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歌笔记】歌手·当打之年 第一期

作者&投稿:满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在2020年这个充满变数的开局中,让我们沉浸在音乐的海洋,用旋律抚慰心灵。不被负面新闻所扰,一同聚焦于音乐节目“歌手·当打之年”,在这里,我们以歌为舟,避开现实的喧嚣,纯粹地感受歌手们的情感倾诉。


袁娅维的性感与深度</,她的歌曲像是对《色戒》情感世界的独特解读。TIA的《流花》如一首人生的独白,主歌的试探与副歌的放纵,描绘了追寻梦想的勇气和挣扎。

华晨宇的《寒鸦少年》在歌手版中,将原版的中二感升华为了坚韧与善良,传达出即使面临困境也能坚守自我信念的信息,令人深思。


萧敬腾的真诚与摇滚力量</,《皮囊》中的全情投入让人动容。毛不易的《借》虽然编曲华丽,但与原作的烟火气稍有脱节,萧敬腾与毛不易的音乐风格虽各有侧重,却同样揭示了人性的深度和真实与虚伪的交织。


黄霄云的《少年他的奇幻漂流》改编中,摇滚元素可能略显削弱,虽美却不免显得有些局限。五月天的原版气质难以复制,各自有其独特的韵味。我们呼吁,网络世界需更多包容,反对任何形式的暴力。


周深的《大鱼》编曲变化大,两种版本各有千秋。原版的柔和与歌手版的冲击力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他的声音控制力。MISIA的演绎如同“永失所爱”,情感深沉,直击人心。


大老师的歌声中,我被《曾经我也想过一了百了》的哭腔所打动,期待她能尝试更多元的曲风,如《狼的诱惑》和《痒》。


尽管《曾经》反复聆听后让人有些麻木,面对悲剧,音乐却成为我们暂时逃离现实的港湾。徐佳莹的作品总是充满了故事感,引人深思。


而对李佩玲的《I Wanna Be Free》,我却遗憾地对歌词有所保留,未能完全共鸣。音乐的世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和观点。


每一首歌曲背后,都是歌手们的心血和故事,让我们期待下一期的“歌手·当打之年”,继续在音乐的旅程中探寻更多感动与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