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深圳机场新航站楼的设计?

作者&投稿:梅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如何评价深圳机场新航站楼的设计?深圳机场T3航站楼在功能实现上无疑达到了一定的标准,与香港机场相比较,展现了一定的竞争力。然而,深入剖析其规划与设计,仍有改进的空间。


特殊国情下的挑战与限制

中国的民用航空业承载着国家整体发展规划的使命,规划过程中兼顾社会效益和宏观效益,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深圳机场T3的设计,受到了这种特殊背景的影响。其设计目标4500万人次吞吐量,虽然符合发展趋势,但在设计过程中却成为了一个尴尬的平衡点。在规划初期,非技术因素,如政府意志和国外设计潮流,对航站楼的决策产生了显著影响,导致了设计模式的单一性。


技术与实际的契合

从技术角度看,国内专家在面临处理大规模旅客流量的新形势时,未能充分适应,如深圳机场的1600米跑道间距,反映出在某些关键参数上,如间距和旅客处理能力上,仍沿袭旧有模式。相比之下,国内其他枢纽机场的跑道布局更灵活,如虹桥机场采用紧凑的多指廊设计,高效利用土地资源。


市场驱动与地标性的追求


然而,深圳机场的设计也体现了对地标性和城市形象的重视,这是国内机场建设中常见的追求。然而,这种追求在虹桥模式下显得不足,因为机场建设更侧重于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而非单一的经济效益。同时,国内机场往往需要预留未来扩容的空间,这与虹桥模式的局限性形成了对比。


国际视野与规范挑战


首都机场T3航站楼作为中国机场设计的新标杆,它的突破性设计无疑对深圳机场产生了影响,但受限于国情和成本,深圳机场在设计上并未完全追随首都机场。尽管如此,其设计仍然体现了国际视野,尤其是对航站楼作为城市门户的重视。


结论与深圳机场的选择


总的来说,深圳机场T3航站楼的设计选择在满足功能需求和追求地标性之间找到了一个相对平衡点,尽管并非最优,但处于一个可接受的水平。它在借鉴和适应国内外机场建设经验的同时,也反映了中国机场建设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独特挑战和考量。



宝安机场t3怎么坐地铁
答:深圳宝安国际机场T3航站楼的荣誉 国际空间设计大奖“艾特奖”于2013年12月8日在深圳公布了2013年度的各项获奖名单,由意大利福克萨斯建筑事务所设计的深圳宝安国际机场T3航站楼获得了“最佳交通空间”奖。评价委会对这座新航站楼的评价是:通过动线展示、轨道设计以及灯光设计的完美运用,对公共空间进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