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什么斯大林一句话,艾森豪威尔担任盟军总司令?

作者&投稿:沃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艾森豪威尔是怎样当上盟军总司令的~

  提起艾森豪威尔当上盟军统帅,必须讲一个人,乔治。马歇尔,因为是乔治。马歇尔这个“伯乐”看上这个“千里马”的。

  马歇尔在美国五星上将里面,名列第二,仅次于潘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他担任陆军参谋长,这个职务负责陆军的军政、军令权,当然,他对美国陆军高级军官的人事提名具有全权。由于罗斯福总统非常信任马歇尔,因此马歇尔提名晋升的军官,罗斯福总统一般照准。

  马歇尔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知人善任”。他随身有一个笔记本,黑皮笔记本,记录着他耳闻目睹的一些有才华、有培养前途的军官的名字和表现,并且有他的评语。比如,他对巴顿的评语是这样的,他说:“此人能带领部队赴汤蹈火。”这是第一个评语。

  第二个评语:“要用一根绳子紧紧地套住他的脖子”。

  第三个评语:“一有装甲部队,立即交给他指挥。”所以,马歇尔对巴顿的评语是入木三分哪!

  只要上了马歇尔黑皮笔记本,就有可能成为更高一级的军官,升官啊!艾森豪威尔就上了马歇尔这个黑皮笔记本。
  第一件事是1941年夏天,艾森豪威尔在克鲁格手下,就是第3集团军当参谋长,军衔:上校。当时,这个集团军正搞一次大规模的演习,夏季演习。这次演习最突出的特点,是后勤协调得好,后勤保障及时、有力。这个问题在当时美军中是一个大大的难题。后勤保障问题不协调。这次演习计划都是艾森豪威尔弄的,马歇尔看了这个之后,他说,后勤保障牵涉面极广,能如此协调得好,得益于事先计划得周密。于是,这个评价就上了马歇尔这个黑皮笔记本。这是艾森豪威尔第一次上了他的笔记本。

  第二件事,就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艾森豪威尔被调到陆军部工作的第一天发生的事情。由于艾森豪威尔曾经是在麦克阿瑟办公室工作,在麦克阿瑟办公室工作了6年,对菲律宾防务非常了解,艾森豪威尔和麦克阿瑟本人的关系又非常好,俩人私交很好,但是他们是上下级关系。所以说,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马歇尔就把他调到陆军部作战指导计划处负责远东事务。

  1941年12月7号,太平洋战争爆发;12月10日,艾森豪威尔向马歇尔报到。报到这一天,马歇尔跟他讲了20分钟,为什么把你调来?然后问他一句话:“我们在远东太平洋行动方针是什么?”

  就问他这一句话。如果艾森豪威尔当时就回答是什么,是什么的话,你不问我吗?“知无不言”啊!那么就很可能不会有后来我们见到的艾森豪威尔了。因为马歇尔最讨厌对重大问题脱口而出的行为——马歇尔认为,这种不加考虑就给予答案的做法,投机的成分很大。

  然而,艾森豪威尔却想了片刻,冷静地说:“将军,让我考虑几个小时再回答你这个问题,可以吗?”

  马歇尔说:“好!”但是,在他的笔记本里面,艾森豪威尔的名字下面又多了几个字:此人完全胜任准将军衔!这是第二件事情,上他笔记本了。

  第三个上了笔记本事情,是在决策美国究竟是“先欧后亚”,还是“先亚后欧”,还是“欧亚并重”的战略问题上。在这个问题上,艾森豪威尔的表现出色。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美国上下多数人都认为,应该在太平洋作为美军的主战场。美国当时建国一百多年,没有挨过打,小日本一下子把太平洋舰队炸得稀里哗啦,美国上下同仇敌忾,要求将太平洋战场作为美军的主战场,把战争重心放在太平洋,先打败日本,再去打希特勒。然而罗斯福和马歇尔从大战略考虑,必须要“先欧后亚”,先打败希特勒,回过头来再打日本人,把主要作战力量放在欧洲,而不是放在亚洲,不能将美国武装力量化整为零地在太平洋战区作战。所以,1942年4月7号,马歇尔先到英国访问,和英国人达成了一项联合作战的议案。回过来之后,他没有对任何人透露议案草案的内容,然后让艾森豪威尔飞往英国做一次实地考察,并对在英国设立美军指挥机构,处理日后征兵等事务提出具体建议。艾森豪威尔领命飞赴伦敦,10天之后,回国了。6月8日,他完成了一份报告,就是《给欧洲战区指挥将领的命令》这个报告,放在马歇尔的办公桌上。在报告中,艾森豪威尔详细地提出了,美军在欧洲作战,各军兵种统一指挥问题。

  艾森豪威尔,我方才谈到,在菲律宾服役6年,他当麦克阿瑟的助手,是6年的时间,对日本人进攻太平洋应该说是最仇恨的了。因此作为他本人来讲,最应该主张“先亚后欧”战略的。然而,艾森豪威尔在毫不知情——不知什么呢?不知道马歇尔和英国人签订那个具体的草案的前提之下,马歇尔没有透露啊,让他去飞赴英国啊,他在豪不知情的情况下,不仅坚决主张“先欧后亚”,而且制定了一个非常好的美国赴欧作战统一指挥的报告。所以马歇尔说,艾森豪威尔不是一个参谋,而是一个卓越的统帅。

  于是,马歇尔在听完艾森豪威尔汇报之后,他说了几句话,因为当时艾森豪威尔向马歇尔汇报之后,还提醒马歇尔,提醒马歇尔说什么呢?“请将军再仔细阅读这一份报告,看是否有错误或不当的地方。”马歇尔回答说:“我当然要阅读,但是你也许是执行这个文件的人;如果是这样的话,你打算什么时候飞赴伦敦?”

  那么马歇尔这句话就等于说,未来在欧洲作战的美军将由你艾森豪威尔来统帅。可是当时,艾森豪威尔还是一个刚刚晋升为少将的军官,刚刚晋升少将。不仅艾森豪威尔想不到,整个美军,整个美国都想像不到。因为艾森豪威尔的名字在当时对于美国人太陌生了,他是一个参谋,太陌生了!可是,马歇尔在给罗斯福的提名报告里,有过这么一段话:“艾森豪威尔不仅具有军事方面的学识和组织方面的才能,而且还善于使别人接受他的观点,善于调解不同意见, 使人感到心情舒畅,并真心地信赖他。而这些品德和长处,又恰恰是我们驻欧洲部队统帅所必须具备的素质。

  就这样,艾森豪威尔超越了366名美国高级将领,因为当时美国有366名——包括他本人,有367名少将以上军衔的人。就是说,在他前面还有366名比他资历更老一点的高级将领。就这样,艾森豪威尔成为美国历史上继潘兴上将之后第二位远征欧洲的统帅。1942年6月24日,艾森豪威尔离别妻儿老小飞赴伦敦,走马上任。

  这就是艾森豪威尔怎样当上盟军统帅的。他没有打过仗,他就是一个参谋。

艾森豪威尔,从家乡有名的小拳击手,到西点军校的差生;从结识康纳将军,到美军参谋部的作战处长,最后成为盟军总司令。这样的人生轨迹,达到了一个职业军人军事生涯的巅峰,也成就了一个普通人的“传奇”。
更让人们称奇的是,一个典型的职业军人,一个不属于任何党派,却能够走向美国总统的位置,除了“天时、地利、人和”外,恐怕与他的人生经历有很大的关系。在美国,竞选总统要有钱、有权、有名。巧合的是,艾森豪威尔都具备。



德国投降,他的政治远见,让他成为家喻户晓的名人。
1944年4月,同盟国军队完成了对柏林的包围,对德国的最后一役就要开始了。艾森豪威尔也来到德国,他参观了地下金库,里面塞满了从欧洲各地掠夺来的金银财宝、名人字画。消息传开,人们对德国人的贪婪感到无比的厌恶。
更让艾森豪威尔憎恶的是,臭名昭著的死亡集中营,他目睹了德国对犹太人犯下了灭绝人性的罪行。他第一时间召集新闻记者和国家立法机关,到德国收集证据并向社会公开,立刻引起全世界对这件事的关注。



人们纷纷指责德国暴行的同时,也对美国富有责任感的做法,伸出了大拇指,这都离不开艾森豪威尔远见的政治意识。当然,在艾森豪威尔看来,这是他作为盟军总司令应该做的事情,但在人们眼里,这是大国“责任心”的表现。
在处理国际事务中,他也愈发显得轻车熟路。柏林战役开始后,几百万苏军向德国首府发动了最后一战。这期间,根本没有政治野心的海军上将邓尼茨,成为了德国新的领导人,他的立场很明确:反对苏联,拯救德国,对美、英等国妥协或投降。



这个论调,又勾起了“反苏斗士”丘吉尔的极大兴趣。他命令蒙哥马利,对放下武器投降的德军要善待,并保管好他们的武器。一旦与苏军开战,这些德军将会迅速地武装起来,同英军一道与苏联人拼到底。目的就一个,坚决不让东方势力插手欧洲事务。
艾森豪威尔对丘吉尔单独与德国人谈判的要求,十分恼火。尽管他也十分反对苏联,抵制东方势力的决心比起丘吉尔来说,有过之而不及,但他清醒地认识到,在刚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同时,与德国联盟是不负责任的,是自找不自在。

他拒绝丘吉尔的同时,也不给德国人任何幻想的机会,出路只有一条,“无条件投降”。1945年5月7日,这是一个伟大的日子,德国投降。全世界的报刊杂志,刊登了关于艾森豪威尔与德国投降的报道,他成为了路人皆知的名人。
谦和的为人处世态度,让他在哥伦比亚大学结识了许多有钱人。
“借助”二战胜利的光环,艾森豪威尔赢得了全世界的尊敬和热爱。在西欧,他每到一处,都会有盛大的欢迎仪式,他被授予“伦敦荣誉市民”的称号,就连斯大林向他发出邀请访问苏联,并授予他胜利勋章。



在美国,他更是获得了许多世界名牌大学授予的名誉学位和称号。当然他也十分清楚,这些都是出于对他在二战中所作贡献,表示的尊敬。不过,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会出任美国著名的哥伦比亚大学校长,他有些“受宠若惊”。
1947年,艾森豪威尔走马上任。尽管一些学术界的“大佬们”反对他担任校长,反而激发了他要努力做好的信心,他要证明给他们看,他是一个“能文能武”的人。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召集全校教师大会,表明自己的施政纲领。



“在学术问题上,教授们说了算,作为校长,我只是做好服务。”说白了,就是为学校拉赞助和筹款用于科学研究。在两年半的时间里,他给学校带来声誉的同时,金钱和活跃的科研氛围,让哥伦比亚大学成为当时美国最好的大学之一。
他非常善于筹集基金,成立“全美议事会”,将企业家、学者等聚集在一起研究全国性问题,结识了许多有钱人,而他从不要求直接捐款,他都是将学校的科研计划向这些“富豪们”表明清楚,“帮助哥伦比亚,就是帮助美国,更是支持他”。



在他的努力下,学校的赠款越来越多,教师的待遇越来越高,尤其是科研,可以用朝气蓬勃来形容,他比大多数校长十年的成就还大。这些企业家与他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他们喜欢这位谦和的校长和将军。他在竞选总统时,离不开他们的资金支持。
出任北约武装部队总司令,让他成为“最有权”的人。
随着东、西方冷战的开始,双方在经济、军事、外交等各个领域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于是,又一个冷战新产物“诞生”了,这就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根据各国首脑的要求,成立北约武装部队,艾森豪威尔是他们认为的不二人选。



1951年,艾森豪威尔来到巴黎北约武装部队总部,领导北约成员国的陆、海、空部队,他为此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作为政治交易,令人反感的蒙哥马利成为了他的副手;另外,还有来自12个国家穿着40多种军装的200多名军官。
为了加强北约内部的团结,他反复强调一个观点:只有西方的政治、军事统一,才能避免来自苏联的威胁,并积极加强美国对北约各国的庇护和主导。这些都符合美国国内各方的利益,尤其是在接纳联邦德国(西德)为成员国的问题上,他功不可没。



要知道,德国投降后被划分为两个彼此敌对的国家。按照美国的利益,需要联邦德国在欧洲成为平衡各方势力的代表,这完全符合美国的“大西洋政策”。但是,刚刚结束的二战,欧洲各国深受其害,对此纷纷表示强烈反对。
这个结果,艾森豪威尔一点也不惊奇,他迅速反应,与丘吉尔进行协调,也要求法国“结束含糊不清的态度”。最终,联邦德国组建武装部队,并加入大西洋集团,为平衡欧洲各国关系,最终由美国主导欧洲事务奠定了基础。



也正是北约武装部队总司令一职,让艾森豪威尔获得了高于各国领导人的权力。同时,也是国内各方势力认可的高标准,没有人能够达到这样的条件。作为一名军人,艾森豪威尔并没有从政的想法,但他确实具备了竞选总统各方面的要求。
按照人们的理解,此时的艾森豪威尔可以说是“名利双收”,获得的荣誉足以让他在历史的记忆中,写下浓重的一笔。从军人到总统,这一巨大的身份变化,尽管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但勇担责任是他从事任何职业中,最有力的说辞。



大家认为呢?欢迎讨论和留言。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全史》、《艾森豪威尔》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如果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哪场战役?一定是斯大林格勒战役,它拉开了同盟国向轴心国全面反攻的态势;如果说最能显示出盟军反攻实力的战役是哪一次?一定是诺曼底登陆战役,它是二战中最大规模的两栖登陆作战。

作为解放欧洲的大规模登陆战役,盟军准备了很长时间,投入了很大的精力,这就是人们熟悉的“霸王行动”。作为此次行动的指挥官,人们都认为是指挥过“火炬行动”、“西西里岛战役”的艾森豪威尔。然而,在盟军中却有不同意见。



罗斯福看好马歇尔,这是他该得的荣誉。

1943年8月,苏军结束了库尔斯克会战,开始从波罗的海到黑海的漫长战线上,向德国发起进攻。无论是从政治、军事,还是战后世界秩序和国家利益方面,都需要盟军尽早登陆法国。但在由谁担任此次战役的指挥,罗斯福更倾向于马歇尔。

首先, 大规模的战役行动需要有经验的人来指挥。在罗斯福看来,虽然从表面上看,艾森豪威尔指挥了欧洲战区的所有战役,但是大量美军的调动、物资装备的调拨,都是时任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在背后的努力,他的协调能力更强。



其次,马歇尔更能代表美国的利益。在西西里岛战役以及在非洲的政局中,艾森豪威尔并没有彻底地贯彻罗斯福的想法。为了能协调好盟军的统一行动,他有时“妥协”于丘吉尔等人的做法,罗斯福颇有微词、甚至是大失所望。

更重要的是,作为在国会中罗斯福的得力助手,马歇尔在军事上取得了各个战场上的胜利,都与他的不懈努力分不开。在盟军大反攻之际,作为总指挥将是一件载入史册的荣誉,评功而论,马歇尔是不二人选。



当然,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还有许多,包括艾森豪威尔自己也有这样的想法。在他看来,如果不是马歇尔在国内积极运作,几百万的美军不可能这么迅速、有序地奔赴各个战场,他拥有无与伦比的军事才能,指挥盟军反攻,可谓是实至名归。

从内心来说,艾森豪威尔双手赞成马歇尔指挥反攻欧洲的战役,但他不情愿的是,有可能与马歇尔在职务上进行对调,回国去做令人讨厌的办公室工作。其参谋班子对此有些“幸灾乐祸”,他一句“我要回,也一定带你们回去”,顿时众人禁声。



有识之士的不同意见,让罗斯福举棋不定。

关于盟军总部更换司令官的消息,一度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在他们看来,艾森豪威尔经过几次大的战役,可以说是“名利双收”,就是轮换也该轮到马歇尔了。然而,这么重要的岗位调整,来自盟军高层和美国上层的考虑,还是很谨慎的。

一是,来自美国军方的压力。在他们看来,陆军参谋长的位置是极其重要的。他对国家的战略决策以及参谋长联席会议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包括海军金上将在内的各军种高官,都认为马歇尔对各军、兵种联合作战的支配作用,无人能及。

甚至美国的一战英雄潘兴将军也反对将马歇尔调离陆军参谋部。艾森豪威尔和马歇尔都是他一手调教出来的,尤其马歇尔,更是他的得力部下,他比谁都希望其获得这个荣誉;但从国家考虑,“调离马歇尔,将是军事政策上最大的错误”。

二是,安全部门也反对。由于马歇尔在国家战略,尤其是对罗斯福的影响方面,可以说是举足轻重的人物,是轴心国“恨之入骨”的人。按照安全部门的分析显示,敌对国在策划和煽动马歇尔调离参谋部,来减轻本国的压力。



关键的是,还是要看马歇尔的态度。作为个人来说,他自然十分愿意担任盟军总司令的职务,因为任何一名“有追求”的军人,都不愿在战争期间坐在办公室里。更何况这是“名利双收”的好事,没有人能抵挡住这样的“诱惑”。

但从工作来看,他的调离是不合时宜的。要知道准备美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两栖登陆作战,人员、装备、运送的调配是一项极其繁琐的工作,为了保证战役胜利,不能有任何的疏忽。“临阵换将”是军事上的大忌,马歇尔也不愿调离。



让罗斯福想不到的是,还有相当多的人支持艾森豪威尔留下。

尽管盟军总司令一职在坊间议论纷纷,但在伦敦盟军总部,支持艾森豪威尔留下的呼声还是很高的。经过几场战役的磨合、沟通,他们已经成为彼此的朋友,他们对艾森豪威尔的人品、军事素养、协调能力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试想一下,两支不同国家的军队,先不说彼此不服气的事情,单就作战风格、管理体制的不同,就够艾森豪威尔忙活一阵子了。尤其是美军初到英国,双方的矛盾一度引起伦敦市民的不安。是他卓有成效的手段,将两支部队“拧成一股绳”。



尤其是巴顿、蒙哥马利、布莱德雷等高级将领们,经常明争暗斗、彼此不服,但在艾森豪威尔的协调下,这些高级将领都愿意听从他的指挥。甚至在维护地区的政治平稳,也做了大量工作,他游走在罗斯福、丘吉尔、戴高乐之间,将不同利益调理得比较顺畅。

这些人对艾森豪威尔的能力、个人魅力赞不绝口。他让所有与他接触的人都喜欢上了他,这对能否顺利进行大规模的盟军协同作战,至关重要。他们不希望艾森豪威尔离开,因为他具备“霸王行动”总指挥所需要的一切素质。



其实,罗斯福也十分认可艾森豪威尔的工作,他代表美国协调各盟国的军队,“存大同,求小异”,树立了美国的大国形象,带领盟军取得一个接一个的胜利。美国在盟军中的话语权和主导权越来越高,艾森豪威尔功不可没。

1943年11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在德黑兰会议上,确定了盟军开辟“第二战场”的方案。不过,在考虑到盟军总指挥人选的问题上,罗斯福担心斯大林对艾森豪威尔的看法。殊不知,斯大林对罗斯福的提议表示“特别满意”。



原来,尽管斯大林与艾森豪威尔几乎没有什么接触,但他在处理戴高乐出任法国临时政府领导人的问题上,“站得高,看得远”,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盟军统帅,需要一个没有太多“私心”的人去协调各方利益,艾森豪威尔就是这样的人。

斯大林的一句话,确定了艾森豪威尔成为盟军总司令,他的军事生涯又上了一个“新台阶”。事实证明,艾森豪威尔胜任这一职务,并且为他日后出任美国总统也是有很大的帮助。

大家认为呢?欢迎讨论和留言。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全史》、《艾森豪威尔》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艾斯豪威尔能够出任盟军司令,不只是凭借斯大林的一句话。本来其他几位国家元首都基本认可了。罗斯福在征求斯大林的意见时,斯大林也认可此事,艾斯豪威尔从而顺利当上了盟军总司令。

艾森豪威尔之所以能够担任盟军总司令。不仅是因为斯大林说了让他担任这个职位,而且是因为艾森豪威尔平时。为人就非常的好,而且战略也非常有才能。

首先来说他的人品和性格都很好,在盟军中得到了很大的声望,在就是盟军中的内斗严重,他却可以很好的调解,在就是斯大林作为3巨头之一,他说了还是有很大的言语权的。

这个说法就是片面之词,片面夸大了一个人的能力了,这个人实际上就是一个魔鬼,对于魔鬼,没有人会尊重,有的只是远离。你说呢?

列宁、斯大林杰出的贡献以及评价。先答贡献,后答评价。每一点最好能用...
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新纪元。(2)列宁在1921年3月开始实行的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使苏维埃国家的经济顺利恢复起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开始了。同时政局也得到了稳定。2、斯大林 1929年...

斯大林“改造大自然的伟大计划”跟中国塞罕坝人工造林实践有什么不同...
答:我们一般认为,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其他一切则会迎刃而解。改造大自然的伟大计划的发生,到底需要如何做到,不改造大自然的伟大计划的发生,又会如何产生。邱濬将自己的人生经验总结成了这么一句话,为国者,取之民而藏之官,...

斯大林时代的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是什么呢?
答:一句话,列宁创建了在俄罗斯建设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的必要条件。但共产主义社会制度是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建成的。列宁和斯大林的作用都很大,没有列宁,社会主义不可能取得胜利;而没有斯大林,历史上也不会产生第一个规模宏大的共产...

莫斯科保卫战时,斯大林为何敢坚守莫斯科?被逼无奈,还是什么?
答:在莫斯科保卫战之前,常常有一句话激励着有着顽强意志的苏联军队,那就是在时刻提醒着苏联人们的“背后就是莫斯科”。这句话的带给苏联人们的作用是巨大的,可以说产生了无法估量的影响。而且在极为残酷的战场中,...

新经济政策是斯大林提出来的吗?最好有真凭实据。
答:随着1924年列宁的逝世和斯大林的上台,新经济政策被慢慢废除。1929年,斯大林公开宣布停止实施新经济政策,在全国范围加速开展农业全盘集体化和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在事实上采纳了托洛茨基的建国思想,逐步形成了代替新经济政策的...

斯大林什么时候去世
答:儿子生活混乱怪父亲?记录片宣称,第二个有可能谋杀斯大林的“嫌疑犯”是他的二儿子瓦西里。据悉,瓦西里一生非常惧怕自己的父亲,当他还是个孩子时,只要父亲在场,瓦西里就紧张得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尽管瓦西里后来被晋升为...

二战时,苏联劳改犯为什么不跟希特勒干掉斯大林?而是跟苏联打一特勒...
答:当时苏联被清洗的人没法反抗斯大林,苏联一些领导人组成各个团体,这些劳改犯还算命好的了,稍微不符合斯大林和各种团体利益的人就被杀害或被打击清洗,斯大林执政期间被清洗的军官军人文化人士等各阶层超过几百万人了,劳改犯一般...

斯大林的全名叫什么?用英语怎么拼写?用俄语怎么拼写?
答:но мы все настройки угла, мы на похоронах Москва 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斯大林 英语:Joseph.WeisaliangNorwich.Stalin 俄语:Иосиф.В.Сталин ...

请问斯大林,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他们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他们在苏联...
答:赫鲁晓夫属于打酱油的人物,他这辈子没干过啥大事儿,就干过俩惊天地的事,还都是错事,第一个错事是全盘否定斯大林主义,第二个错事是古巴导弹危机,苏联的脸都让这秃驴丢没了。至于戈尔巴乔夫,没啥好说的,苏联历史上最...

哪个有艾森豪威尔的简介?
答:难得啊!所以英国名将蒙哥马利在评论艾森豪威尔时,他说过这样一句话:“他是一位了不起的最高统帅,一位军事政治家。我认为,没有其他人能用他的方式,把盟军组合成这样一部能征善战的机器的,并且在许多冲突和干扰成分之间保持平衡。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