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中的“ ,月是故乡明。”前半句是什么?

作者&投稿:禾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杜甫诗中的月是故乡明的前一句是什么?~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古诗名句精选

1、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大雅.鹤鸣》

2、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曹操《短歌行》

3、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4、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诗经.郑风.风雨》

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

6、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苏轼《赠刘景文》

7、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毛泽东《题庐山仙人洞照》

8、剪不断,理还乱。 李煜《乌夜啼》

9、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

10、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屈原《涉江》

1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1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乌江》

1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

1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澳》

15、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16、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李白《长干行》

17、风咋起,春皱一池春水。冯延已《谒金门》

18、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文天祥《正气歌》

19、为山九仞,功亏一 。《尚书.旅獒》

20、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21、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22、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与陈伯之书》

23、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原道》

24、虽鞭不长,不及马腹。《左传.宣公十五年》

2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26、强驽之末,力不能穿鲁缟。刘向《新序.善谋》

27、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吴兢《贞观政要.政体》

28、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宁史.文天祥传》

2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30、黄钟毁弃,瓦釜雷鸣。屈原《卜居》

31、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呜则已,一呜惊人。

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

32、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云稹《离思》

33、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毛泽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34、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宫》

35、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36、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

37、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38、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39、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小雅.采薇》

40、皮之不存,毛将安附?《左传.僖公十四年》

41、一叶蔽目,不见泰山。《 冠子.天则》

4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43、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

44、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瑟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45、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曹雪芹《红楼梦》

46、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宋弘传》

47、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苏轼《赤壁赋》

48、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 《寒食》

49、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50、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孟郊《游子呤》

51、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5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辽南》

53、众心成城,众口烁金。《国语.周语下》

54、大勇若怯,大智若愚。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古诗名句精选

1、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大雅.鹤鸣》

2、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曹操《短歌行》

3、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4、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诗经.郑风.风雨》

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

6、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苏轼《赠刘景文》

7、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毛泽东《题庐山仙人洞照》

8、剪不断,理还乱。 李煜《乌夜啼》

9、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

10、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屈原《涉江》

1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1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乌江》

1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

1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澳》

15、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16、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李白《长干行》

17、风咋起,春皱一池春水。冯延已《谒金门》

18、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文天祥《正气歌》

19、为山九仞,功亏一 。《尚书.旅獒》

20、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21、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22、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与陈伯之书》

23、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原道》

24、虽鞭不长,不及马腹。《左传.宣公十五年》

2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26、强驽之末,力不能穿鲁缟。刘向《新序.善谋》

27、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吴兢《贞观政要.政体》

28、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宁史.文天祥传》

2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30、黄钟毁弃,瓦釜雷鸣。屈原《卜居》

31、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呜则已,一呜惊人。

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

32、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云稹《离思》

33、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毛泽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34、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宫》

35、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36、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

37、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38、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39、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小雅.采薇》

40、皮之不存,毛将安附?《左传.僖公十四年》

41、一叶蔽目,不见泰山。《 冠子.天则》

4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43、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

44、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瑟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45、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曹雪芹《红楼梦》

46、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宋弘传》

47、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苏轼《赤壁赋》

48、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 《寒食》

49、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50、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孟郊《游子呤》

51、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5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辽南》

53、众心成城,众口烁金。《国语.周语下》

54、大勇若怯,大智若愚。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 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 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 况乃未休兵。

翻译:

戍楼的更鼓响过,禁止通行;边境的秋天,只听见孤雁的叫声。今夜恰逢白露节,明月像故乡的一样明亮。有兄弟都已离散,故乡无家,无从知道亲人是死是活。书信寄出去常常收不到,何况现在还没有停止战争。

这首诗是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在秦州所作。这年九月,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月夜忆舍弟》即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在古典诗歌中,思亲怀友是常见的题材,这类作品要力避平庸,不落俗套,单凭作者生活体验是不够的,还必须在表现手法上匠心独运。杜甫正是在对这类常见题材的处理中,显出了他的大家本色。

诗一起即突兀不平。题目是“月夜”,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频仍、激烈,道路为之阻隔。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这就是“月夜”的背景。

颔联点题。“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置疑。然而,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却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这是因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这两句在炼句上也很见工力,它要说的不过是“今夜露白”,“故乡月明”,只是将词序这么一换,语气便分外矫健有力。所以王得臣说:“子美善于用事及常语,多离析或倒句,则语健而体峻,意亦深稳。”(《麈史》)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杜甫化平板为神奇的本领。

以上四句信手挥写,若不经意,看似与忆弟无关,其实不然。不仅望月怀乡写出“忆”,就是闻戍鼓,听雁声,见寒露,也无不使作者感物伤怀,引起思念之情。实乃字字忆弟,句句有情。

诗由望月转入抒情,过渡十分自然。月光常会引人遐想,更容易勾起思乡之念。诗人今遭逢离乱,又在这清冷的月夜,自然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在他的绵绵愁思中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不安,语气也分外沉痛。“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写得伤心折肠,令人不忍卒读。这两句诗也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紧承五、六两句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之情。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寄书尚且常常不达,更何况战事频仍,生死茫茫当更难逆料。含蓄蕴藉,一结无限深情。读了这首诗,我们便不难明白杜甫为什么能够写出“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那样凝炼警策的诗句来。深刻的生活体验是艺术创作最深厚的源泉。

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未休兵”则“断人行”,望月则“忆舍弟”,“无家”则“寄书不达”,人“分散”则“死生”不明,一句一转,一气呵成。

在安史之乱中,杜甫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既怀家愁,又忧国难,真是感慨万端。稍一触动,千头万绪便一齐从笔底流出,所以把常见的怀乡思亲的题材写得如此凄楚哀感,沉郁顿挫。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简析】在思乡人的眼里,故乡的月色格外明亮;兄弟们因离乱也久已没有得到他们的音讯,连写封信去都没办法,怀念之情层层递进。

露从今夜白

露从今夜白,

月夜忆舍弟
杜 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