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哪里有关于古代手工业或者商业的文章吖?

作者&投稿:离骂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关系~

“农本” 和“以农立国”思想是历代统治者一贯的指导思想,手工业是农业经济的重要补充,农业的发展特别是经济作物的推广为手工业发展提供了原料。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和产品商品化的趋势为商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商业的繁荣又反过来刺激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1、古代农业衍生出古代手工业。

2、农业和手工业的繁荣,衍生出古代商业。
3、手工业的出现反过来促进了古代农业和商业的发展。
4、古代商业的兴盛,促进了手工业的繁荣,间接地推动了古代农业的发展。
扩展资料:
在古代,随着原始生产力的发展和提高,最先出现了古代原始畜牧业和古代原始农业。那时人的原始农业活动还没有什么生产工具出现,人们只能用简单的石块,木棒等最原始的工具进行古代原始农业活动。由于原始工具使用效率低下,古代人通过对自然的认识加深,逐渐发明了古代的骨器,石器和木器,方便了原始农业的活动,大大的提高了原始农业的劳动生产率。
古代原始手工业,是随着古代原始农业的发展而出现的。当时还没有出现分工,只是古代手工业的萌芽。
到了原始社会后期,随着古代农业的发展,手工业逐渐发展起来。出现了骨器,石器,木器,陶器和青铜器。随着陶器,青铜器,制作技术日臻成熟,手工业逐渐兴起。部落联盟之间和部落联盟内成员之间开始互通有无,把多余牲畜,农作物和手工业产品互相用来交换,换取自己需要的生活和生产物品。古代的原始商业活动开始出现。
古代原始社会后期,行业开始分工。出现了古代的畜牧业,农业,手工制作业和商业。到夏朝奴隶制社会制度出现时,古代的畜牧业,农业,手工制作业和商业活动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商朝时出现了中国古代最早的青铜币后,更有利的促进了古代商业的发展。西周后期开始出现铁器。到春秋战国时期,手工制作业已具规模,商业活动开始成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 农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 商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 手工业

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成为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主要生产武器等军用品和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它利用国家权力征调最优秀的工匠,控制最好的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非常精美。民营手工业由民间私人经营,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家庭手工业是农户的一种副业,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剩余部分才拿到市场上出售。在中国漫长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代,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的比重。
特点:
一.起源较早,历史悠久,持续发展
二.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三.规模不断扩大,分工日益细密。

四.有着长期领先世界的先进技术和精湛的工艺。
五.地区分布广泛且与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作相应变化。

手工业
(1)纺织业的发展概况:
丝麻织业:半坡氏族时,产生了麻纺织业;大汶口文化中晚期,丝织技术有了进步,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丝织业的国家。以后经历历代尤其是汉代、唐朝、宋代和明清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丝麻织业不断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例如两汉,能织出锦、绣、罗、纱等许多品种;西汉的长安、临淄等拥有全国最重要的官营手工业;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单衣以及丝绸之路大量丝绸遗物的出土等都充分说明汉代丝织业的成就。丝织业的发展,为著名的丝绸之路的开辟提供了物质条件;唐代丝麻织品遍布全国各地;明清时期丝织业空前发展,并产生了新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棉织业:汉代时棉织业产生,如新疆地区种植棉花;会嵇地区出产的葛,是当地著名的越布汉光武帝将它列为贡品;南宋时,棉织业扩展到江南地区,逐渐取代麻布,成为主要的衣料;元朝时,松江成为棉纺织中心,江南的一批小镇也因棉纺织业而兴盛起来。
认识:中国是一个传统的男耕女织的封建国家,纺织业历史源远流长,它的发展特点大体是:北宋以前,中国纺织业以丝麻织业为主,南宋以后,棉布逐渐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纺织业主要体现封建自然经济的特点,是中国自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明中期以后,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纺织业逐渐兴盛起来,并且纺织业的发展由量变到质变,产生了新的生产关系即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但由于封建生产关系的阻碍,它始终得不到健康成长。
(2)陶瓷业:
原始社会如半坡的彩陶、大汶口的黑陶和白陶等都是精美的工艺品;商周时期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创制出白瓷,为我国制瓷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隋唐时,瓷窑分布于中原和江南许多地区著名的唐三彩和青瓷中的秘色瓷在唐朝出现;北宋的制瓷业水平大大超过前代水平,出现定窑、汝窑等五大名窑,江西景德镇的青白瓷行销海内外,南宋元朝时它成为全国著名的瓷都。
认识:中国陶瓷业的产生、发展源于生活,为生活服务,实现了实用性和观赏性的统一,同时又是对外交往中的重要物品,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3)造纸业
发明:西汉发明了造纸术,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绘有地图的纸是目前世界上所知的最早的纸;
改进:105年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发展:魏晋南北朝时,纸张白度增加质地细薄,产量大增,逐渐取代简牍,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
传播:几个世纪后,向东传到朝鲜、日本;唐朝时向西传到大食(阿拉伯),经阿拉伯传到欧洲、北非。
四大发明是我国成为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发展和进步作出的重大贡献。
(4)冶铁业:
西周时开始使用铁器;
春秋战国时期,发明了铸铁柔化处理技术,是世界冶铁史的一大成就,比欧洲早两千多年;
两汉:西汉时冶铁业分为官营和私营。煤成为冶铁的燃料,人们发明了淬火技术;东汉时,杜诗发明水排,使中国冶铁水平长期领先世界。宛和巩是著名的冶铁中心;
隋唐时期:普遍采用了切削、抛光、焊接等工艺;
辽宋时期:辽和金的冶铁业水平较高;
明朝中后期,广东佛山冶铁业,一天出铁六七千斤。
认识:在农业文明时代,冶铁业的发展是生产力进步的明显标志,它有力地推动着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5)造船业
秦汉时期,造船业发展迅速,汉代时发明了撸、舵和布帆,还使用锚,表面造船航海技术已经成熟;
隋唐时期:能造使用推进器的战舰,这是最早使用机械动力的轮船。能造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唐初仅在洪州就造海船500多艘;
两宋:造船技术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长江航船最大的可载万石以上;南宋的明州、泉州、广州是造船中心,造的远洋海船,可载粮食几万石;
明朝:郑和的船队反映了明朝高超的造船技术。
认识:中国古代造船业的发展与国家的航海事业和对外关系联系密切,相辅相成,当统治者重视发展对外关系,重视发展航海事业,造船业就发达,如汉、唐、宋元时期,对外交往频繁,造船业也就发达;明中期以后到清朝时,由于统治者实行海禁政策,造船业受到影响。
在古代的手工业中,除以上五大行业外,还要注意制漆业、制盐业和青铜业等。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尽管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很发达,在世界上曾经居于领先地位,但由于统治者都推行重农抑工商政策,它始终为农业文明经济的发展服务而处于从属地位,虽然在明清时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产生并有了缓慢发展,但又由于封建生产关系的阻碍,始终没有进入手工工场时代,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无疑是产生了消极影响。
3、 商品经济
(1)国内贸易和城市发展的阶段特征:
商朝重视商业的发展,商民重视经商,后世将经商的人称为“商人”;商朝以贝作为货币;商朝的都城已经成为繁荣的商业都市;夏商周的都城是全国政治、交通中心。
战国时期:商品种类多,各地土特产在中原市场上相互交流;中原形成了统一的市场,规模大,辐射广,四方产品在中原市场上都可以买到;封建城市成为繁荣的商业中心,如临淄、邯郸、郢等。
两汉:商业呈现空前繁荣局面。城市都设有专供贸易的“市”,如长安有东、西九市,市内商肆整齐有序;各民族之间贸易繁荣;货币以黄金和铜钱为主币,到汉武帝时通用五铢钱;一些名都大邑相当繁荣,除长安外,还有洛阳、成都、邯郸、临淄和宛,当时称为“五都”。各地较小的都会,更是不胜枚举。
隋唐:发达的水陆交通,商人足迹遍布全国;统一货币,隋朝仍用五铢钱,唐高祖时废五铢钱,统一使用开元通宝,它成为唐朝通用的货币;城市经济发达,管理严格、规范,市内有邸店和柜坊,市场的买卖有严格的时间和地点限制,有“日中为市”的规定,唐中期以后出现了夜市;城市兴旺,长安和洛阳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全国的商业大都会,唐中期以后,长江流域的成都和扬州成为东西两个中心,经济地位超过了长安和洛阳。
北宋:城市已经突破坊和市的界限,营业时间也不受限制;市内有娱乐贸易场所叫“瓦子”;东京是最大的商业都会;城市中行会组织进一步发展,行会保护和垄断本行业的商业利益;农村中逐渐形成固定的集镇;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与边疆少数民族的榷场贸易很繁荣。
元朝:都市以大都、杭州和泉州最为著名;大都是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杭州是南方最大的商业和手工业中心。
明清: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大量农产品、手工业产品投放市场;区域间的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全国出现了数十座城市;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市镇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
认识:商业贸易的发展与城市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农业生产的发展分工是城市发展的根本动力;隋唐以前,我国的城市基本上是政治和经济中心的统一,隋唐以后,出现了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的分离,如扬州和成都;明代以后商业贸易已经接近人民的日常生活,商品经济开始侵蚀自然经济,农民和市场的联系开始逐渐密切起来。但由于历代统治者都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商品经济的发展步履维艰。
(2)对外贸易:
汉代: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中国的丝和丝织品运到安息,再从安息运到欧洲的大秦;汉朝与朝鲜、日本和越南有频繁的贸易联系;汉武帝以后还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加强了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各国的往来。
隋唐时期:对外交通发达,海上和陆路“丝绸之路”并进,与西亚、南亚、东亚和东南亚国家有密切的交往,并与欧洲和非洲国家有贸易联系;唐朝政府实行开放的外交政策,鼓励外商到中国贸易,长安、洛阳是当时的国际大都会。
明朝:郑和下西洋,与亚非30多个国家直接贸易,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清朝:实行闭关政策,禁止海外贸易。
认识:国家安定、统一、强盛是对外贸易发展的前提条件,而统治者的外交政策对对外贸易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对外贸易随着随着封建社会的兴起而兴起,强盛而强盛,衰落而衰落;对外贸易先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隋唐时期水陆并进,南宋时以海路贸易为主,元朝时海陆并进,明朝中后期起,对外政策由开放趋向闭关政策;对外贸易伴随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中外经济文化的就和发展;而明朝中后期到清朝实行的闭关政策,是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发展的产物,是中国自然经济发展的产物,它阻碍了正常的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阻碍了中国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是近代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的重要根源之一。
总之,中国古代的商品经济,主要是指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下的小商品经济,它既不等于资本主义经济,又与自然经济在本质上相互对立,在自然经济下,商品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受到封建专制统治的限制,另一方面导致资本主义萌芽,不断地瓦解自然经济,促使封建社会解体
4、资本主义的萌芽的产生和缓慢发展
(1)产生: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空前活跃,明朝中后期,在江南一些丝织业发达的城市如苏州,在丝织行业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2)缓慢发展:清朝时有了缓慢发展,范围扩大,部门增多,手工工场的规模扩大。
(3)局限性:它始终在萌芽状态中徘徊,整个生产始终未能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其力量远不足以分解封建生产方式,在全国范围内,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4)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不利因素:
市场因素:农民的贫困,购买力低;闭关政策很难形成海外市场;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和顽固性造成国内市场狭窄。
资金因素:重农抑工商的政策,使得地主商人把赚来的钱往往大量买房置地,严重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政策因素:重农抑工商的政策,对商品征收重税,并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规模,对外推行闭关政策,这都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观念因素:传统的观念和习俗。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9601452.html

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主要特征

南京师大历史系 姚锦祥

对于中国古代经济史的学习,我们可以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个方面去认识。其中,每个方面的最重要的知识应该是反映其本质特征方面的知识。中国古代手工业(以下简称工业)发展的特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反映出来。

一、工业部门的不断增加。在中国工业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工业部门是逐步增加的。在原始社会,工业种类很少,只有石器制造、骨角制造、陶器制造、纺织品制造、酿酒、编织等部门。奴隶社会增加了冶铜业(即青铜业),封建社会又增加了冶铁、制糖、棉纺织业等部门。工业部门的不断增加,有的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新的行业,有的则是由某个行业演变分化成的新的部门。例如在纺织工业的发展过程中,先有丝织业,后有棉纺织业;其后棉纺织业日益发展,又分为轧花、纺纱、织布、印染等部门。同样,在矿冶铸造业方面,也日益分化成为采矿、冶炼、铸造等工业部门。另外,某个工业部门的创立或发展,往往会带动其他有关部门的创立或发展。例如中国冶铁业的兴起,使农具制造和兵器制造成为独立的工业部门。

二、工业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劳动分工的不断发展。任何一个工业部门,不论早晚,一旦创立,它的生产技术都是在不断进步的。以冶铁技术的发展为例:春秋时期以木炭为燃料,用皮囊鼓风炼铁;西汉时期开始用煤炭做燃料;东汉时期发明了水力鼓风机(水排),提高了炉温;北宋以后,以焦炭为燃料,进一步提高了炉温。同时,坩埚炼铁法的创造和土高炉炼铁技术的进步,使中国古代冶铁生产技术得到进一步提高。

在中国手工业发展史上,不论采取何种经营方式(如作坊、手工业工场),其生产单位内部的劳动分工,都是渐趋细密的。促成工业生产力提高的各种因素,往往是互相影响的。例如工业生产规模的大小,对于劳动分工粗细的程度是有直接影响的,生产规模扩大,往往促成劳动分工细密。在明清时代的某些工业部门,如制瓷、制糖、矿冶、井盐等行业的部分手工业工场中,都已具有相当细密的劳动分工。这时的手工业工场,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有机生产体系了。

三、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与工场手工业的出现。从工业经营的方式来说,其发展的一般趋势,是由家庭手工业到作坊工业,再到工场手工业。原始社会只能实行简单的协作,进行简单的生产。奴隶社会的工业生产规模较前有所扩大,在制作工业产品时,已经有了初步的劳动分工,生产效率较前提高。到了封建社会,工业生产的规模又有了扩大,劳动分工也渐趋细密;尤其在明代中叶以后,城市工业生产中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了工场手工业的经营方式。在这种手工业工场中,一般雇佣较多的工匠,在细致的劳动分工之下来扩大生产,使产品的制造进一步发展。如矿冶、纺织、制瓷等部门,在江南地区的某些手工业工场具有比较复杂的生产设备,吸收了大量的雇佣劳动者。他们生产出来的商品数量很大。例如清代前期的矿冶业中,由于铸钱需要大量的铜,促使铜矿开采得到较大发展。

四、官府工业与民间工业的同时并存。中国的官府工业,历史悠久,自从奴隶制国家建立后,就有官府工业的存在。从西周到西汉,主要的工业部门,官府都设有作坊。统治者把手工业者集中到官府,以强制的手段迫使他们在官府作坊里进行制造。从春秋末期起,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生产技术的提高、社会分工的扩大,不少手工业者脱离农业而独立。这时社会上除了官府工业作坊外,还出现了一批民间工业作坊。其时以冶铁业发展最快,因为它与人民生活有密切关系,其产品具有极大的市场。

从东汉开始,社会分工方面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民间手工业者不断从农村中分化出来,向城市集中,成为独立的手工业者。这一时期,一方面是民间手工业者脱离农业而向城市集中;另一方面,官府工业在中国工业经济中仍占有主导地位,并在很大程度上限制民间手工业者的发展。到明清两代,官府工业走上衰落的道路,民间工业则不断发展。这时候官府工业与民间工业的关系,不仅表现在官府工业须有民间工业来支持,而且表现在官府工业在中国工业经济中所占的主导地位让给民间工业了。在这一时期,民间工业经营方面有一个特色,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开始产生。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破坏;二是某些手工业作坊扩大成为手工业工场,亦即工场手工业开始兴起。中国民间工业中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是从明代中叶以后开始的,至清代前期有所发展。它所涉及的生产范围,以矿冶、制瓷、纺织业为主。明代中叶以后,某些工业部门的民间作坊朝着手工业工场方向扩展。

五、经济重心南移与工业分布的相应变化。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起初是在北方的,以后逐步移至南方。大约到南宋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完成了从南方到北方的变迁。随着经济重心的转移,有不少工业生产部门、工业制品的主要产地,也从北方逐渐移到南方。这种情况,在中国古代丝织业地区分布的变化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在远古时代,中国的丝织生产,以北方的黄河流域为繁盛之地,尤以河北地区为盛。其后逐渐演变为”南盛北衰”,迄至宋代,中国的丝织生产重心已经移到江南地区,尤以苏州、杭州、南京和广州等地为盛,不论官府丝织业还是民间丝织业都是如此。明代初年,政府在全国一些有条件的地方设立官府织染局,长江流域的南直隶(今江苏)、浙江、江西、四川等处皆有设置,而以浙江为最多。

摘自:《历史学习》2001.4.
http://202.121.7.7/person/yangliu/fudao/jcdy/136.htm

中国古代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http://ldlyoan.bokee.com/viewdiary.10914790.html

张松:中国古代对于手工业的管理及立法

推荐者:尤陈俊 发表时间:2004-11-18 推荐程度: ★ 查看作者信息

在中国古代,手工业不但和国民经济密切相关(如盐业、茶业),而且还和国家安全有很大的关系(如冶铁和矿业)。因此历代统治者都非常重视对于手工业的控制和管理,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着手工业生产的主流。这一方面使得手工业的发展比较有序,同时也限制了手工业者的自由,阻碍了手工业的正常发展。以下结合手工业的发展情况,对于中国古代手工业管理方面的法规做一简述。

一、先秦

夏代随着农业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手工业也获得快速发展。根据文献记载以及现在夏文化遗址的进一步发掘,可以知道夏时手工业分工门类更加齐全,主要有青铜器制造、玉器、漆器、陶器等,还有一些纺织、酿造行业。夏时的统治者很重视手工业生产,《考工记》有语:“夏后氏上匠”。夏的手工业生产都是官营的,由官府派遣官吏经营管理各行业,生产任务由奴隶承担。
商代的手工业较之夏朝有了更大发展,其生产技术、工艺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青铜业尤为发达,商是我国青铜时代的全盛时期。另外,其他手工行业,如陶器制造,纺织品的生产、制骨业等均达到同时期最高水平。由于手工业的大发展,商设立了专门管理手工业的官吏。《尚书·康诰》说商有“百工”。据专家考证,直接负责管理手工业的管理就叫“工”。在甲骨卜辞中也有相关记载,诸如“己酉贞,王其令山司我工”,意即王命令山去管理王室的手工业生产。
商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和发达,促进了此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而经济的发展又会推动统治者随时修行新的律例,以控制和调节经济发展,法律也随之逐步走向发达完善。
西周王朝的手工业在前朝的基础上应有所发展,这一时期的重要手工业部门主要有青铜制造业、制陶业、纺织业、玉石制造、骨角器制造和木工制造业等。
成书于战国时期的《考工记》在谈到西周的手工业时说:“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 “百工”大约有三十余类。《礼记·曲礼下》云:“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加上《周礼·天官》中王室的缝人、染人、屦人等管辖的生产部门,可以知道西周时的手工业生产部门相当多,设立的管理官职也较多。
在一些金文中也有相关记载。蔡簋铭文:“王若曰:蔡,昔先王既令汝作宰,司王家,……司百工,出入姜氏令。”[1]伊簋铭文曰:“王乎令尹封册命伊, (凡?)官司康宫王臣、妾、百工。”[2]公臣簋铭文曰:“虢仲令公臣:司朕百工。”[3]由这些铭文可以看出,西周时期的百工地位低下。手工业作坊是由国君派遣官员管理,百工负责组织生产的。其生产体制与商朝相似。这就是“工商食官”的政策。

二、秦

手工业在秦经济中也占有重要地位。秦的手工业主要是官营的。在官营手工业中,从产品的品种、规格到劳动力的调配,及劳动定额,技术工人的培训都有法律规定的标准或依据。秦设置了官啬夫、工师、工室丞、曹长等官职负责官府手工业作坊的管理事宜。秦简中的《工律》、《工人程》、《均工》、《效律》法律对手工业产品的规格、质量、生产定额以及劳动力的调配、劳动量的计算等方面都作了较为系统的规定。《工律》就是关于公家手工业生产管理的法律。《均工律》,亦是关于手工业方面的法律。《工人程》,关于手工业生产定额的法律。人程,即员程。员,指数量;程,定额。《汉书·尹翁归传》中就有“责以员程不得取代,不中程辄笞督”之说。
1、关于产品规格,《工律》规定:“为器同物者,其大小、短长、广袤亦必等。”[4]意即同一规格的产品,其大小、长短、宽厚都必须完全相同,不得参差不齐。《工律》同时还规定,县和工室(管理官营手工业的机构)校正衡器的权、斗桶和升,至少每年校正一次,其目的就是为了统一产品规格,使之标准化和统一化。
2、对于产品质量,秦律也提出了比较严格的要求。秦简《秦律杂抄》载,秦对官营手工业产品要进行年度评比考查,如果考查时被评为下等,罚工师一甲,罚丞、曹长各二甲;若连续三年被评为下等,则要加倍惩罚。各县工官新上交的产品被评为下等,罚改工官的啬夫一甲,县啬夫、丞、吏、曹长各一盾。城旦做工而被评为下等,每人笞一百。对于造车、漆园、采矿等等均有大致相同的规定。
3、对于劳动定额和工作量的核算,秦律也有一套较为具体的制度来加以规范。从秦简《工人程》和《工律》来看,其相关制度有两个特点:一是根据季节、年龄、体力、性别的不同而分别作出不同的规定;二是重视技术,对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区别对待。比如,技术不熟练的冗(杂)隶妾二人等于一名技术熟练的工匠;在一定期限内参加生产的更隶妾四人等于一名工匠;未成年、体力弱的小隶妾五人等于一名工匠;但女子中的刺绣能手一人便等于一名熟练的工匠。《工人程》规定:工人在冬天做工可以放宽要求,三天干出夏季两天干的活就算达到标准。《均工律》规定:刚为工的人在第一年中完成一般工人生产定额的一半就可以了。这是关于提前学成的规定。秦对技术工人的培训一般要求两年学成,如能提前学成的有赏;到期没学成的,要上报主管官吏。对工人的使用,国家有决定权。《均工律》规定:对可以为工的奴隶要让他们做工,不能让他们服杂役。对已摆脱了徒刑身份的人,国家也可以要求其为工。

三、汉

汉朝皇室贵族专用物品的手工制造业继续由少府主管。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少府属下设有各种主管官吏,如典作兵器铠甲的考工令、主管练染的平准令、典官婢织作衣服的御府令、造作刀剑及其他器物的尚方令等。地方也设有管理官营收工作坊的官员。官营手工业生产的产品不投入市场,一般直接供给皇帝贵族消费。
汉官府手工业中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民间日常用品的制造业,包括冶铁、冶铜、铸钱、煮盐、酿酒等行业。政府设立专门生产机构,借以盈利,增加财政收入。《汉书·食货志》载:“又专川泽之利,管山林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汉代主管这类手工业的机构是大农令、大司农,收入归属国家,其下属部门有铁官、铜官、盐官等。
西汉初年,国家对盐铁经营采取放任政策,“纵民得铸钱冶铁煮盐”[5],后在元狩五年(前118年)实行盐铁官营,在全国设立生产和专卖机构。汉武帝还实行“榷酤”,由官府垄断酿酒业得生产和销售。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取消榷酤,但盐铁专卖延续到东汉前期,汉和帝时期(公元88年)取消盐铁官营,103年又部分恢复盐铁专营。
汉官营手工业中的工匠制度和劳动管理制度与秦相似,变化不大。另外,汉代的私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也很发达。国家对此没有采取什么措施进行管理,但国家提倡大力发展家庭手工业。

四、唐
唐代关于手工业方面的法制在一些方面仍是采用历代相沿的传统体制,但其官制更加完整,职能更加明确清晰。唐官营手工业可以分为三类:生产日用手工业品的,由少府监管理。唐少府监规模很大,下属部门很多,生产的产品种类也是最多的;生产军用品的,由军器监管理;生产建筑材料的,由将作监管理。唐的地方治府也设有官营手工业部门,如州县的地方作院。另外在唐宫廷内也设有一些杂手工业,专门为皇室服务。
由于唐代官营手工业的规模大,自然官家工匠也就很多。仅就少府监的来说,就有工匠19800余人,将作监有15000余人,其他部门人数也不在少数。[6]唐官营手工业的工匠主要来源于征调、奴隶,以及和雇。
唐关于官营手工业的法律规定较多且很严密,较诸历史有很大进步。唐律规定国家工程必须依照法律规定先行向国家申报,批准后才能进行,“诸有所兴造,应言上而不言上,应待报而不待报,各计庸,坐赃论减一等。”[7]违者即为非法兴造,应该论罪,“诸非法兴造及杂徭役,十庸以上,坐赃论。”[8]唐律同时还规定了因管理出现浪费或工程质量问题,以及工作违反法律规定等的相应处罚。《唐律疏议·擅兴》规定:“诸役功力,有所采取而不任用者,计所欠庸,坐赃论减一等。若有所造作及有所毁坏,备虑不谨,而误杀人者,徒一年半;工匠、主司各以所由为罪”,“诸工作有不如法者,笞四十;不任用及应更作者,并计所不任赃、庸,坐赃论减一等。其供奉作者,加二等,工匠各以所由为罪。监当官司,各减三等。”从上述诸条律文可以看出,唐律虽然继承了秦律的特点,但没有秦律那么苛严,这体现了唐一准于礼的立法思想。

五、宋
宋代的官私手工业与前代相比,都获得了巨大的进步和发展。宋政府设立提举坑冶司作为负责铸钱事务的专门机构,其下是分散各地的铸钱监。宋军器制造由三司胄案负责,设立军器监作为管理军工工业的专门机构。
宋代官府并不直接经营矿冶业,而是由坑户或冶户生产经营,这些坑户或冶户属于冶监,不属于州县。他们按照有无常产和承担国家赋税的多少,有主客户之分。坑冶户对官府而言是一种劳役制关系,没有自由。负担沉重。后有人开始以招募制代替劳役制,至王安石变法时期,劳役制被彻底废除。宋初,政府还对坑冶户强行征收课税。后在王安石变法时期,改行二八抽分制,即冶户将矿产品的20%作为矿税上缴国家,剩余80%留归自己支配。
宋代手工业管理制度承袭了以前,宋对官营手工业工匠有一套详细的考功制度。功,是指劳动量而言。考功即是计算工匠的劳动量。宋对各种行业的劳动量的计算,基本上是以时间为准。事实上,各手工业部门的计算方法有差异。各行业的工匠还必须按照自己的操作规范、工序进行生产,符合规定的时间或质量标准,才能算功。官府据此进行评判,施行奖惩

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答:中国社会到了商代,进入了有文字(甲骨文)记载的历史阶段,手工业不仅己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手工业生产部门,而且各种手工业之间又有了分工。大约在公元前十六世纪的商代中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烧制白陶器和印纹硬陶器的实线中,在不断改进原料选择与处理,以及提高烧成温度和器表施釉的基础上,创制出了我国目前...

关于中国手工业或书画等方面发展的历史文章200字左右
答:画家,并提出了绘画应向自然学习,积累素材,才能造化在手。这一主张的提出为师徒、父子师承的美术教育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这一时期的美术关注到了美术欣赏的意义,打破了单纯追求美术的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功能,开辟了美术的欣赏功能;在美术教育中提出了“师法自然”的艺术主张,使师承学习不再是唯一的方式,成为这种美术...

古代手工业有哪些
答:3.金属冶炼业:金属冶炼业在古代手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人们通过采矿、冶炼、锻造等技术,制造出各种金属工具和武器,如铜器、铁器、金器等。随着技术的发展,金属制造业逐渐变得更加精细和复杂,金属制品的艺术价值也逐渐提高。4.木工制造业:木工制造业是古代手工业中较为普遍的一种。人们利用木材制造出...

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史
答:技术先进,资金雄厚;产品精美,不进入市场,仅供皇室贵族,或武器。2、民营手工业:明中叶后,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民营超过官营;明朝后期,苏杭纺织业等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基本特征:雇佣关系)3、家庭手工业:农业的补充,主要供家庭消费和缴纳赋税,剩余部分出售。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急!列举我国古代发展水平较高的手工业部门
答:制瓷业,纺织业,造纸、雕版印刷、刺绣、造船、酿酒、首饰加工、建筑等

中国古代手工业中,除冶金、制瓷和丝织业外,还有哪些行业领先于世界...
答:中国古代手工业中,在当时领先于世界发展水平的行业包括丝织业、制瓷业、冶金业、造纸业。冶金业: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掌握冶铁的国家之一,利用水力鼓风冶铁比欧洲早一千多年。丝织业:商周已出现斜纹提花织物和刺绣,春秋战国的纺织品纤维相当细密。制瓷业:商和西周遗址里出现了原始瓷器,这是我国陶瓷发展...

东汉时期重要的手工业都有哪些?
答:东汉时期重要的手工业都有哪些?具体如下:一,东汉时期重要的手工业之一——冶铁其实我们如今生活当中的大多数技术都是从古至今沿用至今的,甚至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我们如今的技术都是从古代人们的智慧当中不断衍生改良的,这一点是无可厚非的,这也让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而在东汉...

历史上各个朝代手工业发展
答:一、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 1.冶铸业 (1)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是商朝和西周手工业的主要部门;商朝青铜铸造规模大;西周青铜产品趋向生活化。(2)春秋战国时期:我国人民创造了铸铁柔化处理技术,是世界冶铁史上的一大成就;青铜铸造工艺有新的创造,出现了金银错新技术。(3)魏晋时期:北魏相州以制造军刀著称...

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历程是什么?
答:如在纺织工业的发展过程中,先有丝织业,后有棉纺织业;其后棉纺织业日益发展,又分为轧花、纺纱、织布、印染等部门。另外,某个工业部门的创立或发展,往往会带动其他有关部门的创立或发展。如中国冶铁工业的兴起,使农具制造和兵器制造成为独立的工业部门。手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与工场手工业的出现。从...

中国古代手工业
答:古代手工业的发展 (1)纺织业的发展 战国:长沙楚墓出土的麻布残片,纤维相当细密。三国两晋南北朝:曹魏在纺织业中心襄邑、洛阳等地设有专门的织造机构。吴国培育出八辈之蚕,缫丝质量很高。蜀汉所产的蜀锦,行销魏吴。后赵的邺锦与蜀锦齐名,前秦的回纹锦深受人们喜爱。北魏在纺织业发达的河北地区集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