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一名爱国志士,把他(她)们的事迹介绍给大家。100字左右?

作者&投稿:壤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学习文学的好处有哪些?~

1、提高素养,提升自身的品位
2、是感知社会的触角,各个学科都是融会贯通的,学习文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一个人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触类旁通嘛
3、学习文学,也是一种美的享受,文学中所含括的智慧、人文精神是其他学科难以媲美的。
4、学习本国文学,当然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独特的文化,何况作为四大文明古国的中国,其文化更是渊源流长,传承这些文化精髓——文学是每一个华夏人的隐而不现但真真实实的责任

学习文学能使人陶冶情操,更明白事理。学习文学也是打发时光的好途径,文学将人带到通往理想,智慧的深渊。文学是一个广概的说法,我认为像哲学,逻辑学等等都与文学有一定的关联,但是不同的学理之间也有一定的区别,文学可以说罗列齐全,博大精深。文学教导我们怎么用文字说话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文学就是一个人对生活观、人生价值观的总体显现,一个文学素养很好的人,他的生活情趣生活素养都一定不会很差。文学是需要培养的,从自身的体验来感受它。你会发现用文字表达自己的见解感受是多么明朗舒畅!当别人赞叹你的文采多么好时,你一定会很高兴。这就需要平时的培育,不断的锻炼。像小时侯,我们用字词造句一样,这是初步的为我们将来对文学的功底造诣、兴趣爱好打下伏笔。每个人都应该有文学兴趣,文学方面的涉及,但是不同的是所涉及的深度内涵不一样,一些人只能了解一个皮毛而已,而一些人则成为专业的语言大师,这是一部分人将它学通学活,得心应手的表现。


在中国这样一个应试国家,文学的培养我觉得似乎也只是为了考试而准备。一些其它的科目如物理化学在生活中碰到实用的几率几乎很少,除非搞专业化的东西。文学是一种囊括的概念,你提到的比如:社会学,法学,政治学,历史学等等我觉得是个对比。但是文学是一个大包裹,里面装的几乎都和它有关。我们来看看社会学---社会学是书本上所没有的一门学问,它要靠我们长期的社会积累经验才能感受到,但它不作为我们求职的主要功能,但当你是踏上工作岗位时,一定的交际学还是必要的(即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哲学) 社会学只有当人涉身于社会才能真正体会到什么是社会。文学是什么概念???文学是改造我们的思想,我们的举止的对照者 看看我们的社会,媒介信息的传播靠的也是文学,只不过它也许更简略,平俗化,文学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不是故作高深),的确我很有体会 文学修养这个词你也经常能听到,它是反映一个人主观能动性的看法,而且是很上进一流的。可以说世界上所有的学科基本的核心都是文学(语文)但后来发展为一门学系 红学会探讨红楼梦就是文学的探究,作为中国封建史上具有高度反映资产阶级生活状态的百科全书,红无疑首先从文学上得到高度肯定,但是它不仅这样,还蕴涵了那个时期的社会风俗,人文地理等综合性的各方面情况--所以说是百科全书。像比如散文,如果光只有文字性的抒情赞叹而没有历史性的东西和其它方面的说明,就谈不上一部“百科全书”。再比如:《史记》众所周知,它曾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就是对司马迁《史记》的一个定性----它又是史书(描写转述历史的一本书),又是文学功底颇好的一个证明!!所以说文学作品不一定有史学的内涵;而史学未必具有文学性的风采,这很少有二者兼得的。所以像《红楼梦》、《史记》在中国文学论坛上才可称谓家喻户晓的经典之作,因为少所以才绝!



再说说辩论学(我比较欣赏的一门学问)它就暗含了文学的价值,要求辩论者有一定的文学素养,而且应该还是比较高的,如果辩论者没有文学观的话,也很难辩论的成功,因为辩论是必须有理有据,论者丝丝环扣,抓住对方的“把柄”进行反驳,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学功底说话语无伦次,吞吞吐吐,咬字不清又怎么能行呢???文学是辩论的基础:没有文学常识的人不可能舌战群雄,只不过辩论学又加以训练更加专业化,精致化---这使我想到历史上有名的三国人物诸葛亮,他舌战群儒的事迹很是让人敬佩、赞叹。而三国中诸葛亮的才识就仅仅限于此吗???会“吵吵架”--辩论,与人较真???非也,我觉得诸葛亮不仅仅是理论上的天才,而且军事上也很了得,他的军事修养无可厚非来自他基本的文学修养,诸葛亮的《出事表》也正说明于此,人们欣赏他也不过于此,这种人可谓是全才啊

像中国的古典四大名著为什么享有所有书籍所不及的荣誉呢???想想,这些书不光反映了一个时期作者特有的思想,而且还有很深的文学主旨。作者的水准可见一斑~~《资治通鉴》也是这样的例子

最后总之我要说一句,无论什么学科什么行业,都或多或少与文学打交道
如法律、政治、历史、地理,它们不也靠文字叙述???只要靠文字叙述的东西,它们的始祖都是语文(文学),说文学很笼统,各行个业哪个不涉及于文学方面?而我觉得很多更涉及的是“杂交类”,比如说物理化学,它们就靠我们的理科思维和文学思维去完成----我们先用逻辑专业的思维去分析探究解决出来,接着就得用文字去写出来呀~这时就需要组织语言,怎么说才合乎逻辑性,才让人看得懂?此时就交给文学啦

猛回头陈天华

陈天华(1875年-1905年12月8日),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原名显宿,字星台,亦字过庭,别号思黄,湖南省新化县荣华乡栗树凤阳坪人,华兴会创始人之一,中国同盟会会员,清末的革命烈士。1896年入新化资江书院,1898年入新化实学堂。1903年留学日本,参与组织“拒俄义勇队”和“军国民教育会”,次年回国参与组织“华兴会”,筹备发动长沙起义。

1905年,在东京与宋教仁创办《二十世纪支那》杂志;辅佐孙中山筹组同盟会,起草《革命方略》;《民报》创刊后任编辑,参与对康、梁保皇派的论战。为抗议日本政府颁布的《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在日本东京大森海湾愤而蹈海殉国,时年30岁。

陈天华一生救亡图存、忧国忧民、宣传革命、矢志不移,是辛亥革命时期杰出的鼓动家和宣传家。所著《猛回头》和《警世钟》成为当时宣传革命的号角和警钟。



霍英东,香港著名的实业家、慈善家,中国共产党亲密朋友。他一生打拼商海、积累巨额财富,同时他不忘报效祖国,积极拥护香港回归,大力支持内陆的改革开放事业和经济发展,投资在内陆兴办酒店、房地产等企业,作出巨大贡献。

请问革命志士有哪些?他们有怎样的英雄事迹?
答:罗盛教是我军“一级爱民模范”、“模范共青团员”,本故事以生动形象的彩画和简明的文字,展示了罗盛教由一个农民的孩子,成长为一名舍己、为民的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的历程,突出他为抢救落入冰河的朝鲜儿童,竭尽全力,几次潜入冰窟而英勇献身的事迹,罗盛教烈士的国际主义精神深受中朝两国人民的赞扬,是青少年学习的榜样。

中国的民族英雄 爱国志士 革命先驱 历史文化名人 的名字
答:自古没有权臣在内,而大将能立功于外者”,金兀术这才又整军回到开封,并以不费吹灰之力,又把中原土地夺了回去。岳飞一回到临安,立即陷入秦桧、张俊等人布置的罗网。1141年(绍兴十一年),他遭诬告“谋反”,被关进了临安大理寺(原址在今杭州小车桥附近)。监察御史万候*(音末期屑)亲自刑审、拷打...

可敬的爱国志士有哪些人?
答:魏校长问周恩来:“你呢,为什么读书?”周恩来站起来,大声地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就是说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兴盛,像巨人一样挺立在世界而读书学习。老师和同学们都敬佩地望着他。周恩来在小学三年,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他的作文曾经被选送到省里,作为小学生的模范作文印行,这篇题目为《...

写一个爱国志士的故事400字
答:小萝卜头在敌人的监狱里长大,一直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经过地下党对特务的斗争,他才在监狱里上了学,由地下党员和爱国志士作他的老师。由于他年龄小,特务们对他的看管不是很严,他就经常在牢房之间传递东西、传递信息和秘密情报,在门口放哨,帮助大人了解入狱同志的情况等。在革命胜利前夕,小...

爱国志士的事迹有哪些?
答:董存瑞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

我国人杰地灵,不乏爱国志士,大概都有哪些?都有什么事迹?
答:1950年,他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第一流数学家,并被美国伊里诺大学聘为终身教授,但他毅然带领全家回到刚解放的祖国。2、杨靖宇21岁参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军围困,身负重伤,啃不动树皮,只能将棉衣里的棉花和着冰雪吞下去充饥。日军劝降不成,便放乱枪,年仅35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残忍的日军剖开他...

爱国志士及事件
答:在日本入侵中国时他就取得了美国的飞行执照。1932年“九一八”事件发生后,波特兰市华人决定派遣志愿军回国参加抗日空战,当时陈瑞钿已从当地华人创办的美洲航空学校毕业,他便志愿与来自俄勒岗州、华盛顿州、加利弗尼亚州的13位爱国青年一道参加了志愿军,其中还有一位女青年。 陈瑞钿一行乘船首先抵达上海,但竟未被国民党中央...

列举中国历史中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人及其事件
答:1915年,日本帝国主义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李大钊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抗议斗争。他起草的通电《警告全国父老书》传遍全国,他也因此成为著名爱国志士。“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1916年李大钊回国后,到北京大学任图书馆主任兼经济学教授,积极投身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一员...

爱国志士的故事
答:1950年,他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第一流数学家,并被美国伊里诺大学聘为终身教授,但他毅然带领全家回到刚解放的祖国。5、《杨靖宇》——爱国英雄 杨靖宇21岁参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军围困,身负重伤,啃不动树皮,只能将棉衣里的棉花和着冰雪吞下去充饥。日军劝降不成,便放乱枪,年仅35岁的杨靖宇...

爱国志士的感人事迹
答:在“楚材晋用”的时代完全可以去别国寻求出路,但他却始终不肯离开楚国一步。表现了他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及其“可与日月争光”的人格与意志。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