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人生亦是如此”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宇文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人生亦是如此”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常行于所当行 止于不可不止是什么意思

出处为北宋大文学家苏轼的《文说》,他谈到他的散文写作时说:“吾文如万斜泉涌,不择地而出。在乎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干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地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
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
字面上翻译过来就是在该走的时候走,在不得不停的时候停。
这里蕴含着顺其自然,顺势而为的人生哲理。这样的哲理不仅适用于作文,也适用于人生,提醒我们学会审时度势,借自然之力,顺势而为。所以说人生亦是如此。

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

当行则行,当止则止的意思。
出自《东坡志林·答谢民师书》 作者:宋,苏轼。
苏轼(1038~1102),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眉州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答谢民师书》是苏轼写的一篇书信体文论,作者用生动简洁、舒展自如的笔墨,称赞了谢民师的诗文,并借此总结了自己的创作经验。信中指出,文章要如“行云流水”、“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这篇书信是苏轼文学创作基本观点的表述。
文章写于元符三年(1100)。当时谪居琼州的苏轼遇赦北还,九月底路过广州。担任广州推官的谢民师多次携带诗文登门求教,他们在很短的时间内结下了情谊。苏轼离开广州后,两人继续书信往来,这是答谢民师的第二封信。

“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出自哪里?

苏东坡 《答谢民师书》

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 是什么意思

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 北宋大文学家苏拭在谈到他的散文写作时说:“吾文如万斜泉涌,不择地而出。在乎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干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地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
意思:行动在应当行动的时候,停止在应该停止的时候。
就是该做时就做,该停时要停。

自评文,苏轼 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 解释

……所能知道的是,(我的文章)常常是在它应当继续的时候继续,在它不能不停的地方停止!

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行。是谁写的?有整首的内容吗?

出自苏轼的《答谢民师书》
原文
近奉违,亟辱问讯,具审起居佳胜,感慰深矣。轼受性刚简,学迂材下,坐废累年,不敢复齿缙绅。自还海北,见平生亲旧,惘然如隔世人,况与左右无一日之雅,而敢求交乎!数赐见临,倾盖如故,幸甚过望,不可言也。 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孔子曰:“言之不文,行而不远。”又曰:“辞达而已矣。”夫言止于达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是之谓辞达。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 扬雄好为艰深之辞,以文浅易之说,若正言之,则人人知之矣。此正所谓雕虫篆刻者,其《太玄》、《法言》,皆是物也。而独悔于赋,何哉?终身雕篆,而独变其音节,便谓之经,可乎?屈原作《离骚经》,盖《风》、《雅》之再变者,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可以其似赋而谓之雕虫乎?使贾谊见孔子,升堂有余矣;而乃以赋鄙之,至与司马相如同科。雄之陋如此比者甚众,可与知者道,难与俗人言也。因论文偶及之耳。 欧阳文忠公言:“文章如精金美玉,市有定价,非人所能以口舌定贵贱也。”纷纷多言,岂能有益于左右,愧悚不已。 所须惠力法雨堂字,轼本不善作大字,强作终不佳,又舟中局迫难写,未能如教。然轼方过临江,当往游焉。或僧有所欲记录,当为作数句留院中,慰左右念亲之意。今日至峡山寺,少留即去。愈远,惟万万以时自爱。

人生便是如此,岁月亦蹉跎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真正爱一个人是无法说出原因的。你只知道无论何时何地、心情好坏,你都希望这个人陪着你。



行于可行,止于当止
答:停止在应该停止的时候。原指写文章,该奋笔挥洒就挥洒,该收束停止就停止,后来用于指做事情应当审时度势,该做时就做,该停时要停,应当做得恰到好处。来源:北宋大文学家苏拭在谈到他的散文写作时说:“吾文如万斜泉涌,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

《文说》的翻译
答:就是这样罢了!别人,即使是像我一样(有文采)却不能像我这样了解自己啊。二、原文 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其他虽吾亦不能知也 三、出处 《文说》...

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止——谈写作结构
答:但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结构化写作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会局限写作发挥。随着写作能力的提升,我认为应该尝试跳出结构局限,着力于表达和文气。很喜欢苏轼的一段话:“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恒生。”这是我所追求的写作状态,把文章写活,如行云流水般...

苏轼文言文翻译
答:在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中对这段话也有引用。并认为这种平坦通俗,平中见奇的艺术风格追求恰恰是苏东坡文章千古流传的精妙之处。他说作文章"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孔子曰:言之不文,行之不远。又曰:词达而已矣。夫言止于达意,则...

《苏轼》文言文翻译
答: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孔子曰:言之不文,行之不远。又曰:词达而已矣。夫言止于达意,则疑若不文,是大不然。求物之妙,如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乎?是之谓词达。词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扬雄好为艰深之词,以文浅易...

苏东坡文言文翻译)
答: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孔子曰:言之不文,行之不远。又曰:词达而已矣。 夫言止于达意,则疑若不文,是大不然。求物之妙,如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乎?是之谓词达。 词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扬雄好为艰深之词,以文...

答谢民师书原文和译文
答: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枣吵并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凳迹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孔子曰:“言之不文,行而不远。”又曰:“辞达而已矣。”夫言止于达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求物之妙,如系风捕景,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碰枯人而...

行云流水一般是形容什么事情 典故出处
答:行云流水比喻文章的布局和发展,不加雕琢,就像云的运行,水的流动,非常自然。一般用于形容写作中文章的自然流畅,或书画、歌唱等自然流畅。出 处:宋·苏轼《与谢民师推官书》:“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元 刘壎《隐居通...

苏轼辞达说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答: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又曰:“辞达而已矣。”夫言止于达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