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诸葛亮、司马懿、郭嘉、庞统、周瑜,这五人论谋略如何排名?

作者&投稿:南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第一名: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论谋略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高居首位,这个是毫无争议的。诸葛亮被称为“智圣”是中华民族智慧的化身。诸葛亮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谋略就是“未出茅庐而定三分天下”,展现了高超的战略规划水平。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杀伐征战不断。无论历经多少次大战都没有脱离诸葛亮的战略构想,在诸葛亮的带领下硬生生把一个弱小的蜀国带成了跟东吴、北魏三足鼎立的强大政权,在诸葛亮运筹帷幄之下刘备成功登基当了皇帝。

诸葛亮擅长火攻之术,他用火攻之计五次均大获成功,这五次火攻分别是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火烧赤壁、火烧藤甲军、火烧上方谷。尤其最后一次火烧上方谷司马懿父子三人几乎丧命于此。

奈何天将大雨司马懿父子死里逃生这才有了诸葛亮仰天长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的悲壮心酸的一幕。诸葛亮毕竟是人不是神,他无法战胜天意,否则凭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的雄才大略早就一统华夏了。

‬第二名:司马懿

在三国谋士中司马懿的实力是仅次于诸葛亮的,两个人堪称棋逢对手将遇良才,上演了一次又一次精彩对决。司马懿的实力表现在他的诡诈和隐忍上,这让他的老对手诸葛亮颇为头疼。诸葛亮六出祁山功败垂成最后饮恨五丈原全拜司马懿所赐。司马懿对付诸葛亮的妙招只有一条即所谓的“龟缩战术”,死活不跟诸葛亮正面对决,让诸葛亮大军陷入长途跋涉后勤保障难以为继的境地。长此以往蜀军自然会无以为继而败退,司马懿这一招几乎就是掐住了诸葛亮的七寸。

诸葛亮穷尽各种方法诱使司马懿跟自己正面对决甚至连送女人衣服这样的歪招都使出来了,司马懿依然不为所动。诸葛亮费尽千辛万苦好不容易将司马懿父子堵在了上方谷准备用火烧死他们,无奈何天将大雨司马父子死里得活,直到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再也没有机会与司马懿正面对决。

司马懿熬死了诸葛亮同样也熬死了曹操、曹丕父子,他的孙子司马炎就是西晋开国皇帝。三国鼎立混战数十载到头来竟然都是在给司马懿家打工,司马懿才是妥妥的人生赢家。

‬第三名:郭嘉

郭嘉是曹操手下杰出的谋士,在《三国演义》中素有“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的说法。意思是只要有郭嘉在,诸葛亮就不敢出世辅佐刘备,只能继续在卧龙岗当他的山野村夫。

最能体现郭嘉谋略水平的大概就是官渡之战了,面对兵强马壮、气势汹汹的袁绍大军,曹操阵营的很多谋士都吓破了胆纷纷建议曹操请降认输保存实力。唯有年轻的郭嘉力排众议建议曹操与袁绍绝一死战,为了说服曹操,郭嘉献上了著名的《十胜十败》论,曹操听取了郭嘉的建议一鼓作气将袁绍打败实现了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只可惜郭嘉死得太早年仅三十七岁就病逝了,如果再长寿些是完全有可能跟诸葛亮、司马懿这样的谋略大师平起平坐的。

‬第四名:庞统、周瑜

为什么要把庞统和周瑜并列在一起呢?那是因为两个人优点和弱点都很鲜明,尤其弱点都差不多那就是嫉贤妒能而且嫉妒的是同一个人诸葛亮;再就是庞统和周瑜俩人死得都挺早的,没有见证三国中后期的风云变幻;还有就是两个人的才能主要体现在火烧赤壁这一战上,两人都为火烧赤壁立下了汗马功劳。

庞统号凤雏,跟伏龙诸葛亮齐名。在蜀国庞统担任副军师地位排在诸葛亮之后,为此庞统很不服气处处要跟诸葛亮比高低论短长,最后不听劝死在落凤坡。

庞统的谋略体现在给曹操献上连环计,他让曹操把所有战船用铁索连接起来,曹操一代枭雄竟然采纳了庞统的建议,结果赤壁之战曹操百万大军被孙刘两家联合用火攻烧了个惨不忍睹,没有庞统的连环计火攻之计是很难凑效的。

周瑜当时担任东吴水军都督,他跟诸葛亮同时提出赤壁之战用火攻之计结果大获成功。但是周瑜此人小肚鸡肠,看到诸葛亮比自己有本事心里不痛快非要置其于死地,结果到头来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诸葛亮反其道而行之来了个三气周瑜把堂堂的周瑜大都督活活气死了。



诸葛亮排在第一,司马懿排在第二,周瑜排在第三,郭嘉排在第四,庞统排在第五。

综合军事能力和政治能力来看,诸葛亮、司马懿、郭嘉、庞统、周瑜五人中,实力最强的应该是诸葛亮,其次是司马懿,第三是周瑜,第四是庞统,而最后一个则是郭嘉 。

在三国演义中,这5个人非常的聪明,有勇有谋,是每一个阵营的智囊担当,在我心中这5个人的谋略排名为司马懿大于诸葛亮大于庞统大于郭嘉大于周瑜,这只是我的个人看法。

如何描述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中司马懿与诸葛亮之间的故事?_百度...
答:如何描述《三国演义》中司马懿与诸葛亮之间的故事呢?今天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三国时期,蜀军统帅诸葛亮因病病逝。蜀军将领姜遵照诸葛亮的意愿,不辞辛劳地慢慢撤退。魏军统帅司马懿(字中大)率军追击。孔明火烧上方谷,一场大雨,即使就来司马懿:孔明看见蜀军司令的旗帜飘扬,就拿着羽毛扇和毛巾...

诸葛亮与司马懿的故事
答:第一次蜀军退出三十里下寨,张郃等将领提出追赶上去。司马懿认为诸葛亮退兵,绝对是诱兵之计,切不可上当。他说:“孔明必有大谋也,不可轻动。”十天以后,诸葛亮见魏兵按兵不动,又退出三十里下寨。这时候司马懿仍然不主张追击,他亲自到前线察看诸葛亮退军势头,断定说:“此乃孔明之计也。”...

《三国演义》中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为什么能上演一出空城计、三尺瑶琴...
答:因为诸葛亮知道司马懿疑心病很重,而且诸葛亮平时很谨慎,突然用这一出,使得司马懿怀疑城里有伏兵。空城计源自《三国演义》。三国时期,诸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

《三国演义》最主要人物是谁?
答:核心人物是曹操、司马懿、刘备、诸葛亮、孙权。1、曹操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曹操曾担任东汉丞相,后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

《三国演义》第一百二回 司马懿占北原渭桥 诸葛亮造木牛流马 的读后感...
答:读完了这一回,我对司马懿和诸葛亮这两个人物又有了更为深刻的感触。诸葛亮的这一次出师很坚决,估计他没有想到这会是他人生之中最后的战役。在众臣劝阻,又损大将的情况下,诸葛亮只因当年先帝的托孤之言,毅然决然地向蜀国最大的敌人魏国发起了最后的进攻,真可谓竭忠尽心。至于魏国这边,听到蜀国...

诸葛亮和司马懿的外形特征
答:文学作品《三国演义》中描述到:诸葛亮外貌特征: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司马懿外貌特征:鹰视狼步,目能自顾其背。诸葛亮和司马懿介绍:1、诸葛亮 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在南阳卧龙岗长达十年的隐居生活...

在《三国演义》中,司马懿与诸葛亮有过几次正面交锋?
答:结果,曹休大败,气绝而死。司马懿料定诸葛亮要乘人之危,偷袭曹魏,于是班师。刘备集团、刘章旧部、川蜀的原著,相对而言刘备集团是根基最浅的,刘备、关羽、张飞的死和夷陵战疫被陆逊火烧八百里联营后,实力大损,久居川内不动必然无法维继,所以高举“光复汉世”的政治口号,这可以将人民内部矛盾转为...

司马懿差点被诸葛亮烧死,历史上真有这回事吗
答:没有,是《三国演义》中虚构的。历史上司马懿与诸葛亮最后一战是“五丈原之战”,当时,蜀汉丞相诸葛亮率军第六次北伐,由汉中出发,取道斜谷,穿越秦岭,进驻五丈原。双方相持了一百多天,诸葛亮多次挑战,司马懿就是不出兵。诸葛亮就把妇女使用的头巾、发饰和衣服送给司马懿,司马懿就是不应战。没...

诸葛亮和司马懿在当时都是风云人物,为何两人评价两极化?
答:导致诸葛亮和司马懿的评论两极分化的原因,我认为有以下两方面原因,第一、诸葛亮一生忠心蜀汉,而司马懿却谋权篡位;第二、《三国演义》中对诸葛亮太过美化。一、诸葛亮一生忠心蜀汉,而司马懿却谋权篡位首先,诸葛亮和司马懿曾分别是蜀汉和曹魏的重臣,但是他们两个人的选择却截然不同。虽然诸葛亮在...

三国演义中司马懿厉害还是诸葛亮厉害?
答:司马懿和诸葛亮的不同之处,是他要对付的敌手和潜在的敌手更多一些。刘禅称诸葛亮为相父,言听计从;曹睿视司马懿不过是老臣之一,并不十分信任。诸葛亮在西蜀,几无一人可与之相埒;而在洛阳朝中,曹真、曹休这些皇亲,陈群、华歆、王朗这些重臣,权势不小,与司马懿不相上下,并对他深怀戒心。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