(五)未取得计量检定证件执行计量检定的。

第六十条

本细则规定的行政处罚,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决定。罚款一万元以上的,
应当报省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决定。没收违法所得及罚款一律上缴国库。

本细则第五十一条规定的行政处罚,也可以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决定。

第十一章 附 则

第六十一条 本细则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一)计量器具是指能用以直接或间接测出被测对象量值的装置、仪器仪表、量具和用于统一
量值的标准物质,包括计量基准、计量标准、工作计量器具。

(二)计量检定是指为评定计量器具的计量性能,确定其是否合格所进行的全部工作。

(三)定型鉴定是指对计量器具新产品样机的计量性能进行全面审查、考核。

(四)计量认证是指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有关技术机构计量检定、测试的能力和可靠性进行的
考核和证明。

(五)计量检定机构是指承担计量检定工作的有关技术机构。

(六)仲裁检定是指用计量基准或者社会公用计量标准所进行的以裁决为目的的计量检定、测
试活动。

第六十二条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国防科技工业系统涉及本系统以外的计量工作的监督管理,
亦适用本细则。

第六十三条 本细则有关的管理办法、管理范围和各种印、证标志,由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
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