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一首诗为什么一千八百多年都没有人解答出真正的含义?

作者&投稿:校肤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几千年的古代历史,一直未能跳出这句魔咒的窠臼,一直在大乱与大治、大一统王朝与割据时代之间来回跳跃前行。春秋战国时代、三国时代、南北朝时代、五代十国时代,都属于割据混战时期,合称古代史上的四大乱世。但三国时代与其他三个乱世相比有个显著不同:人才的重要性得到充分的体现,人才的价值受到最充分的尊重,三国时代也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人才井喷、群星璀璨的时代。

魏蜀吴三国的君主,都把招揽人才视为治国平天下的第一要务,各国都聚集了一大批杰出的才干之士。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蜀汉丞相诸葛亮。与同时代的其他人才相比,诸葛亮有一个难能可贵之处:多才多艺。如果说这世上真的有“全才”的话,那么诸葛亮应该算一个。

关于诸葛亮的用兵如神、治国有方,各位读者想必早已了然于胸,毋庸赘述。诸葛亮还是一位卓有成就的发明家和武器装备专家,他发明的连弩和木牛流马,堪称古代兵器史上和运输史上的奇迹,奥妙无穷机理精深,即使是到了科学昌明的现代,人们依然无法彻底弄清它们的制作原理。

诸葛亮家族是东汉的世家大族,世代为官。到了他父亲诸葛玄这一代虽然家道中落,但依然保持着书香门第的良好家风。诸葛亮成长过程中,饱读书史,满腹才学,完全具备了一个文学家的水准。从他日后的《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可以看出,诸葛亮的文学水准和写作功底,都堪称文坛宗师。

诸葛亮的作品,大都未能完好保存下来。但他早年隐居隆中时,一方面躬耕田亩,一方面吟诗作文,曾经写过一首乐府诗《梁甫吟》,又称《梁父吟》。根据《三国志》记载可以看出,诸葛亮对自己这首作品非常满意,闲来无事经常会吟诵一番。但这首《梁甫吟》的内容到底是什么?《三国志》作者陈寿不知为何,只记下这首诗的题目,内容一字未提。

幸运的是,宋朝学者郭茂倩的著作《乐府集解》中,完整记录了这首诗:“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问是谁家墓,田疆古冶氏。力能排南山,又能绝地纪。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相国齐晏子。”

从字面内容看,这是一首咏史诗,记述了春秋时期“二桃杀三士”的故事。齐景公手下三个勇士田开疆、古冶子、公孙接三人,勇力绝人,武功盖世,虽然功勋卓著但却桀骜不驯,居功自傲,不听约束管制。齐景公也拿他们没办法。晏子为齐景公出了个主意,赐给他们三人两个桃子,结果三人为了争夺桃子翻脸成仇,三人先后自刎而死。

从诸葛亮的远大志向和一生经历来看,谁也不知道他怎么会莫名其妙地写出这么一首诗,还整天挂在嘴边反复吟咏。正如清代学者袁枚在《随园诗话》中所说,“殊不可解”。历朝历代很多学者,都费尽心机想挖掘出诸葛亮这首诗想表达的真实意思,但没有一个人能够做到。

有人认为,诸葛亮是想通过这首诗表达对晏子的向往崇敬之情,也想成为晏子一样的人。问题是晏子在历史上的定位,不过是春秋时期一个舌辩之士,以机智诙谐、巧舌如簧闻名,并不是伊尹、姜尚那样的为国为民作出重大贡献的名臣名相。

况且晏子“二桃杀三士”,历来争议很大。从《晏子春秋》记载来看,晏子杀害三勇士的本意是在挟私报复,三勇士见到他没有起身行礼,晏子怀恨在心,才设下毒计陷害三勇士,并非什么光彩事。何况诸葛亮诗中还明说三勇士被害属于“一朝被谗言”,是晏子的谗言导致的后果,可见这种解释并不符合诸葛亮的本意。

第二种解释,如果诸葛亮认为晏子所说是“谗言”,那么他这首诗显然是在表达对三勇士的敬仰凭吊之情。但《晏子春秋》明文记载三勇士的所做作为:“上无君臣之义,下无长率之伦,内不以禁暴,外不可威敌,此危国之器也”,可见这三人也不是什么好鸟,不然齐景公也不会这么轻易同意对他们下手。以诸葛亮的学识眼界,怎么会仰慕这三个狂妄愚鲁的匹夫之辈。

还有一种解释,认为诸葛亮把三勇士比作汉末三国初期多如牛毛的乱世军阀,他想效法晏子为国家剪除祸乱。但同样基于上面的那句诗,三勇士之死是“一朝被谗言”,说明这种推断站不住脚。时间过去了1800多年,后人对这首诗的解读依然是见仁见智,无一人弄清诸葛亮到底在表达什么,这首诗到底是什么意思。



...诸葛亮利用了大小乔做了一首诗来智激周瑜,那首诗叫什么名字?内容是...
答:1. 赤壁之战前夕,诸葛亮利用了大小乔做了一首诗来智激周瑜。2. 那首诗的名字是《铜雀台猛敬樱赋》。3. 诗中,诸葛亮借曹操之口,描述了大小乔的美貌,并暗示周瑜若不能胜过曹操,大小乔将沦为曹操的玩物。4. 诗的全文充满了对曹操的赞美,同时也透露出对周瑜的激励,希望他能挺身而出,保护...

请你们结合《三国演义》这本书来评说三国其中的一个人物,一千字左右...
答:从此,诸葛亮作为中华民族智慧与德行的象征地位,已牢固确立,成为妇孺皆知的光辉人物。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伟大诗人杜甫对诸葛亮的热情赞颂堪称千古定评。一千多年过去了,我们今天对他仍怀着当年诗圣的那股敬仰之情。诸葛亮的智慧与精神,他所达到的完美境界,就像一首伟大的诗篇,让人受益无穷,百读不厌...

请用一首诗概括诸葛亮 急求
答:胸怀锦绣破万卷,万里江山在眉间。满腔碧血酬知己,隆中对出天下宽。三顾那逢贤主寻,一鸣惊人卧龙腾。初出茅庐立功名,羽扇纶巾赴征程。生死相随感主恩,马蹄扬尘苦辗转。先帝托孤抱憾去,荣辱兴亡一肩挑。七擒七纵平南蛮,六出祁山定中原。二十七年万里路,星落秋风五丈原。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诸葛亮
答:他警告孩子凡事拖延就不能够快速的掌握要点。电脑的普及代表速度时代的来临,想不到一千八百多年前的智能,也一样与今天不谋而合。快人一步,不但容易达到理想,而且有更多的时间去修正与改善!第七课:性格的力量 “险躁则不能冶性”诸葛亮忠告孩子,太过急躁就不能够陶冶性情。心理学家说:“思想...

关于诸葛亮的诗词
答:5、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唐代:杜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译文:诸葛亮的大名永远留在天地间他的遗像清高让人肃然起敬。为了三分天下周密地筹划策略,万代好像鸾凤高翔,独步青云。伊尹、...

诸葛亮《诫子书 》及赏析 原创
答:电脑的普及代表速度时代的来临,想不到一千八百多年前的智能,也一样与今天不谋而合。快人一步,不但容易达到理想,而且有更多的时间去修正与改善! 第七课:性格的力量 “险躁则不能冶性” 诸葛亮忠告孩子,太过急躁就不能够陶冶性情。心理学家说:“思想影响行为,行为影响习惯,习惯影响性格,性格影响命运。”诸葛亮...

诸葛亮”一诗二表三分鼎,万古春秋五丈原”一诗指
答:“一诗”指的是《梁父吟》。“梁父”乃地名,为泰山脚下一小丘,古人死后多有葬于梁父山者,遂赋予《梁父吟》悲凉的葬歌体特征。诸葛亮好为《梁父吟》。“二表”是指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和第二次北伐写给后主刘禅的前后《出师表》。从这两表中可以看到先生为蜀汉竭忠尽智的肝胆之照,肺腑之情。“三...

想求诸葛亮的一首诗词《士农工商》
答:从来勤苦是营生,哪有清闲自在翁;商客千乡百里外,农夫半夜五更种;三更雪案读出士,六月红炉造做工;莫到四民勤苦甚,朝臣戴露听鸡鸣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说的那首诗是啥?
答:一旦天下形势发生了变化,就派一员上将率领荆州的军队直指中原一带,将军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从秦川出击,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篮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来欢迎将军您呢?如果真能这样做,那么称霸的事业就可以成功,汉室天下就可以复兴了。”刘备说:“好!”从此与诸葛亮的关系一天天亲密起来。关羽、张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