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一名句的解说或心得

作者&投稿:曲勤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论语 名句及感想~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句诗很富有哲理,现在人们常常用它们来形容立脚点高,看问题才全面。是杜甫的《望岳》中的最末两句。“望岳”就是仰望泰山。作者先实写望泰山,末另外这两句虚写一笔,抒发情感:将来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看群山,所有的岭都将显得又低又小。会当,将会、将要;凌,登上;绝顶,最高处;览,看。

如果你不急,我还有很多,但是是书本上的,要打出来,所以会慢点。我接着打,会不断更新的,反正今天也没事做,能帮得到你又能练下打字,一举两得,嘎嘎~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全诗八句,句句都佳。这里引出的是第三、四句。前一句写“感时”(伤感时局的动乱)。后一句写“恨别”(怨恨久离家乡)。写法特别:花香鸟语的明媚春色,生机勃勃,招人喜爱,但杜甫却见鲜花“溅泪”;见飞鸟“惊心”(心力感到心悸不定)。从美好的春光里,写出感伤、怨恨的悲哀心情,含蓄,细腻,情真意切,耐人寻味。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丕做了皇帝以后,企图迫害他的弟弟曹植,曾命令曹植在七步之内,按照他的指令的内容作出一首诗来。曹植才华超凡,立即吟出《七步诗》,上面引录的是它的最末两句,曹植用诗的语言委婉地谴责他的哥哥。比喻通俗生动。

时哉不我与,去乎若云浮
西晋诗人刘琨,写有一首《重赠卢谌(chen,读沉)》的诗。当时刘琨已被囚禁,写这首诗,一方面抒发自己壮志为成的感慨,一方面激励卢谌去完成救国使命。这两行是说,功业还没有成就,时间飞逝不等待自己。可以用来勉励人们珍惜光阴。与,待;云浮,比喻时光像浮云一样流逝得很快。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温故而知新”有两解.一为“温故才知新”:温习已闻之事,并且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二为“温故及知新”:一方面要温习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撷取新的知识.合并这两种解法,也许更为完整:在能力范围以内,尽量广泛阅览典籍,反复思考其中的涵义,对已经听闻的知识,也要定期复习,期能有心得、有领悟;并且也要尽力吸收新知;如此则进可以开拓人类知识的领域,退也可以为先贤的智能赋予时代的意义.像这样融会新旧、贯通古今方可称是“温故而知新”.
对于学过的旧知识,你要常去温习它,你将会有新的体会,新的发现。你收获的就会更多,你比别人懂得的就会更多,这样在某方面就能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生活中,每一件事,每一句话都有它的多方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也许你一时只能理解其中的一点,当但你经历多了,见识丰富了,你再去看时,也许你会有不一样的理解和体会。生活就是这样多方面性的,当你对一句话不理解时,你是选择遗弃它,还是深入的去思考?当你多次的去深究它的时候,你将会有不一样的体会。
当我们忙完了一个阶段的事情后,利用暂时的忙里偷闲,回顾曾经的点点滴滴时,才发现我们不能变成工作的奴隶,我们要学会思考和总结,要让我们的工作充满坚持和成长才行。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之正义(转自Cstar新浪博客 )《论语》里仁篇中有多论君子与小人,“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就是其中之一。各家对这段话的解释各有不同,众说纷纭。以下将各家之言一一列出: 朱熹:怀,怀德,谓存其固有之善。怀土,谓溺其所处之安。怀刑,谓畏法。怀惠,谓贪利。君子小人趣向不同,公私之间而已矣。 张居正:“怀是怀念。德,是固有之善。土,是居处之所安者。刑,是刑法。惠,是货利。孔子说:“君子小人,为人不同,而其所思念者亦异。君子之所思念者,在于固有之善,立心则欲其无私,行事则欲其合理,惟恐悖德而为不肖之人。若夫小人,则不知德之可好也。而所思念者在于土。凡居之所安适处,即依依于此。恋而不舍,盖惟只适己自便,虽违德义而不恤矣。君子之所思念者,在于朝廷之法,循理而不敢放肆。奉上而不敢违越,惟恐犯法而为有罪之人。若夫小人,则不知法之可畏也,而所思念者在于惠。刘宝楠:怀,安也。夫君子自治以治人者也,小人待治于人者也。程树德:怀刑者,兢兢焉恐逾先王之法度也。怀刑,安于法也。又:君若化民安德,则民下安其土……。人君若安于刑辟,则民下怀利惠也。钱穆:“君子常挂念于德行,小人常怀念于乡土。君子常怀念到刑法,小人常怀念到恩惠。”李泽厚:“君子关怀德政,小人关怀生活;君子关怀刑法恰当否,小人关怀利益足够否。” 纵观各家之言,其分歧多见于“土”这个字的释义上;此外,对“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这短话逻辑关系的把握也成为各家的分歧点,即:该段是以对比的逻辑关系分别论述“君子”和“小人”,还是以因果的逻辑关系来阐述“君子”的政治之道。 下面,将就这两点分别加以分析。首先,如果我们熟悉《论语》语言风格,就会发觉《论语》中多见对比式的逻辑关系语言,而少见因果式的逻辑关系语言。尤其当孔子论及“君子”与“小人”,都是使用对比式的逻辑关系语言。如:“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其次,孔子赋予了“君子”以特殊的含义,即:符合“仁”的理想人格的化身,而非贵族政治家。“君若化民安德,则民下安其土……。人君若安于刑辟,则民下怀利惠也。”则明显将“君子”等同于政治家,不符合孔子的“君子”理念。并且,“小人”也不能等同于“民”。结合以上的分析,这段话应当是孔子以对比的逻辑关系分别论述“君子”和“小人”,而非以因果的逻辑关系来阐述“君子”的政治之道。 关于“土”在这段话中的释义,我们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来加以分析:君子怀德;君子怀刑,“德”与“刑”的关系是刑是对违背“礼”(道德原则的制度化)的惩戒,即:君子怀德,因而怀刑。而对照“小人怀土”;“小人怀惠”,如果把“土”做“乡土”解,则“土”和“惠”之间没有任何的内在逻辑关联性。而把“土”作为“产业”来解释则更为通顺,即:小人挂念产业,因而贪图货利。从字源上分析,在春秋时期,“土”指代“产业”较指代“乡土”更为普遍。 因此,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的正解应为:君子常挂念于德行,小人常挂念于产业。君子常怀念到刑法,小人常怀念到恩惠。

《论语》收录了儒学大家孔子的言论,其中名句有“德不孤,必有邻。”如何...
答:《论语》收录了儒学大家孔子的言论,其中有一句名句叫“德不孤,必有邻。”从字面上解读这句话,意思是:有道德的人,就不会孤独,因为必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和他亲近来往。《论语》是儒家经学的典范之作,历来就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美誉。在时隔多年的今时,拜读其中的语句,仍然能从文字中捕捉到...

《论语》中这八则语录分别讲了什么道理
答:同时,孔子提倡和赞扬“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体现了孔子严谨的治学态度。其二,关于学习的方法。孔子在和弟子的交谈中多处提及学习方法问题,最著名的莫过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 而》),“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要一句《论语》中的名句,带赏析和感悟
答: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译文】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在上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在上者,而喜好悖逆争斗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

论语的名句赏析
答: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这是讲个人修养问题。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论语经典名句50句及其翻译赏析篇一
答: 论语名句及翻译 篇1 1、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译文】希望做到能够让老人得到安顿,让朋友对自己信任,让年轻人对自己怀念。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译文】用不仁义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在我看来就像浮云一样。3、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一则论语名句赏析
答:但在《论语》中“立”的含义是“立于礼”的意思。 即在社会道德、礼制允许的范围内有所建树。 我们看孔子年谱就知道,他三十岁时便成立私学,开始面向社会招生,报名费是腊肉十条。 表明三十岁的孔子,已经是个学识渊博而且知礼达人的人。 我们还应该看到,孔子十五有志于学,与三十而立在逻辑上应该是一个转承,指他...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答: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一样强调了推己及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的重要性,提醒人们要注重同理心和尊重他人的态度,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别人,也要理解他人的需求和利益,避免伤害他人的感情和权益的名言名句还有很多,以下是一些例子: 1. 己之所欲,亦勿施于人。出自《论语·卫灵公》。 2. 以己度...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什么...
答: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论语》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 赏析 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

论语经典名句
答:我收集了一些经典名句,以及我的感悟: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译:到了一年最寒冷的时节,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凋谢的。感受:平时一帆风顺时,你感觉大家都差不多,分辨不出什么。而当灾难来临,你会发现有很多人,是经不起折腾的。而有些人,是越挫越勇。2、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

讨论一下《论语》中的名句“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答:探讨《论语》名句:“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穿越千年古籍,我们来到了《论语》的篇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其中,曾皙的一段话,以其独特的描绘,引发了我们对古代文化习俗的深入思考:“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句看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