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壮士的资料及年龄

作者&投稿:劳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狼牙山五壮士的年龄~

1、马宝玉(逝世年龄21岁)跳崖牺牲
马宝玉(1920―1941),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人,狼牙山五壮士之首,自幼父母双亡,流浪为生。1937年10月,参加八路军晋察冀一分区一团二营七连六班当战士后成为班长。1938年9月,在阻击日军进攻的战斗中英勇杀敌,受上级表扬。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9月25日在狼牙山跳崖牺牲。
2、胡德林(逝世年龄24岁)跳崖牺牲
胡德林,(1917~1941)狼牙山五壮士之一。保定市容城县郭村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一团七连六班战士。1941年9月25日,为掩护主力部队和群众转移在狼牙山壮烈牺牲。狼牙山五壮士精神成为中国人民英勇顽强、坚贞不屈的象征。

3、胡福才(逝世年龄21岁)跳崖牺牲
胡福才(1923-1941.9.25),男,河北省保定市容城郭村人,狼牙山五壮士之一。1938年,参加八路军。1941年,在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一团七连六班当战士。
1942年春,晋察冀边区政府在河北省保定市狼牙山上修建了“三烈士纪念塔”。1959年和1986年在原址重新修建了“狼牙山五壮士纪念塔”。
4、葛振林(逝世年龄88岁)因肺功能、心功能、肾功能衰竭抢救无效辞世。
葛振林,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党城乡喜峪村人,狼牙山五壮士之一。1937年参加革命,1941年9月25日,在河北易县的“反扫荡”战斗中,他们与敌人激烈战斗,打退了敌人5次冲锋,打死敌人50多名。当手榴弹扔光,子弹全打光后,他们宁死不屈,纵身跳下身后深不见底的悬崖。副班长葛振林和战士宋学义被山腰上的树挂住。
5、宋学义(逝世年龄53岁)于1971年在郑州病逝
宋学义(1918—1971),河南省沁阳市北孔村人,“狼牙山五壮士”之一。他出身佃农,从小就要饭,当童工,打短工,过着牛马不如的悲惨生活。1939年在讨饭途中,参加抗日游击队,后编入晋察冀一分区一团七连六班当战士,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1年9月25日,在河北易县的“反扫荡”战斗中,他们与敌人激烈战斗,打退了敌人5次冲锋,打死敌人50多名。当手榴弹、子弹全打光后,他们宁死不屈,纵身跳下身后深不见底的悬崖。副班长葛振林和战士宋学义被山腰上的树挂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狼牙山五壮士

狼牙山五壮士五人详细资料

  一:共产党员马宝玉

  马宝玉,男,1920年生,河北蔚县人,1937年卢沟桥事变以后参加八路军晋察冀一分区一团二营七连六班当战士,1938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作战勇猛顽强,在阜西庄一战中,用一把铁锹劈死一名日军士兵,缴获一支“三八大盖”,受上级表扬,升任六班班长。在夜袭管头村的战斗中,他击毙一名日军机枪手,为部队前进扫清了道路。狼牙山上一战中,为了掩护部队的转移,壮烈牺牲。

  二:副班长、共产党员葛振林:

  葛振林(1917~2005)出生在河北省曲阳县党城乡喜峪村。1937年参加革命,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1年9月25日,在河北省易县狼牙山阻击日军战斗中,葛振林与四位战友宁死不屈,壮烈跳崖,他和宋学义被挂在树上,幸免于难。

  伤愈后,先后投入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屡建战功。朝鲜停战后回国,历任湖南省警卫团后勤处副主任、湖南省公安大队副大队长、衡阳市衡南县兵役局副局长、衡阳市人武部副部长,衡阳警备区后勤部副部长,1982年离休。

  离休后依旧忙碌,把晚年的大部分精力用在关心青少年成长上。曾任衡阳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会长,担任衡阳市20多所中小学校、全国近200家中小学的校外辅导员。

  1941年9月,葛振林被晋察冀军区授予“狼牙山五壮士”光荣称号和“民族英雄奖章”、“青年奖章”各一枚。1955年授予少校军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级解放勋章。1966年8月离岗休息,1981年7月按副师级待遇离职休养,1983年6月提高为正师级待遇离休干部。1988年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88年被国家教委、共青团中央授予“优秀校外辅导员”称号,1991年被全国下一代协会评为先进个人。

  2005年3月21日23时10分,著名抗日英雄、狼牙山五壮士之一葛振林在衡阳病逝,终年88岁。


  三:战士宋学义

  宋学义,男,生活于1918年—1971年,河南省沁阳市北孔村人他出身佃农,从小就流浪要饭,当童工,打短工,过着牛马不如的悲惨生活。1939年在讨饭途中,参加抗日游击队,后编入晋察冀一分区一团二连七连当战士,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四:战士胡德林,1917年出生在山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小失去父母,12岁给地主打长工。

  五:战士胡福才,从小流离失所,行乞度日,记不清自己的身世。共同的革命理想,使他们走到一起,在八路军这个大熔炉里锻炼成长,成为朝夕相处的战友。1941年,在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一团七连六班当战士。同年秋,日本侵略军对晋察冀边区发动猖狂进攻。狼牙山一战中,他与4名战友砸碎枪支,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共产党万岁”等口号,纵身跳下万丈悬崖。他与马宝玉、胡德林壮烈殉国。

  马宝玉等5位战士的壮举,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被人民群众誉为“狼牙山五壮士”。晋察冀军区领导机关授予3名烈士“模范荣誉战士”称号,并追认胡德林、胡福才为中国共产党党员;通令嘉奖葛振林、宋学义,并授予“勇敢顽强”奖章,宋学义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为纪念和表彰5位抗日英雄,当地革命政府在棋盘坨峰顶修建了“狼牙山三烈士碑”。1959年5月重建,更名为“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当年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聂荣臻为纪念塔题词:“视死如归本革命军人应有精神;宁死不屈乃燕赵英雄光荣传统”。1986年又重建增修。新中国成立后,宋学义转业到地方工作,1978年逝世。葛振林1981年7月离职休养,离休前任湖南省军区衡阳军分区后勤部副部长,2005年3月逝世。



英雄生平
马宝玉
【1920年-1941年】,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下元皂村人,1937年参加八路马宝玉军,两年后入党。1941年9月在易县狼牙山为掩护主力部队和人民群众安全转移,他带领全班4名战士奋勇杀敌,同数千日军巧妙周旋一整天,将敌人引上绝路,胜利完成阻击掩护任务,宁死不屈,毅然跳崖牺牲,年仅21岁。
1920年10月,马宝玉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七七"事变全面抗战爆发。10月26日,八路军115师杨成武独立团在取得平型关大捷后乘胜北上,光复蔚县全境。马宝玉在西合营镇随本县4000多名热血青年一起参加了革命军队,成为一名光荣的八路军战士。
1939年他光荣入党,不久后担任班长。从此他更加严于律己,阶级觉悟不断提高,革命斗志更加旺盛。
1941年抗战进入最困难时期。8月为报"百团大战"一箭之仇,日本华北派遗军总司令冈村宁次,调动10万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发动大规模"扫荡"。9月初其先头部队三千人在占领了狼牙山打转,企图寻找八路军主力进行决战,由于敌强我弱,上级决定我军主力带领群众撤出狼牙山,转到外线安全地区。经数次鏖战,七连完成组织转移任务后,大部撤离,只留六班扼守狼牙山。首长的命令是"在第二天中午之前,不准敌人越过棋盘陀。六班当时只剩5人,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战士胡德林、胡福才、宋学义。他们接受任务后,赶到东山口,选择了一个叫"小鬼脸儿"的险要处,准备阻击敌人。
破晓时分,敌人开始了进攻,马宝玉沉着应战,等敌人走得很近时才令大家一起射击,手榴弹也接二连三飞进敌群,敌人一批批倒下。他们一时搞不清山上究竟有多少八路军,以为是碰上了主力,便下令炮轰。太阳已经偏西,按计划大部队也已转移完毕。马宝玉便下令"撤!"刚走不远,发现前面是个岔路口:向北去是主力部队和群众转移的方向,他们可以很快归队,可敌人正尾随其后,肯定会追上来,那无疑将前功尽弃,并使主力部队和群众处于危险境地;向南走,通向棋盘陀是一绝路。此刻,宝玉毫不犹豫,果断下令:"向南走!"5个勇士一条心,宁可牺牲自己,也要保证主力部队和群众的安全。
五勇士边打边撤,并有意将行动暴露给敌人。敌人以为我军主力就在山上,紧紧咬住不放。五勇士凭据险要地形,又击退了敌人多次进攻,子弹、手榴弹用光了就用石头砸,最后连能搬动的石头也完了,面对拥上来的敌人马宝玉神情庄严地对战士们说:"同志们,我们都是有骨气的中国人,宁死不投降!为祖国、为人民牺牲是光荣的!"五勇士折断枪支,从容走向悬崖!21岁的马宝玉整整军衣、正正军帽,大喊一声:"同志们,跟我来!"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葛振林等4名战士也相继跳下悬崖。
五勇士悲壮之举,令一向骄横的"武士道"信徒们个个胆战心惊,直到这时他们才弄明白,数千日军围攻一天,耗费大量弹药,死伤数百人,原来与他们作战的只有5名八路军。
五勇士跳崖后,马宝玉等3人壮烈殉国,葛振林、宋学义在半山腰被树枝挡住,负伤脱险后返回部队。
1942年4月,晋察冀军区在棋盘陀上建立了"三烈士塔",后毁于日军炮火。1959年3月"三烈士塔"重建,更名为"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聂荣臻元帅亲笔题词:"视死如归本革命军人应有精神,宁死不屈乃燕赵英雄光荣传统。
葛振林
(1917年~2005年)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党城乡喜峪村人。1937年参加革命,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1年9月25日,在河北省易县狼牙山阻击日军战斗中,葛振林与四位战友宁死不屈,壮烈跳崖,他和宋学义被挂在树上,幸免于难。
伤愈后,先后投入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屡建战功。朝鲜停战后回国,历任湖南省警卫团后勤处副主任、湖南省公安大队副大队长、衡阳市人武部副部长,衡阳警备区后勤部副部长,1982年离休。担任全国近200家中小学的校外辅导员。
2005年3月21日23时10分,葛振林在衡阳病逝,终年88岁。
2005年3月21日,并不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就像1941年9月25日一样。
那个瞬间之后---当他与四位战友从狼牙山主峰棋盘坨一跃而下,命运又给了这个战士64年的时光。
2005年3月25日上午,衡阳市殡仪馆最大的灵堂三门齐开,人群和花圈还是挤满了院落。在挽幛上,人们可以看到聂力的名字,这位女中将的父亲,正是当年的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
"狼牙山五壮士"六字,正是司令员当年对英勇下属的断语。
在吊唁人群中,一些须眉皆白、举止整肃的老者引人注目,但更多的男女老少并没有明显的特征。
"他真的是一个大英雄。"72岁的衡阳市民王焕云说,自己是文盲,过去不知道葛振林是谁,这几天听孙儿讲这是个大英雄,跑过来一看,就相信了。
那个爱说笑的老头去了在黄茶岭的小院附近,大家对平日称为葛老的这个人有另一种描述。
"不像个英雄,倒是个瘦瘦的干巴老头。"在街角摆擦鞋摊的李云说。这位34岁的妇女来自湖北,她说自己学过《狼牙山五壮士》的课文,但葛老和她想象中的不一样,没有架子,常来问寒问暖,让她心里觉得"蛮舒服的"。葛振林(前中)与解放军官兵交谈"他常常会问蹬三轮的、卖菜的,家是哪的,收入怎么样,几个娃,上学了吗?"附近卖期刊的老人芦石安回忆说。
"成年都是一身旧军装,戴个黄军帽。"年纪小12岁的芦石安还给葛老起过一个外号:"葛两毛",因为街上的人都知道,葛老买东西若余几毛钱找零,总说句不要了摆手就走。
"穷人富人,他都很能合得来。"75岁的葛振林夫人王贵柱说,老伴还是更喜欢穷人和孩子,他喜欢摸孩子们的小脑袋;喜欢穷人就是给钱。
"要饭的就喜欢围着葛老家门口转。"芦石安得出这样的结论。
王贵柱还解释道,葛老就喜欢旧军装,做了一件西服,从来没穿过。戴黄军帽是因为跳崖时碰了头,戴帽子挡挡风。
多年来的每天早晨,黄茶岭的人们会看到这个身着旧军装的老人拄着拐杖去警备区拿报纸,一路上敲得地面"铛铛响",他见了谁都会打招呼,逗会儿乐。邻居们说,可能除了打仗的时候,葛老一辈子都是笑口常开。
"可是现在街上都冷清了,那个爱说笑的老头去了。"芦石安叹了口气。宋学义(左)葛振林(右)2005年3月25日上午,81岁的抗日老战士、原衡南县武装部部长宋文坤在老伴搀扶下来到灵堂,向多年的老战友告别。
"我以为他能挺过来的。"宋文坤说,他们夫妇20多天前曾去看望术后的葛振林,当时,喉咙上插着管子的老葛还一边比划一边唱:"老子的队伍才开张……"
"你个摔不死的,这次也没事。"宋老这话曾让两家人开怀大笑。
但此时的葛老已是沉疴难返。衡阳市169医院三内科主任彭寒林介绍,由于心、肾、肺功能几近衰竭,葛老的气管先后切开了两次。
"但他没有痛苦的样子。"彭寒林说,一般人做气管切开手术,麻醉醒来会非常难受,葛老却总是将笑挂在嘴上。
"特殊材料制成的老人",护士们这么称呼他。
"他的顽强是一个老兵与生俱有的。"原衡阳军分区副司令员朱旭更愿意这样理解相知64年的葛振林。
1941年,朱旭在晋察冀军区政治部负责发放药品,在当年11月5日的晋察冀日报上,他看到一篇题为《棋盘坨上的五个"神兵"》的报道,而此报道多年后被修改编入小学课本,定名《狼牙山五壮士》。
"在反扫荡斗争中,五名八路军战士为掩护大部队和老百姓转移,把敌人引上了狼牙山的主峰棋盘坨。在消灭了50多个敌人后,五名战士砸碎了手中的武器,纵身跳下了万丈悬崖。"朱旭记得当时报道如此描述。
另有史料记载,当几百名日军冲上悬崖顶,发现与之激战近一日的对手只有五个人,他们就在悬崖上排成几列,面对五人跳崖处三度折腰。
1941年11月7日,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签署训令,将五战士命名为"狼牙山五壮士","那时候我就知道了有这么五个人,但还未见过老葛。"朱旭说。
抗战结束直至建国初,葛振林历经天津、张家口、清风店和太原战役,还参加过江西剿匪和抗美援朝,全身六处负伤,为三等甲级伤残。
长沙解放时,在湖南省军区政治处军邮办事处任处长的朱旭第一次见到了葛振林,他的第一印象是"瘦高瘦高",并总是笑呵呵的。
抗美援朝归来,葛振林历任湖南省军区警卫团后勤处副主任、湖南省公安大队副大队长、湖南省军区警卫营长、衡南县兵役局副局长、衡阳市人武部副部长。
大约在1962年,葛调任衡阳军分区后勤部副部长,正式和朱旭成为同事。
"认真是他的一大特点,他在后勤部负责军装的发放、后勤保障等物资的管理,从来没出过错",朱旭说。
1966年春,葛振林向衡阳军分区司令部提交申请希望休养,上级考虑到他的伤病,批准了这一请求,当年8月,这位老战士离岗退养,时年49岁。
16年后的1982年,葛振林正式离休,享受正师级待遇。
胡德林
胡德林胡德林(1922年-1941年)、胡福才(1923-1941年),河北省保定市容城县人,是叔侄两个。他们和葛振林一样,小时受苦,日本鬼子来了,又增添了民族恨。
1940年,八路军攻打容城县城,他们踊跃支前。县城打开,他们又自告奋勇帮助部队运送战利品。当部队领导夸奖他们任务完成得好,要他们回家时,他们却不肯回去,一再要求留下,跟着部队上前线打鬼子。就这样,胡德林、胡福才一起参了军,也被分配到六班。这时候,葛振林已经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担任副班长。班长是共产党员马宝玉。此后葛振林、胡德林、胡福才多次一起参加战斗,表现都很勇敢,他们二人都在狼牙山阻击战中壮烈牺牲。
胡福才
胡福才,河北省保定市容城郭村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19胡福才41年,在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一团七连六班当战士。同年秋,日本侵略军对晋察冀边区发动猖狂进攻。
1941年9月25日,日伪军3000余人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分兵几路围攻驻扎在河北省易县狼牙山一带的一分区司令部及其所属一团。
他与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战士胡德林、宋学义奉命阻击敌人,掩护主力部队转移。他们英勇作战,边打边走,机智地将敌人吸引到狼牙山主峰棋盘陀。途中,不断地埋设地雷,紧追不舍的敌人触雷死伤惨重。当日午后,他与4名战友撤到棋盘陀峰顶小横岭上,在这三面是悬崖,一面是敌人的险境,沉着应战,一次次打退敌人的进攻。当子弹打光后,就用石头居高临下砸向敌人。石头用尽后,敌人一步步逼进。为不被俘虏,他与4名战友砸碎枪支,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共产党万岁"等口号,纵身跳下万丈悬崖。他与马宝玉、胡德林壮烈殉国。
1942年春,晋察冀边区政府和人民在狼牙山上修建了"三烈士纪念塔"。1959年和1986年在原址重新修建了"狼牙山五壮士纪念塔"。
折叠宋学义
(1918年-1971年),河南沁阳人,是闻名中外的"狼牙山五壮宋学义士"之一。学义出身贫苦,祖父和父亲常年给地主扛长工,哥哥整年累月跑老山(太行山)担挑为生。学义从小就当童工,给县城一家面铺蹬大箩,全家老小拼死拼活干,总是维持不了生计。到1937年,共欠40块(银元)高利贷,地主乘机把全家仅有的二亩保命田夺走了。从此,一家人的生活更无着落。学义只好背井离乡,逃荒要饭。1939年夏,他在济源王屋山讨饭途中,巧遇抗日游击队,参加了八路军被编入晋察冀一分区一团七连。
学义参军后,父亲带领全家逃荒,哥哥被压死在山西大同煤矿,婶母、堂弟相继死于日军刺刀下,姐姐、妹妹先后卖给本县杨香村和江苏徐州。不久,父亲因贫病交加也离开了人间。
1941年秋,日军华北司令部集中兵力,对晋升察冀抗日根据地进行规模空前的"大扫荡"。9月25日,驻扎在狼牙山周围的界安、龙门庄、北楼山、营头的敌人约3500多人,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分九路向狼牙山发起进攻。当天,驻扎在狼牙山的八路军,在连续打退敌人10几次进攻以后,决定留下宋学义所在的七连六排六班,掩护主力和群众转移。他同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战士胡福才、胡德林坚守在东山口。他们凭借险要的地势,同敌人展开斗智斗勇的决战。当夜,宋学义和四名战友进入阵地,把手榴弹捆成捆,以弹代雷,埋于山腰各处,然后分五路隐蔽起来,放冷枪把3000多敌人紧紧牵制住。敌人恼羞成怒,用大炮向狼牙山猛烈轰击。宋学义等5名战士在敌人打炮时隐蔽起来,炮火一过,他们又用枪弹、手榴弹袭击敌人。这样边打边往山顶退,把日军死死牵制在狼牙山上。当宋学义及其战友撤到三面悬崖绝壁的狼牙山顶峰--棋盘陀时,敌人一次又一次向上冲锋,五壮士先用枪弹、手榴弹,后用石头接连打退敌人10余次进攻,胜利地完成了牵制敌人的光荣任务。共产党员马宝玉在火线介绍宋学义等加入中国共产党。
最后,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宋学义等5名战士掷出最后一颗手榴弹,砸毁枪支,纵身跳崖,班长马宝玉和胡福才、胡德林壮烈牺牲,宋学义和葛振林被半山腰的树丛挂住,宋学义腰部受重伤,他们第二天被接回部队,送往野战部队医院进行治疗。晋察冀军区召开庆功会,分区司令员杨成武代表军区司令员聂荣臻把军区颁发的"坚定顽强"的五星奖章分别挂在葛振林、宋学义的胸前。
1944年,宋学义转业到河北省保定市易县北管头村,任农会主席,并与贫农女儿李桂荣结婚。
1947年,宋学义得知家乡解放,遂和爱人一起返回沁阳北孔村。返乡20多年来,他从不居功自傲,始终保持英雄本色,带领群众艰苦创业,使北孔村发生了巨大变化。他多年任县、公社党委委员和北孔村党支部书记,先后出席了全国烈军属和残废军人积极分子大会,全国民兵英雄代表大会,1969年赴北京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宋学义同志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积劳成疾,1971年6月26日逝世。

1、马宝玉
(1920年—1941年),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下元皂村人,1937年参加八路军,两年后入党。1941年9月在易县狼牙山为掩护主力部队和人民群众安全转移,他带领全班4名战士奋勇杀敌,同数千日军巧妙周旋一整天,将敌人引上绝路,胜利完成阻击掩护任务,宁死不屈,毅然跳崖牺牲,年仅21岁。
2、葛振林
(1917年—2005年)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党城乡喜峪村人。1937年参加革命,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9月25日,在河北省易县狼牙山阻击日军战斗中,葛振林与四位战友宁死不屈,壮烈跳崖,他和宋学义被挂在树上,幸免于难。
伤愈后,先后投入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屡建战功。朝鲜停战后回国,历任湖南省警卫团后勤处副主任、湖南省公安大队副大队长、衡阳市人武部副部长,衡阳警备区后勤部副部长,1982年离休。担任全国近200家中小学的校外辅导员。
2005年3月21日23时10分,葛振林在衡阳病逝,终年88岁。
3、胡福才
胡福才,河北省保定市容城郭村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1941年,在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一团七连六班当战士。同年秋,日本侵略军对晋察冀边区发动猖狂进攻。
1941年9月25日,日伪军3000余人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分兵几路围攻驻扎在河北省易县狼牙山一带的一分区司令部及其所属一团。
他与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战士胡德林、宋学义奉命阻击敌人,掩护主力部队转移。他们英勇作战,边打边走,机智地将敌人吸引到狼牙山主峰棋盘陀。途中,不断地埋设地雷,紧追不舍的敌人触雷死伤惨重。当日午后,他与4名战友撤到棋盘陀峰顶小横岭上,在这三面是悬崖,一面是敌人的险境,沉着应战,一次次打退敌人的进攻。
当子弹打光后,就用石头居高临下砸向敌人。石头用尽后,敌人一步步逼进。为不被俘虏,他与4名战友砸碎枪支,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共产党万岁”等口号,纵身跳下万丈悬崖。他与马宝玉、胡德林壮烈殉国。
4、宋学义
宋学义(1918年—1971年),河南沁阳县北孔村人,是闻名中外的“狼牙山五壮士”之一。学义出身贫苦,祖父和父亲常年给地主扛长工,哥哥整年累月跑老山(太行山)担挑为生。学义从小就当童工,给县城一家面铺蹬大箩,全家老小拼死拼活干,总是维持不了生计。到1937年,共欠40块(银元)高利贷,地主乘机把全家仅有的二亩保命田夺走了。
从此,一家人的生活更无着落。学义只好背井离乡,逃荒要饭。1939年夏,他在济源王屋山讨饭途中,巧遇抗日游击队,参加了八路军被编入晋察冀一分区一团七连。
学义参军后,父亲带领全家逃荒,哥哥被压死在山西大同煤矿,婶母、堂弟相继死于日军刺刀下,姐姐、妹妹先后卖给本县杨香村和江苏徐州。不久,父亲因贫病交加也离开了人间。
1944年,宋学义转业到河北省保定市易县北管头村,任农会主席,并与贫农女儿李桂荣结婚。
1947年,宋学义得知家乡解放,遂和爱人一起返回沁阳北孔村。返乡20多年来,他从不居功自傲,始终保持英雄本色,带领群众艰苦创业,使北孔村发生了巨大变化。
他多年任县、公社党委委员和北孔村党支部书记,先后出席了全国烈军属和残废军人积极分子大会,全国民兵英雄代表大会,1969年赴北京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宋学义同志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积劳成疾,1971年6月26日逝世。
5、胡德林
胡德林(1922年—1941年)、胡福才(1923—1941年),河北省保定市容城县人,是叔侄两个。他们和葛振林一样,小时受苦,日本鬼子来了,又增添了民族恨。
1940年,八路军攻打容城县城,他们踊跃支前。县城打开,他们又自告奋勇帮助部队运送战利品。当部队领导夸奖他们任务完成得好,要他们回家时,他们却不肯回去,一再要求留下,跟着部队上前线打鬼子。
就这样,胡德林、胡福才一起参了军,也被分配到六班。这时候,葛振林已经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担任副班长。班长是共产党员马宝玉。此后葛振林、胡德林、胡福才多次一起参加战斗,表现都很勇敢,他们二人都在狼牙山阻击战中壮烈牺牲。

英雄人物的事迹30字
答:关于英雄人物的事迹有:1、赵一曼 日军为了从赵一曼口中获取到有价值的情报,找了一名军医对其腿伤进行了简单治疗后,连夜对其进行了严酷的审讯。面对凶恶的日军,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赵一曼忍着伤痛怒斥日军侵略中国以来的各种的罪行。2、狼牙山五壮士 五位英雄,为掩护群众和主力撤退,毅然决然地把敌人引上了...

狼牙山五壮士资料
答:狼牙山五壮士 狼牙山在河北省易县境内,距保定西北约50千米,是晋察冀根据地的东部门户。1941年9月,日军集中7万人对晋察冀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因主力调出掩护军区领导机关,这里只留第l军分区第l团第7连担任防御。9月25日晨,日军约2000人开始向狼牙山进攻,第1团团长给7连的任务是坚守到...

狼牙山五壮士的资料
答:幸免于难。马宝玉等五名战士的英雄壮举迅速传遍全军全国,被誉为“狼牙山五壮士”,并追认胡德林、胡福才为中国共产党党员;通令嘉奖葛振林、宋学义,并授予“勇敢顽强”奖章。狼牙山五壮士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受到聂荣臻司令员的高度评价,他说:“他们身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

狼牙山五位壮士个人资料
答: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在狼牙山与日伪军英勇战斗,宁死不屈的五位八路军英雄。1941年8月,侵华日军对晋察冀军区发动“扫荡”。9月25日,3500多名日伪军包围河北省易县城西南的狼牙山。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第1团第7连奉命掩护指挥机关和群众转移后,当晚6班奉命坚守山脚的东口到棋盘陀的阵地,钳制...

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短一点
答: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面对步步逼近的敌人,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地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殉国;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的树枝挂住,幸免于难;5位战士的壮举,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被人民群众誉为“狼牙山五壮士”。

狼牙山五壮士资料五段(每段5句)
答:和葛振林一样,余药夫也从来没有忘记过几十年前的那个夜晚。从那时起,他就和五壮士结下了终生难解的情结。他认为,认识两位英雄,是自己的荣幸。作为救护者和知情人,自己应该为弘扬五壮士的精神尽一份责任。几十年中,他的工作岗位多次变换,当过区委书记、县委副书记,当过报社的记者、编辑、艺术...

如果你和家人一起去保定旅游,来到狼牙山五壮士纪念碑前,你会怎样向你...
答:马宝玉等五位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主力顺利转移,将敌人引上绝路,痛歼敌人;在弹尽无援的情况下,他们英勇地用石头砸敌人,在完成任务后,他们又英勇地跳下了悬崖。由此可见,他们是多么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为了革命事业他们勇于牺牲,费尽千辛万苦,终于获得了胜利。1941年8月,日军对晋察冀边区所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