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官员上班时间是怎样的?揭秘明朝作息时间

作者&投稿:钊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说起如今上班族的生活,相信很多人都会想到996,过了星期三就等于翻过一座山,过了星期五就只剩一上午。这是如今很多上班族的真实写照。整个一年当中,最令上班族快乐的时候,恐怕就是国家法定的节假日了。笑看人间沉浮事,闲坐摇扇一壶茶,在这节奏飞快的社会里,这样的悠闲生活为人向往。然而,写出此种悠闲诗句的古代人真的有这么清闲吗?他们一周要工作几天?逢年过节放假吗?

休假制度从汉朝就确立,到唐朝时一年可放假120天

古人管休假叫休沐,说通俗点就是上了这么久班,放个假让你回家洗个澡再来。为什么古人要特意放一天假来洗澡呢?第一,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因此只能蓄发、不能削发,随着年龄增长,头发越来越长,洗发也成了令人苦恼的事情,需要的时间比较长。第二,古人没有吹风机,费了大功夫洗好了头发,就只能坐着等头发风干,这样披头散发有碍观瞻,因此无法出门应酬,也无法办公,所以才需要一天时间来修整。

休沐日是古代管理制度中的重要一环,毕竟只压榨不放松,很容易适得其反。中国古代的休假制度由来已久,但基本都针对公务员群体。在先秦时期,《礼记》中就有公务员因事请假回家的例子。秦朝时,休假制度初步形成,分因病休假和身体年迈退休,没有固定的休息日。到了汉朝,皇帝本人年轻时也爱告假偷懒,自然能体恤底下人的心情,因此在汉代,休假制度正式确立,《汉律》中规定,官员每工作五日,就可以休息一天,回家看望父母妻儿,并沐浴休息。

高祖为亭长时,常告归于田。——《史记·高祖本纪》

除了规定好的休沐日,汉代对于节假也十分重视,逢年过节前后都有几天休息时间,官员不上朝,皇帝不理政,各自安好。此外,对于一些既有功劳、又有苦劳的肱股之臣,上位者也不吝惜给他们放放假修养身体,因此汉朝也有予告假和赐告假,就是官员本人没有提出申请但上级特许的假期。

三国时,社会动荡,政府人手不够,无法再完全按照汉朝的休沐制度来,又怕官员太累起了逆反心理,统治者灵机一动,开始了一种新的制度,轮休。官员们在为政期间上奏书请假,然后就可以轮流休息,这样既不会耽误朝政,也能让官员们有时间亲近家人、解决私事,一举两得。轮休制度对后代的休假制度有一定影响,在各个朝代得到发展创新,并直到现在也存在于职场之中。但即使轮休,家中有老父老母,又有妻子亲儿的官员依然觉得不满,由此,朝廷又随机应变,出现了省亲假,也就是官员可以请假回家探亲。

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人才辈出,官员数量增多,政府压力减轻,休假制度的完善自然也就被提上了日程。唐朝有旬假制,就是十天休息一次,休息日比汉代的少了一半,但是其他的假却多了很多。身在唐朝做官,除了基础的休沐之外,所有亲属的丧事都有假期,从7天到30天不等,子女的及笄礼和及冠礼也有一日或三日假期。此外,父母离官员远的,每三年或五年都会有15到30天的假期,让官员能够有时间看望照顾年迈的父母,但古代交通不便,车马行驶速度很慢,因此规定这段时间不得包括官员浪费在路上的时间,是实打实的完整假期。

再加上每年5月有15天的田假,每年9月有15天的授衣假,唐朝官员每年大大小小的假期加起来有120天之多,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古代休假最多的朝代。

因为已经足够完善,唐以后的几个朝代基本沿袭唐朝的休假制度,虽然日期上有所减少,但大体不变。休假既然能被称为制度,自然是有严格规定的。现在的上班族们不可以不上班,但可以不休假,古代不一样,如果官员只工作不休假,就会被认为是不忠不孝之徒,甚至还会遭到罚俸的惩罚。

明朝管理严格,放假时间越来越少

不同于宋金元对于唐朝休假制度的继承,明朝时,从唐代流传下来的休假制度几乎全部被废除,全新的更加符合明朝社会情况的一套休假制度被建立起来。明代是我国社会经济制度发生重大变革的历史时期,也是中国在世界上由先进向落后转变的历史时期,国家的行政管理的各项职能,全都有官员来操作并付诸实施。这对于明朝的官员来说也许并不是什么好事,因为明朝的休假时间是整个封建社会所有朝代中最少的。

明朝官员的休假主要分成四种:例行休假、皇帝赐假、朝假、特殊假期。

例行休假就是现在的法定休息日,明代取消了从汉朝以来就一直存在的休沐制度,休假日被一砍再砍。而且明朝的休假制度差别待遇十分明显,因此只有进士出身的皇帝近臣庶吉士还能五日一休沐,其他官员则没有这样的特权。庶吉士外的官员,每年只能盼望着过年过节,因为只有在这些时候,他们才能从繁重的政务中挣扎着喘一口气。明朝的年节休假比起前朝更加完备,元旦、冬至、元宵、端午、中秋都是可以放假的日子。

元旦放假五日,冬至放假三日,元宵节在明朝很受重视,放假十日,是春节假期的两倍。此外,在每年的十二月二十日到第二年的正月二十日,还有为期一个月的封印。这段时间里,官员们不用处理任何司法案件,但是还是需要不是到工作地点进行一些日常事务,相当于给了官员们三十天的缓冲期,让他们能更好的面对新一年的繁杂工作。

在这些少得可怜的法定假日之外,皇帝的赐假成了明朝官员的希望之光。家中有婚丧、疾病等急事的,都有可能得到皇帝的恩赐。一些功高劳苦的大臣得到皇帝赐假的可能性更大,比如万历年间,张居正的父亲去世,他向皇帝告假回家葬父,皇帝准了他的假,给了他整整三个月时间为父服丧。后来张居正告假回家看望老母亲,回京之后皇帝体恤他一路奔波,特意赐假十天,让他好好休整。

然而这种特殊的恩赐恐怕只有张居正这样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才能享有。当然,皇室成员和位于京城的大臣们比起地方官员还能多放一个朝假,也就是在皇室中有人去世时,便会辍朝不议政事。一般而言,辍朝都会持续三到五日,为皇室成员举行丧礼。如果有大臣不幸去世,根据大臣的官位品阶,皇帝有时也会辍朝。比如明朝开国将领常遇春年仅四十暴疾而亡,明太祖朱元璋便辍朝为其举哀。

明代还有一些特殊假日,基本上等同于今天的事假。省亲、迁葬、祭祖等都可以作为请假的理由。明代请事假的流程很完善,请假基本都可以请到,只是时间长短不同,而且一旦超过准假期限,就会被送到官府问责并进行处罚。

丁忧也是明代特殊假日的一种,就是请假回家为父母守孝。明太祖朱元璋认为丁忧是对孝道的践行,因此对其十分重视,但丁忧制度规定只有文臣可以丁忧,武官没有这种待遇。明代官员丁忧的期限是二十七个月,如果官员没有守满孝期就重归官场,会被认为是不孝之举,将会受到惩罚。

放假少乐趣不能少,明朝官员下班后的快乐时光

从明朝休假制度的改变就可以看出,明朝的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君主的地位越来越高,而官员的地位则越来越低,成为了君主的附庸甚至是压榨对象。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明朝放假放的少,官员工作非常辛苦,因此很多官员便迟到早退,处理政务时也三心二意,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官场愈发腐朽堕落。

但人生苦短,就算假期再少,日子还是要过。明朝官员把下班后和放假期间的生活安排的明明白白,用这些时间来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文官们有丁忧之假,且时间长达两年零三个月,文官们便利用这个时间整理思路、著书讲学。比如明孝宗时期,有一个叫湛若水的官员,他在家守墓三年,筑起了一个讲社用来教习学生,只要有学生来,他便传授他们自己学过的知识和在官场学到的经验。

不止湛若水,礼部尚书王直还在丁忧期间跑到私塾里去教书。如果不适合教书,那也可以自己在家写书,像文学家王世贞所著的文学评论集《艺苑卮言》,就是在他为母亲守丧的日子里完成的。

结语

这样看来,古人的休假时间也是随着朝代的改变而改变的。唐宋时官方的休假日虽然多,但十天才休息一次,而且假期中很多都与丧病有关,让人无法将这些假期当作真正的假日来享受。明朝更不用说,一年几乎百分之九十的时间都在工作,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起来上班,天快黑才能下班,比起现在的996,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然而上班虽然很累,但忙碌一周,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还是很有成就感。周末再赖个床,邀三五好友相聚,晚上窝在沙发里看看电视玩玩手机,倒也不失为一种忙碌的幸福。



古代官员怎么上班和休假?古代在在清明节、中秋节等节日有没有假期?
答:也就是说,唐代“公务员”一年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不用上班。 唐朝廷的节假日是这么安排的:“元正、冬至各给假七日,寒食到清明四日,八月十五、夏至及腊日各三日”。用现代语解释一下就是:元旦和冬至两个节日,各放假7天;清明和寒食节连在一起,放假4天;夏至、中秋节和腊日(腊八)各位放假3天。 唐代清明节“...

古代上朝时间
答:古代官员上朝的规矩 1、古代其实也有“追尾”事故的发生,因为早朝的时间过早天还很黑,皇宫不允许点灯生火,以至于大臣们常常看不清路而“追尾”其他的人。2、明朝时规定无论官职大小都要上朝,以至于每次上朝都会有几千人,是一个宏大的场面。3、大臣们上朝时手里会拿一块板子,因为进宫时要搜身不能...

过劳死可以,想退休没门,中国古代官员退休有多难?
答:中国古代的官员没有那么简单的,尤其是中央的官员,无论是6部的还是内阁的,还是说皇帝身边的皇帝开始工作,他们基本上就要提前开始准备,尤其是上朝,上朝,可能按照现在的时间表来说他们4:00 5:00就要起来准备,然后赶到公里在早上6:00 7:00左右上床,有什么事情跟皇帝禀报,然后上朝大概一个小时到两...

古代官员工作有多辛苦?
答:如果我们理解古代官员平时懒惰的缺勤是怎么回事?首先,要明确官员们每天是如何工作的 实际上,古代官吏们早上的上班时间比现在早上的上班时间还要早据诗经·齐风·鸡鸣中关于“鸡既鸣矣,朝既盈矣;东方明矣;官之工作时间”的记载,公鸡晨鸣时,官们已朝上,东方的太阳升起来,一抬头已忙碌起来 从春秋...

古代上朝需要“打卡”吗?
答:在古代,地方的官员们上班,讲究的是鸡鸣即起,有些时候天还没亮就得赶去报道。按照规定,只要是在“体制内”的公务人员,包括书吏、衙役,每日必须在黎明之时上班,但当时人们对具体时间把握的不准,所以采用敲击云板七下的方法,之后领取各个地方的印章进行签押,才到了正式上班时间。在京城里面上班的...

古代也是“做五休二”吗?明朝人会不会放寒暑假?
答:看起来好像三个大节日休息时间很长,实际上有许多官员必须要坚守在自己岗位上,不能休息,相反一到年关是他们最忙绿的时刻。明代最长的假期是明宣宗朱瞻基时期,这个老板出手阔绰,在他当皇帝的第九个年头,下令元宵节放假一个月,可惜他也命短,在他当皇帝第十个年头一命呜呼,官员们的长假也就享受了...

古代上班,迟到了怎么办
答:的,所以按时上下班也是要考勤的,许多典章制度中都有记载。《唐律疏议·职制五》中就规定,缺勤一天处笞 20小板,每再满天加一等,满 25天处杖打100大板,满35天判处徒刑一年,迟到35天坐牢一年,就是这么严格。上班的时间和效绩都是作为升官的重要考量标准,所以说勤奋的官员更容易升职加薪啊!

古代的官员上朝的时候为何要去这么早,大半夜就摸黑出发?
答:既然上朝的时间那么早,那在没有路灯和手电筒的年代,这些官员如何找路?手执火烛,这是绝对被禁止的。《清朝野史大观》有如此记载:这些上朝的官员,基本都是从东华门进来。不过,第一个进宫的不是官员,而是载着坤宁宫祭神用的猪骡车。都知道,在明朝,坤宁宫是皇后的寝宫,到了清朝,则成了祭神的...

古代上班打卡!官员迟到会受到什么处罚?
答:基本上就是官员打官司的时候了。这大概是早上五点到七点,大概是上班的时间。清朝的特科皇帝大多勤政严明,皇帝累,大臣更累。至少皇帝就住在他工作的地方旁边,但有些住得远的人却担心迟到,甚至半夜起床。五点钟,夏天还好,今年冬天晚了,我就和星星一起去上班了。明朝有一个高官,冬天不小心掉到...

古人上班会加班吗?古人的加班是什么样的?
答:对身体素质的要求怕是不低。不过因为这是民间的民营机构,所谓的加班其实也没有统一规定,而在政府部门的官员之间,加班也是存在的。而不同时期,官员们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是不一样的,比如说汉朝时期,就是每工作五天就休息一天,这个时间历朝历代不尽相同,比如在休息日最少的明朝和最多的宋朝,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