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牛和儒艮

作者&投稿:可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儒艮和海牛是同一种动物吗?~

儒艮和海牛不是同一种动物,二者有区别,具体如下:
1、属类区别
海牛和儒艮虽然都是哺乳纲和海牛目的,不过它们的科和属都是不同的。其中,海牛属于海牛科、海牛属,而儒艮则属于儒艮科、儒艮属,所以二者是两种不同的动物,不能将二者混淆。
2、分布区别
海牛分布于巴西、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巴哈马、伯利兹、博内尔岛、圣尤斯特歇斯和萨巴等地;儒艮国外不连续地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的热带及亚热带沿岸和岛屿水域。

3、习性区别
野生的海牛多半栖息在浅海,从不到深海去,更不到岸上来,每当海牛离开水以后,它们就像胆小的孩子那样,不停地哭泣,“眼泪”不断地往下流。
儒艮天生胆小,性格温和,白天躲在海底睡觉,到了晚上才出来觅食。儒艮主要见于印度洋及澳大利亚的近海水域,但由于过度捕措,其数量已经开始下降。

一、科目不同
1、海牛:海牛科
2、儒艮:儒艮科
二、外观不同
1、海牛:海牛外形呈纺锤形,颇似小鲸,但有短颈,与鲸不同。体长2.5-4.0米,体重达360千克左右;海牛皮下储存大量脂肪,能在海水中保持体温;前肢特化呈桨状鳍肢,没有后肢,但仍保留着一个退化的骨盆。
有一个大而多肉的扁平尾鳍;躯干基本无毛,仅嘴唇周围有须,头部有触毛;头大而圆,唇大,由于短颈,头能灵活地活动,便于取食;鼻孔的位置在吻部的上方,适于在水面呼吸;眼小,视觉不佳;高频听觉良好,低频则退化。

2、儒艮:最大体长3.3米,成体平均长约2.7米。体纺锤形,身体的后部侧扁。皮肤较光滑,有稀疏的短毛。头部较小,略呈圆形。上唇略呈马蹄形。嘴吻弯向腹面,其前端扁平,称为吻盘。通过吻盘的侧缘和后缘可以抓住植物送入口中。两个阀门状鼻孔靠近在一起,位于吻端背面,可以在潜水时露出水面呼吸。
潜入水中时,鼻孔被活瓣关闭。眼小。无耳廓,耳朵很小。鳍肢短,约为成体体长的15%,梢端圆,无指甲。尾叶水平,略呈三角形,后缘中央有1个缺刻。胸部每侧有一个乳房,乳头位于鳍肢后方的腋下。睾丸在腹腔内。雄性的生殖孔位在远后方,很接近肛门。成体背面灰白,腹面稍浅。幼体呈淡奶油色。

三、分布范围不同
1、海牛:分布于巴西、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巴哈马、伯利兹、博内尔岛、开曼群岛、哥斯达黎加、古巴、库拉索岛、多明尼加共和国、法属圭亚那、危地马拉、圭亚那、洪都拉斯、牙买加、墨西哥、尼加拉瓜、巴拿马。
波多黎各、苏里南、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美国、委内瑞拉、玻利瓦尔共和国、维尔京群岛、安哥拉、贝宁、喀麦隆、乍得、刚果民主共和国、科特迪瓦、赤道几内亚、加蓬、冈比亚、加纳、几内亚、几内亚比绍、利比里亚、马里、毛里塔尼亚、尼日尔、尼日利亚、塞内加尔、塞拉利昂、多哥。
2、儒艮:间断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的热带及亚热带沿岸和岛屿水域,以及海湾和海峡内的水域,北至琉球群岛,南至澳大利亚中部沿岸,西至非洲东部。
原生种分布(海域):澳大利亚、巴林、文莱、柬埔寨、中国、可可岛、科摩罗、吉布提、埃及、厄立特里亚、印度、印尼、日本、约旦、肯尼亚、马达加斯加、马来西亚、马约特岛、莫桑比克、新喀里多尼亚、帕劳、巴布亚新几内亚、菲律宾、卡塔尔、沙特阿拉伯、塞舌尔、新加坡、所罗门群岛、索马里、斯里兰卡、苏丹、坦桑尼亚、泰国、东帝汶、阿联酋、瓦努阿图、越南、也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海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儒艮

海牛和儒艮不同在于尾巴、面部、体型、趾甲。

1、尾巴

儒艮与海牛的体型相似,通过尾部形状可明显分辨两者;海牛的尾巴宽大而略呈圆形,儒艮则为Y形尾,近似于海豚的尾鳍。

2、面部

海牛的口鼻部比儒艮的小;鼻孔位置不同,儒艮的鼻孔比海牛的更靠近头部上方。

儒艮的皮肤较平滑,而海牛的皮肤有褶皱且会有海藻附着在头部及背部。儒艮有着一副天生的微笑侧脸、美人样,美萌美萌的,而海牛则长得有点儿“糙”,丑萌丑萌的(其实一点也不丑,就是皱纹有点多)。

3、体型

海牛的体型通常比儒艮大。(两个吃草的胖子,却一个比一个胖)

4、趾甲

海牛与大象是近亲,它们(除亚马逊海牛外)的前肢有趾甲,样子看起来与大象的脚很像,儒艮则没有。

5、饮食

儒艮仅摄食海床底部生长的植物,深度约在1到5米左右,以多种海生植物的根、茎、叶,与部分藻类等为食,常会吃掉整株植物。它们不会使用门牙来咬断海草,而是以其大而可抓握的吻来摄食。有时它们会留下一条啃食过的痕迹,当退潮时海草林露出水面即可见到。

与儒艮一样,海牛的食量也很大,一头成年海牛一天的食量通常是其体重的10%-15%,如此大的食量使得它们每天有7个小时左右都在吃吃吃中度过,除此之外的时间基本上都处于昏睡状态。它们吃草像卷地毯一样,一片一片地吃过去,故有着“水中除草机”之称。



美人鱼又被称为什么呢?
答:海上的“美人鱼”—儒艮 “美人鱼”这个颇具传奇色彩的名字和形象也经常出现在戏剧、小说、电影等文学作品以及商业广告中,这一称谓的由来还要追朔到几个世纪以前,那时美洲新大陆刚刚被发现,欧洲各国纷纷派船去美洲探险,寻找宝藏。每当黄昏日落,或者明月高悬的时候,那些在海上漂泊数月之久的探险者和水手...

为什么海牛背后经常有一圈泡泡儒艮是海牛吗
答:包括亚马逊海牛、西非海牛、美洲海牛在内的海牛科,其尾巴呈圆桨状,好比古代宫廷贵妇纳凉用的“团扇”。而儒艮科的尾巴像鲸类的尾鳍,呈“V”字形。不过有个例外,斯拉特海牛属于儒艮科,它的尾巴也呈“V”字形。它可谓海中“巨人”,体长可达9米,远超今天所有的海牛和儒艮。不过斯特拉海牛因人类的...

儒艮和海牛是同一种动物吗
答:海牛和儒艮是生活在海洋中的哺乳动物,它们的生活环境相对相似,它们基本上活跃于潜水中。 从它们所属的类别来看,海牛和儒艮既是哺乳动物又是海牛动物。 从外观上看,两者是相对相似的,并且身体形状也是相似的。 因此,许多人混淆了两者,并认为它们可能是同一动物。 实际上,事实并非如此。 两者不指同...

儒艮和海牛有什么区别
答:儒艮和海牛的区别:1、嘴巴:儒艮有一个更长的象鼻状的鼻子和敏捷的上唇,用来咀嚼海草。海牛的嘴较短,通常在水面或附近进食。2、体型:海牛能长到4米,而儒艮只能长到3米。3、尾巴形状:儒艮尾叶后缘中央有一缺刻,类似于鲸鱼或海豚。而海牛有一个桨状的尾巴。4、分布区域:海牛只存在于温带浅海...

海牛灭绝了吗
答:海牛和儒艮没灭绝。灭绝的是斯特拉大海牛斯特拉大海牛也叫巨儒艮,是海牛目儒艮科的。属于儒艮的一种,并不是海牛的一种第一张图是儒艮,第二张图是海牛儒艮尾巴分叉,三角形的,嘴巴宽。儒艮比较苗条,没海牛那么胖海牛尾巴比较圆,像一把扇子。嘴巴窄。海牛为海牛目海牛科的 ...

我想知道关于儒艮的所有相关资料,大家帮忙啊,很急的,周一要交任务的_百...
答:儒艮 海牛目儒艮科儒艮属的1个单型种,又名人鱼。儒艮体纺锤状,体长2.5~3.2米;头小、眼小,无外耳壳;吻短而钝,鼻通道肌肉收缩,可封闭鼻道,防水浸入;全身棕褐色或灰色,几乎无毛,仅嘴周围有稀疏的须;前肢呈桨状鳍肢,后肢消失;胃分贲门和幽门两室,幽门部有2盲囊;小肠长约10米,...

海底两万里海牛缘由
答:海牛学名儒艮,它其实是一重很丑的生物,因为母海牛在抱这小海牛时的动做很象人在抱孩子,所以有人看到后就说他看到海里有人。经过长期的传说就成了现在说的美人鱼,儒艮俗称美人鱼,是世界性珍贵兽类,人们极少见到。其主要分布于西太平洋及印度洋,喜水质良好并有丰沛水生植物之海域,定时浮出海面换气...

合浦儒艮自然保护区的动物资源
答:儒艮[Dugongdugon]别名:海牛、“海马”、人鱼、美人鱼、南海牛。分类地位:隶属脊索动物门、哺乳纲、海牛目(ordersirenia),儒艮科(dugongidae)濒危等级:濒危(E),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布:儒艮广泛分布于印度洋、西太平洋热带及亚热带的大陆沿岸水域和岛屿间。在中国主要分布于海南、广西、广东...

儒艮是什么
答:儒艮 俗称 海牛 人鱼 海马 拉文种名 Dugong dugon(Muller)英文种名 Dugong 分类 哺乳动物、儒艮科 Dugongidae 分布范围 广东、广西、海南和台湾南部沿海 保护级别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外形特征 儒艮的身体呈纺锤型,长约3米,体重300~500千克。全身有稀疏的短细体毛。没有明显的颈部,头部较小,上嘴唇...

海底两万里红海杀儒艮主要内容
答:《海底两万里》中的红海杀儒艮的情节主要讲述的是,在红海中,“鹦鹉螺号”潜水艇被困在一片岩石群中,无法前进。艇长命令尼摩船员将岩石上的儒艮(一种海牛)杀死,并让艇员将儒艮的肉和骨头煮成汤喝。艇长解释说,儒艮是一种愚蠢的动物,它们没有任何防御能力,只能任人宰割。他告诉阿罗纳克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