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诂术语言的作用

作者&投稿:甫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训诂学中之谓 谓之和之言、之为言是什么术语~

是注解术语。之谓(不常用)、谓之解释词语时被释的词总是放在它们的后面。它们不仅用来释义,并且用来分别同义词或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之言、之为言解释词语时被释词语总是放在它们的前面,而且释字与被释字的读音是相近或相同的。例如《论语》:为政以德,朱熹注:政之为言正也。

一、指导中学语文教学
训诂学的研究对象是古代的字义、词义,它跟讲授中学文言文的关系十分密切。
1、帮助准确解释古书的词义
2、帮助取舍进行决断 在遇到众说纷纭的疑难问题时,训诂学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决断,以决定取舍,避免盲从
3、帮助弥补注本的不足。
4、帮助纠正误注。
5、使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二、指导古籍整理。古籍整理不外乎对古籍进行校勘、标点、注释、翻译,而这些工作都离不开训 诂知识、
1、训诂与校勘 通校勘是校读古籍的先决条件。
2、训诂与标点 正确理解古书的文意,是对古书进行断句和标点的前提,而要正确地理解古书的文意,必须通训诂。
4、训诂与翻译 近代学者严复论翻译,有信、达、雅之说。翻译古文亦然。
三、指导辞书编纂
1、参照体例,吸收成果,引用方法
2、纠正旧辞书在释义上的谬误。掌握了一定的训诂学知识,懂得了训诂的条例和方法,可以发现和纠正字典辞书在释义上的个别失误。
3、考索和补充被漏略了的义项。训诂学是研究字、词义的学问,它的研究成果可以为辞书编纂提供丰富的资料,从而使辞书不致将应列的义项漏略掉;已经漏略掉的,还可以在重新订时加以补充

所谓训诂术语就是阐释、分析、辨别语言所用的专门用语。这些术语体现了语 言的方方面面,每一个术语都有自己的特定功用

文言注释中“通”和“同”的区别是什么?
答:文言文注释中的【通】与【同】在阅读文言文时,对古诗文词的注释中,常有或“×同×”的训释句式,这里的训诂术语“通”与“同”是不是一回事呢?有的人望文生义,误认为“通”、“同”没有区别,因为“通”、“同”后面的字都是对前面字的解释,前面字是后面的通假字,后面的字是本字。

求这篇文言文的翻译及答案 急急急!!!
答:1.①其父又复使其子以问先生(复:再次。使:让。 ) ②其事未究,固试往(究:明白。固:同姑,姑且。)③行先生之言也(行:执行。) ④罢围解,则父子俱视(视:能看见。)2.①以问先生(拿。) ②此吉祥,复以飨鬼神(用。)③此独以父子盲之故,得无乘城 (因为)3.①居一年...

文言文译注通在哪买
答:文言文注释中的【通】与【同】在阅读文言文时,对古诗文词的注释中,常有或“×同×”的训释句式,这里的训诂术语“通”与“同”是不是一回事呢? 有的人望文生义,误认为“通”、“同”没有区别,因为“通”、“同”后面的字都是对前面字的解释,前面字是后面的通假字,后面的字是本字。...

破读字是什么意思啊?
答:读为——用注音来破假借字的训诂术语。也叫“读曰”。如郑玄注《周礼》:“政读为征,谓地守、地职之税也。”读若——也叫“读如”。多用于拟声注音的训诂用属于。《说文》:“哙,咽也。从口,会声。或读若快。”(读若、读如的功用是拟其音(注音),“读为”、“读曰”的功用是易其...

古代的人没有拼音是怎么押韵的?
答:反切,就是用两个认识会念的字,取第一个的声母,取第二个的韵母,拼合起来就行了.例如,《广韵》“冬,都宗切”另外,还有读为、读若、重言、破读、亦声、形训等方法:"读为——用注音来破假借字的训诂术语。也叫“读曰”。如郑玄注《周礼》:“政读为征,谓地守、地职之税也。”读若——也...